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新书 | 桑兵《国学与汉学:…
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成立大会在…
人才荟萃广集智 崇文鉴史启新…
 
特别关注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人才荟萃广集智 崇文鉴史启新…
年年雅集茶人家
湘湖师范第一任校长
禹杭履迹
 
余杭风物遗迹:广化禅寺的故事
来源:余杭史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吕伟刚  日期:2024-03-01

下溪湾村,北依天目余脉乌尖、太平、金龙、唐山、万松(凤泉)诸山,面临碧浪滔滔的东苕溪,山水清丽,风水极佳。历史上这一带的山坞,即是官宦大佬营造寿城的理想之地。

《万历钱塘县志》纪胜·山水一,载有:“乌尖山有赵鼎墓;太平山有沈括、张浚墓;金龙山有谢绪父子墓;稍东为石门岭凤泉山,有广化寺;唐山、万松山,一名界山与武康接界。”关于广化寺,上述《县志》纪制·寺,载有:“广化寺,在万松山,相传寺侧有沈约墓。”

广化寺位于余杭区安溪村与德清县三合乡杨坟村交界的界山万松山之北坡,从下溪湾村东首向北翻越石门岭是凤泉山与万松山的北侧坡地,平缓的山坡地上长满毛竹、荆柴,还有成片不规则的茶园。在万松山一条北延支脉的环拥下坐东朝西有一方平坦的山地,这里是志书所载钱塘县广化寺的故址。

微信图片_20240301103622.png

万松山北坡的土地,权属余杭安溪村,因远离下溪湾的村宅,却与德清三合乡上杨村的村舍距离很近,安溪村民因路远,管理不方便,所以那些拥有土地承包使用权的安溪村民便将土地转包给了上杨村人使用,在此养鸡、养猪搞菜篮子工程。

历史上广化寺很有名气,广化寺大殿历代都有维修,一直到1958年“大跃进”年代被拆除,据说当时余杭县文物部门负责人得知消息从临平赶到杨坟,大殿刚被拆毁。在那个重政治,不信鬼神,战天斗地的年代,一座荒野古寺就这样被拆了。寺院拆掉后,下溪湾村曾在寺院旧址办过茶场,建有几间简陋的平房。如今此房又被上杨村人供上了菩萨,对外仍称广化寺,初一、十五会有信佛村民前来进香祈愿。

遗址四周,仍可看出寺院从前的规模,大殿前的石砌甬道和两侧的放生池还在,寺周场地和竹园中还散落着不少石质建筑构件。

寺院废址上,离放生池约五六十米,南北相距也有五六十米的两座残损佛塔,至今仍立于天地之间。枯草茶蓬中,南塔顶上榛莽被覆,只在西北角上呈露出那令人震撼的高浮雕图案。

而靠近可通农用车土路的北塔,则已破败凋零,塔的西、北两面硕大的二方太湖石石雕已被人撬离塔身,其中西面那块朝天躺在荒草丛中,而北面那块则已不翼而飞,人间蒸发。朗朗天日之下,虽发生在荒山旮旯,但如此公然破坏撬盗社会文物之罪恶行径,实乃人神共愤。

北塔东侧、南侧二块太湖石雕成的龙纹及金刚力士石雕,威武、庄严,数百年,甚或近千年,坚守在古寺的废墟之上,屹立于天地之间。此佛塔,建造形制规整,雕刻工艺精美。是浙江地区绝为少见的古代佛教文化遗存,更是余杭乃至杭州存世于野外,不可移动的田野文物中之瑰宝。这也说明了历史上此寺发生过的传奇故事,以及古代这座广化寺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2016年,余杭区文化部门对广化寺两座残存的佛塔加建了镀锌方管围护的栅栏,并将其列入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微信图片_20240301103625.png

在明吴之鲸的《武林梵志》卷四•北山分脉【由湖墅至皋亭山】一章载有:广化寺,在万松山。相传寺侧有沈约墓(按:此处与《万历钱塘县志》所载同)。条目后面附有,聂心汤《重兴万松山广化禅寺碑记》一文,碑云:

万松山,志载凤泉山,在宋为圆通大觉琏禅师驻锡处,有锡田碑敕。至元间,妙明广济普福大师淳绍由正续院来住兹山,构大伽蓝,闻于朝,赐今额,勑碑四袭,其二剥蚀不可读,其二与寺记塔铭皆可考。寺所繇来者远,而其所部辖尤伙不独一正续也。余杭、武康、长洲、昆山比比咸有,独正续介在步,虽没民间,基址具存。去山不二里又有金龙山净安院,宋白云觉禅师道场,僧广随居焉,随云栖弟子,宗教无不圆畅,远近称仰。里人谢君锡等请随住持,徒众丛集,以旧居湫隘不可容,樵苏不爨,宋司马、冯司成及其师莲池各助金为倡,赎山田若干亩,给帖蠲其役,次创法堂、禅堂、斋堂、方丈、庖湢稍稍建置。浸假而增益其所,未备焉。夫以宋元旧刹,向之销歇沉沦于民间者,不知经几年岁,今幸一旦巍焕聿新,台殿碑幢,复还旧观,废兴岂不由人,是为记。

