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新书 | 桑兵《国学与汉学:…
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成立大会在…
人才荟萃广集智 崇文鉴史启新…
 
特别关注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人才荟萃广集智 崇文鉴史启新…
年年雅集茶人家
湘湖师范第一任校长
禹杭履迹
 
杭州凤凰山中和堂及望海楼的名人诗作和事件考(上)
来源:《杭州文史》第23辑  作者:应毅  日期:2023-06-05

杭州凤凰山濒临钱塘江,位于西湖东南隅,是杭州名山。凤凰山麓自隋唐肇建州治,吴越国设国都筑子城(吴越国宫殿),是北宋杭州府治和南宋行宫、皇宫所在。凤凰山顶曾有中和堂及望海楼,历史上可俯瞰钱塘江潮,曾是杭州的名迹。中和堂及望海楼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尚未被全面挖掘,通过查考,基本摸清历史上与中和堂及望海楼相关的诸多名人、诗作和事件,有利于进一步弘扬杭州灿烂的历史文化。

640 (14).jpg

凤凰山

史载杭州一郡之王气皆籍凤凰山

杭州钱塘江滨的凤凰山位于西湖东南隅,主峰海拔178米,历史上是杭州名山。古人从高处瞭望凤凰山峦,群山在该山顶突分双翼,左翼连接西湖,右翼飞掠大江(钱塘江),“宛若凤凰展翅翱翔于天地之间”。凤凰山因形若飞凤而得名,古称凤山。北宋苏轼(1036—1101)《江城子》提及凤凰山:“陈直方妾嵇,钱塘人也,丐新词,为作此。钱塘人好唱《陌上花》缓缓曲,余尝作数绝以纪其事。玉人家在凤凰山,水云间、掩门关。门外行人、立马看弓弯。十里春风谁指似,斜日映,绣帘斑。  多情好事与君还,闵新鳏,拭余潸。明月空江,香雾著云鬟。陌上花开春尽也,闻旧曲,破朱颜。”

隋唐时,凤凰山肇建州治。五代十国时,杭州为吴越国国都,钱武王钱镠(852—932)在凤凰山麓筑子城(吴越国宫殿)。北宋时,凤凰山麓为杭州府治所在。南宋时,凤凰山麓为行宫、皇宫所在。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载:“凤凰山,两翅轩翥,左簿湖浒,右掠江滨,形若飞凤,一郡王气,皆籍此山。自唐以来,肇造州治,盖凤凰之右翅也。钱氏因之,递加拓饰。逮于南宋建都,而兹山东麓环入禁苑。张闳华丽,秀比蓬昆,佳气扶舆,萃于一脉。开署布政,驻辇宅中,民吏之所凭依,帝王之所临涖,隐隐赈赈者六七百年,可谓盛矣。元时,纳胡僧之说,即故宫建五寺,筑镇南塔以压之,而兹山到今落寞。乃即开元宫建省治,面对吴山,盖凤凰之左翅也。我朝(明朝)因之,而官司藩臬皆列左方,为东南雄会,岂非王气移易,发泄有时也。山据江湖之胜,立而环眺,则陵虚鹜远,环异绝特之观,举归眉睫。”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初二,军事硬实力非常强大的金兵千里奔袭直逼南宋行在扬州,宋高宗赵构(1107—1187)匆忙渡江撤退。十三日,宋高宗经镇江府到达杭州,以凤凰山麓杭州府治为行宫。七月,宋高宗升杭州府为临安府。建炎四年(1130)四月,始于上年九月渡长江“搜山检海捉赵构”未成的金兵从临安城撤离时,放火烧城,众多亭台楼阁毁于大火。高宗绍兴元年(1131)十一月初八,在绍兴的宋高宗诏移跸临安府,令权知临安府徐康国建行宫百余间,凤凰山麓原临安府成为行宫。绍兴二年(1132)正月,宋高宗进驻临安。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建都临安。凤凰山因枕南宋皇宫而王气再盛。

凤凰山东麓曾有梵天寺,梵天寺院遗址往北处有宋高宗手书“忠实”的石刻。凤凰山西南有将台山(东北连凤凰山,西接玉皇山),因北宋末年方腊之妹“百花公主”点将而得名。此处曾是钱镠讲武之地,北宋时杭州郡守祖无择(1011—1084)建有介亭,南宋时将台山为殿前司亲军护卫驻扎的御教场。历史上经梵天寺、将台山介亭可登临凤凰山顶。

