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新书 | 桑兵《国学与汉学:…
 
特别关注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之江大学“十间头”轶事
特别关注
 
香花之路(上)
来源:  作者:唐晋  日期:2018-12-20


01

安乐山的轮廓亮起来的瞬间,千百年过去了。

因为高处的晨曦是越过森茂竹木的顶端,以及密林幽处寺院寮庵高高低低的檐坡脊顶照下来的,所以那些苍老的面容依然要穿过门院天井一带的阴影,沿着狭长的街巷走到更为开阔的地方,朝着黎明曙光即将漾开的方向抬起头。这时,初日的光斑并不强烈地投下,落在他们的素衣肩头,连同斜挂着的褐黄色香袋上——他们即将走上敬香之路。

那是一条历史悠久、名声远播且充满灵异神奇的香路,即使位于古代杭州的西部入口,被重重山谷掩映,但并不影响远方香客的朝拜之心。通过史籍不难发现,这条迄今仍然通畅的上香古道,从留下镇杨家牌楼石人坞小径开始,入石人岭,沿岭东山脊过龙门山,一路向北高峰去,右下往灵隐寺和三天竺,左下则往法华寺和东岳庙。作为留下民众传统的上香之路,无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往昔,还是新筑寥若晨星的现在,只要有晓钟暮鼓的起落,山路上就会出现成群结队的香众。

摊开今天留下街道的地图,从东北的老和山到西南的小和山,一带浓重的绿色将其与灵隐、西湖和转塘三个街道相隔。就像一场高空的俯瞰,色块逐渐还原为层层叠叠的树冠,在山势的走向与起伏中,覆盖着无数秘密。

历史上,这里正是佛道庙宇非常集中的区域,被归为杭州四大佛教文化圈之一,曾经有上百座寺院存在。两宋之际,与外族侵略的对抗使得封建社会深陷全面危机,连年兵火迫使越来越多的人逃离尘世。而主战主和两派尖锐的斗争,也让不少文人仕子选择结束政治生命,转向山林野逸。在这样的背景下,禅宗队伍空前地壮大,发展迅速。南渡之后,北方僧众随之纷纷而迁,杭州作为东南偏安一隅的中心,顺势成为佛教再度鼎盛的地方。

据日本学者分析,当时的南宋约有僧尼百万,任何一处著名的禅宗寺院都会有一两千僧众。具体到杭州,明代《西湖游览志馀》提到,“杭州内外及湖山之间,唐以前为三百六十寺,及钱氏立国,宋朝南渡,增为四百八十,海内都会,未有加于此者也”。而来自于民间的信仰也蔚然成风。早在北宋时,欧阳修在相送僧人慧勤时写诗一首,其中就有“馀杭几万家,日夕焚清香。烟霏四面起,云雾杂芬芳”的描述。

“佛寺曰香界”,古籍《丹铅录》记载。作为最早用来原始祭祀、清除秽气的香,白马驮经而来之后逐渐为礼佛所用。据学者研究,中国香文化的发展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留下悠久深厚的进香传统正是源于这样一个背景。

佛教与世俗的广泛融合在吸收更多僧尼信众的同时,也将香的功能、作用及意义变得尤为纯粹。也就是这一时期,香与佛教的同一性确立起来,佛教对香的归整研究和阐释也随之得以发展。

大唐玄奘法师所译《瑜珈师地论》卷三在对“色香味触法”的叙述里指出,“香”若立一种,即“由鼻所行义故”;若立二种,即内外;若立三种,即可意、不可意和处中香;若立四种,即沉香、窣堵鲁伽香、龙脑香和麝香;若立五种,即根香、茎香、叶香、花香、果香;若立六种,即食香、饮香、衣香、庄严具香、乘香和宫室香;若立七种,即皮香、叶香、素泣迷罗香、旃檀香、三辛香、熏香和末香;若立八种,即俱生香、非俱生香、恒续香、非恒续香、杂香、纯香、猛香和非猛香;若立九种,即过去未来现在等;若立十种,即女香、男香、一指香、二指香、唾香、洟香、脂髓脓血香、肉香、杂糅香和淤泥香。

香助修行,不可或缺。相关资料显示,佛经中以“香光庄严”来比喻念佛三昧的作用,以母子相忆及香气染于人身比喻念佛相应,如念佛者熏染佛陀之功德,盈满身心。诸菩萨发愿成就的净土中,众妙香风随想吹拂,欲界诸天常以柔软香风触身。高僧鸠摩罗什曾说,若要供养《法华经》,须依经说,略备十种供具,一花、二香、三璎珞、四抹香、五涂香、六烧香、七幡盖、八衣服、九伎乐、十合掌也。香的供养如此重要,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当年 “三山香市”是怎样的人头攒动,香氛云集……

