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新书 | 桑兵《国学与汉学:…
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成立大会在…
人才荟萃广集智 崇文鉴史启新…
 
特别关注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人才荟萃广集智 崇文鉴史启新…
年年雅集茶人家
湘湖师范第一任校长
武林旧事
 
抗战时期浙大歌咏队
来源:《民国杭州艺术教育》  作者:  日期:2020-03-04

抗战前,浙大合唱团已具有相当规模,参加练唱的团员曾达近百人。相对当时全校学生总人数1800人而言,所占比例到达百分之五,足见其普及程度。合唱团是在音乐教师王政声的指导下创立的,初期以唱典雅歌曲为主,多声部的宗教歌曲成为主要练习曲目。据老校友回忆:每周的活动安排在大礼堂进行,第一次唱的是二部合唱英文歌曲《圣玛利亚》。与初期合唱团讲求艺术修养提升不同,抗战期间的歌咏队则以承担宣传、鼓动为社会责任,为此演唱曲目也作了较大调整。当时主要的歌咏队有以下几个:

 

黎明歌咏队

 

1936年秋,在民族解放先锋队的推动下,浙大陆续成立了几个进步组织,“黎明歌咏队”就是其中之一,其主旨是宣传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据史料记载歌咏队曾请杭州师范学校音乐教师一顾姓先生进行指导。1938年秋,浙大南迁广西宜山,情势稍定后一些进步学生决定扩大黎明歌咏队,队员最多时达七八十人,约占宜山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歌咏队队长开始时为钱克仁,其后为丁普生。“黎明”大概每半月活动一次。当时唱过的歌曲主要有《救国军歌》(星海)、《抗敌歌》(黄自)、《五月的鲜花》(阎述诗)、《新编九一八小调》(吕骥)、《青年进行曲》(星海)、《救亡进行曲》(孙慎)、《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孟波)、《大刀进行曲》(麦新)、《保卫祖国》(星海)、《芦沟桥问答》(小放牛曲调)、《松花江上》(张寒辉)、《长城 谣》(刘雪庵)、《游击队歌》(张曙)、《保卫黄河》(星海)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多能鼓舞士气、宣传抗日,使得歌咏活动具有了全新气象。

 

大家唱歌咏队

 

1939年黎明歌咏队结束活动。同年夏,浙大成立了“大家唱歌咏队”。大家唱歌咏队是一松散的群众组织,只要能一起唱歌或外出宣传抗日就算队员,无严格登记和办理入队手续。大家唱歌咏队的宗旨也是宣传抗日救亡。成立时队员三十余人,选举刘颂尧为队长。每周一次练唱和学习基本乐理。到1939年冬初,队员已达五十余人,先后编印了《大家唱歌集》第一册(8支歌)、第二册(12支歌),其收录歌曲主要有《民族革命战争进行曲》(国际歌曲调、光未然配词)、《在太行山上》(冼星海曲)、《抗战到底》(李惟宁曲)、《打回老家去》(沙梅曲)、《洪波曲》(张曙曲)、《保家乡》(贺渌汀曲)、《快乐的人们》(苏联歌曲)、《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夏之秋曲)、《到敌人后方去》(冼星海曲)、《老乡上战场》(塞克填词)、《青 年速整装》、《日本の兄弟は》(贺渌汀曲)、《我们是民众战地工作队》(张曙曲)、《阵中乐》(周筠荫曲)、《歌八百壮士》(夏之秋曲)、《家乡》(李惟宁曲)等。歌咏队队员除练唱外,还下乡演短剧、教唱歌、宣传抗日救亡并参加伤兵医院、贫民习艺所的服务工作。

 

另外还有很多队员参加了战地服务团和步行宣传队。1940年学校迁入贵州,学校本部在遵义,理、农学院及附中在湄潭、一年级在永兴。遵义、湄潭两地的活动均较活跃,成为当地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遵义,“大家唱”继续活动,编印了《大家唱歌集》第三册,收有5支曲子,如《保卫黄河》(冼星海曲)、《热血》(黄自曲)、《黎明曲》(郑律成曲)、《赶下海》(君明曲)、《夜莺曲》(苏联歌曲),还印过几首歌曲的散篇。

 

回声歌咏队

 