聂心汤,江西新淦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时任钱塘县令。在任上,作风干练,事至即决,庭无留犊。当时南湖洪水泛滥,于是建化湾塘、闸,又疏浚南湖、建捍江塘,疏浚西湖,取湖中葑泥在小瀛洲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今日三潭印月景观由此而成。其在杭州德政功业,深受百姓爱戴。万历三十七年(1609)聂心汤编撰《钱塘县志》十纪。为杭州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录。

根据碑文可知,安溪这座万松山,又名凤泉山,有广化禅寺,该寺最早是宋代圆通大觉琏禅师驻锡之处。“驻锡”一词,是指僧人出行,以锡杖自随,故称僧人住址为驻锡之地。

大觉琏,即大觉怀琏禅师,北宋高僧,泐潭怀澄禅师法嗣。福建漳州龙溪人,俗姓陈,字器之,小字泗州。秉性聪慧,不夸世荣。幼年出家,笃志道学,工翰墨。曾参学泐潭怀澄禅师十余年,受印可后游庐山圆通寺,在圆通居讷禅师会下任书记。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居讷禅师住东都洛阳十方净因禅院,以目疾举怀琏禅师代之。赐号大觉禅师。英宗治平二年(1065),师请归山林,住金山西湖。后应四明郡守之请,移住阿育王广利禅寺。四明人相与协力造大阁,翰林学士苏轼为撰《宸奎阁碑记》。师归山二十余年,元祐五年(1090年)示寂,世寿八十二。

元至元间(1264-1294),广化禅寺又有妙明广济普福大师淳绍从瓶窑的径山下院万年正续院来任住持。重建寺院,朝廷知道后,赐“广化禅寺”额,并敕御碑四副。聂心汤去考察之时,有两方碑石已文字剥蚀,无法阅读。另二方碑的文字与寺记、塔铭皆能考证。此寺院历史久远,而其所管辖的寺院很多,不仅只有正续院一家,在余杭、武康、苏州、昆山都有其所管辖的寺院。虽已默默无闻了,但寺院尚存。

离此山不到二里的金龙山有一座“净安院”,是宋代白云清觉禅师的修道场所,当时住持僧人是广随,广随是云栖祩宏(即莲池大师)弟子,深通佛法,为远近信众称颂。里人谢君锡等人请广随住持广化寺,逐渐徒众聚集。因寺院狭小容纳不下太多的人,又粮食柴火匮乏,是宋司马,冯司成(梦桢)及广随之师云栖祩宏大师援助资金,并倡议捐资,还赎回山、田若干亩,免除有关差役。然后建造法堂、禅堂、斋堂、方丈、浴室等建筑。这座宋元年间的古刹,已沉沦于民间多年,如今有幸,焕然一新,恢复旧观。世上的兴废存亡,难道不是由人决定的吗?

根据此碑文所记,可知东苕溪北岸,万松山上的广化禅寺最迟创建于北宋年间,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元代至元年间声名远扬,皇帝赐寺额并赐御碑四块。到了明代万历间,又有莲池大师弟子广随法师重兴广化寺,当时的钱塘县令聂心汤为我们留下了这份珍贵的历史记录。

文中至元(1264-1294)是元朝第一代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是取《易经》“至哉 坤元”之意。从1264年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到1294年忽必烈驾崩,共使用了三十一年。由于忽必烈主要使用这个年号,因此他又被称为“至元大帝”。所以,此寺住持普福大师淳绍应与元皇室有关系。据此分析,可以认定,如今广化寺遗址上遗存的南北两座有太湖石雕刻龙纹图饰的佛塔应是元代遗物,存世至今已有750余年风雨岁月了。

而碑文中的里人谢君锡,根据万历钦差、上江运粮把总、以都指挥体统行事、杭州右卫指挥使蔡同春的《金龙四大王庙碑记》记载:谢绪“其居址坟墓在吾杭钱塘孝女里,守祠典祀者,其裔孙谢君锡也。”故此谢君锡,正是谢家湾“金龙四大王”南宋谢绪的后嗣。明嘉靖间,曾官福安县学训导,是爱国诗人谢枋得从兄。

2017年由余杭区文广新局纂成的《重修余杭文物志》一书,第三篇•不可移动文物•古遗址,有对广化禅寺的记录评价:“广化寺遗址,位于安溪村......,初步判定为明代遗址。......遗址西部的两座佛塔,塔身周饰龙形、天王、菩萨等佛教造像,用材考 究,雕刻工艺精美,规格高,体量大,在整个杭州地区都属罕见。”遗憾的是,因当时编撰人员未曾仔细查找历史记载,将其年代错判为“明代”。

今天,曾经兴盛数百年的金龙大王信仰及钱塘“广化禅寺”虽已沉寂于人世,但其故址遗存和史书记载,向我们讲述了先贤舍命报国、护佑众生和历代大德弘扬佛法的故事,令人感慨。

本文刊发于《余杭史志》2023年第3期 

作者 吕伟刚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百亭|精忠柏亭 2024-04-26
杭州Discovery·西湖⑭丨西湖边有座武松墓,他就是《水浒传》里的武松吗? 2024-04-26
三百文买一枝花? 2024-04-24
【杭城迹忆】天真精舍勒铭 2024-04-22
独家爆料!杭州有座很仙的山!观潮绝佳机位!这位超级明星去了又去… 2024-04-2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