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年年雅集茶人家
湘湖师范第一任校长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禹杭履迹
 
杭州寻宋|过溪亭:辩才的龙井茶
来源:浙大文史出版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9-12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杭州当仁不让地自号茶都,自然是拜龙井茶所赐。不过龙井以茶闻名,最初不是因为龙井产茶,所饮也不是今天以特殊手法炒制的散茶。龙井茶的源头应该追溯到北宋苏轼与辩才在龙井“煮茗款道论”,当时的龙井以圣寿寺高僧辩才以及龙井泉水适宜点茶而闻名。南宋时,一方面,龙井引起了皇室的强烈关注,有三位皇帝驻跸或封赐龙井;另一方面,品茗之风遍及民间,杭州已有俗谚“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杭州龙井就成为举世闻名的品茗圣地。因此今天在杭州寻宋,龙井这一站的重点是要在过溪亭驻足,细细体会苏轼、辩才北宋那次相会,如何在南宋演变为朝野皆知、文士膜拜的茶事神话。

微信图片_20230912101131.png

龙井过溪亭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





辩才法名元净,出身于杭州於潜县(今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自幼在当地西菩寺出家。18岁到杭州上天竺寺进修,因道行甚深、圆融无碍,25岁便获赐紫衣及“辩才”法号,先后住持大悲宝阁院、上天竺寺近三十年,宗风远播,名动东南。苏轼与辩才的交往,故事很多。据说熙宁四年(1071)苏轼通判杭州时,一上任因寻访辩才不得而题诗于壁,成为美谈。但两年后僧人文捷结交权贵,夺取辩才上天竺寺住持之位,辩才被驱逐至於潜老家的西菩寺。熙宁七年(1074),苏轼推两名县官策马西行,专程到西菩寺拜访辩才并题写寺额。此后苏轼宦海沉浮,无论被贬黄州还是元祐旧党重新得势,与辩才从未中断书信往来,情谊不断加深。不过辩才第一次在龙井请苏轼喫茶,已是相识将近 20年以后的元祐五年(1090)。

北宋元丰二年(1079),上天竺高僧辩才法师因年老退隐,选择与灵隐、天竺中仅一岭之隔的“龙井-风篁岭”山林幽深处的寿圣院废寺作为养老之所。风篁岭“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有也”,释辩才退休隐居后,他的僧俗好友释道潜、赵抃、苏轼、秦观等人和崇拜其道行大德的信友人众对其更加敬重,追随一如既往,各方闻风而至,虔诚聚集山中,龙井寿圣院一改往日之宁寂,成为西湖之西访游者云集的热点。

这期间辩才接待过秦观,秦观留下一篇《游龙井记》,并由米芾书碑而后刻石。向朝廷请示创修表忠观的知州赵抃重游龙井,辩才请他在龙井亭品茗,并留下了“湖山深处梵王家,半纪重来两鬓华。珍重老师迎意厚,龙泓亭上点龙茶”的诗句。元丰八年(1085),礼部侍郎杨杰陪同高丽国王子祐世僧统义天来杭州并参拜辩才。当时寿圣院可能改称延恩衍庆院,杨杰在《延恩衍庆院记》中说,这一年的秋天他奉命陪同高丽国王子祐世僧统访道吴越,曾经一起在龙井拜谒辩才,他们经过风篁岭,观赏龙井泉,来到归隐桥,“鉴涤心沼,观狮子峰,望萨埵石”,登上潮音堂,在讷斋休息,然后以龙井泉沏茶(酌冲泉),“从容议论,久而复返”。

微信图片_20230912101134.png

微信图片_20230912101137.png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轼《次辩才韵诗帖》

微信图片_20230912101140.png

老龙井景区苏轼与辩才像

元祐四年(1089),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开始频繁往龙井与辩才品茗雅集。先是元祐五年(1090)二月苏轼与王瑜、张璹、周焘等为庆贺释辩才八十寿辰专程到龙井“来馈芗茗”雅集,并留下题名“苏轼、钱勰、江公著、柳雍同谒龙井辩才。元祐六年正月七日。元祐庚午,辩才老师,年始八十,道俗相庆,施千袈裟,饭千僧,七日而罢”。同年苏轼有《次叶教授韵记龙井之游》诗,其中“泉扉夜不扃,云袂本无幅”“斋厨费晨炊,车骑满山谷”等句都表明当时游览龙井风篁岭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年九月三十日,苏轼到龙井访会辩才,雅集相对终日,又留下了墨迹数纸。

元祐五年(1090)十二月十九日,苏轼到龙井同释辩才品茗雅集后,在新建落成的二老亭(过溪亭)中惜别。释辩才有诗《龙井新亭初成诗呈府帅苏翰林》记述了与苏轼“煮茗款道论”的过程,其中“过溪虽犯戒,兹意亦风流”是说辩才自退居圣寿寺后,自我约束以虎溪为界不再外出,结果这次为苏轼送行时聊的兴起,不知不觉越过虎溪。苏轼的次韵和诗极为有名,诗序详述辩才过溪犯戒的佳话: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轼往见之,常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之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赋诗一首,眉山苏轼上。

诗云:

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去住两无碍,天人争挽留。去如龙出山,雷雨卷潭湫。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我比陶令愧,师为远公优。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聊使此山人,永记二老游。大千在掌握,宁有离别忧。

后来苏轼手书该诗及序,这就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苏轼著名的行书《次辩才韵诗帖》。元祐六年(1091)正月七日,苏轼再次与钱勰、江公著、柳雍同谒龙井,拜会辩才,品茗雅集。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百亭|精忠柏亭 2024-04-26
杭州Discovery·西湖⑭丨西湖边有座武松墓,他就是《水浒传》里的武松吗? 2024-04-26
三百文买一枝花? 2024-04-24
【杭城迹忆】天真精舍勒铭 2024-04-22
独家爆料!杭州有座很仙的山!观潮绝佳机位!这位超级明星去了又去… 2024-04-2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