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书讯 | 《戴望舒年谱》出版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特别关注
 
从《四景山水图》中看南宋园林
白沙桥建设纪事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禹杭履迹
 
风物遗迹:余杭孔庙记忆
来源:余杭史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5-10

今余杭县地,春秋战国时先后属越、吴及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设余杭、钱唐两县。宋初建余杭孔庙(又称文庙)在县治东擢秀坊内,景德三年(1006年),县令章得一重建余杭孔庙,始建儒学,亦称庙学。

余杭县的孔庙在古镇太炎路上,原余杭县政府内(现为省军区教导大队)。六七十岁的人对余杭文庙都有这样一段记忆:站在通济桥顶,抬头就能看见棱角分明、气势恢宏的大成殿歇山式屋顶,正中屋脊两边的吻兽、飞檐戗脊上的仙人走兽排列有序,一目了然。大成殿山墙的侧面,巨大的红色如意头,悬填在三角形的深檐内,鸟雀在上面排队、啁啾飞跃,迎接初升的太阳。

余杭孔庙与他处相似,进门依次有宫墙坊、棂星门、泮池、戟门、仪门、大成殿、崇圣门、射圃、名宦祠、乡贤祠、直殿、明伦堂等等,最里面的明伦堂就是讲学的课堂。

孔庙布局

南苕溪流经余杭县城,在北岸建有两座水城门。西边的水城门正对县堂大门,现是文昌中学大门;东边的水城门正对着余杭孔庙。

余杭孔庙的布局可分为三个单元:外庭、配套园林、文庙。

外庭以广场为中心,有四五个篮球场的大小,人们习惯称之为磨坊道地、晒谷场。南有孔庙二龙戏珠大牌坊,西有下马碑,东有云路直通仪门,北止于棂星门外的一条青石板路,路上的石板狭而长,纯净如青玉,细细长长的玉带路,紧贴宫墙,通往澄清巷(西半条尚存),取学而优则仕,暗合玉带围腰。广场尽头,就是孔庙宽大的棂星门。

余杭孔庙的棂星门似乎没有宏伟的装饰,叫它孔庙大门也未尝不可。当作门框的两条火炬形石柱也不甚突出,它又是门框又作东西围墙的起始点。这门似乎终年不关,现在想起来,好像它本来就没有门,因此也没有门槛。门内左右各有长条石凳,满天荫翳,是四周梅树枝桠上蔽,给人一派绿色的记忆。

640 (12).png

清末余杭县儒学图

配套园林以棂星门为起点,以泮池为中心,泮池四周是梅林,花木扶疏,东北建有仪门,通云路,园林以戟门为分界线。圆形石砌泮池上筑有朱漆栏杆的三孔石拱桥。过桥,走一段两旁密植“观瞻黄杨”的花径,高大的戟门就在眼前了。这是大红门,铺首衔环,三十六金钉,虽陈旧但无一损毁。

跨过高门槛的戟门,后庭是祭祀享堂,也就是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包括甬道、两庑、碑林,还有大成殿北墙外的一眼圣井。宽阔的甬道连接着气宇轩昂的五开间大成殿。走上甬道,站在三级白石台阶下仰望,殿额正中,可以看到三字直书、围绕龙风裙边的大成殿金字匾额。至此,由水城门到大成殿,一路向北进来,形成一条余杭孔庙建筑群的中轴线。

要问余杭孔庙究竟有多大,可以给你一个探测的方法:

我们先用澄清巷做坐标,南苕溪退堤扩孔前的澄清巷口,与孔庙大牌坊是在一条平行线上的,找准了澄清巷口,就可以找着石牌坊基址。

第二步,澄清巷内的玉带弄往东走,就是孔庙的大门,说明孔庙大门与退堤扩孔后的苕溪,尚有很大距离,大门的遗址尚存。

找到这两个点非常重要,指向北就是泮池遗址,再往北就是大成殿遗址。再找到太炎小学内的井址,余杭孔庙大致规模图,就可以画出来了。

历史沿革

余杭孔庙自宋初建立后,“崇宁间(1102-1106年)重修之”,绍兴五年(1135年),县令范仲将将孔庙徙于法喜寺基重建。淳熙六年(1179),主薄范口建门设戟门。元至元四年(1267),达鲁噶斋额森特穆尔重修,

元末毁于战乱。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伊苏特穆尔建庙于县治东故学基(从宫墙至大成殿)。洪武四年(1371年),知县魏本初建斋舍,辟射圃,创庖庾,县丞韩修爵建明伦堂。成化十四年(1478),佥事钱山辟学门并扩建其基址。明嘉靖、万历年间是余杭孔庙的繁荣时期,此段时期地方官大力兴建孔庙,不仅扩大孔庙面积,增加孔庙建筑,改善周边的环境,使得余杭的学风日益浓郁。

据说,明永乐之后,全国的孔庙都称作“文庙”。对余杭县来说,这正好与县衙西面的“关帝庙”对称,一文一武,一左一右护卫和辅佐着县衙。

清代乾隆年间余杭孔庙达到最大规模。“知县购民舍基,辟道至临街为儒学头门,此迁学以后及屡次增葺之规模也。”学在县治东北,即今之法喜寺,今学在县治东乃嘉靖三十年所迁也,面瞰大溪,最南为宫墙坊,次为棂星门,进为泮池,跨以石桥,栝柏夹列,由桥进为戟门,戟门东南为礼门,戟门内正中为大成殿,殿前为东西两庑,殿后西北为崇圣祠,祠之南为射圃,祠东为名宦,西为乡贤二祠,直殿后为明伦堂,堂旁有祭器,乐器库,两掖斋堂十余间,堂后有尊经阁故址及教谕、训导署,由礼门出转而南为云路,其上为奎楼,云路之南。

