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新书 | 桑兵《国学与汉学:…
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成立大会在…
 
特别关注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之江大学“十间头”轶事
卫有根的追求——记杭州市劳动…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武林旧事
 
一夜间“天目山茶”跻身《茶经》
来源:姜青青  作者:  日期:2017-05-08

“苕溪草堂”地处东苕溪流域、东天目山北部余脉,需要走上一段山路才能到达。唐肃宗上元初年(760),陆羽看中这里山水清远,既方便上山采茶,又宜于静思笔墨,其地又临近村舍,生活有赖,于是结庐在此创作《茶经》。

 

 

皇甫曾和皇甫冉兄弟俩这天早早地赶到“苕溪草堂”,想再品尝一下陆羽的茶艺,另外也想看看他的《茶经》写得怎样了。但令兄弟俩没想到的是,他们刚到“苕溪草堂”,就见陆羽一身上山行装,背着一只竹编茶笼,正待出门。老友造访,陆羽似乎并不怎么热情,简单寒暄几句,便准备出发了。皇甫曾忙道:“既然鸿渐兄要上山采茶,那我们兄弟俩一起陪你去。”陆羽一口谢绝,说是今天二月十五是“烧灯节”,可能还有皎然大师、季兰姐(即女诗人李冶)也要来品茶,所以就烦请兄弟俩留在“苕溪草堂”,招待客人。

 

元代赵原《陆羽烹茶图》(局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上远山起伏,水面辽阔,临溪筑有草堂,里面陆羽坐于榻上,一童子拥炉烹茶,表现了文人的隐居闲适生活

 

兄弟俩见陆羽说得肯定,不好拂意,送了他一程便折返回了草堂。


午后,皎然和李冶果然一前一后来了。四人坐在一起,品茶论诗,好不热闹。然而,眼看着太阳落山、夜幕渐合,却没见陆羽下山。其间皇甫兄弟几番循路探寻,却因夜色已浓,山径难觅,颓然而回。扯大嗓门呼喊了一阵子,也只有远山庵堂的晚钟隐隐相应。大家只得尽量多地点燃油松,给陆羽一个夜行的方向。


四人中只有皎然比较淡定,说:“鸿渐兄爽约的事又非第一次了,上次我来这里,临到走了都没见到他一眼,只好将满腔期待化作小诗一首,现在念给大家听听:‘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皇甫冉喝一声彩:“‘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大师果然诗才不凡,好一首访友不遇诗!”皇甫曾接口道:“鸿渐兄住在丹阳时,大师也留下过一首访友不遇诗,让我至今不忘。应该是这样的:‘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李冶也喝彩道:“‘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写尽大师不见故人百般寻思的心情,也一语道出鸿渐兄醉心于山水茶事的性情。好诗!”


皎然拿起茶盏呵呵笑道:“咱们都与鸿渐兄投缘,你们几位不也和鸿渐兄多有唱酬,还都与这盏茶有关。冉兄弟的诗说得好:‘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你们看,鸿渐兄采茶‘远远上层崖’,‘时宿野人家’,与老僧说的‘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不就一个意思吧。这不就是他现在天黑未归的写照吗?”


皎然的轻松表情并未影响李冶,她道:“你们都不过是在诗里说说而已,但这天目山上有野人家吗?如果有,鸿渐兄今晚能遇到吗?如果找不到人家,今晚他会怎样?如果山上碰到什么……”烛光中,皇甫兄弟俩的脸色也跟着她凝重起来。


草堂里静寂一片。良久,皎然微微一笑道:“季兰师妹总是这般关心鸿渐兄,早先那首诗果然是有感而发啊!”李冶脸上一红,欲言又止。一边皇甫曾道:“‘遥忆江南景物佳,湖清水秀竟风华。何当共品山泉水,细雾升腾慢着茶?’可是这首《遥忆江南》吗?”皎然道:“是啊,昨日邂逅西子湖,今日急待再相逢,却又期盼重逢之际时光不要过得太快,季兰师妹所思所念,不仅仅是一盏茶吧!”李冶嗔道:“大师喝茶莫非总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两人正在斗嘴,皇甫冉忽道:“嘘!外面好像有动静!”众人一下安静下来。外面的油松火把早已熄灭,侧耳细听,果然有一物正悄悄行走在草堂外林子中,偶尔发出轻微的碰断树枝声响。众人毛骨悚然。一会儿这声音又没了,又好像是此物走远了。草堂外除了偶尔遥遥传来的几声飘忽的钟响之外,似乎一切都沉睡了。四人被刚才林子中的声音闹得神经紧张,睡意全无,都在念想着一个人:陆羽鸿渐兄!


长夜漫漫,直到次日凌晨,四人才一一睡去。


日上三竿,皇甫兄弟简单收拾了一下,准备进山寻找。恰在这时,陆羽突然回来了。大家又惊又喜,皎然忍不住大叫了一声:“好你个陆鸿渐!把我们晾在这破草屋里,你自己一宿去哪里快活啦?让我们为你担惊受怕了一整夜!”


陆羽丝毫没有要向大家道歉的意思,瞥了一眼皎然道:“还不是你皎然大师的一句话,让我在山上转迷了路,差一点就回不来呢!”众人大感疑惑。皎然道:“为了我的一句话?什么话?”陆羽道:“是啊!你忘记了吗,你不是在给你一位朋友的诗里说:‘楚人《茶经》虚得名’吗?”

