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年年雅集茶人家
湘湖师范第一任校长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禹杭履迹
 
南宋官员的“喫饭凭”
来源:杭州名人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19-03-13

在今年的杭州市星级讲解员大赛中,杭州名人纪念馆的讲解员挖掘南宋文化,讲述南宋记忆,取得了优秀的成绩。那么,他们讲述的都是什么样的南宋故事?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跟着讲解员们穿越古今,听听南宋的那些事儿。今天由本次比赛的冠军,为大家介绍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南宋徐谓礼文书。

2012年11月,国内宋史研究的知名学者齐聚到了浙江一个叫武义的县城,他们带着一个同样的目的而来:都想亲眼看一看一件“对宋史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文物——南宋徐谓礼文书。

背景新闻:

2012年11月8日至10日,南宋徐谓礼文书学术研讨会在金华武义县举行。40多名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包伟民、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发表了他们整理编著的《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一书。

南宋徐谓礼文书是国家一级文物,采用公文格式书写,小楷字体,书写在长达15幅的纸质长卷上。文书中提到的徐谓礼是南宋中期的一位中层官员,浙江武义人。这份文书是他的随葬品。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长达12幅的“录白印纸”,就是这批“印纸”令宋史学者们兴奋不已。那么,什么是“印纸”呢?

南宋时期官员每三年要进行一次考课,通过考课的成绩,来决定官员是升迁还是平调或是降职,“印纸”就是宋代考课制度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徐谓礼文书中,印纸记载了他从嘉定十四年(1221)起至淳祐十二年(1252)30多年间的仕宦经历,包括官阶升迁、被委任差遣、治绩考核、发放俸禄、请假时间等极为丰富的内容。

行在尚书吏部

承务郎徐 谓礼奉

敕差监临安府粮料院,兼装卸纲运,兼监镇城仓,系监当

资序

右印纸付本官,有合批书事,于所在州依条式 

批书。在京于所属。得替,或到选,缴纳考功

大家请看,徐谓礼文书中的记录,第一行的“行在尚书吏部”,说明这张印纸是由临安吏部发放。第六行写着“得替,或到选,缴纳考功”,说明印纸的作用就是作为官员考课的依据。

州司今勘会到功过事件如后:

一无劳绩推赏

一不曾请假

一不曾差出

一不曾转官

及住公事并责罚,案后收坐,及去官自首释放之类

一荐举过

一按核过

比如文书对于淳祐九年,徐谓礼担任信州知州的记载,详细到了,有没有请假,有没有出差,有没有获得褒奖,有没有获得升迁、有没有荐举他人等一系列的内容,可以这样说,印纸记录了官员在任职期间几乎所有的工作表现。而这一切的记录都将影响到官员的考课成绩,考课成绩则直接影响到官员的仕途。因此印纸在宋代又被称为官员吃饭的凭证,当时人称为“喫饭凭”。

印纸一般一式两份,官员本人保管真本,吏部保管抄录档案。而每一次的增补记录,都需要先将真本文书上交吏部进行验证无误后,再进行新的记录。南宋官方为了确保这一制度的推行。还对印纸的保存、流转、记录格式等都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

如果官员辞职、被除名或者去世,印纸的历史使命也宣告终结。在大多数情况下,印纸一般不会被追缴,而是作为他曾经出仕为官的证明由官员自己保存,所以我们才能在徐谓礼的随葬品中看到这份珍贵的文书。

宋史学者邓小南:

学术新议题的出现,往往得益于新史料的发现。我们看中国历史,因为简牍的发现,带动了先秦、秦汉史的研究;因为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发现,带动了北朝、隋唐的研究;因为内阁大库档案的发现,带动了明清史学的研究。但是,宋代一直没有特别让人惊讶的考古发现,只有一些零星的发现,不成系统。这一直是一个遗憾。它填补了一个空白,将对宋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意义非凡。

       徐谓礼文书的发现,对宋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往“印纸”只是宋代制度史上的一个概念,只在一些相关文献上有大致记载,却从没有出现过实物,徐谓礼文书的出现,让“印纸”第一次有了实物例证,也是目前唯一的实物例证。这也是南宋徐谓礼文书成为国家一级文物的重要原因,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宋史学者邓小南先生才会说,南宋徐谓礼文书填补了一个空白,将对宋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意义非凡。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百亭|精忠柏亭 2024-04-26
杭州Discovery·西湖⑭丨西湖边有座武松墓,他就是《水浒传》里的武松吗? 2024-04-26
三百文买一枝花? 2024-04-24
【杭城迹忆】天真精舍勒铭 2024-04-22
独家爆料!杭州有座很仙的山!观潮绝佳机位!这位超级明星去了又去… 2024-04-2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