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书讯 | 《戴望舒年谱》出版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特别关注
 
从《四景山水图》中看南宋园林
白沙桥建设纪事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禹杭履迹
 
宋韵文化:大宋儿郎 雕青簪花
来源:杭州党史方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7-05

《宋史》载:岳飞蒙冤下狱后,秦桧曾派御史中丞何铸去审讯,岳飞悲愤难言,脱去上身衣服,何铸上前察看,不由得心中一凛,只见他背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肤理。何铸大为感动,宁可罢官贬职也不愿再审岳飞。无独有偶,北宋名将呼延赞身上也刺有“赤心杀贼”,以此明志。

原来,大宋儿郎甘愿承担针扎刀割的切肤之痛,是一份男儿志气的雄心凌云。

花绣尽淋漓

文身,又被称为“花绣”“锦体”,这一现象并不是由宋开始的。

“体无完肤”一词,出现在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就是用来形容文身遍布。《汉书·地理志》中也曾载“吴粤之君皆好勇……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

不过,文身确是由宋流行起来的,“今世俗皆文身,作鱼龙、飞仙、鬼神等像,或为花卉、文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宋代的戏剧海报,画的是一出名为《眼药酸》的杂剧,其中,“酸秀才”的两只手臂上都有刺青。

微信图片_20230705113057.jpg

《眼药酸》(局部) 宋 故宫博物院 藏

宋代时,文身者们还有自己的社团,叫“锦体社”。南宋临安府每逢“神祠诞辰迎献”或重大节庆,西湖上都要大开画舫,演出热闹非凡,“龙舟六只……杂以鲜色旗伞、花篮、闹竿、鼓吹之类”。这些画舫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一群遍体文身的锦体浪子,这些人在船上手舞足蹈、上下翻飞、施展一身绝技,围观的百姓便如搅海翻江,鼓掌喝彩。

钱塘江观潮时,数百位水性高超的锦体健儿,清一色披散着头发,裸露出精壮强健的体魄和锦绣文身,手持彩旗,在翻滚的江涛中踏浪而上,可逆江招展的旗帜却丝毫没有被潮水打湿,真可谓尽显风流。

在以宋为叙事背景的文学作品中也能感受到文身的流行热度。《醒世恒言》中,保护康王渡江的两川节度使郑信,“左臂上三仙仗剑,右臂上五鬼擒龙,胸前一搭御屏风,背上巴山龙出水”;《水浒传》里,花和尚鲁智深背上刺有花绣,花项虎龚旺脖子上刺有虎头,病关索杨雄则是“两臂雕青镌嫩玉”……这当中最出众的便是浪子燕青,“一身雪练绣了这身遍体花绣,却似玉亭柱上铺著阮翠。若赛锦体,由你是谁,都输与他”,也许,宋代是文身爱好者的黄金时代。

簪花得自在

如果说,将文身视作一种风尚,让人感受到大宋儿郎的热血,那么,这些簪花的男子会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写意风流。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吉祥寺内牡丹盛放,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应太守沈立之邀,前来赏花,并在《牡丹记叙》一文中记载了这场热闹非凡的赏花盛事:“酒酣乐作,州人大集……饮酒乐甚,素不饮者皆醉。”意犹未尽的东坡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这年,苏东坡35岁,作为州府的副长官,他折了一枝牡丹插在头上,在万人云集的春日,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与芬芳中,真的是快意洒脱。

男子簪花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就在朝冠上簪花,《隋史》中有隋太子外出打猎时,头戴玉冠金花的记载。唐代虽有男子簪花,但在正史中未见记载,只在《全唐诗》和一些民间笔记中有零星描述,可见在那时男子簪花还只是少数派。

而大宋儿郎不仅以簪花为乐,更以簪花为荣,某些时刻,簪花也是皇家礼仪,“自皇帝以至群臣禁卫吏卒,往来皆簪花”。《武林旧事》曾载,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正月元日的宫廷庆典上,“四方万姓,不远千里,快睹盛事”,亲逢盛宴的杨万里写了一首诗《德寿宫庆寿口号》:“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皇家对簪花的喜好,着实对后人审美产生一定的影响,元、明、清都有御宴时赐花簪花的礼仪及进士簪花制度,直至清末才逐渐式微。想想,男子簪花的情景并无俗气,“菊花须插满头归”“折得黄花插满头”,更多是一种心思澄明、依恋乡土的写实。

微信图片_20230705113100.jpg

《阮修沽酒图》明 陈洪绶 上海博物馆 藏

刺青也好,簪花也罢,都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折射出了一个朝代的吉光片羽,掀起史书晦涩难明的一角,窥见烟火人间的寒木春华,于是有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的豪迈,有了“戴花持酒祝东风”的柔情。山河屡历风霜,人间永远有缱绻情怀。

作者单位: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杭州市方志馆)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余杭文史丛谈】余杭九曲岭《姚氏宗谱》概述(一) 2024-05-16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2024-05-14
史话杭州·物阜民丰:浙江原始青瓷产地——萧山窑 2024-05-14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2024-05-08
之江大学“十间头”轶事 2024-05-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