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新书 | 桑兵《国学与汉学:…
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成立大会在…
人才荟萃广集智 崇文鉴史启新…
 
特别关注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人才荟萃广集智 崇文鉴史启新…
年年雅集茶人家
湘湖师范第一任校长
武林旧事
 
重温 | 马一浮:通览文澜阁《四库全书》第一人
来源:文澜书局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5-12

今年是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建馆70周年,也是首任馆长马一浮先生诞辰140周年。4月15日,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在馆区举行了马一浮先生雕像揭幕暨马一浮研究协作平台成立仪式,共同致敬缅怀马一浮先生。据史料记载,马一浮先生是通览文澜阁《四库全书》第一人。为纪念一代儒宗马一浮,文澜书局特重编旧文,重温马一浮先生与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故事。

640 (2).jpg

▲位于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区内的马一浮铜雕塑像(雕像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刘杰)

640 (3).jpg

据浙江图书馆原馆长徐晓军介绍,自幼就能朗朗上口背诵《文选》的马一浮,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古文基础。读古书需要相应的语境,而马一浮从小就浸润在这样的语境中。

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讲,古文像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所在;不过对于100多年前出生的马一浮来说,家学的熏陶,自幼的吟咏,使得他早早就显出“神童”的迹象,以至后来父亲为他请来的颇有声望的举人郑墨田,在教了马一浮一段时间后,觉得自愧不如,主动提出了辞职。

640 (4).jpg

▲马一浮像,16岁时摄于杭州

640 (5).jpg

结婚后的同一年,马一浮就前往上海学习英文、法文、拉丁文等外国语言,不料第二年父亲病逝,料理完父亲丧事后他又返回上海,跟朋友合办《20世纪翻译世界杂志》,包括了文学、哲学、政治、社会学、教育史等12个栏目,大有涵盖20世纪世界文化的气势。
正是马一浮大展身手之际,不料妻子忽然病危,等他回到绍兴时,妻子已经离世。悲痛之余,马一浮作了《哀亡妻汤孝愍辞》寄托哀思,并立誓终生不再娶。
1903年,20岁的马一浮前往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任清政府驻美使馆留学生监督公署中文文牍,并兼任万国博览会中国馆秘书。在此期间,他买书、读书、译书。根据日记显示,他阅读的书籍包括《拜伦诗》《但丁诗》《莎士比亚集》《亚里斯多德政治学》《黑格尔伦理学》《社会平权论》《日耳曼社会主义》《达尔文物种由来》《基梭文明史》等等。同时他也翻译了《法国革命党史》《露西亚之虚无主义》《日耳曼社会主义史》等。

640 (6).jpg

▲马一浮像,20岁时摄于美国在美国期间,马一浮买到了英文版本的《资本论》,十分高兴,他在日记里记载到,寻访了半年终于找到的《资本论》,一买回来,之前的病好像都一下子好了!后来马一浮又买到了德文原版的《资本论》,并带回了国内,这是流入中国的第一部《资本论》。 

读书之外,马一浮也游历了英国和德国等国家。不久之后,他又转入日本游学,并跟随日本友人学习日文和德文。

1905年马一浮回国,并在江苏镇江居住1年,潜心研究和翻译西学著作。

640 (7).jpg

说起《四库全书》,人们想到的就是卷帙浩繁,紧接着总会有人问起,这样的书籍,有人曾读完过吗。 《四库全书》收书3500多种,共计7.9万卷,3.6万册。《四库全书》先后抄写了七部,其中有一部,就藏在杭州的文澜阁中。 《四库全书》入藏文澜阁后,不断有当时的读书人来这里读书和抄书,许多都成了后来的文化名人。 马一浮是有记载的通读过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的第一人。

▲1911年,杭州“二我轩”照相馆拍摄的“西湖风景”相册,从中可见当时文澜阁附近景色
23岁时(1906年),马一浮寄居杭州西湖广化寺,就近阅读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有记载说,马一浮从从开馆读书到闭馆,闭馆回家之后,继续做读书笔记。为了最大限度利用时间,他把做饭的小炉子带到文澜阁,旧时的炉子外面都包有紫铜,里面是一盏油灯,炉上一口小锅。马一浮在锅内文火煮豆腐,一小锅豆腐就是他的午饭。就这样3年的时间,他通览了文澜阁本《四库全书》,精心研读了历朝诸子文章7000多册,并写出了《诸子会归总目并序列》。
今天的人们或许觉得不可想象,但对于一个自幼熟读古文的马一浮来说,古文的语境和《四库全书》的语境是同一种语境,所以通览《四库全书》,就像是一件十分日常的生活内容,他浸润其中,轻松自如,并乐在其中。
据徐晓军先生介绍,除了住在广化寺时遍读文澜阁《四库全书》外,后来在四川乐山复性书院讲学时,马一浮还留下了许多抄本,这批抄本目前就藏在浙江图书馆。从抄本来看,他所依据的底本,正是《四库全书》本。由此可见,《四库全书》对马一浮的深远影响。

640 (13).jpg

640 (14).jpg

▲马一浮在复性书院讲学期间,以《四库全书》为底本,留下了许多抄本(图片来源于浙江图书馆)

640 (15).jpg

马一浮早年泛览欧美著作,后来在文澜阁遍读《四库全书》,后来又潜心于佛学研究,通读三藏十二部,融汇儒学与佛学——读书对于马一浮来说,是一件终生在做的事情,重要的不是图书的版本,而是图书的思想内容,读书是要会通各家思想,抵达圆融无碍的境界。 

抗战爆发后,马一浮离开杭州,后来应西迁途中的浙江大学的邀请,在学校讲学,讲稿后来分别辑录为《泰和会语》和《宜山会语》。

此后又应重庆国民政府的邀请,于1939年在四川乐山创建复性书院,继续讲学。讲稿后来辑录为《复性书院讲录》,共有6卷。

640 (16).jpg

▲马一浮像,1942年摄于四川乐山抗战胜利后,马一浮返回杭州,继续着他的读书生活。

640 (17).jpg

▲1948年与熊十力(前排右三)等人摄于杭州葛荫山庄复性书院

李叔同跟丰子恺说:“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之多。”丰子恺也说,马一浮把《四库全书》都读完了。马一浮读书之多,使得当时的读书人都为之惊叹。但马一浮自己深知:吾生非我有,更何有于书。

生有涯,知无涯,读书是马一浮终生在做的一件事情,也正是通过遍读世间书籍,他会通了各家思想,抵达了圆融无碍的读书境界。

640 (18).jpg

▲马一浮.行书.咏物

640 (19).jpg

▲《马一浮全集》书影

640 (20).jpg

▲马一浮像,1953年摄于杭州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余杭史海钩沉】津口船影(一) 2024-04-29
校史寻踪|竺可桢:大学教育之主要方针(1936年04月25日) 2024-04-29
年年雅集茶人家 2024-04-26
湘湖师范第一任校长 2024-04-26
红色胜迹:杭州桐庐分水起义旧址 2024-04-2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