1.webp.jpg

流传至今的“三山香市”是指香客们集众而行,一日之内往返百余里,朝拜天竺山观音菩萨、小和山玄天上帝和法华山东岳大帝,遍烧愿香的壮观场景。在上香之路沿途曾经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寺院,这些寺院连缀起丛丛簇簇的香火,点连成线,线化成面,最终形成一个所在宏阔的佛界与世俗欢愉沟通的独特时空。

尽管有些寺院消失不在,化形为更加茁壮的老树;有些佛教遗存被掩藏在深深的腐殖土下,通过郁积的香气缭绕着雾岚,然而那些留下来的庙宇作为古老时代的印记,继续坚定着广大民众的信仰之心。

留下杨家牌楼一带的石人岭脚下有一座始建于唐的寺院——永兴寺。这座被认为是济公活佛出家地的寺院颇多传奇,其中无尾螺和半焦鱼的故事人尽皆知。 

2.webp.jpg

通过明人李流芳在《题永兴兰若图册子》里的记录可以回溯当年的寺院相貌:“自云栖翻白沙岭至西溪,夹路修篁,行云山间,凡十里至永兴,山水夷旷平畴,远村幽泉,老树点缀,各各成致。”越过岭下石人的肩膀看去,如今的寺院雄踞通衢之右,黄墙褐瓦,肃穆端然,青山碧野相对,唐贞观年间高僧悟明开山痕迹已然无踪。一千三百多年来兴衰不计,香火绵延,永兴寺无论其法其境,不断吸引诸方高僧大德前来驻界修行。 

后晋时,高僧大章法师在此诠译《法华经》,开坛弘法,僧俗往来不绝。宋代名僧铁牛印禅师重新修建寺院,并常诵法华,引来“天女散花,神龙贡献,十里莲香之异”。其后又有高僧道济、断臂道者及真麟法师等护持寺院,断臂道者并且增建草庵。虽然旧时遗址如今已经迁往别处,但千年气韵遗蜕依然令出新的庙堂散发着厚德之光。

3.webp.jpg

《法华经》即《妙法莲华经》的简称。释迦牟尼晚年说教,以经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经文的关键词为“妙法莲华”,“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莲华”比喻“妙”在何处,一是花果同时,二是出泥不染,三是内敛不露。玄奘法师西行印度,佛传核心区域皆修大乘,所学以《般若经》《华严经》《法华经》《大般涅槃经》《无量寿经》等经典为重,由此分成华严门、方等门、般若门、法华门、涅槃门五大部。大乘兴起时提出“三乘”之说,即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以“声闻”“缘觉”为二乘或小乘,以“菩萨”为大乘。《法华经》提出“会三归一”的思想,即开三乘之方便归入一乘之真实,融会三乘为一乘,即佛乘。以“声闻”“缘觉”二乘为方便说,二乘终究要以成佛为最终目标。《法华经》中,佛将三界譬喻为火宅,将三乘喻为“羊、鹿、牛三车”,将一佛乘喻为“大白牛车”,以有名的“火宅喻”和“三车一车”之喻,显示“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及“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的深义。这便是“妙法”深义。因为“人人皆可成佛”,《法华经》在留下民众之中的传播可想而知。

永兴寺之前的格局无缘获悉,今时从山门入,右侧为净轩。视线出其壁沿,右前方是大雄宝殿,高台之上,耸立一双唐代气质的鸱吻。宝殿相对天王殿,左右分别立勤学勤孝二堂;勤孝堂右接禅轩,轩对客堂。宝殿其右乃慧览室,与山门遥向。山门左侧主体为佛缘斋,其两侧有云水寮与积厨;其后依次列以香云厅、闻思堂和功德堂。寺里尚有二雪堂、安乐松轩、济公桥、三祖殿、圣泉井和安乐湖等胜迹。

离寺庙不远,另有一处小小别院,主殿青瓦黄壁,正上方挂有“永兴古寺”之匾。殿内供奉各地信众敬养佛像,主坛为一佛二弟子;弟子旁侧各有一尊济公造像,神貌一致,唯独一尊左手执扇右手握瓶,一尊右手执扇左手握瓶,互为镜像。据文献记载,济公七十三岁时端坐而逝,有人为其写赞文如是评价:“非俗非僧,非凡飞仙。”传说铁牛印禅师在永兴寺时,济公曾经去拜访他。禅师一见济公便问,你来这里是想息心歇脚吗?济公回答说,本来就没有心,歇个什么心!这种经典的禅宗问答不断启发着一代代僧尼信众,正如玄奘法师所译《瑜伽师地论》里对香的细分记述,其前面总提言及,乃“心心所品故”。

