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文史动态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牟永抗先生藏书和资料捐赠仪式…
湘湖又多一处文化地标——来新…
 
特别关注
 
中日茶文化传播
民国沪杭帮会关系初探——以张…
王统照关于泰戈尔沪杭之行的两…
一位国民党军官后代的两岸故事
史林春秋
 
邓小南谈宋代士人的朋友圈和他们的文化生活
来源:杭州文史  作者:杭州文史  日期:2018-10-24

10月13日,第15期杭州文史小讲堂开讲,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邓小南教授受邀来杭,主讲“‘游于艺’:宋代士人圈与‘雅俗’观”

   本期杭州文史小讲堂受到了广泛关注,部分杭州市和上城区政协委员、杭州文史研究会理事,以及来自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历史系师生和广大文史爱好者聆听了讲座。 

 

640.webp.jpg


讲座现场

640.webp (1).jpg

邓小南教授通过迥异的评价角度天下大势分为南北士人关系网络雅俗兼资的涵养与意境四个方面的讨论,介绍了宋代所处的政治文化环境,阐述了士人的文化生活和交游网络,展示了士人雅俗兼备的涵养、追求与意境。

 

迥异的评价角度

640.webp (3).jpg

640.webp (2).jpg

     这些年,国内外学术界对宋代历史有很多关注,但是观察和评价的角度存在很大差异。

与评价的反差相应的是,宋代历史上呈现出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我们看到它在经济文化上的辉煌,也深切感受到末日的苍凉。宋代是社会经济、制度建设、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的时期;同时也是周边被挤压、内政因循求稳的时期。

 

天下大势分为南北

640.webp (4).jpg

  

640.webp (5).jpg


     宋代所处的历史时期,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压力,事实上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南北朝”时期。早在宋代,人们就明确提出过“天下大势分为南北”的说法。

10-1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活跃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当时,北方地区先后有辽、西夏、金、蒙古(元)与中原王朝同时并存。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相对于宋朝来说,辽、夏、金都不再是周边附属性的民族政权,而已经成长为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都能够与赵宋长期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中原王朝的核心地位和领头作用,不是体现在统一大业的领导权上,而是表现在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上。

北方民族的积极活动,给宋王朝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从立国形势上看,宋朝是“生于忧患,长于忧患”。 当时的将士民众靠坚毅的努力与奋斗,撑持起两宋这一片天,保证了疆域内部相对稳定的局面。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有宋徽宗这样的君主对于艺术的酷爱,也有士人对于太平盛世的刻意追求和大肆渲染。

 

举世重交游:士人关系网络

640.webp (6).jpg

640.webp (7).jpg

640.webp (8).jpg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唐至宋经历着重要的社会变迁过程,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对于这一进程的认识,既关系到唐代历史与宋代历史的基本定位,也关系到对于整个中国历史走势的把握。

从东汉到唐前期,人们对于家世背景的重视逐渐淡化。到了宋代,对于一些没有世代为官的稳定家世背景的士人而言,前途要靠个人经营与相互扶持,因此彼此间的交游往来成为形成士人圈子的重要方式。相较于前代,士人群体更加重视同道、同好之类的关系,友人、同僚之间的诗文唱和,在宋代蔚为风气。彼此间的“同声相应”,成为士人关系网络形成的重要途径。

宋代文化氛围比较宽松,士大夫既关心学术文化又关心政治时务。学问中往还辨析,切磋琢磨;临时事争抒己见,意气风发;在多种交往中发展起不同层面的联系。在不同的空间场合、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发展出丰富的生活方式,也展现出士人的多样性情。

640.webp (9).jpg

士人群体活跃,“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大师、精英辈出,社会充满活力。

 

雅俗兼资的涵养与意境

640.webp (10).jpg

640.webp (11).jpg

640.webp (12).jpg

陶晋生《宋辽金元史新论》:“这一时代里中国人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雅与俗的口味。” 

两宋时期,承平与战乱交互,社会环境多变,艰困忧患与繁荣辉煌交错并存。与之相应,我们也看到文人群体的多元、生活内容的多元,以及艺术品味的多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既有征战中的激昂慷慨,也有日常生活中的世间情怀。在艺术旨趣上,“雅骚之趣”和“郑卫之声”同存,世俗匠画和文人画双峰并峙,文人作品中不乏世俗关怀,市井作品里也可能充溢着书卷气息。种种现象,都呈现出宋人生活中一体多面、雅俗相依的双重文化性格。

文人心态的成熟与稳健,使得宋代艺术别有韵致,如书画讲究“平淡天真”,瓷器以不饰彩绘的单色釉为人所重,崇尚纯净素雅、不饰雕琢。与隽永雅致的瓷器并存的,也有书写着“忍”“招财利市”之类世俗字样的器物。这种大俗大雅的并存融通,生动体现出贯通两宋的文化风情。

 

结   语

理解“游于艺”,一方面要看到“艺”并不专指艺术,它还指技艺,即文化创作方式;另一方面要看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前提之下才谈得上“游于艺”。

新与旧,雅与俗,复古与创新,都体现着宋代士人的文化实践。他们“游于艺”的趣味志向,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精神追求中得到了升华。所以,“游于艺”既是儒家传统理念的组成部分,也是士人群体的理想境界、生活方式、修养方式。宋代士人通过一些“游于艺”的活动,声气相求而彼此激励促进,其间也渗透着他们的雅俗观。

相关内容
“读什么书 如何读书”来夏新:书卷多情似故人 2024-04-03
观像|邓小南:“山水”之间“阅读”天下 2024-03-14
荣新江:去邓广铭先生家拜年的往事 2024-03-13
吴宗国先生纪念专栏|邓小南:​忆念吴宗国老师 2024-02-02
戴逸 | 治史入门:我的学术生涯 2024-01-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