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书讯 | 《戴望舒年谱》出版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特别关注
 
从《四景山水图》中看南宋园林
白沙桥建设纪事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武林旧事
 
杭州红色故事·都锦生:风雨百年 初心不改
来源:杭州党史方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5-11

都锦生,1898年2月出生在杭州茅家埠。他的父母希望他能有一个锦绣前程,为其取名“锦生”。而成年后的他确实以“锦”而生,绣出了一幅“锦绣山河”。

640 (4).png

都锦生像

绣出一幅“锦绣山河”

1922年,出于对丝绸业的喜爱,都锦生在茅家埠建立了第一个都锦生丝织厂,那时厂里仅有一台手拉织机、两位工人。尽管异常简陋,但丝织厂新颖别致的丝织风景画还是受到了大众的热烈欢迎。从杭州的风景,到历代山水、仕女、花鸟,都锦生所作的织锦纹样在当时可谓丰富多彩,匠心独运。织锦作品《宫妃夜游图》更是在1926年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并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织锦独特的文化魅力。随后,都锦生丝织厂迁址到艮山门以进一步扩大规模,此时厂里已拥有手拉织机近百台、轧花机五台,职工约一百四十人。1929年,都锦生织锦参加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其中五彩锦绣织锦获特等奖、织锦领带获优等奖。1931年,都锦生又试着制作了第一把竹骨西湖绸伞,大获成功。都锦生编织的“锦绣山河”画面正逐步变得清晰可见。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武力侵占我国东北。这次事变向全国敲响了警钟,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消息传到杭州,都锦生先生表现出了一个爱国实业家的铮铮铁骨。他带领着工人们走上街头,声讨日寇侵占东三省的罪行。为抵制日货,都锦生停用了日产人造丝,不惜改用价格更高的法国、意大利人造丝。1937年杭州沦陷后,日本人任命都锦生为杭州日伪政府科长,被他严词拒绝。恼羞成怒的日本人一把火将都锦生丝织厂的厂房及设备烧了个精光。1941年,战火更是蔓延到了都锦生在上海租界的工厂,工人逃离,原料短缺,生产陷入僵局。

在工厂难以为继的困难时刻,都锦生先生也从未丧失信心,依然对未来满怀憧憬与希望:“等到国家解放,我们便能将企业改制一事纳入议程,将民族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在世界之林占据一席之地,为国争光!……等到时机成熟,我打算开办一家丝织学校,将我们厂多年来积累下的制作工艺与经验传授给怀抱志向的求学者,让他们将火种扩散至全国,带领整体民族丝织产业走向新的高度!”他动情激昂的话语中让人清楚地感受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理念。

然而,1941年,日寇占领上海租界,丝织厂停产。加上各地营业所已先后被日机炸毁,都锦生悲愤兼集。1943年5月26日,都锦生因脑溢血在上海病逝。弥留之际,他依旧心系故乡,嘱咐亲友要将自己的遗体运回杭州安葬。这就是一名爱国民族企业家人生最后的坚持与倔强。

640 (6).png

都锦生丝织厂作品《蜀栈连云》

在改革阵痛中蝶变

新中国成立后,都锦生丝织厂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眼前。1949年,都锦生丝织厂承接了第一项重大国礼任务:为毛泽东同志赴苏联访问设计生产国礼《斯大林元帅》织锦伟人像。作品一经问世,便引来了全社会的惊叹与赞赏。此后,都锦生织锦以精妙绝伦的织锦工艺和浓郁的东方民族特色被列为国家礼品之一,受到国内外友人的喜爱。作为杭州织锦的代表,都锦生丝织厂更是从1953年开始就被列为重点外事接待单位,接待了大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然而时代发展瞬息万变,当历史跨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都锦生丝织厂逐渐感到在市场经济下“不变”所带来的压力。丝织厂工作岗位不再是众人眼中的“香饽饽”,招工出现了困难。在“资源优化”的背景下,企业还一度面临着被兼并的命运,发展遇到了难题。

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丝织厂的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退二进三”的发展理念,“二”就是“二产”,工厂的主业;“三”指的是“三产”,即商业服务。根据杭州市政府的整体规划,同时为了节省企业建设成本,丝织厂迁移到外地,在凤起路原厂址发展商业或旅游业。都锦生丝织厂通过旅游业和商业的所得,来升级改造工厂。之后,这个理念又一再被发展成为“优二兴三”。都锦生丝织厂把生产车间转移到外地,建成了三墩分厂、桐庐分厂等。把原厂房建成了杭州鞋城、武林服饰城等一批商业项目。这种创新举措取得了成功,并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增强了都锦生丝织厂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

640 (7).png

都锦生织锦博物馆馆藏——巨幅毛主席肖像

博物馆里的红色教育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莅临丝织厂参观指导。周恩来总理更是将丝织厂作为向外宾展示中国本土工艺品的窗口,他曾不吝赞誉地表示:“都锦生织锦是中国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是国宝,要保留下去,要后继有人。”1997年,都锦生丝织厂在工厂原址上保留了一间旧车间,建了都锦生织锦博物馆,该馆是我国第一家专题博物馆。2001年,都锦生丝织厂改制为杭州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

踏入都锦生织锦博物馆之前,很难相信在繁华的商业闹市中能听到车间里轰隆的织锦声。进入到生产车间,看到不停转动的机器和忙碌的工人,那种穿越百年带来的历史沉淀不再是想象,它们有了画面。博物馆通过近千件实物和图片,详尽介绍了我国传统织锦2000余年发展历史和都锦生丝织厂的发展历程。十年间,企业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博物馆的建设。这份执着的信念,来自于流淌在“都锦生”血液里的民族工艺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传统工艺的使命感。2011年,以都锦生织锦技艺为主要内容的“杭州织锦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40 (8).png

杭州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G20杭州峰会国礼

在新的历史时期,杭州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在党建引领下,充分利用都锦生织锦独特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被浙江省委组织部、省总工会授予“党建带工建模范职工之家”。都锦生织锦博物馆也成为杭州青少年的第二课堂,丰富的活动不仅向青少年传授了传统优秀工艺,还使他们学习了都锦生的创新精神、爱国热情。同时,都锦生织锦博物馆作为杭州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也成为各地党组织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场所,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参观学习。

回望都锦生丝织厂百年发展历史,虽历经艰难险阻,但始终恪守初心。“都锦生”三个字作为一个人,一家企业,都被深深烙印在民族发展的丰碑之中。在新时代,杭州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开拓创新,乘势而上。

640 (9).png

都锦生织锦博物馆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白沙桥建设纪事 2024-05-16
你可能真不知道,杭州这条网红马路里,还藏着一座宰相府 2024-05-14
红色故事:章太炎与中国共产党纪事 2024-05-13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2024-05-10
国立浙江大学时期文理各系始设年代考述(下) 2024-05-1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