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书讯 | 《戴望舒年谱》出版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特别关注
 
从《四景山水图》中看南宋园林
白沙桥建设纪事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禹杭履迹
 
从神仙福地到“退休”疗养地,这片遗迹藏着最清幽却又最雍容的宋韵
来源: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4-20

微信图片_20230420105824.jpg

01

追忆:节物风光不相待 桑田碧海须臾改

“洞天福地”洞霄宫

在距今杭州市区大约35公里、天目山脉东延的大涤山山麓,有一座曾经是宋代道教“洞天福地”的洞霄宫“遗址”。虽云“遗址”,实则一片废墟荒芜。荒草萋萋,兰芷萧艾,甚至连残垣断壁都未曾留下,有时寥寥数名游客乘兴而来“打卡”,亦是不免败兴而归。

微信图片_20230420105829.jpg

▲《洞霄宫遗迹》

的确,有谁能从眼前这“即今惟见青松在”而梦回穿越到“昔时金阶白玉堂”呢?又有谁知道这座本偏居江南一隅的小道观,却身承“天下宫观之首”的伟名呢?不仅如此,素有“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的洞霄宫,还是宋朝文人寄情山水,休闲放松最佳去处,乃宋朝皇帝钦定的“退休返聘”的“养老院”和“疗休所”。

微信图片_20230420105832.jpg


▲洞霄宫遗址地形图

02

览物:试作流觞拟修禊 兰亭风景坐追还

“洞天福地”洞霄宫

微信图片_20230420105836.png

《洞霄图志》中的《大涤山形胜图》

洞霄宫年湮世远,历经多朝。南宋《咸淳临安志》亦云:“汉武帝元封三年创公坛于大涤洞前,为投龙祈福之所。唐高宗时迁于前谷,为天柱观。”天柱观即洞霄宫前身,唐高宗弘道元年(683)修筑,乃杭州最早修建的宫观之一。北宋前期,两浙路转运使陈尧佐曾数次到访天柱观,并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上奏此处“池泉涌、祥光现、枯木荣”三大祥瑞异事,真宗览折大悦,御笔改名曰“洞霄宫”,“洞霄”之名从此钦定。关于洞霄宫现存文献,较有代表性的是邓牧《洞霄图志》和孟宗宝等人增补编的《洞霄诗集》。前者为我们呈现了大涤洞天的山水之美,也使得洞霄宫各个宫观的排列顺序、尊卑位次一目了然。

洞霄宫位于大涤山腹地,四周被山脉环绕,遥遥望去,宛如卧牛,大涤玄盖洞天,风光毓秀,其中天柱峰尤以高耸挺拔著称。群峰之中,以回环曲折闻名的九锁山,山中清音亭、翠蛟亭、天柱泉、飞玉亭、天坛等等,都是既有人文底蕴又有无限风光的绝佳观览处。

微信图片_20230420105839.jpg

▲大涤山腹地航拍图

作为道教圣地,洞霄宫虽自有一派超凡脱俗的气质,但它实际建筑风格颇具皇家气象,与一般道观的素简又不相同。淡泊高远与雍容华贵这两种原本冲突的风韵格调,在洞霄宫得到了意外的和谐,文士游人们常结伴来此观瞻,道士徐冲渊《题清音亭》曰:“新池碧甃玉回环,一水来从天柱山。试作流觞拟修禊,兰亭风景坐追还。”将洞霄宫的清音亭比拟为东晋之兰亭,当日风物人事之盛况,可以此掠影其万一。

03

雅怀:更欲洞霄为隐吏 一庵闲地且相留

“洞天福地”洞霄宫

微信图片_20230420105842.png

▲《洞霄图志》中的《洞霄宫图》

在宋代,对于从高位上退休的官员而言,提举洞霄宫是一件美差。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载:“此朝廷以待老臣执政闲居,侍从卿监,除提举主事之职,优宠也。”但这种提举,官员甚至不需要前往宫观,而仅仅是借一个名头,即“假衔提举某宫观”,其实仍然住在京城或其他地方。这一制度大致上是从宋神宗开始的,“自神宗以年高者不可寄委,罢之则伤恩,留之则玩政,遂以天下宫观之名而提举。”说神宗皇帝为了妥帖地处理这一批“老干部”,达到既能施恩又能较为体面地让他们“荣休”,便想到了“提举宫观”的名目,洞霄宫便是选择之一。南渡以后,常以去位宰执提举于此。据邓牧《洞霄图志》等文献,两宋期间曾提举洞霄宫的官员总数有百余人。自唐宋间名士如孟浩然、罗隐、苏轼、范成大、陆游、赵抃、林逋等游历洞霄宫,留下墨宝题咏,许迈、郭文举、吴筠、邓牧等先后在此久住,李纲、朱熹等名宦任过“提举洞霄宫观察使”之职。一系列的“明星大腕”带来了趋之若鹜的“追星”效应。黄裳《还乡有感》中就表达了歆羡之情:“不向洞霄归未得,此官犹是地行仙。”这不仅仅是一个退休老人的情怀和闲适,更体现出宋人通过实践传统道家“自然之思”核心价值,通过洞霄宫这一场域,寻求一份内心的平衡与宁静,实现心智的内修,完成施之于内的“至德”。