640 (15).jpg

梵天寺经幢

南宋灭亡,朝代更迭,凤凰山宫殿楼宇或改作寺院或成为废墟。元黄溍《凤凰山故宋宫》载:“沧海桑田事渺茫,行逢遗老色凄凉。为言故国游麋鹿,漫指空山号凤凰。春尽绿莎迷辇道,雨多苍荠上宫墙。遥知汴水东流畔,更有平芜与夕阳。”元末明初僧全室宗泐《钱塘怀古》感叹:“天地无情日月徂,凤凰山下久榛芜。独怜内殿成荒寺,空见前山映后湖。”据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凤凰山)旧有虚白堂、因岩亭、忘筌亭、碧波亭、高斋、东楼、望海楼、清晖楼、中和堂、有美堂、石林轩,并废。”明张舆诗载:“凤凰山中多古寺,天龙之境何深幽。半空花雨春浮殿,万壑松声风满楼。宋室圆丘禾黍合,胡髠方丈石泉流。吟哦不尽登临兴,落日沧江生客愁。”张舆,字行中,仁和(今杭州)人。

凤凰山顶中和堂及望海楼与诸多名人有关

一、唐时白居易登望海楼留有佳作

望海楼,旧址在万松岭与慈云岭之间的凤凰山顶,始建于唐代。李贤、彭时等纂修《大明一统志》载:“望海楼,在凤凰山。唐武德中建。”

望海楼,又名望潮楼,能看钱塘江潮。南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载:“(望海)楼在中和堂之北,北宋《太平寰宇记》名望潮楼,高一十丈,唐武德七年(624)置。”


“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一说是唐代金陵人杜秋娘《金缕衣》诗句,应为登杭州望海楼时所作。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白居易(772—846)任杭州刺史。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白居易登望海楼作《杭州春望》诗:“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白居易另作有《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寄好友张籍,张籍作《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诗回复白居易。诗中的江楼、郡楼或指白居易《望江楼上作》中的望江楼,或与望海楼无关。白居易很多涉及江楼的诗作应与元和十年(815)被贬任江州(今九江)司马时的江州江楼有关。

二、五代十国吴越国时钱武肃王钱镠建阅礼堂

吴越国时,钱武肃王钱镠建阅礼堂。阅礼堂后来被改为中和堂,望海楼在中和堂北,都建在凤凰山顶。南宋周淙《乾道临安志》载:“钱氏武肃王(钱镠)建阅礼堂。”“中和堂,在旧治。望海楼在堂北。”潜说友《咸淳临安志》载:“(望海)楼在中和堂之北。”南宋施谔《淳祐临安志》载:“阅礼堂被改为中和堂。”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载:“中和堂,本钱王阅礼堂也。壮丽绝伦,暑月最快。”

三、北宋时诸多名人登中和堂、望海楼留诗作

北宋时,凤凰山顶有阅礼堂(中和堂)、望海楼,北宋中期有诸多名人登中和堂、望海楼,留下很多佳作。

1.郡守孙沔始更名中和堂。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阅礼堂改名为中和堂。知杭州事郑獬(1022—1072)《救祖无择疏》有云:“孙沔(996—1066)时人请地至多,或连山林以予之,造中和堂双门,号为雄特。”施谔《淳祐临安志》载:“至和三年,郡守孙公沔改建栋宇,宏丽轮奂一新,始更名为中和,前贤题咏最著。”

2.知州赵抃作诗咏望海楼。北宋两度知杭州的赵抃(1008—1084)作有《杭州八咏》(其六望海楼):“潮神千里若云雷,日月如期早暮来。景觅东楼天下少,帘帷长对海门开。” 

3.陈襄、苏轼登中和堂赋诗。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七月,苏轼通判杭州,号称监州。熙宁五年(1072)五月,陈襄(1017—1080)出任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福建侯官人,北宋庆历二年(1042)进士。

陈襄熙宁五年五月出任杭州知州至熙宁七年(1074)六月调任陈州知州离开杭州期间,陈襄、苏轼常登中和堂,陈襄作有《中和堂木芙蓉盛开,戏呈子瞻(苏轼)》:“千林寒叶正疏黄,占得珍丛第一芳。容易便开三百朵,此心应不畏秋霜。”

陈襄还常与苏轼出游、唱和,陈襄作有《和子瞻通判在告中闻余出郊以诗见寄》《和子瞻沿牒京口,忆西湖寒食出游见寄二首》《和子瞻沿牒京口,忆吉祥牡丹见寄》等。苏轼作有《和陈述古(陈襄)拒霜花》《次韵述古过周长官夜饮》《述古以诗见责屡不赴会,复次前韵》《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初自径山归,述古召饮介亭,以病先起》《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会,再用前韵》等。

