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书讯 | 《戴望舒年谱》出版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特别关注
 
从《四景山水图》中看南宋园林
白沙桥建设纪事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武林旧事
 
革命烈士于再:活着干革命,死为党献身
来源:杭州党史方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8-02


1945年12月1日,云南昆明,大批由国民党当局主使的武装暴徒冲进西南联大等学校,使用机关枪和手榴弹对要求停止内战的师生们发起屠杀,于再、潘琰、李鲁连、张华昌等四位师生不幸罹难,另有60多名师生受伤,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

在四位烈士中,于再是唯一的一位教师,时任昆明私立南菁中学教员一职,牺牲时年仅25岁。这位从杭州走出去的共产党员,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几乎全部奉献给了抗日救亡与争取和平的伟大事业。

微信图片_20230802112750.png

 于再(于镇华)

1921年,于再出生在余杭县,后随祖父移居杭州。他原名于镇华,又名于培卿,因家人在杭州经营着几家颇具规模的百货商店,所以自幼家庭条件优渥。富裕的生活并未羁绊住他在精神上的崇高追求,在抗战的硝烟还未弥漫到杭州时,抗日救亡的种子就已在这位中学生的心里悄悄萌芽。1937年,16岁的于再瞒着家人,卖掉了自己的英国兰令牌自行车作为路费,和同学一道辗转来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战场——重庆,从此再未回过家乡。年少时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为于再后来的爱国壮举埋下了伏笔。

到重庆后,于再的生活状态从衣食无忧变成衣食无着,但他并不气馁,他考上四川旅行社,担任旅社练习生和民生轮船公司售票员,自谋生计。工作之余,他发奋学习,一心谋求报国之路。1938年3月,他参加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九师政训队,随军在湘鄂一带从事民运工作。不久后,他去往延安,在陕北公学学习。同年6月,因大后方工作需要,经林伯渠同志批准,他先后到武汉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工作。在武汉,他受汉口八路军办事处派遣,任国民党军第五十五师三二五团二营营部政治指导员,参加了武汉保卫战。武汉失守后,他随军辗转到达川东奉节。这年12月,18岁的于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在万县河口场小学担任教员,并任该校中共特别支部宣传委员,组织业余读书会,动员师生一道投入抗日救亡大业。

微信图片_20230802112753.png

于再写给家人的书信


1940年夏天,于再调任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交通员,10月,任郊区三才生煤矿会计。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于再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他组织了一批报童,分头销售和散发载有周恩来题词的《新华日报》,并设法弄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信封,将报纸寄送给国民党高级将领。他又在三才生煤矿与天府煤矿发动工人罢工,要求改善职工生活,并抗议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的罪行。9月,为避免地下党员身份暴露,于再考入重庆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继续求学。1943年毕业后,经过党组织的安排,他进入到国民政府国库署工作。1944年冬天,于再参加青年远征军驻印运输队,先后任二等兵、上士文书、中尉军需,并再一次回到抗日最前线,转战于缅甸、印度等战场。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于再结束战事,回国到昆明私立南菁中学任教。然而,战争的阴云并未散开,他很快又投入到反内战、争民主的运动中。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就发布了进攻解放区的密令,致使解放区30座城市陆续被国民党军队侵占。国民党当局不断开展的军事进攻,令广大要求和平民主的人民群众感到强烈愤怒。同年11月5日,毛泽东以中共发言人的名义发表谈话,呼吁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用一切方法制止内战。19日,郭沫若、沈钧儒等人在重庆举行反内战大会,成立陪都各界反内战联合会。25日,昆明六千余名大、中学生在西南联合大学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钱端升、费孝通等教授作反内战演讲。国民党中央社却发布造谣新闻,污蔑与会的爱国师生。因此,26日至28日,昆明三万余名大、中学生相继罢课,提出“制止内战,要求和平”的诉求。学生们的正义举动换来的是国民党政府的血腥镇压,在这紧要关头,身为共产党员的于再挺身而出。

12月1日,大批国民党武装暴徒突然冲进西南联大等学校,捣毁校舍,殴打学生。于再得知情况,立刻叫上南菁中学的进步师生,火急火燎赶去现场。然而,路上一名暴徒拉开了手榴弹导火线,准备掷向校内,于再见状,果断扑上前去,紧紧抱住暴徒,使得手榴弹未能掷出。他的扑救保护了校内的师生,自己却不幸被炸成重伤,后经抢救无效,当晚在医院遗憾去世。

“一二·一”惨案共造成包括于再在内的四名爱国人士牺牲,另有六十多名师生受伤。惨案发生后,昆明、重庆、成都、上海、遵义等许多城市举行集会,抗议反动当局暴行。中共上海市委和学委提出将于再家属举办的家祭变为公祭,因势利导,发动上海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吊唁。

微信图片_20230802112756.png

于再公祭大会现场

1946年1月13日,在凛冽的寒风中,哀愤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涌向上海江宁路上的玉佛寺。参加于再公祭的万余名群众,多数为各大中学校的学生。主祭团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宋庆龄、柳亚子、马叙伦、沙千里、郑振铎、许广平、金仲华等七人组成。正殿正中悬挂于再烈士的遗像,上悬柳亚子手书“死重泰山”,右边是宋庆龄亲题的横联“为民前驱”,左边是许广平手写的哀诗,两旁的挽联是“踏诸君血迹而进,率民众痛哭而来”。公祭大会上,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马叙伦先生宣读祭文,对于再烈士的悲壮行动和崇高价值予以了充分肯定。

微信图片_20230802112759.png

宋庆龄亲题“为民前驱”横联

如果说,在“一二·一”惨案中牺牲的烈士们,使坚持内战政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政治上陷入了被动局面,那么,这场万人“祭于”活动,则是完全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也成为抗战胜利之初,上海市委和学委发动的第一次扩大到全市性的爱国民主群众政治斗争,是地下党组织在抗战胜利后的第二条战线,也成为号召广大学生和上海人民起来抗争的成功转折点。对于再烈士来说,他在生前身后都无愧于自己在入党时立下的誓言:“活着干革命,死为党献身。”他以血肉之躯,以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时人和后人树立起一座爱国主义的不朽丰碑。

微信图片_20230802112803.png

于再公祭大会现场

资料来源:《余杭通志(四)》《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内战烈士于再的生前身后》《从建“助学义卖市场”到“公祭烈士于再”——记抗战胜利前后党领导的上海学生运动两次重大转折》;照片来源:中国军网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白沙桥建设纪事 2024-05-16
你可能真不知道,杭州这条网红马路里,还藏着一座宰相府 2024-05-14
红色故事:章太炎与中国共产党纪事 2024-05-13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2024-05-10
国立浙江大学时期文理各系始设年代考述(下) 2024-05-1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