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清末民初杭州灵隐寺大殿的复建
上泗山歌
史林春秋
 
[名家印象]城市的历史密码——包伟民
来源:  作者:  日期:2015-07-03

——访杭州文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包伟民

 

  近日,趁宋史专家包伟民先生在杭州开会后的短暂时间,笔者对其作了一次采访,围绕的主题是城市学、城市史,以及延续上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城市等。
城市,成为研究的对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发展步伐大大加快,许多发展中的问题也就接踵而来,如交通问题、环境问题、就业问题、住宅问题、教育问题,等等。由此,一门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城市学,也被引进了国内,并成为热门学科。
  包伟民说:“我国各类城市,大都是从传统城市发展过来的,往往具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将城市列为研究对象,自然就会涉及到城市的历史。探索我国传统城市的发展轨迹,能给今天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提供借鉴和启迪。”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的考古工作和史学研究都取得了大量成果。这些成果,为城市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包伟民认为:“考古发掘揭示:龙山文化时期(距今4600年—4000年)的城子崖遗址、王城岗遗址、平粮台遗址都有城垣遗迹。这应该就是古文献所说的‘城’。当然,这个‘城’并不等于就是城市。”
  包伟民说:“不少学者都从‘城市’一词的构成,来考察中国城市的起源,认为‘城’的本意是城堡,‘市’的本意为市场,两者结合才发展为城市。但是,也有学者注意到除了防御的城墙和商业的市场外,城市理应还具有其他的重要功能,比如政治、文化等方面。所以有学者就认为城市是阶级出现的产物,是与国家同时产生的。”
  尽管学者们对中国传统城市源头的解读各有侧重,但是,思维方向是一致的,即都认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的载体。包伟民说:“研究城市史,也就是研究文明史。不过将城市总体确定为研究对象,需要经济、政治、法律、历史、地理、考古、环境等众多学科的协作,需要各路专家的参与。”


杭州,值得解剖的麻雀


  作为宋史专家,包伟民对南宋首都临安城(杭州)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他说:“杭州从县城、郡城,一直到南宋的首都,传统城市的发展一度达到顶峰。这中间也显示了行政力量对传统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作为南宋首都的临安城,当时究竟集聚了多少人口呢?国内不少学者认为:已有百万人口。海外甚至还有500万人口的说法。包伟民根据文献资料所作的推测是: 60万左右。包伟民说:“即使是60万,也相当可观啊。人口密度已经超过今天(的杭州)。而当时还没有高层建筑,市民居住最多就是二三层的楼房。”
  人口密度如此之高,所以传统城市在发展中也有“城市病”。包伟民说:“当时,最突出的就是火灾失控。常常出现一场大火焚毁千家,甚至万家的巨大火灾。”火灾失控的原因就是高密度的人口带来了高密度建筑。《梦粱录》说:“民居屋宇高森,接栋连椽,寸尺无空,巷陌壅塞,街道狭小”。有限的土地都建了房屋,防火通道自然就缺失,再加上当时的房屋都是竹木结构建筑,所以,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及时扑灭。
  包伟民说:“宋高宗鉴于火灾危害,曾下令在三省六部等主要官府旁要建三丈宽的防火道,但是由于高密度的建筑使得拆迁安置工作无法实施,最终三丈宽的防火道无法建成,所以,整个南宋时期,京城的火灾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大量人口向城市集聚,也带来了治安恶化、瘟疫流行等突出问题。包伟民说:“我曾经说过,要跳出《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梦粱录》,来探究宋代都城。因为这些历史文献都是颂歌型的作品,基本没有记载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在其他文献中,则有零星的记载。比如,在当时的乡村中,农民受到宗族、血统的约束,一般不敢干违背道德、触犯法律的事。但是,进了城后,宗族、血统的束缚全没了,稍不如意,就会做出格的事。”
  南宋亡后,作为传统城市的杭州,开始步入衰退之途。包伟民认为这一衰退过程也很值得细细探究。他说:“从县城、郡城、首都,一直到近代的沿海开放城市,杭城的发展经历既丰富,又独特,非常值得研究。都说搞研究要解剖麻雀,杭州就是一只值得认真解剖的麻雀,很有典型意义。通过解剖,既可以找出规律,又可以发现特色,从而为今天的城市建设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借鉴资料。”
  当然,搞研究离不开学术研究平台,离不开高水准的人才。包伟民说:“杭州缺少一流的学术研究平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大都跑到省外、国外去搞研究了。杭州如果有像浙大这样的学术研究平台三四个,相互之间又能开展良性的学术竞争,情况就完全改观了。”
  杭州市政协牵头成立杭州文史研究会,以文史研究会为学术交流平台,吸引海内外专家学者来关注杭州,研究杭州。包伟民认为:这也应该算是弥补杭州研究人才不足的一项重要举措。杭州凤凰寺内的古碑释读工作,就是杭州文史研究会借助海内外专家之力破解了历史难题。包伟民说:“杭州有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比如浙江省档案馆内就藏有杭州海关(洋关)全英文的完整资料,有好几尺高。但是,很少有人去翻阅。这些都是城市史研究的宝贵资料。”


