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信笔钱塘,回首…
浙江文丛0857-0862:…
《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第二辑…
【遇见·宝藏】活动招募丨走进…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信笔钱塘,回首…
半个世纪九堡人写在纸片上的历…
皋亭万树桃花红
一篇“石破天惊”的报道
禹杭履迹
 
太庙遗址里蕴藏着昔日南宋都城的辉煌
来源:杭州历史建筑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19-03-19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南宋定都于此。南宋王朝存世153年,出了9个皇帝,对杭州的影响可谓深远。此外,南宋还给杭州留下了许许多多极其珍贵的“遗产”,那就是现在的南宋历史文化遗址。



作为杭州历史文化遗产的“制高点”和南宋历史文化的象征,在上城区地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历史文化遗址是杭州不可多得的历史瑰宝,实乃杭州历史文化遗产的“大明星”。



南宋太庙遗址


南宋太庙遗址地处中山南路,西靠紫阳山,东邻中山中路,南临太庙巷,北接察院前巷,原为南宋“御街”所在,其南侧即为“三省六部”和皇城保护范围,地下文物遗迹极为丰富。


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的庙室,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南宋太庙是南宋皇帝祭祀祖先的宗庙,重要程度仅次于皇城。


宋朝的太庙原建在汴京(今河南开封)。靖康之变后,金兵南侵,汴京陷落,太庙神主也随着皇室南迁。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侍臣上奏高宗,太庙神主宜在国都。经皇帝同意,太庙神牌迁至杭州,并在紫阳山东麓新建太庙。到了景定五年(公元1232年),为扩建太庙,四周民居拆迁他处,并将京都粮料院、白马神祠迁出,将太庙扩建到紫阳山边。


据《咸淳临安志》载:南宋太庙的兴建是在“守臣梁汝嘉”的主持下,一共造了“正殿七楹”。“七楹”就是以楹柱为计算单位,有七个正殿,分十三室,每一室祭祀一个已故皇帝的神位,神位两旁还配享已故文武功臣。从这以后,临安太庙的祭祀仪式就隆重起来了。据《梦梁录》载:太庙以奉神主,一岁五享,朔祭而月荐新。每年每季的第一个月和冬季,皇帝宗室诸臣前往太庙行朝享礼,每过三年,皇帝还要亲自主持举行盛大的祭祀礼。此外,新皇帝登极也要朝拜太庙。元代时,太庙在战火中被毁,其后被民居湮没。


1995年9月,杭州市紫阳小区建设工地发掘出南宋太庙东围墙、东门址和大型建筑台基。杭州市政府以保护文物为重,毅然决定停建紫阳小区,并拨款对遗址原地覆土作永久性保护,同时建设南宋太庙遗址广场。


太庙东围墙发掘长度约90米,围墙厚1.7米,残高1.5米,墙面工整平直。围墙北端外侧发现一方形石砌遗迹,边长为1.5米,推测是太庙大门两侧置放石狮的台基。东门门址位于围墙中段,宽约4.8米,底部用长方形砖竖砌。夯土台基用黄黏土夯筑而成,厚约0.5米,揭露面积为250平方米。夯土台基北侧,有一东西向的砖墙,长9米,宽0.35米,台基东侧尚存部分砖面,其中部分长方砖一端有模压文字“官”、“平二”、“上一”等。


尽管迄今为止的考古发掘尚未揭示太庙全貌,但已从中得见南宋太庙的规模和气势,以及营造工艺水平的高超。南宋太庙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南宋就在城市考古缺乏城市格局和代表性建筑这一空白。如今,在太庙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块按太庙遗址原样仿制的南宋城墙说明碑,正面是太庙遗址说明文,背面是南宋皇城图。



经历八百多年沧桑,曾经显赫一时的帝王宫观府第,有的已经无迹可寻,有的在地下深深沉睡。如今,这些遗留下来的南宋遗址不仅是昔日南宋文化的鲜明实物证据,也是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魂”。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摩崖系列|蟫叶 2024-03-29
【城纪精选】马二先生的“片石居”:《儒林外史》闲笔背后 2024-03-29
皋亭万树桃花红 2024-03-28
思想激荡 | 宋代钱塘江流域的手工业兴起 2024-03-27
揭秘!建德16个街镇名字的由来,侬晓得多少? 2024-03-2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