大家“哦”了一声,恍然想起皎然前不久写的《饮茶歌送郑容》诗:“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名藏仙府世莫知,骨化云宫人不识。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


李冶责备皎然道:“要说大师这诗写得也不错,写尽了茶的好滋味,但你喝你的茶,你送你的客,管鸿渐兄什么事?鸿渐兄哪里招你惹你了,书还没写完,你就这般贬损他。你说鸿渐兄是你的‘缁素忘年交’,但这样写他有意思吗!”皎然显然被李冶的责问盖住了,不敢争辩,一边自语道:“出家人不打诳语,鸿渐兄写的书确实有些小问题。”李冶上去质问:“哪里有问题?你说清楚了!”


陆羽拦住李冶道:“季兰姐,大师说我在书上写的那些茶根本就不能算茶,说得一点没错!”他脱下背上的茶笼道:“大家稍安勿躁,待会儿我请你们喝昨天采的新茶,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中国茶叶博物馆内的陆羽像

 

茶笼中有两大包陆羽昨天采摘的鲜叶,他将其中一包取出放入一只木甑,再放入灶上一口陶釜中蒸煮。片刻,取出木甑里的茶叶放进木臼,用木杵使劲儿捣碎了,然后抹进一只圆形铁模中。做成一个“饼茶”后,放在一炭盆上烘焙。一边焙茶,一边从草堂外一口泉井里汲来一大桶水。等到满屋子一片茶香后,将已烘得十分松脆的“饼茶”掰碎,放入一个木茶槽内细碾,然后筛出茶末待用。用木勺把泉水舀入陶釜,用风炉炭火烧水。釜底出现鱼眼状细泡并发出微响,是为第一沸,这时加入少许食盐。釜底水泡连连滚现是为第二沸,此时用木勺舀出一盏沸水,同时用竹筴在釜水中搅拌,并将刚才筛好的茶末倒入釜中。水如波浪翻滚是为第三沸,这时将刚才舀出的一盏水再倒入釜内,风炉同时退火。沸水渐平,陆羽用勺将茶汤小心舀入五只越窑青瓷茶盏中。此时,只见茶末漂浮水面,映衬于青瓷盏中,青白相映,茶香扑鼻,非常诱人。


众人一起细啜慢咂,不一会儿,茶盏见底了。陆羽用眼色向四人征询意见,但四人却面面相觑,竟无一言。


还是皎然先开口:“鸿渐兄,出家人不打诳语,你这茶香味十足,但喝起来味道却一般般。虽然今天的蒸茶焙茶简便了许多,可是如果是好茶,不至于让人喝不出别样的味道来。都是品茶高人,你们说是不是?”众人点头。陆羽毫不介意,也不说什么,取出另一包鲜叶,又和刚才一样如法炮制起来。这次,还在焙茶时众人就眼睛一亮,感觉出这茶非同寻常。等到一盏在手时,众人都醉了,连呼好茶!


陆羽哈哈大笑,说这才是天目山真正的好茶。原来,陆羽昨日采到的这两种茶都是天目山密林深处的野茶,所不同的是一种生长在向阳土坡上,而另一种很特别,长在一片风化的碎石中。陆羽仔细比较了这两种茶,发现两者有些差异。那么,哪种茶更好呢?他本想找一处寺院尽快做个比较,但山林中转了几个来回早迷路了,等看到对面远山仿佛有一座寺院时,天色已晚了。他知道今晚肯定走不出这座大山了,便索性找了一处山溪,点起篝火,风餐露宿。一晚上,他用各种土办法比试两种野茶,终于确认那个长在风化碎石中的野茶,就是后来请大家品尝的后一道茶,才是品质更优的天目山茶。或许是茶汤的功效,他精神十足竟忙活到天亮,然后才找路下了山。

 

 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茶经》,是该书现存最早的珍本。留意书中对“烂石”的记载

 

大家很是高兴。李冶道:“鸿渐兄,这么说,大师说你书上的那个问题已经解决了?”陆羽连连点头,皎然抢着道:“是是,鸿渐兄,你一晚上的辛苦没白费,老僧如果再损你的《茶经》,那就是老僧浪得虚名了。”大家哄然大笑。


笑谈中,皇甫曾忽然站起说:“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天还有什么欠缺没有补上?”众人甚感疑惑。皇甫曾略带羞赧地说:“大师昨日说,大家跟鸿渐兄在品茶上多有唱酬,但小弟想来,惟有自己少了这类交谊,所以我现在将它补上了。”众人一阵欢呼。皇甫曾吟诵起来:“千峰待逋客(避世之人,此指陆羽),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吟罢他马上道:“鸿渐兄这茶我不是内家,不敢妄言,我只是摹绘了这一晚鸿渐兄的境遇和大家的念想,希望鸿渐兄能对这盏茶吟诵一二。”众人纷纷附议,不觉夕阳西下……

世事沧桑,后人只能在《茶经》中看到陆羽对于好茶的些许叙述:“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茶之出“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烂石”便是风化细碎的土石,也是天目山的一大土壤特点——陆羽这一夜的风餐露宿,终使《茶经》更臻完备,终使天目山茶跻身经典之中。

相关内容
【余杭风物遗迹】古桥沧桑(二) 2024-05-08
卫有根的追求——记杭州市劳动模范、余杭县丝织厂厂长卫有根 2024-05-06
【庆祝萧山解放75周年】萧山解放前后的党纪教育 2024-05-06
【庆祝萧山解放75周年】75年前的今天,萧山解放了! 2024-05-06
【余杭史海钩沉】津口船影(一) 2024-04-29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