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史林春秋
 
文史动态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牟永抗先生藏书和资料捐赠仪式…
湘湖又多一处文化地标——来新…
 
特别关注
 
中日茶文化传播
民国沪杭帮会关系初探——以张…
王统照关于泰戈尔沪杭之行的两…
一位国民党军官后代的两岸故事
史林春秋
 
顾志兴丨傅璇琮先生签名本二三事
来源: 温州读书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 顾志兴  日期:2020-03-02

640.webp (3).jpg

傅璇琮先生是吾浙才子学人,供职中华书局任总编,对古籍整理出版贡献多多。我对他是很敬仰的。我平时喜好古典文学,教书时又教过这门课,他对唐宋文学的研究和造诣我亦深知。与先生相识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阵子宁波的天一阁举起了研究中国藏书史的大旗,研讨会较多,就是在会上初识先生的,当然不熟,只是寒暄,说些久仰的话。其实我是真心实意,的确敬仰浙江这位大同乡的道德文章。

某次在天一阁的一个小阁内大家坐着闲聊,有位先生说现在条件成熟,何不编部中国藏书通史,推举傅先生任主编。众人一致赞同。原以为说过算数,回杭不久,接到宁波出版社的通知,要我去那儿开会,研究《中国藏书通史》的启动工作。这次会是在距天一阁不远的一个宾馆里开的,闹中取静。傅先生在会前送给大家一本他著的《濡沫集》,是湖南人民出版社《书海浮搓文丛》的一种,由季羡林先生作总序,收录的都是大家如巴金、冰心、季羡林,萧乾等的文学或学术随笔。傅先生将书分送给大家,我打开一看,上面已然写好“顾志兴先生惠正,傅璇琮谨奉。
一九九九,四,宁波”的字样。傅先生说:“送这本小册子给各位,主要请翻翻其中的一篇《<学林漫录>琐记》”,谈的是大家都熟悉的嘉业堂。中国的藏书楼对文化、学术的保存、传播和继承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大家热心编写这本书的原因吧!接着是分工,我本想写清代的,已为武汉大学的教授领去了,我就认了明代部分。私下想的是明代藏书主要是江浙两省,比较熟悉,搞不清楚的是明代藩王的藏书,这是个中国藏书史上的特殊现象。

640.webp (2).jpg

傅璇琮捐赠的《唐代诗人丛考材料辑集》手稿(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朱元璋生了二十多个儿子,但皇储只能一个,然而皇二代个个想做皇帝,这使老朱大伤脑筋,最后想出了个办法,就是大封藩王,黄河上下,内陆省份,以至边陲之地都封了儿子们去做藩王,占领了当地最好的土地,给以种种特权,要他们来夹辅皇室,使朱家天下千秋万代。临行之际,又送给他们每人大批宋元版本的书籍要他们好好读书,这当然和老朱自己是小叫化、小和尚出身有关,感到识字读书的重要,还送给儿子们每人千余部曲剧,让他们闲暇之时听听曲儿散散心,所以这些藩王都拥有大批珍贵的宋元旧版书。但是天算不如人算,燕王朱棣抢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此后各地藩王军权尽失,他们保留了优越的生活,但不得过问政事,锦衣纨绔的生活是有的,有出息的只能听听曲儿读读乐谱,造就了几位戏曲家乐曲家,另有一批醉心于读书、藏书和刻书,这样就出现了明代一个特殊的藏书群体。我和傅先生谈起这个设想,他说:好,这个藏书特殊群体值得写进去。
这部《中国藏书史》傅先生做主编,是名实相符的。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部头类书、丛书,名义上的主编有的时候皇帝或者文人中的高官,真正干的是另外一些人,只有《四库全书》是个例外。乾隆皇帝是真正的主编,光下上谕我数了下就有二千多道,事无巨细,处处留意,频发上谕,有时一天竟发了三道以上。书编成了,主编的位子让给他的第六个儿子永,推出这个皇六子也是私心所在。
说这番话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古往今来凡官书通例如此,即是主编挂帅不出征。不过如今这个风气已蔓延到了学术界。但是傅先生不是如此,这书他是主编,他是既挂帅又出征,对每编的稿子,他都仔细看过,和作者仔细研究,提出修改意见,称得上是殚精竭虑。一百万字的《中国藏书通史》有他的心血。《中国藏书通史》付印前,出版社打来电话,说傅先生在宁波,希望你和常务副主编徐先生来几天,有事和你们商量一下。我到了宁波和他谋面,他说清代部分我看了感到稿子还有些问题,主撰的先生身体不好,不能来,我想请顾先生劳烦一下,你帮助修改下。我当然是奉命行事,处理好稿子得到他的首肯后,才回杭州。

