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新书 | 桑兵《国学与汉学:…
 
特别关注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之江大学“十间头”轶事
禹杭履迹
 
杭州摩崖题刻丨飞来峰寻踪——[元]周伯琦《理公岩记》(下)
来源: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7-27

在上篇中,我们简要介绍了《理公岩记》题刻的基本概况、灵隐寺开山祖师慧理与杭州佛教的相关内容。

自公元1358年,周伯琦镌刻下《理公岩记》后,历元、明、清至当代1950年,跨越近六百年的历史时空中,留下了后来者十余处题刻,事涉人物有明代方豪、郎瑛、叶彬,清代钱松、胡震、俞樾夫妇、吴隐、叶为铭,当代施济舟等。此篇我们将以年代为顺序,一一罗列如下,初步理清这段接续杭州文脉的石刻找寻与题观史。

元至正十八年(1358)周伯琦等三生石题名

微信图片_20230727111502.png

微信图片_20230727111505.png

释文:

至正戊戌二月廿三日,/

浙省参知政事、鄱阳/

周伯琦伯温,将镇中吴,/

专别允若教师,重游香/

林,题名厓石,以纪岁月。/

是日,就谒观堂菩萨/

慧炬,篆《理公新岩记》,/

灵鹫主者友□来会,从/

游男宗仁、宗智。

此题刻位于理公岩以西的三生石处。至正十八年(1358)二月廿三日,在浙为官的周伯琦,将赴苏州任新职,携二子来到天竺寺告别僧人允若,拜访观堂僧人慧炬,并为其篆《理公新岩记》。从此处题名可知,《理公岩记》即题刻于是时。

约明正德十五年(1520)方豪书“射旭洞”三字

微信图片_20230727111508.jpg

释文:

射旭洞

思道

此题刻位于理公岩内,现半没于土,近年为杭州访石人“孤山一片云”等人重新发现。据笔者观察,旭日东升时,阳光可穿透《理公岩记》所处这条东西向逼仄洞隙,直抵洞内此题刻处。这或许就是方豪命名“射旭洞”的由来。

方豪(1482—1530),字思道,号棠陵,浙江开化人。正德十四年,因谏阻明武宗南巡,跪阙下五日,受杖五十,罢归故里。正德十五年正月前后,方豪路经杭州时,受官员、文人热情接待,遍访西湖山水,至今尚存湖山间的留题达数十处之多,除去清代乾隆皇帝,无人能出其右。

微信图片_20230727111511.png

理公岩洞口,尚残存“正德庚辰正月六日,按察于鏊、张淮、刘大谟、刑部方豪游”的题名,据此推断,“射旭洞”三字,也应题刻于正德庚辰(十五年)。巧合的是,方豪等人题名与“射旭洞”题字,恰好位于《理公岩记》所处这条东西向洞隙的东西两端,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方豪所处的明代正德年间,《理公岩记》所处,洞体并未倾塌,可以方便通人往来。从“射旭洞”三字半没于土的现状分析,此洞体相较当代,也更低,这也是我们上篇中,《理公岩记》中,“载凿岩石,刻十佛及补陀大士(观音)象”,而当代遍寻不得,有可能埋没于洞内土中的原因。

明嘉靖十七年(1538)郎瑛、叶彬等题名

释文:

此碑同歙叶子得之理公岩。攀萝剔藓,相与太息。何二百年人莫知,而志莫载邪?岂尤物神护,夜光终难掩邪?杭郡瑛跋。/

文宝久秘者必彰,刻虽晚出,余与郎子爱其古也,用表于此。嘉靖戊戌冬十二月立春日叶彬题。/

此题刻位于《理公岩记》龛内左侧。郎瑛(1487—1566),字仁宝,杭州人,藏书家、金石家。叶彬,歙县人。周伯琦《理公岩记》雕成近二百年后,“人莫知”“志莫载”,郎、叶两人于崖缝中重新发现,激动不已,留题于后。这是《理公岩记》的第一处观款题刻。

清咸丰三年(1853)钱松、胡震题名

释文:

元周伯温理公岩摩崖,/

经明郎仁宝剔除苔藓,/

显表当世,今又二百余年,/

复无知者。咸丰癸丑六月,/

皆胡鼻山访之不获。越/

七日,重来,乃得。遂属鼻/

山题识岩下,俾后来者易/

采访焉。钱唐钱松叔盖记。/

此题刻位于《理公岩记》斜对崖面。自明代郎瑛、叶彬两人重新发现《理公岩记》以后,又过去三百余年,咸丰三年(1853),书法家钱松和朋友胡震两度前往飞来峰寻访,终又重新发现。

钱松(1818—1860),字叔盖,号耐青,晚号西郭外史,杭州人,篆刻家、书画家,工书善画,嗜金石文字,尤精篆刻。篆刻承浙派余序,淳厚浑朴,气势非凡,虽列“西泠八家”殿军,实乃溯汉追秦,推陈出新之巨擘。