“回声歌咏队”创立于浙大宜山时期,和前面提到的歌咏队不同,该团队主张回归歌唱艺术本身,选唱多为有一定演唱难度的艺术歌曲。主要曲目有:《山在虚无飘缈间》《旗正飘飘》《渔阳鼙鼓动地来》《念故乡》《哈利路亚》《阿门颂》《士兵之歌》《斗牛士之歌》《海韵》《欢乐颂》《婚礼进行曲》《鳟鱼》《听、听、云雀》等。组织者有范文涛、曹景熹、刘颂尧、王和生、陆颂强、王通裕等。从19406月至19427月两年间,回声歌咏队在遵义、湄潭先后举行过三次音乐会,以合唱为主,体现出团队较高的合唱艺术造诣。

 

海韵歌咏队

 

“海韵歌咏队”规模较小,全队仅十余人,男声部为浙大同学,女声部则全为校外的女职工及县中的高中女同学,也是一个艺术性较强的 歌咏队,由于练习的第一个曲子即混声合唱曲《海韵》,所以就以此命 名。组织者是庄裘和董维宁,成立前后约一年余。

 

浙大基督教团万事大契圣乐队

 

这个与宗教关系紧密的团队规模亦不大,人数仅十余人,以唱圣乐 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每年圣诞节前后都会演出《弥赛亚》,引起社会重视,不少教会的外国人从贵阳赶来参加,盛况空前。

 

浙大歌咏队

 

1942年初“倒孔运动”后,出于政治考虑,除唱诗班可以保留外,所有歌咏队均被训导长宣布停止活动。同年夏,校方建议组织代表学校之歌咏队,于是成立了“浙大歌咏队”。同年9月,在校戏剧音乐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学生会和四团体之负责人谢子朴(代表“学生会”)、庄裘(代表“大家唱”)、薛蕃荣(代表“海韵”)、徐宝华(代表“回声”)、王世燮(代表“团契”)等人联合召集浙大歌咏队成立大会,到会队员约100余人。会上制订了队章,选举王世燮为队长,在组织上隶属于浙大音乐团之下,并聘请沈思岩副教授为指导,积极开始练习。19434月间歌咏队参加了浙大豫灾筹赈会,举行音乐会,这是浙大歌咏队的第一次正式音乐会。此后,队中有人建议去贵阳演奏,经三月余之筹备,全队四十余人于1944130启程去贵阳,几经困难终于在257日在贵阳中华北路民众教育馆演出,并在广播电台播出节目,博得不少好评。当时贵阳的报纸也作了专题报导。

 

附浙大歌咏队在贵阳演出时的报导:

 

刊头语

千万种的困难,千万种的阻挠,可是经不住我们一冲,虽然有几次被碰倒了,可是有很多友谊的手伸给我们,像不倒翁似的我们又站起来了。这些友谊的手使我们能和贵阳的爱好音乐人士于今天在省立民教馆礼堂相会,我们是万分的荣幸,万分的欣喜,让我们先恭敬地真挚地握一握这些可贵的友谊的手 吧!贵阳的新闻、文化各界的竭力帮忙,川黔铁路测量总队给 我们交通上的便利,资源委员会运务处给我们印刷上的便利,尤其可贵的是青年剧社慨然暂停了在进行中的“大地回春”而把剧场让给我们,言语形容不了我们被感动的真情来,让我们紧紧地握着手吧!

 

浙大歌咏队的名字对于诸位恐怕是生疏得很,让我大概地来介绍一下,浙大歌咏队是由浙大爱好音乐的同学和聘请来的指导沈思岩先生、杨增慧先生、袁箴华先生组成的,在浙大传统的严格的功课压力下,再加上指导们为自己事业的忙碌,大家都几乎没有多少余暇来练习,因此我们的音乐程度也许还够不上水准,可是我们有学习的热诚,所以抱着满腔热望跑到这里来举行一个简陋的音乐会,我们期待着诸位宝贵的赐教。

 

在这风雨交加的严寒里将士们挺起胸膛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吃不饱,睡不好,而他们仍不顾一切地向前,我们只有将门票款全部献给他们,如果他们能因此得到一点点精神或物质上的安慰,我们也就觉得这次贵阳之行得到了宝贵的收获。

 

最后,我们在此谢谢亚明社长的题词和于世沆先生的鸿文。

 

浙大歌咏队

 

于世沆声乐艺术随着抗战的怒潮普遍散播到内地各城市、乡村及每个热情的人心里,也随着人们对于抗战的认识而提高了素质,这真是了不起的进步,在平时非得三五十年不可,真的, 这在胜利来临的前夕是第一件最可喜的事。

 