4.苏轼监试中和堂登望海楼。熙宁五年八月,苏轼在杭州任上与刘撝二人被任命为贡举监试,贡试试院设在中和堂。苏轼《答范梦得书》有载:“某旬日来,被差本州监试,得闲二十余日,在中和堂望海楼闲坐,渐觉快适,有诗数首寄去,以发一笑。”刘撝,号行甫,湖州长兴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

苏轼作有《望海楼晚景五绝》,其一云:“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其二云:“横风吹雨入楼(望海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其四云:“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八月十七日,苏轼作《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复留五首》:“楼上烟云怪不来,楼前飞纸落成堆。非关文字须重看,却被江山未收回。”“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强外已夸。明日失怀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乱山遮晓拥千层,睡美初凉撼不应。昨夜酒行君屡叹,定知归梦到吴兴。”“天台桂子为谁香,倦听空阶夜点凉。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秋花不见眼花红,身在孤舟兀兀中。细雨作寒知有意,未教金菊出蒿蓬。” 

当监试结束,苏轼作《送刘寺丞(官署佐吏刘)赴余姚》诗与刘撝话别:“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玉笙哀怨不逢人,但见香烟横碧缕。讴吟思归出无计,坐想蟋蟀空房语。明朝开锁放观潮,豪气正与潮争怒。银山动地君不看,独爱清香生云雾。别来聚散如宿昔,城郭空存鹤飞去。我老人间万事休,君亦洗心从佛祖。手香新写法界观,眼净不觑登伽女。余姚古县亦何有,龙井白泉甘胜乳。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日铸茶)。”

5.陈襄、苏轼中和堂送考生。熙宁五年九十月间,钱塘之士贡于礼部者九人。十月乙酉,陈襄在中和堂宴送所选参加礼部进士试的考生赴考(燕于中和堂),苏轼作有《送杭州进士诗序》:“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言水而及松柏,于其动者,欲其难进也。万世不移者,山也,时飞时止者,鸿雁也;言山而及鸿雁,于其静者,欲其及时也。”

6.陈襄、杨绘、苏轼设宴话别。熙宁七年七月,杨绘(1032—1116)因攻击新法代陈襄出任杭州知州。苏轼作《诉衷情·送述古(陈襄)迓元素(杨绘)》送陈襄离任、迎接杨绘到任:“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何在,心已誓江西。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杨绘,字元素,苏轼四川同乡,绵竹人。

九月初八,苏轼离杭州赴密州任,杨绘在中和堂设宴欢送苏轼。苏轼作《南乡子·和杨元素(杨绘)时移守密州》:“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7. 钱塘人沈辽诗咏中和堂。熙宁间,沈辽(1032—1085)以太常寺奉礼郎监杭州军资库,沈辽作有《春日中和堂》:“春风何处来,婉婉不暂停。芳林二三月,赤白斗敷荣。我念造化始,有谁主其平。天地不相干,世人强经营。阳光肆燠沐,幽禽弄和声。春风迎我笑,宛转入轩楹。虽非少年客,感事岂忘情。拂拭久悬榻,开帘敞髙明。衰病无可乐,聊兹寄平生。彭殇付一梦,吾已能逃名。”沈辽,字睿达,钱塘人,是《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

8.苏轼弟苏辙曾登望海楼。苏辙(1039—1112)作有《次韵子瞻(苏轼)登望海楼五绝》:“山色潮声四面来,城中金碧烂成堆。不愁门外严扃锁,终日凭栏未拟回。”“湖色苍苍日向斜,烟波万状不容滉。画船人去浮红叶,石径僧归蹑白蛇。”“楼观争高不计层,雍雍过雁自相应。钱王旧业依稀在,岁久无人话废兴。”“荷叶初干稻穗香,惊雷急雨送微凉。晚晴稍放秋山色,洗却浓妆作淡妆。”“白酒倾浆脍斫红,昼游未厌月明中。楼高只辨听歌鼓,不见游人转似蓬。”表明苏辙曾来杭州登临望海楼,依其兄苏轼诗作也赋诗五首,感叹“钱王旧业依稀在,岁久无人话废兴”。时间或是筠州安置的苏辙于元丰七年(1084)七月被量移至歙州绩溪做县令的一年期间。

9.刘季孙陪苏轼中和堂赏月。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苏轼再来杭州任知州,不久,左藏库副使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河南祥符人)来杭州任两浙兵马都监,苏轼赋诗欢迎,作《喜刘景文至》:“天明小儿更传呼,髯刘已到城南隅。尺书真是髯手迹,起坐熨眼知有无。今人不作古人事,今世有此古丈夫。我闻其来喜欲舞,病自能起不用扶。江淮旱久尘土恶,朝来清雨濯鬓须。相看握手了无事,千里一笑毋乃迂。平生所乐在吴会,老死欲葬杭与苏。过江西来二百日,冷落山水愁吴姝。新堤旧井各无恙,参寥六一岂念吾。别后新诗巧摹写,袖中知有钱塘湖。”后刘季孙陪苏轼登中和堂赏月,作有《陪东坡(苏轼)中和堂赏月》:“中和堂上月,盛夏似高秋。天泻银河水,人披紫绮裘。气飘闻赤壁,语胜踊黄楼。归袂接夫子,适从何处游。”