胡震(1817—1862),字听香,号鼻山,别号胡鼻山人,富阳人。致力于书法,收藏碑帖、拓本甚富。嗜金石,深究篆、籀、八分、六书、小学。平日爱寻幽探胜,慕桂林山水天下独绝,乃徒步八千里往游。途中典质行李,购文物铜鼓而归。钱松与胡震亦师亦友,胡震学篆于钱松,钱松为胡震刻印近百方,皆为极品。胡震喜游历,每逢胡震游历出行或归来,钱松往往为胡震刻印记之。

清咸丰三年(1863)胡震题记05

释文:

元周/

伯温/

摩厓/

入壁/

五步/

胡鼻山/

胡震题/

此题刻位于理公岩内俗称“济公手印”处。

微信图片_20230727111530.jpg

据前文,钱松在发现《理公岩记》后,让胡震在外侧留下此“入壁五步”的标记,帮助后人寻访。自此后的晚清民国时期,此《理公岩记》渐为人所知,俞樾、吴隐、叶铭、叶昌炽等人纷至沓来,或留题石刻,或笔记其事。

清同治六年(1867)潘曾玮等题名

微信图片_20230727111532.jpg

释文:

同治六年/

丁卯冬十/

一月,吴县/

潘曾玮、钱/

唐吴煦、仁/

和许道身、/

润身、庚身、/

秀水周闲、/

归安吴云/

同游题壁。/

此题刻位于理公岩内。

清同治七年(1868)俞樾夫妇题名

释文:

同治七年秋/

九月,德清俞/

樾、仁和姚文/

玉夫妇同游。/

丁兆佳来此。/

此题刻在理公岩内。俞樾在《春在堂诗编·己壬编》中“名山夫妇共留题”一句中,有自注“前年与内子游飞来峰,题名山穴,今年倩肄业生陈桂舟磨崖刻之。”说明此题名是在两年后的同治九年,由陈桂舟刻石。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居士,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朴学家。杭城著名酒楼“楼外楼”之名,即出自俞樾。同治七年始,俞樾自苏州紫阳书院,至杭州诂经精舍,主讲经学三十余年,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清同治八年(1869)孟沅等题名

释文:

同治八年十月,山阴孟沅、太平陈殿英同观。/

此题刻位于《理公岩记》龛内左侧。这是《理公岩记》的第二处观款题刻。

冯春阁等题名

微信图片_20230727111546.jpg

释文:

金陵冯春阁、张/

炳扬来刻题壁,/

同观元人古篆/

摩崖并记。/

此题刻位于理公岩内俗称“济公手印”处。冯春阁、张炳扬,生平事迹不详,两人曾有在杭刻碑记载。

清光绪十三年(1887)徐嗣沅等题名

微信图片_20230727111550.png

释文:

光绪丁亥七月既望,/

仁和徐嗣元起葊、山/

阴吴隐石泉、泉唐吴/

诰子洛、子大受若虚/

同访,/

泉唐周茂俊士豪书,/

仁和叶铭盘新勒石。/

此题刻位于理公岩内俗称“济公手印”处。

叶铭(1866—1948),字品三、盘新,号叶舟,原籍徽州,世居杭州。善刻石、拓碑,精金石考据。吴隐(1867—1922),字石泉、石潜,号潜泉,绍兴人,篆刻家。叶铭与吴隐均是“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创始人。

光绪丁亥年(1887),此据西泠印社成立的光绪三十年(1904),还要早十七年,叶铭、吴隐两人均二十岁出头,曾合刻《重修姜村席村二堰碑记》(碑在龙游,存佚未知,待查)。此题刻为叶铭所勒,或为其存世最早石刻作品。

当代(1950)施济舟题名

释文:

施济舟/

在此工作。/

一九五〇年/

七月□□。/

此题刻在“入壁五步”题记上部,隐约可见。施济舟的另一处题名,在“济公床”沿,七十余年后,字迹模糊。施济舟虽生平无考,但他也成为寻访理公岩,在石头上留下印迹的最后一人。

后记

围绕《理公岩记》的题刻,目前所见有十一处之多。《理公岩记》时显时隐,但在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内,在一些喜好金石的文人圈中,时时出现在其笔记中,并不神秘,只是当代少为人所知而已。其中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开启中国石刻科学系统研究,《语石》的作者——叶昌炽。

光绪十五年(1889)十一月廿五日至十二月十五日,时年四十一岁的苏州人叶昌炽,首次至杭州,作为期二十天的湖山游历。在其《缘督庐日记》中,有访飞来峰,由僧人导观《理公岩记》,姚姓碑估,为其拓得《贾秋壑三生石题名》、《周伯琦理公岩记》的记载。

《理公岩记》自然也收编于《语石》一书,至此对于这龛元人篆书题刻的各类研究,时至今日,著述不断。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2024-05-08
之江大学“十间头”轶事 2024-05-08
【余杭史海钩沉】津口船影(二) 2024-05-08
古今西湖名人缘|湖上寓居忆姜夔 2024-05-08
马黎:乾隆帝又来杭州刷存在感了,这回发现的诗跟他吃早饭有关 2024-05-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