抗战初期虽然热情的组织了不少的唱歌团体,但能够保存而有进步的实在太少了,多数不进步的自然被淘汰了。一方面是团员本身的进步要求,而另一方面是听众进步的要求。同一声调的齐唱演奏在现在的演奏会上是决不会再见的,粗劣的节奏,不合理的和声进行的乐曲,也是不会被演奏者选用的,所以歌咏队的数量,虽然减少,但质的方面却进步很高,声乐艺术被每一个团员研习着探讨着,不单止唱出难度的节奏,正确的音调,还在练习着美丽的方法,表情的种种,将来的进步当更不可限量。

 

不过有些团员的好胜心太强,有时选择些对于自己不大适宜的歌曲来演唱,结果常使自己失望扫兴,或者是团员的认识程度,或技巧不均及练习不足够,其结果也是很难有圆满表现的。

 

浙大歌咏队多系各中学校优秀的高材生毕业后升入大学,又经名歌唱家沈思岩先生指导两年之久,对于选曲、练习、练声、表情等,及各声部分配得宜,宏亮和谐,其进步与日俱增,此次来筑演奏,定能为本市乐坛开一新纪录。

 

 

 

1.此次来筑演奏的队员共五十余人,其中有电机系的助教,出纳员,农业经济系的研究生和外文、史、地、化学、生物、电机、化工、土木、机械各系的同学,其中电机的同学最多,竟占全队的三分之一。

 

2.我们的伴奏袁箴华先生是一位既热情又有趣的青年钢琴家。他过去是国立歌剧学校的助教,现在是附中的教员。个子不顶高,满身是劲,他坐在琴凳上时就能叫你把喜怒哀乐全随着他的手指跑。他的身体极健康,每天游泳,不管雪积三寸依然下水,真够叫你咋舌不置。

 

3.第二批来筑队员八人在驴坊(位于修文久长镇驴坊村,编者注)翻了车,五个人表演了跳泥田的美妙姿式,吴玩雪整个埋在泥水里,董观铭手上去了一只金戒指,脚上去了一条皮,王伟民扯着茅于璋的一条腿,这才使两个人没有掉下水去,真是万幸,大家都还活着。在驴坊,他们八个吃了一顿面,他们决定以二月二日作他们共同的生日。

 

浙大实验合唱队

 

19443月浙大歌咏队停止活动,拟由学生自治会另组歌咏队,未果。后由沈思岩出面,以原有队员为基础,于师范学院声乐课程下设实验合唱队,1010举行成立大会,正式更名为“浙大实验合唱队”,继续在校内进行音乐活动。1945年音乐节中,曾两度举行纪念音乐会。

 

19458月抗战胜利,浙大暂仍滞留遵义。927合唱队举行“1945年度第一学期成立大会及迎新晚会”,改选刘修 为队长,12月举行音乐会,盛况空前。

 

和声歌咏队

 

沈思岩离开遵义后,队员自动组成“和声歌咏队”,歌咏队持续活动到离开遵义。其间该队共举行大小音乐会及参加演出18次,前后参加队员达124人。

 

海吼歌咏队

 

1944年秋成立,以所练歌曲《Heyho Robin》的译音“海吼”命名。当时的组成队员有:队长:沈德绪。指挥:郑家骏、汪容。 指导:浙大附中音乐教师袁箴华。

 

女高音:程克信、陈明瑜、李植燕、张腊生、姚同玉、罗洪范、胡荫华、章斐等。

 

女低音:虞佩珍、李少云、孙曾 、邝瑞珍、吴育恒、段秀泰等 八九人。

 

男高音:郑家骏、汪容、李天庆、杨运生、游达钧等八九人。男低音:梅敦礼、赵桂潮、沈德绪、沈文信等近十人。前后总计约有40人。所唱歌曲有《锄头歌》《旗正飘飘》《山在虚无飘渺间》《游击队歌》《抗敌歌》《我所爱的大中华》《嘉陵江上》以及《哈利路亚》《念故乡》《Heyho Robin》《Come where the lilies bloom》《Ave Maria》等二三十首。

 

歌咏队曾举行过三次音乐会。海吼歌咏队成立两年多,1946年夏浙大全部复员后,大部分队员加入了“浙大合唱团”。

相关内容
【余杭史海钩沉】津口船影(一) 2024-04-29
校史寻踪|竺可桢:大学教育之主要方针(1936年04月25日) 2024-04-29
年年雅集茶人家 2024-04-26
湘湖师范第一任校长 2024-04-26
红色胜迹:杭州桐庐分水起义旧址 2024-04-2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