640 (16).jpg

将台山

同期,苏轼、刘季孙还一起登将台山介亭,苏轼作有《次韵刘景文登介亭》:“……长歌入云去,不待弦管逐。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涛沙少酝籍,高浪翻雪屋。俯仰拊四海,百世飞鸟速。远追钱氏余,近吊祖侯躅。吾生如寄耳,寸晷轻尺玉……”刘季孙作有《登介亭》提及六月天中和堂的舒适:“使君中和堂,六月无炎溽。随呼众宾集,一笑清风足……”

10.苏轼过岭南回忆中和堂。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六月,苏轼作有《予前后守、倅余杭凡五年,夏秋之间,蒸热不可过。独中和堂东南颊,下瞰海门,洞视万里,三伏常萧然也。绍圣元年六月,舟行赴岭外,热甚。忽忆此处,而作是诗》:“忠孝王家千柱宫,东坡作吏五年中。中和堂上东南颊,独有人间万里风。”回味“独中和堂东南颊……三伏常萧然也”。

11.宇文昌龄韦骧相聚中和堂。北宋崇宁三年(1104)前后,宇文昌龄(约1060—约1106)任杭州知州期间与韦骧(1033—1105)会于中和堂,韦骧作有《和宇文伯修(宇文昌龄)侍郎会中和堂二首》:“燕堂高会势峨峨,拂面薰风气候和。广座初陪文字饮,满城重听裤襦歌。锦裀座舞矜回雪,玉麈挥谈沛决河。牧伯娱宾同众乐,庾公清兴未为多。”“华构峥嵘倚碧霄,开筵潇洒聚英僚。衣沾翠霭天收雨,目送银山海上潮。半日清欢浃觞咏,几番凉吹韵笙箫。醺酣老客依帡庇,归隐而今岂俟招。”韦骧另作有《中和堂》:“秋阳远泛秋山色,越峤连云耸深碧。廓然千里会一堂,势压全吴迥无敌。古今贵耳不贵目,方丈蓬莱徒记籍。安知严丽非壶中,登览浑疑脱尘迹。芙蓉耐霜红两行,杉桧凌空翠千尺。卷帘樽俎当清风,大白一飞群虑释。烨烨辉光生旧榜,公以中和乐邦职。又钦德操必有邻,朝夕堂阴看七石。”

宇文昌龄,字伯修,成都双流人。北宋徽宗时任刑部侍郎、户部侍郎、开封知府、户部侍郎、青州知州、越州知州、杭州知州。崇宁二年(1103)九月,宇文昌龄以宝文阁待制知越州改知杭州。崇宁四年(1105)三月,宇文昌龄以中大夫致仕。韦骧,字子骏,钱塘人,皇祐五年(1053)进士。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任户部郎中、前此曾于元符年间知明州的韦骧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杭州)洞霄宫。

12.张阁宴客中和堂抒怀失意。北宋以来,翰林学士草宰相制或次补执政,谓之带入(世谓之润笔参政)。然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六月八日,何执中(何清源)登庸,大观四年(1110)六月八日,张商英(张无忌)登庸,皆张阁草制,讫无迁宠(张阁未能任职参政)。八月,张阁出知杭州。大观五年(1111)六月八日,张阁宴客中和堂,忽思前两岁宿直命相,正同此日,乃作《声声慢》:“长天霞散,远浦潮平,危阑注目江皋。长记年年荣遇,同是今朝。金銮两回命相,对清光、频许挥毫。雍容久,正茶杯初赐,香袖时飘。  归去玉堂深夜,泥封罢,金莲一寸才烧。帝语丁宁,曾被华衮亲褒。如今谩劳梦想,叹尘踪、杳隔仙鳌。无聊意,强当歌对酒怎消。”(未完待续)



相关内容
西湖百亭|精忠柏亭 2024-04-26
杭州Discovery·西湖⑭丨西湖边有座武松墓,他就是《水浒传》里的武松吗? 2024-04-26
三百文买一枝花? 2024-04-24
【杭城迹忆】天真精舍勒铭 2024-04-22
独家爆料!杭州有座很仙的山!观潮绝佳机位!这位超级明星去了又去… 2024-04-2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