4.webp.jpg

由石人坞入岭,过龙门山,沿法华坞进香古道,头顶树杪被万叠烟云笼罩,昔日樵径灌满了松风,脚下回环,便下到法华寺。这座始建于东晋初年,历史达一千七百多年的古老寺院为西溪名寺。《西溪志》记载,晋时有僧结庐于此,修法华经,因显灵异,将山以法华命名。据传有一雉鸟于座边闻法,长达七年,后殒命而去。

僧夜梦童子拜谒,说自己就是那只雉鸟,因法力而转生为人。僧乃接此子起名昙翼。昙翼七岁出家,十六岁剃度,于山中诵法华经十二载,感动普贤菩萨凌空现示。郡将此祥瑞奏达于廷,敕建法华寺以表。后来又有晋代法华祖师于斯隐修,天天诵颂法华,逝世以后舌生莲花,香瑞应传十八里。南宋建炎年间,高宗亲临法华寺礼佛,以感念南渡归来重拾金瓯之佑,并赐法华寺为龙归寺,法华坞为龙归坞。

历史上法华古寺几经湮废。明代时,净土八祖莲池袾宏大师见云栖寺寺宇荒败,于是重新兴修,设禅室讲禅净合一之义,深得僧俗崇奉。有信徒法名广瞻者将自家田园屋宅舍为基址,助法华寺再建。莲池大师于是命弟子济舟来住持,一切仪轨依从云栖寺,所以法华寺当时又有“云栖别院”的称谓。建起的寺院阔有十余亩之地,是西溪最大的佛教活动道场。声名引来四方香客,使得“法华进香,西溪踏青”成为生命乐事。

5.webp.jpg

《法华经·法师品》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悯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后,悯众生故,出于恶世,广演此经。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佛经即是这样循循善诱,为广大信众大开方便之门。而佛经的传述,无论是口口相播,亦或是内心的默念与回味,都会引来更多香火的回应。


02

作为本土衍生的宗教,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崇拜诸多神明的道教自发微之日起便广受推崇。佛教进入中国,初始也是依托同道教的并行而逐步繁兴。禅宗的确立,便是李唐时代对老子学说的崇尚使然。隋唐时期佛道共举,虽互有抬抑,但均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有学者通过对当时墓志的研究得出结论,儒、释、道兼习乃是隋唐时代士人及其家族的普遍趋向。北宋继承唐朝崇奉道教的政策,真宗和徽宗掀起两次崇道热潮,编修道藏,大建宫观,册封神仙。宋徽宗曾诏令全国各州都要有一处中心道观。南宋时,高宗谨遵遗制,在杭州继续修筑并扩建道观。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或佛或道,亦佛亦道,其内心的诉求与愿景基本上是一致的。

法华寺既下是东岳庙。以前的杭州有三座东岳庙,吴山有一,三台山有一,然而规模最大、香火最盛者独属法华山下庙坞里俗称“老东岳”的这一座。

6.webp.jpg

东岳,泰山。所谓东岳庙即供奉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道场。与永兴寺、法华寺不同,这里历史上是道家行宫。依照阴阳五行学说,泰山在东,是日出之地,也是万物之源,因此民间普遍相信,东岳大帝册主生死,定国安民,俗世可封福禄官职,天界能赐长生成仙,无所不臻。对东岳大帝的祭祀和崇奉自古就有。

汉魏以后,道教沿袭古制,奉祀东岳大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初,诏封东岳天齐仁圣王,四年又尊为帝,称“东岳天齐仁圣帝”。其后一百六十年,留下东岳庙落成。根据落成后四十年南宋嘉定年间庙宇拓新后的记录获知,东岳庙由头山门、懊悔桥、二山门、大殿、炳灵宫、寝宫、刑房、十八层地狱、库房、戏台以及庙前著衣亭和庙后梳裹楼等组成。民国《泰山之神金虹小志》认为,宋室南迁,山东河南等地百姓纷纷跟着来到浙地。

因为百姓向来崇奉泰山之神,从浙地返归山东泰山进香跋涉艰难,于是在法华山麓建东岳庙,便于祷祭。所以,法华山的东岳庙其实就是岱岳泰山的分庙。太平天国时,东岳庙被战火焚烧;清光绪年间又遭遇进香之火,成为灰烬。屡毁屡建,屡建屡兴,现在的东岳庙延续着过去的繁盛。

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诞辰。自宋朝始,每年此时立泰山庙会以祭,地点就在东岳庙。怀着各自的畏惧与祈求,远近民众成群结队,扶老携幼,蜂拥而来。整个庙域熙熙攘攘,人声鼎沸,香火之色直冲霄汉。东岳庙的祭祀活动为迎神赛会,壮年男子高抬东岳大帝塑像,一些人装扮成各路鬼神,组成长长的游行队伍穿梭于街巷里弄。每到一处,道旁久候的善男信女们朝着游行队伍焚燃香烛纸钱,伏身在地不停地叩头,嘴里念念有辞,向东岳大帝提出诸多保佑恳求。