微信图片_20230420105846.jpg

“内圣”当然是宋人普遍的人格理想。当时的superstar苏轼亦是表态:“前身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更欲洞霄为隐吏,一庵闲地且相留。”这位对杭州满怀深情的大文士,声称“欲为洞霄隐吏”,何尝不是在得君行道的“事功”失意以后,转而“反求诸己”而投入“适己性”的内修之“道”呢?

04

蹇途:洞霄宫里一闲人 东府西枢老旧臣

“洞天福地”洞霄宫

微信图片_20230420105850.png

▲章惇

宋代特有的宫观官制度使得当时的道教宫观比起其它朝代多了一重政治功能,洞霄宫不仅是当时皇帝钦定的退休高级官员的疗休场所,还是安排政治斗争中失势者的一个特殊外放场地。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王安石亦欲以处异议者,故增宫观员。”王安石将阻碍变法的一批官员“外派”到宫观任职,无非是因为此地山水秀美,还是道家养生圣地,多少能带来心灵的润泽与慰藉。但这毕竟与“荣休”又有各自相异的“览物之情”,直面这“山川形盛”“福天洞地”,却不免愁苦万千。章惇于元丰五年黜知汝州,提举洞霄宫,自嘲:“洞霄宫里一闲人,东府西枢老旧臣。”

微信图片_20230420105853.png

▲李光

李光和秦桧不合,罢免而提举洞霄宫,叹曰:“洞霄结约香灯社,便欲相从老翠屏。”感叹可能要将残生终送于此。这部分蹇厄于官场者,虽身在洞霄闲适“疗伤”,然而被迫地“隐”,伪装地“淡然”,表面地“放下”,只为掩盖内心深处仍不能褪去的重登庙堂的向往。

微信图片_20230420105855.jpg

▲元同桥

05

宋韵:松菊归来想自存 桃花源上且寻论

“洞天福地”洞霄宫

微信图片_20230420105857.jpg

微信图片_20230420105902.jpg

▲洞霄宫遗址(天柱泉)

宋代是洞霄宫的鼎盛时期,洞霄宫由于帝王的青睐而附骥名彰,然而洞霄宫为何能得到宋代士人的“青眼”?天水一朝,士大夫多“本无宦情”,却又有“济时及物之心”。他们一直祈望将平日所学,实用于当世,从而完成圣贤用心。实际生活中“外王”与“内圣”的矛盾,同洞霄宫自身隐逸与皇家显赫的属性不谋而合了。通过儒道互补,洞霄宫给予了来访者对于个人价值、人生行藏、处世修身有着极大的感召与补充。因而我们能在今日看到众多“洞霄”心绪中,既有以洞霄山岳“忘尘”,决断外缘的心计与意念,还有以洞霄风光推踪桃花园,比肩陶潜的恬淡平易,甚至还有以洞霄的山川形胜,于人生困蹇、事功未竟之际,助力于内修的自我完成。

微信图片_20230420105902.jpg

▲洞霄宫遗址

今日之洞霄早已隐匿于山川草木之中,然而我们似乎能从宋人的“洞霄情结”里,透过神形迷雾,看到真正的洞霄宫,体味到洞霄“隐逸”精神。南宋抗金名将李纲有诗:“洞霄吏上紫霄峰,漱玉亭游玉局翁。人物风流何可并,山林趣舍略相同。是非论定千年后,身世尘劳一梦中。我是骑鲸谪仙裔,赤鲩相逐御清风。”也许这才是宋人遗韵带给今日我们精神上的“疗养”吧。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余杭文史丛谈】余杭九曲岭《姚氏宗谱》概述(一) 2024-05-16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2024-05-14
史话杭州·物阜民丰:浙江原始青瓷产地——萧山窑 2024-05-14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2024-05-08
之江大学“十间头”轶事 2024-05-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