县衙湮没得早,文庙迟一些。1937年日军入侵时,太炎路最东端北侧的民宅区被烧成一片白地,后称大操场,日本兵在通济桥南北桥头各建了炮楼,占文庙做兵营。

解放后,文庙先是做了县政府,1958年为建杭长铁路而至的8508铁道兵部队入驻,文革前后成为6418支左部队驻地。后来,原在通济桥南的浙江军区教导大队队部易驻于此至今。最后留有一座文庙大殿,起初还是由部队用作礼堂,后彻底拆毁建了教学楼。

余杭孔庙办有社学。明以前,余杭县八乡建有社学三十所,今已无考。明洪武八年(1375年),余杭县重新开 设社学。嘉靖元年(1522年),知县喻江建一所于府馆之西;七年(1528年),知县王确复建一所于儒学之东,中为堂者三,外为门者一缭以墙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考虑到社学老师膏火无资,知县龚嶸捐俸置学田三十亩。

余杭孔庙自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兵灾后,仅存大成殿、明伦堂;同治五年(1866年)三月,知县程培勋重修;六年(1867年)二月,知县钱国珍、教谕严岳森重建崇圣祠、明伦堂。至此,孔庙主建筑仍显高敞宏伟,重檐歇山顶,四周立有石质方形檐柱,周围配殿亭阁,形成古建筑群。

光绪末年,停科举,兴学堂,栽教谕、训导,庙存学废。民国十八年(1929年),余杭县立高等小学和余杭县女子小学合并,建立余杭县立苕溪中心小学,学校重建于孔庙崇圣祠旧址。之后,余杭孔庙开始衰败。浙江省军区教导大队进驻后,大成殿旧址建成教学楼。原孔庙内的残碑,现存于余杭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祭孔大典

余杭县最后一次祭孔大典,是在抗战胜利后第二年的农历八月。

大成殿柱础高出地面,庭柱之大两人合抱也抱不过来。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在后墙正中,是一座高大的须弥座飞檐神龛,两旁为陪祭列圣,也同样是须弥座神龛,一边两座共四座。中央神龛内供奉着顶天立地的至圣先师蓝底阳文描金大牌位,四周裙边红漆镂花,庄严肃穆;两旁列圣牌位,除了略小之外,其他装饰全部一样。五座神龛牌位上的具体文字已无从考证,依稀仿佛是“大成先师孔子之位”。

640 (13).png

余杭孔庙旧址遗物

祭孔时,县政府、县党部的大人先生、地方绅董、商界代表、学校老师,身穿海青分列两行,在主祭人的带领下,三跪九叩首,主祭人手持牙笏,将祭文读罢,投入檀香炉中,礼成乐止。老百姓熙熙攘攘地站在两庑廊下观礼,等候分牺牲品。

大成殿外三层台基下的露台上供奉着太牢。所谓太牢,就是整猪、整羊和整牛。杀白取出内脏,伏在新打造齐胸高的杉木架上,头朝正殿,牛中、猪左、羊右,身上披挂红绫彩带。中华民族三皇五帝、至圣先师孔圣人才能有如此至高无上的享受。

这是抗战胜利后第一次祭孔,也是余杭百姓最后一次祭孔。距今已有七十六年矣!



孔庙遗存


1958年余杭县与临安县合并,县政府也搬迁到临安,余杭县城更名为余杭镇。县府所在地划归当时参加建设杭长铁路的部队,杭长铁路由于停建,最后该地块划归省军区接管,孔庙因部队教学楼建设而拆除。 

据考证,余杭孔庙主体位于现浙江省军区教导大队教学楼,其始建于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迁至此。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重修,自古即为余杭祭祀孔子,办学传道授业之地。

2016年2月,在部队教学楼附近发掘或发现的条石、石板,应为原余杭孔庙旧址之物。在一块“余杭孔庙”碑上刻有:余杭孔庙(又称文庙)位于杭州余杭南苕溪之畔。此处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上溯千年大禹秦皇,下贯千里海陆之饶。

据史载,孔庙以北约十里为舟枕山(娘娘山),相传为大禹治水后南巡弃舟登岸之处,余杭本名“禹航”即由此而来,孔庙以西约百米为余杭旧衙署,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赢政统一全国首设36郡,此即为会稽郡所领24县之一,县治直至1961年迁至临平。孔庙南临之南苕溪、南渠河,均自故为漕运航道,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京杭大运河贯通,南苕溪即成千里大运河之最南端。

“余杭孔庙”碑刻边还附刻着一幅示意图,图示有宫墙坊、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崇圣祠。东边为学门、魁星阁、启圣祠、忠义祠,西边有明伦堂、训导室和教谕署。由是观之,可知当年孔庙之样貌。遗憾的是,所有殿堂祠院均已湮灭。 

在太炎小学(原余杭县立高等小学堂)明伦亭内,还有幸可以目睹安卧在此的“明伦碑”“余杭县肇建启圣祠记碑”,这两块碑均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散布明伦堂附近的老碑座与柱子底石,以及那株有着90年树龄的古樟,也见证了余杭孔庙的消亡。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余杭文史丛谈】余杭九曲岭《姚氏宗谱》概述(一) 2024-05-16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2024-05-14
史话杭州·物阜民丰:浙江原始青瓷产地——萧山窑 2024-05-14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2024-05-08
之江大学“十间头”轶事 2024-05-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