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上泗山歌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中日茶文化传播
民国沪杭帮会关系初探——以张…
文史动态
 
书单  2018年历史学新书(4)
来源:史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19-01-23

1

圖像與裝飾

 1.webp.jpg

作者: 林聖智

出版社: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副标题: 北朝墓葬的生死表象

页数: 400

定价: NT650元

近二十年來的考古新發現,為北朝美術研究揭示出嶄新而開闊的前景,其中以北魏平城時期與北朝晚期粟特人墓葬最值得注意。北魏對於當今如何深化北朝,乃至於中古時期墓葬圖像的研究尤其具有關鍵性。本書即以北魏墓葬材料為主體,考察圖像與裝飾在形式與意義上的交互作用,並將此作用置於北朝史的進程中來加以理解,嘗試建立具有裝飾史觀的墓葬圖像論。 作者由四個層面考察北朝墓葬圖像中所牽涉的生死表象,分別是「圖像製作」、「空間結構」、「喪葬禮儀」、「政治社會脈絡」。架構則包含上編「墓葬」與下編「葬具」兩部分。上編有三章,由圖像、裝飾、佛教因素三個角度來考察以北魏平城時期為主的墓葬圖像。下編三章則是以石牀圍屏為主體的系列研究。葬具在北朝墓葬中形成一相對獨立的範疇,別具時代特點。藉由考察葬具圖像,可有效掌握粟特人與北魏墓葬文化之間的承繼關係,進而認識北朝墓葬文化的動態變遷。本書為迄今所見,最為宏觀、有系統的北朝墓葬圖像研究。

 

林聖智 日本京都大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美術史,聚焦於中古時期的墓葬圖像,同時關心道教美術史、中日繪畫交流史等課題。探討不同的群體如何製作、觀看、運用圖像,並嘗試深入歷史脈絡來解析圖像與社會、政治、宗教之間的錯綜關係。相關論文散見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故宮學術季刊》等學術刊物。

 

2

五胡十六国

2.webp.jpg 

作者: []三崎良章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中国史上的民族大迁徙
译者刘可维 
出版年: 2019-1
页数: 294
定价: 36

本书是以五胡十六国时代背景为主题的学术论著。主要整理日本学界字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五胡十六国研究,将去分成草创期的五胡十六国研究、五胡十六国研究的展开以及现代的五胡十六国研究三期,且详细介绍了三个时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研究课题以及待突破的瓶颈。

 

三崎良章,197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东洋史专业,1983年早稻田大学博士研究生阶段退学。历任北京大学客座研究员,群马大学、群马县立女子大学讲师,现任早稻田大学本庄高等学院教师。

 

3

科举

 3.webp.jpg

作者: [] 宫崎市定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启真馆
译者宋航宇 
出版年: 2019-1
定价: 48.00

该书对中国的科举制度的起源和作用做了考察,详细介绍了科考中的县试、院试、岁试和科试、乡试、会试、殿试、武举科和制科等各级考试。最后,作者从科举制的理想与现实、落榜者的痛苦与反抗、科举制的终结、科举制的功绩等方面,对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宫崎市定(1901—1995),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京都学派史学第二代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曾荣获日本学士院奖和法兰西学院颁发的儒莲奖。宫崎市定对中国史的很多领域,包括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权力关系、政府组织等方面均有独到研究。他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中国史》《科举》《九品官人法研究》《亚洲史概说》等。他的生前著述全部结集为《宫崎市定全集》(共25卷)。

 

4

从丹药到枪炮

 

4.webp.jpg


作者: []欧阳泰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副标题: 世界史上的中国军事格局
原作名: The Gunpowder Age: China, Military Innov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West in World
译者张孝铎 
出版年: 2019-3
页数: 344
定价: 68.00

这部作品聚焦战争,考察中国和西方的“大分流”(Great Divergence)。这部作品假设,我们能从中国的历史中找到一种军事模式,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周期性的兴衰。作者不仅着眼于中国,而且有意把亚洲、欧洲的军事史也纳入讨论;不单追问为何中国被西方越落越远,还要追问为何西方和东亚分流改道。欧洲的军事发展并非一条简单的轨道,中西两方都互有影响。