除祭祈活动和传统表演外,庙会还增加了经营项目,迎接各地朝拜者。四面八方、林林总总的商铺布满东岳街和老东岳路两侧,万众云集,热闹非凡。留下历史上著名的茶市、花市、香市三市,香市主要就集中在东岳庙,以及小和山金莲寺。每年梅花开时,花朝伊始,至暮春花谢,便是香市繁忙的日子。

范祖禹《杭俗遗风》记载,西溪从道古桥开始一直到留下的小和山,沿途有大小灵官殿十八座,俱由“老东岳”东岳大帝的护法神所居。每年农历七月,东岳庙设有朝圣日,朝拜东岳大帝。同时吸引民众的有“大帝审疯”表演,乃是另一种昭雪冤案的意味表述。有人观察记录,“老东岳”仅一天的蜡烛祭燃用量就数以千计,遑论庙里庙外炉中墙下指间袋内已焚待烧的各式香柱呢。

据章松寿《老东岳庙会调查报告》里提到,很难考证庙会从何时开始,不过根据庙史沿革,特别是《重建法华山东岳行宫碑》记载,内有“祈寿者往焉,招魂者往焉,追远者往焉”的句子,可以佐证香会与庙俱有。至于举行时间,春季自农历二月初一到四月初八,其中三月二十八香火最盛;秋季始于农历六月三十,止于七月十五,香火比春季还要旺,在整个杭州西湖秋季香汛中,老东岳首屈一指。为了诸种方便,信众们结有各类香会组织,尽显结缘之诚。

关于历史上老东岳庙会究竟有多么热闹,我们可以参阅《西湖游览志馀》里的一段文字:“二月八日,为桐川张王生辰,霍山行宫,朝拜极盛,百戏竞集。他如杂剧则曰‘绯绿社’, 蹴球则曰‘齐云社’,唱赚则曰‘遏云社’,耍词则曰‘同文社’,相扑则曰‘角抵社’,清乐则曰‘清音社’,射弩则曰‘锦标社’, 花绣则曰‘锦体社’,使棒则曰‘英略社’,小说则曰‘雄辩社’,行院则曰‘翠锦社’,影戏则曰‘绘革社’,梳剃则曰‘净发社’,吟叫则曰‘律华社’,撮弄则曰‘云机社’。而七宝、蓦马二会为最。玉山宝带,尺璧翠珠,璀璨夺目,而天骥龙媒,绒鞯宝轡,竞赏神骏。好奇者至翦毛为花草、人物。厨行、果局,穷极肴核之珍。有所谓意思作者,悉以通草罗帛,雕饰为楼台故事之类,饰以珠翠,极其精致,一盘至直数万,然皆浮靡无用之物,不过资一玩耳。奇禽则红鹦、白雀,水族则银蟹、金龟。高丽、华山之奇松,交产、海桥之异卉,不可缕数,莫非动心较目之观也。”最后,文中提到:“若……三月二十八日东岳生辰,社会之盛,大率如此。”

尊本崇道政策在南宋的延续,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数量颇众的各式各样地方神祇。大苏林北面有四方土谷祠,始建于南宋,为高宗赐建五方土谷神祠之一,现祀明王胜王。五方中,溪北一方祠祀护明大王,因修路被拆除;东岳路北二方祠已废;桥亭法华寺背向三方祠为后迁;石坞路左五方祠祀五大明王。土谷神即土地神和五谷神,从古老的社神演变而来,南宋时祭祀尤盛。安乐山前昔日有神仙宫一座,宋时道姑魏无瑕于此筑居,宫殿可容纳“黄冠千人”。

马池庙坐落于横街小马山脚,原址传说有唐人洗马池在焉,传统祭祀灭蝗保穑之神刘猛将军以及得胜相公章神,是一座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土谷祠;最早的建筑现已不存。西穆坞有石八郎祠,旁边有祝公庙,均祀土谷神。还有不知建于何时的穆坞庙,如今所供奉释迦、观音以及灶司、水官、土地等佛道诸像,香火颇兴。石马村有杨府庙,供奉观音、杨府侯王及娘娘、土地神,是移民家庙性质。

这些林林总总的地方崇拜不断丰富着香火内涵,将民众对天地未知的敬畏之心和祈求之心折射成颂,以接迎梦想世界的早日降临。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系列活动暨第三届杭城悦读文化节”启动 马卫光出席 2024-05-10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2024-05-10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2024-05-08
之江大学“十间头”轶事 2024-05-08
卫有根的追求——记杭州市劳动模范、余杭县丝织厂厂长卫有根 2024-05-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