沙盘,引出的一项课题


  为南宋京城临安做一个立体的数字化城市模型,这是包伟民在杭州文史研究会的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建议,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重视。包伟民说:“其实,这是我很早的一个心结。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还在读研究生时,一次去开封,在那里看到了开封古城的沙盘模型。当时就想:杭州也应该建一个南宋临安古城的沙盘模型。”
  “很早的一个心结,现在正式提出来,主要是考虑到杭城的考古发掘已经取得比较多的成果,今后已难再有特别重大的进展。而计算机的成熟也为数字化城市模型制作奠定了技术基础。”包伟民说:“但这毕竟是一个从来都没有人搞过的项目,它不像写文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你可以绕过去。复原古城,每一处古建筑,你都回避不了。而这一项目又涉及到历史地理、史学、古建筑、考古等多个学科,所以建议提出后,我还是心中无底。一直在思考究竟怎么做,做什么,谁来做?”
  包伟民说:“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里,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解决了怎么做,做什么,谁来做的问题。我们确定2014年的工作任务是:建立数字化的临安城大框架,因为考古发掘已经提供了南宋城墙的数据、御街的数据等。在临安城的大框架内,首先复原太庙、府衙、钱塘门、杨皇后宅院等10个文化点,以后凭借研究成果逐年增添。至于项目团队,主要还是凭借杭州文史研究会这一学术交流平台,吸引相关专家学者前来攻关。”
  据包伟民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未的博士论文就是“南宋临安城复原研究”。这项研究成果为南宋临安城数字化城市模型制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是,南宋的京城,如今谁也没有见过,也无任何影像资料,凭借什么来复原古城原貌呢?包伟民说:“我们不可能恢复纯粹的原貌。况且,南宋150余年历史,其间,临安城的面貌本身就在不断变化。所以,我们只能做到‘理论的真实’,即依据古城舆图、考古成果等编制南宋临安城的平面图,然后,依据《营造法则》等古文献,将一座座宋代建筑竖起来。《营造法则》是北宋年间编撰的一部建筑规范书,记载了当时的石作制度、木作制度、瓦作制度、彩画作制度等,并附以图样说明。我们按照此书的记载复原古建筑,就是‘理论的真实’。”
  “此外,我们每复原一个古建筑点,都会附上相关的历史资料。所以,‘南宋临安城数字化模型’的制作也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程,须随着古城研究的步步深入,而步步复原。而复原的每一处古建筑,既是学术成果的展示,也是供继续研究的对象。”包伟民说:“只要有新的发现、新的成果,随时可以补充或修改,毕竟这是数字化模型,很容易更新。”
  据悉,刚启动的“南宋临安城数字化模型”研究项目,也是凭借杭州文史研究会这一学术交流平台,汇集省内外专家学者合作攻关的。目前,杭州文史研究会已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浙江大学历史系和市园文局、市考古所等建立了合作意向,以促进研究成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第一阶段“钱塘门和御街部分建模”工作已经启动。

 

  人物介绍:
  包伟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杭州文史研究会副会长,2013年7月,荣获2012年度“长江学者”荣誉称号,并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学术研究方向为:宋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江南区域史。主要论著有:《传统国家与社会:960-1279年》、《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宋朝简史》(与吴铮强合著)、《宋代城市管理制度》等。

 


 

相关内容
“读什么书 如何读书”来夏新:书卷多情似故人 2024-04-03
观像|邓小南:“山水”之间“阅读”天下 2024-03-14
荣新江:去邓广铭先生家拜年的往事 2024-03-13
吴宗国先生纪念专栏|邓小南:​忆念吴宗国老师 2024-02-02
戴逸 | 治史入门:我的学术生涯 2024-01-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