 

欧阳泰(Tonio Andrade) 埃默里大学东亚系主任、教授。耶鲁大学博士,师承汉学宗师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欧洲史宗师帕克(Geoffrey Parker),海外中国研究权威。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史、全球史以及殖民主义比较研究。对中国军事,尤其是热兵器(火铳、火炮、火枪等)研究极深。

 

5

宋代士民的“花生活”

5.webp.jpg 

作者吴洋洋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9-1-1
页数: 940
定价: 68

宋代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特的地位。文人士大夫自觉追求审美意味的生活带动了平民阶层。花成为优雅生活的表征。本书以花为媒,透过在文人士大夫和平民阶层审美活动和生活实践中的赏花、咏花、养花、簪花、赠花等现象,以及遍布在宋代史籍、诗文、笔记和图谱等文献中关于花的著录、描述、分析、研究、阐释等理论表述,探讨宋人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领域所呈现出的“审美化”转向,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日常化、生活化拓展等话题。

 

吴洋洋,女,哈尔滨人。文学博士,现任教于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美学史、宋代美学的研究,在相关领域发表多篇论文。

 

6

日本在近代中国的投资

 6.webp.jpg

作者杜恂诚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原作名: 日本在旧中国的投资
出版年: 2019-1
页数: 404
定价: 88.00

近代中国多灾多难,列强之侵略和在华之权益为害犹烈,其中恐怕又以日本之为害最深,让国人刻骨铭心。日本不但武力侵略和侵占土地,更是在经济和文化层面,企图对中国进行全面控制。 本书对日本在中国的投资进行了概述,包括交通运输业、矿业、纺织工业、食品和造纸工业、化学工业、电力、金属冶炼和机械工业、金融业、商业、农畜林水产、盐业等。许多日本在华企业负有国策使命,以合办的方式渗入中国企业;通过借款,控制中国企业和左右中国政治;企业投资又与军事掠夺交融在一起。这使得日本在列强争夺中国的角逐中后来居上。

 

杜恂诚,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198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经济史、金融理论。他曾获得上海市第六、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二等奖,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学术月刊》《财经研究》《学术季刊》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7

文化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7.webp.jpg 

作者麻国庆 / 朱伟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8-12
定价: 50.00

本书直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与人类学的理论视角结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纳入人类学理论体系下进行探讨、对话和反思,并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归纳,以及对现实的指导,文化行政、保护方式、文化创意产业等都被纳入了探讨的范围。 本书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开放性的视野,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当中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比如对社会主义新传统的探讨、对与文化创意产业关系的探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化”等问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进行系统探讨,在“文化中国”的语境下,具有特别的意义。

 

麻国庆 男,1963年生于内蒙古,曾就读于西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校,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民委第二届决策咨询委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第二批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代表性著作有《家与中国社会结构》《永远的家》《走进他者的世界》等。 

 

朱伟 男,1983年生人,中山大学人类学硕士,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将人类学理论方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结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有深刻认识,并发表论文多篇。

 

8

清朝史的基本特征再探究

8.webp.jpg 

作者钟焓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以对北美新清史观点的反思为中心
出版年: 2018-12
页数: 215
定价: 48.00

本书首先较为系统地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北美地区出现的“新清史”学派的知识背景,进而将其学术观点概括为“同君联合体理论”、“时性君说”、“族性的晚生理论”、“帝国的疆域扩张说”、“清朝统治的东北本位主义”等五大基本命题,再结合对相关史实的深入辨析,对它们采取各个击破的剖析方式,论证它们在史实上全无成立的余地,纯属国外学者为了迎合某种错误思想,曲解我国历史而杜撰出来的不实之说,从而在结论部分调指出正是缘于上有以汉制为突出特点的官僚制度的大联结整合功能,下有底层各族之间在长期历史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两个离不开”,从而才把内地和边疆维系塑造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血肉整体,这也促使在清朝统治结束以后的和时代下,清帝国原有边疆的大部分地域依然能够顺利自然地转化为现代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

 

