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年年雅集茶人家
湘湖师范第一任校长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禹杭履迹
 
怀古诗意西溪路(上)
来源:杭州出版社  作者:  日期:2020-04-14

西溪路之名 ,始见于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该书卷五《湖山胜概》将西湖及周边的风景名胜分为南山路、三堤路、孤山路和北山路四部分,青芝坞、栖霞岭、葛岭、九里松、灵隐寺和西溪路都属于北山路景区。显然,在这里西溪路是指风景区而不是路名。民国时期出版的《西湖游览指南》(1913 年)和《西湖名胜快览》(1929 年),仍将“西溪路”作为风景区来介绍。另外,南宋《咸淳临安志·西湖图》有“西溪路口”之表述,这里的“西溪路”应该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路名,至于它的起始、途径及长度等,此图均未见记载。


作为路名,顾名思义,“西溪路”应是一条沿着西溪由位于东边的杭州城区通往城西的路。作为溪流名称的西溪,约始于唐代白居易做杭州刺史前后。据马时雍主编《杭州的水》(杭州出版社 2012 年版)的说法,西溪实际上是指在留下汇集了发源于余杭、富阳交界的金竺岭,沿小和山群峰峡谷东流而成的上埠河以及从东穆坞而来的东穆坞溪,沿着天目山路向东而流直至松木场八字桥这一段的河流,沿途与五常港、紫金港、莲花港、冯家河等交汇,通过这些河港又与西溪湿地相联系(见该书 150—151 页)。这与清康熙《钱塘县志》将西溪界定为在县西北三十里,由松木场入,至留下大约“十八里长”的范围基本相合。而沿这样一条西溪由杭州(时为临安)城里通往城西方向的大路,正是大约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经留下直通余杭大涤山洞宵宫的西溪辇道。辇道巨石平铺,石平如砥,宽丈余,长约十八里,沿西溪流经区域的有十余里长。南宋灭亡以后,这条大路仍为杭城通往余杭的重要通道。至明代,民间称之为沿山大路。民国初年,修筑了从杭州城里通老余杭、闲林并与安徽相接的杭徽路,此沿山大路成为杭徽路的一部分。1981 年,杭徽路拓宽改造,改造后的东起松木场八字桥西至留下镇的这段道路,改称为西溪路并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西溪路。


可见,西溪路在古时,自松木场八字桥沿着西溪溯流往西至留下镇,其前身南宋辇道则穿过留下直到洞宵宫。这便使“西溪路”的今昔,有了大不同的情形与容貌。探寻古时的“西溪路”,也不由得会生出一种怀古的豪迈与诗意,和对其未来的期盼与愿景。



查阅有关资料,概略观之,古时西溪路有四多。


一是山多。古时西溪,东以北高峰为界,自东往西,两岸有许多山岭。西溪路沿山的北面而行,所经山岭依次有:位于灵隐寺西边的石人岭,因有石人卧于路侧而名,过岭通西溪,在西溪群山中,虽是小岭,出名却最早。位于西溪之东的桃源岭,又称驼苑岭,其名由一个美丽的传说而来,旧时方圆十里,溪流环绕,桃树满山。曾发现具有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特征、代表着西溪最早文明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的老和山,其西边是因宋代文人秦观筑亭于山上得名的秦亭山。秦亭山位于古荡,又是法华山的分脉,自秦亭山至留下“东西横亘一十八里”的山脉,都叫法华山,相传东晋时余杭县沙门昙翼在此山经年吟诵《法华经》①, 且伴有灵异之事,郡太守奏报朝廷敕建法华寺,山以寺名至今。这十八里山脉的沿途,亦有山坞十八个,较有名气的如桃源坞、马家坞、王家坞、花坞(法华坞)、大小龙驹坞、桐坞、庙坞、石人坞(杨家牌楼)等,其中尤以花坞(法华坞)最为著名,此坞处于庙坞和石人坞之间,分大、小花坞,地形变化多样,环境特别幽深清绝,水和植被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典型的西溪山坞的特征,故而往往被用作西溪湿地诸山坞的总称,文人墨客来此坞玩赏者甚众,亦留下许多诗词游记,近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游览花坞,为这里的“竹木萧疏,清溪蜿绕,庵堂错落,尼媪翩翩”的美景与风韵所着迷,将它比作“第二云栖”“第二九溪十八涧”,称赞“一到花坞,就觉得清新安逸,像世外桃源的样子”(《花坞》)。安乐山则似屏障列于留下镇南,所以又称屏基山、屏峰山,相传吴越王钱镠之子在此结庐养病而愈,因而赐名“安乐”。这些山都不高,大多百几十米,但绵延不绝,林木茂盛,峰回路转,穿云过涧,流水潺潺,清幽宁静,别有一番景象和气势。各山之间原已有若干古道相通,近年又新修筑了不少游步道,比如修成不久的“西溪谷”(第一期工程),成为游人登山健身、探幽览胜的好去处。


