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特别关注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武林旧事
 
【交通中外】胡雪岩的亚欧印记之胡雪岩与德国
来源:胡雪岩故居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8-29

十九世纪的德国

19世纪中下叶,德国与法国之间爆发了普法战争,1871年法国战败,威廉一世正式在法国凡尔赛宫登基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第二帝国正式成立,德国终于完成了统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威廉二世抛弃了他祖父威廉一世和俾斯麦制定的“大陆政策”,开始改行“世界政策”,由此,德国不断进行对外贸易,扩大经济版图。

微信图片_20230829145736.png

在此期间,德国金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沿着大银行勃兴、三支柱银行体系形成、股票市场快速发展三条主线,德国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得以确立,德国金融的独特性开始显现,金融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研究者们这样形容当时的德国金融局面:德国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巧、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特征的民族”

在此期间,德国金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沿着大银行勃兴、三支柱银行体系形成、股票市场快速发展三条主线,德国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得以确立,德国金融的独特性开始显现,金融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研究者们这样形容当时的德国金融局面:德国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巧、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特征的民族”。

十九世纪德国钱币

1806年之前,德国归属于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旧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名义上的统治者是皇帝,故而当时的大多数普鲁士硬币上都刻有皇帝的形象或名讳,这一铸币习惯也延续到了19世纪末。普鲁士的帝国阶层拥有铸币权,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由地设计自己的硬币。

微信图片_20230829145737.jpg

1758年德国塔勒

微信图片_20230829145739.png

西征新疆

1874年,日本侵台,中国海疆危机凸显,清政府内部出现“海防”与“塞防”之争,一方主张先收复台湾,另一方则主张全力收复西北。当时,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在西北经营多年,他向清政府奏称:“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西北无虞,东南自固”,力主收复新疆。出于维护中国传统疆土的需求,清廷反复权衡之后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1875年,朝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微信图片_20230829145741.png

怡和洋行

胡雪岩在左宗棠西征时扮演了一个后勤总务的角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西征期间,由于各省协饷拖欠不前,而一切军需供应又不能停止不办,左宗棠当时所用的办法是借洋债——向外国设在上海的各银行借债,待协饷到手后再去偿还。在这方面,胡雪岩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凭借个人的信用与智慧为左宗棠借得洋债,并在上海主持搜集军事情报,为西征军队购办最新出品的枪械大炮。

微信图片_20230829145741_1.jpg

太古洋行

胡雪岩代办军火十分尽心,他来往于洋行之间,精心选择,讨价还价,大批军火得以转运西北。在上海,涉及售卖军火的洋行甚多,如新泰来、麦登司、地亚士、拿能、马德隆、琼记、太古、泰来、德生、香港南利洋行等等。胡雪岩创立的阜康钱庄,与英国渣打银行有业务往来,在结识左宗棠前,他已和上海几乎所有的洋行都打过交道,成为外商乐于合作的“官员经纪人”,因而胡雪岩为朝廷购置军火兼具天时、地利、人和。当时兰州制造局仿制了大量的普式螺丝枪及后膛七响枪,西征军在战斗中使用了较多克虏伯后膛开花炮,据此判断,胡雪岩应向专营“普国大埠加士答炮局、专铸成灵巧紧固铜炮”的香港南利洋行及德商泰来洋行购买了较多军火。而胡雪岩也确实与泰来洋行的洋商福克、满德两人过往甚密,这两人在胡雪岩的举荐下,甚至到过左宗棠所在的哈密行营,受到左宗棠的亲自接待。胡雪岩通过这些洋行采购的新式枪炮,数额巨大,仅1875年在兰州就存有从上海运来的来复枪“万数千枝”。在胡雪岩的斡旋下,西征各军的西洋武器装备率逐渐提升。

左宗棠对于胡雪岩在上海的采运工作十分认可,更是对胡雪岩在西征新疆时做出的贡献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微信图片_20230829145741_2.jpg

西征新疆前,左宗棠已接触过大量西洋枪炮。1870年,左宗棠通过船政洋监督德克碑向法国购得飞轮炮,经试放较为灵巧,从而对法式武器颇为看重。但不久后,欧洲发生了普法战争,这影响了左宗棠对两国炮械的态度,他在笔记中提到,法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正是德国武器比法国武器更为精利。故而在购买取向上,相比法国武器,左宗棠更倾向于德制武器。

微信图片_20230829145742.png

德制武器

左宗棠如此青睐德制武器,也与中德关系升温有关。1870年代初,天津教案的发生使中法关系极为紧张,普法一战,又使德法交恶,德国为拓展自己的远东利益,有意亲近清政府,由此中德关系趋好,双向互动顺畅。当时的天津税务司是一位德国人,叫德催琳,因办事躬勤,获清廷赏四品蓝翎,自言受中国新恩,当力图报效,并称德国所制水雷,能破法国兵船,请中国派工匠前往学习。左宗棠认为可以借此机会师夷长技,于是他告诉船政大臣沈葆桢,不能只派艺局学员前往英、法、美等国学造,亦须派至德国学习制炮、造子诸法。

微信图片_20230829145743.png

德制武器

左宗棠对德国及德制武器的态度,直接影响了胡雪岩在具体购办上向德制武器的倾斜。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你可能真不知道,杭州这条网红马路里,还藏着一座宰相府 2024-05-14
红色故事:章太炎与中国共产党纪事 2024-05-13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2024-05-10
国立浙江大学时期文理各系始设年代考述(下) 2024-05-10
国立浙江大学时期文理各系始设年代考述(上) 2024-05-1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