鍾焓,男,汉族,籍贯重庆。1994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今考古文博学院),相继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2002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专门史方向,2005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起就职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要从事北方民族史和 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已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0餘篇。有《辽代东西交通路线的的走向——以可敦墓地望研究为中心》(《历史研究》2014年04期)、《失败的僭伪者与成功的开国之君——以三位北族人物传奇性事迹为中心》(《历史研究》2012年04期)、《﹤心史·大义略叙﹥成书时代新考》(《中国史研究》2007年01期)、《安禄山等杂胡的内亚文化背景——兼论粟特人的“内亚化”问题》(《中国史研究》2005年01期)等。

 

9

在逃:一个美国城市中的逃亡生活

9.webp.jpg 

作者: () 爱丽丝· 戈夫曼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一个美国城市中的逃亡生活
译者赵旭东  
出版年: 2019-1
页数: 365
定价: 59

本书是作者爱丽丝•戈夫曼深入美国费城一个黑人聚居区6年,调研了“第六街区”的217个家庭,最终形成的田野调查成果。全书以民族志的方法深入描写了贫民社区中黑人青年的生活,以及他们与警察和法庭等权威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向我们揭露了美国黑人青年真实的生存现状:在美国实施对犯罪零容忍的高压政策下,黑人青年遭受着白人警察的误解、拘役、搜查和拘捕,而拘捕的罪名大部分是轻微过失。在恐慌之中,贫民区的黑人青年长期处于“半合法”的边缘,游离于正常生活之外。 本书反映了美国种族问题在司法高压下对社区的生态与生活的深刻影响,揭示出美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一个重大失败: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去监控、拘捕,而不是帮助黑人走出困境,造成“种族隔阂”越来越深。

 

爱丽丝•戈夫曼,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女儿,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专业,目前是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及波莫纳学院的客座助理教授。

 

10

黄金、香料与殖民地

10.webp.jpg 

作者: [] 劳伦斯·贝尔格林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译者李文远 
出版年: 2019-1-1
页数: 448
定价: 59.8

1519年,麦哲伦率领5艘帆船和200多人从西班牙起航,寻找一条通往香料群岛(Spice Islands)的海上航线。一路上,他们饱受饥饿、疾病、精神和肉体的折磨,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最后,他们终于发现了一条海上通道,这条通道如今被称为“麦哲伦海峡”(Strait of Megellan)。这是一场历时三年的艰苦旅程,获奖无数的畅销书作家(传记作家兼记者)劳伦斯·贝尔格林借助第一手资料客观还原了这项人类壮举,栩栩如生地讲述了一个宏大的探险故事。 在书中,贝尔格林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带领读者踏上一段引人入胜的旅程,其中有些资料首度在此公开。这次探险不但改变了后世探险家的航海方式,也改变了历史本身。

 

劳伦斯·贝尔格林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一位屡获大奖的传记作家和新闻工作者,为许多guo家级刊物撰稿,包括《时尚先生》杂志(Esquire)、《新闻周刊》(Newsweek)、《细节》杂志(Details)、《序幕》杂志(Prologue)和《军事史季刊》(Military History Quarterly),是美国笔会(PEN American Center)、探险家俱乐部(Explorer Club)和美国作家协会(Authors Guild)会员。

 

11

草原王权的诞生

11.webp.jpg 

作者林俊雄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副标题: 斯基泰與匈奴,早期遊牧國家的文明
原作名: スキタイと匈奴 遊牧の文明
译者陳心慧 
出版年: 2019-1-30
页数: 400
定价: NT$550

本書首次把橫亙東西方的騎馬遊牧民合併而寫,探尋古代草原世界的王權形成和它們的文化,藉此思考遊牧民在世界史中的積極角色。

 

林 俊雄 創價大學文學部教授,專長古代中央歐亞史、中亞考古。研究主題包括遊牧民國家的出現與擴張、歐亞大陸草原上的石像、絲路上獅鷲圖案的傳播,以及馬具與打火石的起源等等。著有《歐亞大陸的石人像》(雄山閣,二○○五)、《獅鷲的飛翔──以聖獸觀察文化交流》(雄山閣,二○○六)、《遊牧國家的誕生》(山川出版,二○○九);共著有《中央歐亞史》(山川社,二○○○)、《中央歐亞的考古學》(同成社,一九九九)。