640.webp (1).jpg

天一阁馆藏的傅璇琮捐赠的钱钟书签赠的《围城》(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从此,我和傅先生可说是结下了书谊和友谊,我的《浙江藏书史》完稿后,请他写篇序言,他答应了,写了一篇很好的序文,对我鼓励不少。2013年的初夏,他写信给我,说是宁波鄞州区想整理和编纂乡贤王应麟著作,要他担任主编,点校由他担任导师的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他带的一些博士生做,最终成果是编纂一套《王应麟全集》,希望我与会,他还请了上海、北京一些教授专家与会,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请你也来,望携一篇浙东学术与藏书的文章来”。最后不忘写上一句:正式邀请书将由鄞州区政府寄至尊寓的话。
那年八月,我如约而至。晚间到他的房间看望他,他拿出一本《傅璇琮先生学术研究文集》的书送给我,正待签名之际,我翻阅了一下说:慢来,我的外孙吴昊刚从国际关系学院毕业,考入了国家一个部里当公务员。他很仰慕先生的道德文章,曾对我说过:想得到先生一本签名的书作为纪念,今日代求。希望先生写句鼓励的话在书上。先生说:真的吗?他学的是国际关系,还热爱祖国文化,应该送他一本。我说你带的书不会多,一定计算好送给几位先生的,就一本可以了,写上他的名字,满足他的愿望。他想了想,接受了我的请求,提笔在书上空白页上写了这样一段话:
                                                                                                              谨供
顾志兴先生参阅,并转呈吴昊同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互勉。
                                                              傅璇琮谨奉
                                                                     二一三年八月
这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老学者对孙辈拳拳爱心和对后学的鼓励和期望。我替外孙向他道谢,说外孙一定会好好保存,尊奉您老祖父辈的期望,努力学习的。

640.webp.jpg


这本《傅璇琮先生学术研究文集》的特殊性除签送特别外,这还是一部傅先生的一生学术的总结,撰文者多为他的后辈学人,实际上是他八十华诞的纪念集。首页图片是中央两位领导同志和他谈话的照片,满壁图书,大盆蝴蝶兰鲜花,照片上三位的欢声笑语似可从图片中隐隐传来。我说这本书上缺少一篇文章,就是你晚年对中国藏书史的关注,这篇文章应该我来写。他说:这不行,这不行。我知道“这不行”的意思,不是我写不出,而是集子里的文章是他后辈写的,他长我几岁,他视我为友,不能让我写。尽管我一直以为我们是师友关系,我很尊敬他。
自从傅先生主持编纂《中国藏书通史》以来,他多次送我他的著作和他主编的书,有些书他没有签名,这是随着快递的方便。比如他在新世纪初替河北教育出版社主编的几位学者写的一套读书随笔丛书就是直接由出版社快递到我家的,事前我收到他的短简,说是编了一套书,主要是推动读书藏书,将由出版社直接寄你。但有一个任务,“我已和光明日报谈好,将用一个版面来推介这套丛书,我请了几位先生各著一文,你是其中一位,请劳神著一文。”我应约写去,不久《光明日报》寄来一份报纸,一个专版文章,我也在其内。
后来又从快递寄来他著的书,我理解,年事高了,交游又广,一本本签名,一本本邮寄,对一位年迈之人实是一个负担。出版社给他出了个主意,他开出名单,由出版社转寄,实是个快捷而又省时省力的办法。一次由出版社快递转寄他的近作《书林清话》两册,这是一部他的序跋集和随笔集。事先也给我一短信,要我将一本转交中共杭州市委原书记王国平同志。我拆封一看,这本书内收有他为我著的《浙江藏书史》的序言,另一篇是他受王国平同志委托撰写的《西湖通史》的序言。
傅先生对杭州西湖的文化建设是十分关心的,应邀担任《西湖通史》《西湖文献集成》《西湖全书》这三套丛书的顾问。《西湖通史》初稿成后,需要有一位文史专家写一篇序。请谁执笔写序一直未定。我参与这部书的编纂,一次我说由傅先生来写最为合适,得到国平同志的赞成,由我写信与傅先生联络。一次趁傅先生来杭之便,王国平同志派出一位负责同志做代表与我一起去他下榻的宾馆拜望请序。由于我事先写信告知此事,傅先生是答应了的。三百万字的初稿将快递到他的寓所,不能让老先生上下飞机背这么重的书稿,为了他作序方便,由我整理一份二三千字的内容提要,供他参考。过了一段时间,傅序寄到了我处,我即转去。他又来信告知,此序已在国务院参事室内刊发表,继而在《光明日报》刊出,此次已编入《书林清话》一书。将由出版社直接快递给你两本,一本请转王国平同志。
收到信后,我立即给他拨了个电话,我说书收到了,我已经有您签名的书多本,王国平同志那本没有您的签名,我总觉得……。他说是呀,是呀,后来我也觉得不妥,但出版社已经寄了,怎么办?怎么办?我说如果您授权的话,我替你代签,适当机会我会向王国平同志说明,您是诚意赠送给他的。他连说,好好,只能这样办了。
我觉得一些爱好收藏签名本的书友,随着老一辈学者凋零和出版社善意代寄,以后藏书的一个品种签名本可能会越来越少。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读什么书 如何读书”来夏新:书卷多情似故人 2024-04-03
观像|邓小南:“山水”之间“阅读”天下 2024-03-14
荣新江:去邓广铭先生家拜年的往事 2024-03-13
吴宗国先生纪念专栏|邓小南:​忆念吴宗国老师 2024-02-02
戴逸 | 治史入门:我的学术生涯 2024-01-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