二是寺多。山多风景幽,古来僧人道士大都喜欢在清幽静寂处建寺筑庐,诵经修道,所谓深山藏古寺,此言非虚。西溪路沿途多山多坞,寺庵也就多了,可谓伽蓝林立,精舍宏开,高僧云集,梵音不绝。路东端的松木场曾有弥陀寺,虽是光绪年间所建,但因位于运河支流的河道处,当年是一个大码头,河道很宽,可停客船几百只,从苏州、嘉善、嘉兴来的香客都从此处上岸,前往灵隐等寺庙上香,所以,寺前香市街(现弥陀寺路)的香市生意十分兴旺,也带动了其他商贸交易。只是此寺早已毁,现仅存一点残庙和摩崖石刻,古河道也只留下几个大涵洞通往西溪河。由弥陀寺往西,古西溪路沿途可说寺庵林立、香火绵延。石人岭下梵天山院、夕照庵,桃源岭旁佛慧寺,寺北又有报先寺,老和山上真武庙,秦亭山下喜鹊寺,法华山中法华寺、赵山寺(亦称大苏林),安乐山下永兴寺,安乐山右岗福胜院等。据记载,安乐山上下多名胜古迹,佛寺僧房,较著名的便有三十三处。除了众多佛教寺庙,古西溪路上还有不少道教宫观。据宋人范祖述《杭俗遗风》记载,自松木场至小和山,沿途有大小宫观十八座,较大的有庙坞口的东岳庙、安乐山前的“神仙宫”和小和山的金莲寺。而在众多山坞中,花坞(法华坞)的庵堂又最多,古有“三十六庵”“七十二茅棚”之说。这许多寺庵道观,最早建于东晋,兴于吴越,两宋时期达到鼎盛。著名寺观多有名僧住持修行,高道炼丹修道,亦有许多官宦权贵或首建,或修葺,或前来膜拜,又为文人诗僧所吟咏,留下大量诗文,由此形成和丰富了西溪的宗教文化。


640.webp (6).jpg


除了永兴寺、法华寺和东岳庙等少量寺观外,西溪路沿途的寺观大多规模不大,也非祖庭,且现今多数已毁。永兴寺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当地人在寺院一带植梅竹、开茶园、引溪水、开田陌,因而山色奇秀,茶香十里;寺中不仅多有名僧修行,还有济公和尚的灵异之事遗迹多处,诸如累石为桥、放生村民已食断尾之螺,遂使此地有无尾螺,还有古井一口,名“圣泉”,至晚清一直兴盛不衰,是隋唐以后西溪诸寺的代表,但于 1958 年被毁,现仅存“圣泉”和“恩被松秋”石碑。法华寺和东岳庙都在庙坞内,两者仅南北百米之距。法华寺始建于东晋,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背靠的法华山却因寺得名。寺院规制完整,环境清幽,隐晦潜藏,得天独厚,在约一千七百年历史中,曾几经更名,亦多次毁废重修;明代重修后,规模宏大,寺内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佛事繁盛,信众云集,明吴本泰《西溪梵隐志》卷四有此赞叹:“自达官学人,通读笄帏之流、负贩之子,无不皈心信向,善业重修,夙障潜消。”此寺也于 1958 年被毁,幸于 2003 年重新建成开放。东岳庙始建于南宋,亦有近千年历史,元末毁,明代重兴,庙宇规模拓展至首尾达五六百米之距;明、清以来直到民国期间,其规模与香火一直为杭州三个东岳庙之首,俗称老东岳。旧时,老东岳的民俗庙会活动盛况空前,尤其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诞辰日”举行的迎神赛会,神轿威严,仪仗肃然,百戏竞集,观者如堵,庙里庙外,人声鼎沸,几无立锥之地,“大约通计人数,不下数十万人”。(〔清〕范祖述《杭俗遗风·三山香市》)此庙也于1958 年被拆毁,遗址仅留几间房屋与路旁一棵 600 余年的樟树,2002 年村民自发重建了一个小庙,但远非旧时之庙了。



文章摘抄自:西溪心影庞学铨 著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百亭|精忠柏亭 2024-04-26
杭州Discovery·西湖⑭丨西湖边有座武松墓,他就是《水浒传》里的武松吗? 2024-04-26
三百文买一枝花? 2024-04-24
【杭城迹忆】天真精舍勒铭 2024-04-22
独家爆料!杭州有座很仙的山!观潮绝佳机位!这位超级明星去了又去… 2024-04-2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