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年年雅集茶人家
湘湖师范第一任校长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艺林文韵
 
游记文学里的杭州
来源:《民国杭州西湖景观文化传播》  作者:赖骞宇 徐玉红  日期:2024-03-21

民国时期,一种新的游记文学应运而生。它有别于古代游记的纯文学性质,不仅仅是文人们对于自己游程的记录和对于山水美景的赞颂,而是以饱满的热情、十分的精确、百倍的细致描写整个游览过程和旅途的各项事宜,介绍交通游览路线、推荐住宿、饮食场所,制造舆论,渲染气氛,力图以文字的力量把所有受众拉入到与作者一样登山临水的行列里。应该承认,这类游记可能比普通的广告具有更强的宣传功能和更好的宣传效果。

微信图片_20240321102025.jpg

1935年的一篇游记《旅行杭州》上如是说:

“在上海的人们,提起春天,便会联想到旅行,更会联想到杭州。杭州好像是上海人们旅行的唯一目的地。上杭州去,一年一度,杭州是百去不厌的。”

看看,人家都说了,上海人春天都要去杭州的,一年一度。你不该也去吗?无论你在上海或者不在。

“胜利后的第一个春天来了,上杭州去”。

这话多具有鼓动性啊!而且确实有那么多的人都去杭州了:

“香讯来了,借佛游春上杭州来的人摩肩接踵”,“沪杭车,班班都客满,挤得水泄不通,铁路当局为了适合需要起见,特别加开一次火车,又加开了一次汽油火车,但是火车票总是在车子还没有开出的前一天已经售完了。比较贫苦的,他们要上杭州,比较富庶的,他们也要上杭州,原来他们都和杭州——西湖八年没有见面了,在胜利后的今天自然要高高兴兴‘耍子见’一番。”

杭州是多么热闹的一番景象啊!言下之意是:读者啊,你还坐得住吗?赶快加入这快乐的旅行队伍吧!《申报》特派员储裕生在《杭州香讯点滴》中报道杭州旅游的盛况:

“游客求宿:高挂客满牌;划子雇光:每天九万元;等三小时:吃到一碗面。”

这里面恐怕也有他文字的力量和功劳吧!

虽然民国时期出版发行的报纸杂志非常多,但是具有广告功能的杭州旅行游记主要发表在《申报》的《旅行专刊》和中国旅行社主办的《旅行杂志》上。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篇之外,发表在《旅行专刊》上的游记主要还有:白朗《西溪观芦》(1935年第334册第536页第4版)、沈祯《西湖双绝》(1936年第347册第48页第5版)、里仁《游杭三日记》(1936年第346册第772页第5版)、张启昌《西湖的红籁山房》、肖楠《九溪十八涧》(1937年第351册第247页第3版)、张藕芳《游杭州白龙潭(上篇、下篇)》(1937年第351册第646页第3版/第670页第5版)、钱宅仁《杭州之行(上、中、下)》(1942年第381册第673页第2版/第689页第5版/第697页第2版)、彭林《杭州仲夏夜之梦》(第863页第1版)、储裕生《西子湖滨之夏》(1946年第389册第518页第2版)、《天目山行程》(第799页第3版)、《西子湖上春消息》(1947年第392册第269页第9版)、《塘栖卅里香雪梅》(1947年第392册第542页第1版)、《西子初夏》(第561页第3版)、《明湖放棹》(第781页第11版)、圣洁《西湖留痕》(第281页第11版)等等。

发表在《旅行杂志》上的游记主要有:《武林纪游》(《旅行杂志》第11卷第4号)、赵君豪《旅行杭州》(《旅行杂志》第8卷第4号)、高梧轩《浙东游程》(《旅行杂志》第8卷第10号)、秦瘦鸥《三度最痛快的杭州之游》(《旅行杂志》第9卷第1号)、张恨水《杭江路走马看花记》(《旅行杂志》第8卷第6号)、赵君豪《千山万水赋归来》(《旅行杂志》第18卷第6号)、陈其英《杭州探春记》(《旅行杂志》第20卷第4号)、朱契《苏堤二月春如水》(《旅游杂志》第22卷第11号)、夏敦《沐在湖山的秋光中》(《旅行杂志》第22卷第11号)、胡亚光《杭州拾翠》(《旅行杂志》第23卷第5号)等。

此类游记大多为作者的亲游实感,所到之处,娓娓而述,既充满诗情画意,又颇多实用的知识,故而更能诱发读者的游杭之情。即使未到过杭州、未见过西湖山色的读者,只要读过这些或长或短的文章,就能在心中描绘出杭州西湖的山水美景,在心中涌起强烈的亲临其境的愿望。

微信图片_20240321102028.jpg

张恨水

旅行社、民间旅行团体的组织宣传、交通运输部门的西湖旅游广告、旅游指南类宣传小册子和旅行游记等传播方式和手段,从主观上看,是出于经济的目的,为旅游业进行宣传、招揽客源,而从实际效果看,它们不可否认地都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西湖景观文化的作用和效果。从传播媒介的角度看,旅行社的组织宣传和交通运输部门的西湖旅游广告以及旅行游记皆以报纸杂志为媒介,是所谓大众媒介,其传播范围广,潜在受众可能更多;而旅游指南类宣传册子针对特定的潜在受众,是所谓小众媒介,但它以详细具体的信息为特征,信息量大,传播力度更强,效果更好。而且在近百年前的民国时期,宣传册很可以说得上是大众媒介,其出版种类和发行量在彼时都可以说达到了大众化的程度。大众传播媒介的共同特质在于:“其一传播范围广。其二传播速度快。其三渗透力强。其四非直接的大众化传播渠道。”

借助于这些大众传播媒介的广为宣传,西湖景观才摆脱了为三五个文人雅士所勾留的处境,而成为普罗大众休闲娱乐的场所,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得益于这些大众传播媒介有选择性地传播新的文化信息、对大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普通民众才由此成为西湖旅游的主体,西湖旅游业才形成一个产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初期,依然是精英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大众文化。当人类的脚步跨进20世纪的时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潮流席卷世界每个国家,商品成为一种普照的光投射到每个角落,工业化、都市化、商品化成为这个时代表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古典的、宗教的、启蒙的、浪漫的文化传统,受到猛烈冲击,一个以文化工业生产为特征,以市民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以现代传播媒介为手段的大众文化产生了。”


相关内容
上泗山歌 2024-04-19
德寿岁时 | 今日花朝,请收下这份临安赏花图 2024-03-27
吴山明笔下的黄宾虹像 2024-03-25
清代才女林以宁的西湖情缘 2024-03-15
宫廷杭绣:指尖上的绝唱 2024-03-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