 

12

日本的神话

12.webp.jpg 

作者: [] 阪下圭八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副标题: 岩波新书精选07
原作名: 日本神話入門
译者李濯凡 
出版年: 2019-1
页数: 208
定价: 39.00

不同于华/夏民族发达的史书写作和理性文明,日本人直到战前还相信神话中的记载是真实的历史。而本书将神话看作文学作品,介绍了其中最有趣的部分,探索了其背后隐藏的历史事实。民间传说、诗歌、戏剧,神话的文体多种多样;世界的起源,英雄的传奇,天皇的“族谱”,神话的内容包罗万象。这是一个由绮丽想象构筑的世界。 崇拜太阳神的民族虽多,女性的太阳神却很少见;创世之神虽然必不可少,男女一对的却很稀有;浪漫奔放的爱情故事虽多,兄妹姐弟通婚的习俗却很独特;现代日本人拘谨内向,古代神话中却充满露骨的性暗示。大和先民被茫茫大海包围,逐渐发展出独树一帜的岛国文明。今日我们目之为怪的现象,或许便扎根于这段独特的历史之中。

 

阪下圭八(1927—2012),日本文学研究者,东京经济大学名誉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日本文学。主要著作有《初期万叶》《历史中的语言·语言中的历史》《万叶集东歌·防人歌之心》等。

 

13

拜占庭帝国史

 13.webp.jpg

作者: []A.A.瓦西列夫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324-1453
译者徐家玲 
出版年: 2019-1-1
页数: 1314
定价: 138

《拜占庭帝国史》是在大量分析拜占庭的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又充分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的一部经典著作。作者摆脱了以往研究拜占庭的政治军事传统,把拜占庭的文化成就置于与政治方面同等地位,全面阐述了拜占庭各方面的成就,堪称关于拜占庭帝国的百科全书;该书还涉及拜占庭与周边各个族群的交往,论述了诸多文明元素相互交融的进程。

 

A.A.瓦西列夫(1867–1953),被认为是20世纪中期的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的权威和研究先驱。他是圣彼得堡大学最早研究拜占庭历史的历史学家,后来教阿拉伯语。1897年至1900年,他去巴黎深造。在塔尔图大学( 1904年至1912年)期间,瓦西列夫编写并出版了极具影响力的专著《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1907年)。他还曾在俄罗斯考古研究所工作。1912年,他搬到了圣彼得堡大学担任教授。他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25年,他移居美国西方,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工作。几十年后,他移居敦巴顿橡树园。直至生命终了。

 

14

Poetic Transformations

 640.webp.jpg

作者: Claudine Ang 
出版社: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副标题: Eighteenth-Century Cultural Projects on the Mekong Plains
出版年: 2019-7-1
页数: 300
定价: USD 65.00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multiple migratory groups with competing political ambitions converged on the Mekong plains. In the frontier region, literati‐officials of a territorially-expanding Vietnamese state crossed paths with a network of diasporic Chinese Ming loyalists closely affiliated with the coastal trading network. Drawing on vernacular Vietnamese and classical Chinese sources, Claudine Ang identifies the different ways two leading statesmen of the time employed literature to transform the frontier region. In their rival cultural projects, we see the clash between the aspirations of Vietnamese and Chinese migrants. Ang shows how a bawdy play, in which a lascivious monk turns his charms on an unsuspecting nun, acted as a vehicle for differentiating Vietnamese lowlanders from their neighbors, and she uncovers in a suite of landscape poems coded messages aimed at founding a new Ming loyalist stronghold on the Mekong delta. Through its close reading of satirical drama and landscape poetry, Poetic Transformations captures a historical moment of overlapping visions, frustrated schemes, and contested desires on the Mekong plains.

 

Claudine Ang is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umanities (History) at Yale–NUS College in Singapore.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本《遇见唐宋八大家》出版 2024-04-19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典范 2024-04-19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是良渚文化研究的引路人 2024-04-16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重磅上市 2024-04-10
牟永抗先生藏书和资料捐赠仪式暨《中国史前玉器》首发式活动 2024-04-03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