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中西文化碰撞背景下的章太炎…
“世界与浙江”:第二届文明交…
第三届浙江“人文之美”研讨会…
戳中回忆的老物件——工业记忆…
 
特别关注
 
杭城的赏月胜地——月岩
富阳场口八月半
一代人的记忆——百年光华火柴
讲座预告 | 抗战胜利后杭州…
特别关注
 
宋代“百老汇”:“勾栏瓦肆”的娱乐生活!
来源:上城发布  作者:  日期:2020-05-25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提到世界上著名的演艺集聚区,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国的纽约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尤其是美国百老汇作为享誉全球的戏剧产业集聚区,以集群化优势吸引庞大观众群,能产生巨大的经济连锁效应,带动了整个戏剧、演出、旅游等众多文化产业的发展。其实,中国早在宋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演艺集聚区域。

宋代的工商业发达,作为南宋首都的临安更是往来商贩频频,在当时的全世界独领风骚。当时的京畿之地,民众的经济实力因为商业的发展有了显著的提高,为了追求身份认同和物质享受,除了满足吃饱穿暖的基本生存需求,新兴的市民阶层更需要在城市生活中探究满足精神需求的活动。于是,为了满足市民阶层的这种需求,演艺娱乐场所“瓦肆勾栏”应运而生。

640.webp (4).jpg

来源:百度百科


瓦肆又称“瓦舍”“瓦子”“瓦市”。取名“瓦舍”,是勾画其特征,与建筑无关。《梦粱录》中记载“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不知起于何时。顷者京师甚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门。”勾栏又叫勾肆,设在瓦子中,其原意为“栏杆”,是固定的演出场所,内设戏台、后台、观众席。勾栏上面还有巨幕,用来避风避雨。《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瓦肆勾栏起源于平民阶层,这些瓦肆的存在,不仅改变了大宋民众的生活方式,也成就了民间的艺人,评书小说、音乐弹奏、舞蹈杂技、摔跤相扑、耍皮影戏傀儡戏,说浑话和闲聊天,节目种类五花八门,别具一格,正是这些节目昼夜不停、风雨无阻地演出,终于让瓦肆在南宋达到了鼎盛。据记载,南宋临安的瓦子有二十多座,并且除了都城以外,不少繁华大城市也有瓦子。

起初,当时的官宦人家认为瓦肆中鱼龙混杂,且多是粗鄙野蛮之人,所以严禁子弟进入瓦舍游玩,但再严厉的族规也挡不住一颗追求娱乐的心,大家族中的少爷小姐们即使严令禁止,但只要一有机会,便会溜到瓦肆内,看看百戏,听听说唱曲艺,感受繁华的临安夜市。也正是因为文人阶层的主动融入,瓦肆中的看客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以前为上层独享的娱乐活动,渐渐普及成为大众共同的爱好,也让这些技艺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以至于有“勾栏不闲,终日团圆”一说。

640.webp (5).jpg

宋杂剧绢画(佚名)


在这诸般技艺中,作为瓦肆勾栏重要表演形式之一的说唱曲艺门类繁多,包括了“小唱、嘌唱、唱赚、叫声、小说、讲史、说经、鼓子词、诸宫调、合生、说诨话、像生、吟叫”等二十多个名目。勾栏中的歌曲被称为“清乐”,就好比宋代的流行音乐。“清乐”又可以分为“小唱”、“嘌唱”和“唱赚”三种形式。“小唱”是艺人手执拍板,唱些慢曲、曲破之类;“嘌唱”是艺人敲着小鼓唱些短小的歌曲,与“叫果子”、“唱耍曲儿”融为一体,“唱赚”则囊括了慢曲、曲破、嘌唱、耍令、番曲以及叫果子等多种音乐成分,形式复杂。

在北宋末年,这个行当有了一位著名的表演者——李师师。李师师作为一代名妓在东京开封府颇负盛名,据传闻,李师师深受宋徽宗喜爱,得到过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在仕子官宦中颇有声名,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其事迹也颇具传奇色彩。以至于到了后世,诸多影视剧中都有这一形象的出现,更是有《一代名伎李师师》这种直接关于她的电视剧拍摄。

南宋时期,倒并没有如李师师一般在唱曲这方面如此出彩的人物,相反,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女英雄梁红玉,因为家道中落沦落为京口营妓,但由于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最终与韩世忠情投意合,成为眷属。

640.webp (6).jpg

宋杂剧砖雕拓片


歌舞二字,说了唱曲,自然也离不开舞蹈。南宋宫廷舞蹈中所用的舞曲多是“大曲”,宋代的“大曲”是演变自唐代的“大曲”,能歌咏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大曲”包括序奏、中序、破三大段,最后的舞蹈结尾部分称作“彻”。“大曲”中的第三段称“破”,歌舞中节奏紧促,为“大曲”中的精华部分,经常用来单演,称为“曲破”。除了“曲破”之外,还有一种大曲舞称作“六幺”,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初为《霓裳》后《六幺》”正是指的这种大曲舞,有“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幺》”一说。《六幺》的节奏变化极为丰富,有“花十八”(前后十八拍,有四花拍,共二十二拍)的说法,作为舞蹈,其为女子独舞,节奏由慢到快,舞姿轻盈柔美。

宋代的民间舞蹈同样盛行,无论是民众的自我娱乐,还是专业的舞蹈团体在瓦肆勾栏种的表演,都有了独特的宋朝风味。

640.webp (7).jpg

吴山隍城庙古戏台


民众自我娱乐的舞蹈因为地域的差别,无论各地都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而每逢庙会、过节等,大家都聚在一起,载歌载舞,这也是现如今诸多民族舞蹈的根源。专业的舞蹈团体方面,《梦粱录》中记载“姑以舞队言之,如清音、遏云、掉刀、鲍老、胡女、刘衮、乔三教、乔迎酒、乔亲事、锥焦架儿、仕女、诸国朝、竹马儿、村田乐、神鬼、十斋郎,各社不下数十”。


从瓦肆到勾栏,从唱曲到舞蹈,杂剧、傀儡、魔术,包罗万象。文人墨客在历朝历代仍有风花雪月可以追求,平民百姓的精神生活却离不开这些城市风景。宋代社会的绚丽多姿,宋代人民的朝气与灵气尽皆汇聚于此。


来源:区社科联 华语之声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杭城的赏月胜地——月岩 2024-09-18
富阳场口八月半 2024-09-13
一代人的记忆——百年光华火柴 2024-09-12
讲座预告 | 抗战胜利后杭州高校的复员与困境 2024-09-11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与杭州文教近代化 2024-09-1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