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牟永抗先生藏书和资料捐赠仪式…
湘湖又多一处文化地标——来新…
 
特别关注
 
中日茶文化传播
民国沪杭帮会关系初探——以张…
王统照关于泰戈尔沪杭之行的两…
一位国民党军官后代的两岸故事
钱塘人物
 
文益
来源:《杭州历代名人》  作者:夏卫东  日期:2018-10-10

      文益(885958),余杭人。俗姓鲁,他七岁出家于淳安智通院,二十岁在绍兴开元寺受戒,后来至育王寺跟从希寺学律。文益不仅对于大乘佛教的各个宗派能融会贯通,并且对于儒家经籍典藏也颇有涉猎,被希觉视为佛门的子游、子夏,深受其器重。当时南方禅法兴盛,文益便一路南下,到福州长庆院向慧稜禅师学习。由于不能契合玄旨,发明自家心地,他与其它两位僧人又外去寻师访道。最后,文益在地藏院遇到桂琛禅师,并在桂琛的点化下觉悟佛法,终成一代宗师。

中唐以前,佛教对僧人弟子们听闻经典,修习佛教教义,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佛教法师。在这一过程中,严格的寺的教育主要靠寺院高僧的言传身教。在一些修行深厚的高僧门下,往往聚集有大量的弟子。院制度和僧伽纪律也起着不可忽视的监督作用。后来,随着禅宗的兴起,不仅传统经师的学术地位受到冲击,就连原来用来约束僧人行为的管理制度也受到挑战。禅宗依据达摩的二入四行学说,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也就是说众生生来就有佛性,只是由于受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这种与生俱来的佛性被掩盖了;众生只有通过修炼一种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荡一切差别相,才能显露佛性。具体的修炼方法上,禅宗反对固执于佛经上字词的理解,提出了即身成佛顿悟思想,主张直彻心源。因而禅宗对僧人的教育不仅采用法堂说法和开示的做法,而且也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开导。但与此同时,这些新式的教育方法也为一些不学无术的僧人所利用,他们在参禅过程中狂妄自大,诋毁经教,不修戒律。

文益为此专门撰写了著名的《宗门十规论》,对于禅宗的这些流弊提出了批评。《宗门十规论》共分为十条:一、自己心地未明、妄为人师;二、党护门风,不通议论;三、举令提纲,不知血脉;四、对答不观时节,兼无宗眼;五、理事相违,不分浊净;六、不经淘,隐断古今言句;七、记持露布,临时不解妙用;八、不通教典,乱有引证;九、不关声律,不达理道,好作歌颂;十、护己之短,好争胜负。这十条都是针对当时禅宗内部的腐化现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文益还在该书中指出神虽然盛行于大江南北,但是这只是一种假象,得道高僧大师却是越来越少。在这种危机感的激发下,他提出了“禅教合一"的思想,即除了要有禅宗的修炼方法以外,法师还应有佛教经典的严格训练。

文益所创立的佛教宗派被称为法眼宗,与曹洞宗、临济宗、云门宗、沩仰宗、黄龙派、杨岐派合称为禅宗的“五宗七派”。文益的法眼宗宗风是“一切现成”。所谓“一切现成”就是说事物之间的事和理是不需要人们特意去安排。文益认为佛法一切现成,任何问题和回答都是多余,问题的答案就是问题的本身。人们若想要得到亲切的体验,就不要拿问题来问。当时,不少朝鲜高僧也出之文益门下,如慧炬、灵鉴等人,法眼宗也随之传入朝鲜和日本。

后唐清泰二年(935),文益应抚州府州牧的邀请,在临州崇寿院弘扬佛法。晚年深受南唐烈祖李昪的敬重,先后在金陵(今江苏南京)报恩禅院、清凉寺开堂接众。由于金陵在五代宋初战乱较少,而且这里百姓的文化水准都比较高,法眼宗在当地得到了很大的传播。文益在金陵三坐道场,四方僧俗竞向归之。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十二月五日,文益圆寂,享年七十四岁。南唐中主李璟在文益病危时曾前往探视,在文益去世后,便赐其号为“大法眼禅师”。文益死后葬在江宁县,存放其遗骸的塔被称为无相塔。

相关内容
红色人物:唐敦禄——中共下浙皖特委委员 2024-03-27
红色人物:茅丽瑛 “孤岛”抗战女杰 2024-03-22
史话杭州·名人杰士:东汉著名隐士——严光 2024-03-20
余杭人物春秋:余杭谪滇名幕平显小考 2024-03-15
余杭人物春秋:柔道鼻祖陈元赟 2024-03-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