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特别关注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禹杭履迹
 
反腐“裕财”,这是贾似道的创举?
来源:《木棉花开生悲风》  作者:何兆泉  日期:2020-06-19

 “贾似道为吾股肱之臣,仁此旬宣之寄,殷然殄患,奋不顾身,戎乘一临,士气百倍,吾民赖之而更生,王室有同于再造。” 鄂州解围后,理宗御笔亲书,对贾似道大加褒扬。

看来,惊喜过望的理宗这次是真的把贾似道当作赵家王朝的救世主了。他很快将贾似道召回临安,解除了原来的宣司军务,升为少师,进封卫国公。贾似道重返国门之日,朝廷依北宋名臣文彦博(1006-1097)的故事,特意在都城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中使郊劳,百官班迎”,可谓宠荣备至。那时候,大家确实也对凯旋归朝的贾似道寄予厚望,无不期待他果然能像文彦博那样——出将入相,扶正朝纲,远人畏服。

景定元年(1260)四月,贾似道正位鼎轴。此前几天,左丞相吴潜(1196-1262)已遭台谏弹劾罢去,贾似道遂以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身份总理朝政大务。那一年,他才四十八岁,应该也是自励能有一番作为的。只不过,关于他任相时的种种言行,正史本传几乎只有定性的否定评价,缺乏具体而微的记载,反而是《宋史全文》等文献留下了比较零碎的材料,方便我们了解一点点信息。据记载,贾似道回朝面见理宗,所上的第一道奏折就说:“今天下之势,保藩篱则下可保堂奥,有三边则可有内地。”可见,他很清楚蒙古大军虽暂时撤退,但江淮边境并不平静,只要外患不除,强敌虎视眈眈,边防就仍是朝廷的第一大务。才过几天,他就重新调整了执政职事,加强对财政、刑事大权的控制,“以财赋、狱讼委之执政分任”,令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朱熠专任财赋,签书枢密院事皮龙荣专任狱讼,自己则“总提其纲”。这就等于将行政、军事、财政、刑事等大权逐渐集于一身。

随后,贾似道又高调推出惩治贪腐的政策。他对理宗说:去秋猾夏之变,匪由天降,生自贪吏。臣愿明诏中外,自今守臣当觉察诸县,监司当觉察守倅。其有赃犯,必劾无贷。如州县官为监司所劾,则坐郡守;守倅为台谏所劾,则坐监司。

在此,贾似道把前一年的鄂州之围归罪于贪吏,这样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想当初忽必烈率军突然渡过长江,吓坏了南宋满朝文武,后来一查,竟然事出本朝军司对沿江渔民的横征暴敛,因为刻剥无度,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结果,蒙古军队一来,渔民们就献上舟船,直接把敌兵送到了江南。这件事让理宗耿耿于怀,也足以让贾似道引以为戒。因此,他决定用残酷的连坐法和打算法来严厉打击那些贪赃枉法的行为。

南宋后期国势衰败的原因有很多,而内部的腐败问题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岳飞(1103-1142)曾经说过,“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后来,朱熹听人讲到这句话,不禁笑道:“现在武将也爱财。”言外之意,爱财已不分文官或武将,腐败早已泛滥成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兴大将张俊、刘光世等人俱以爱财闻名,而到了后来,“官由货授,政以贿成”,南宋上下腐败聚敛之风愈演愈烈。在军队中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债帅”,这些人“徒以趋走应对为能,苞苴结托为事”,为谋升官奔走行贿而负债,然后又通过贪污受贿来还债。而如前述沿江军司,也只知道聚敛裒刻,拥赀自肥,置国难当前于不顾,哪里还谈得上什么保家卫国?朝中大臣也不例外,韩侂胄被杀后,朝廷籍没他的家产居然达数千万贯之多。就像时人所批评的,南宋后期“颛阃之臣、尹京之臣、总饷之臣、握兵之臣、拥麾持节之臣,未有不暴富者”,甚至连宦官、医官也都有田产连陌、华屋高广、穷极富贵者。当行贿受贿已经见怪不怪,当假公济私、唯利是图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被默许,被模仿,被纵容,这个王朝其实也就无药可救了。

腐败坏了文官武将,丢了天下人心,它肥了私家,损害的是大家。因此,贾似道又说,“吏贪故民穷”。贾似道对理财是有偏好的。他雷厉风行地要用重刑反腐,除了意欲整顿风气之外,还想要它来纾缓朝廷的财政困局。贾似道早年做大宗正丞的时候,就搬出赵宋的祖宗家法,建议通过重拳反腐来实现“裕财”的目的。现在他自己做了宰相,正好把以前的想法付诸实施。正因为如此,连坐反腐政策出台不久,朝廷很快又加以重申,“自今有犯赃罪者,须重置于宪,尽监其赃”,强调一定要全部籍没赃款。官方表面上的说辞是贪官的“行货之心多于畏罪”,如果只是纠察论罢而不没收财货,那么他们仍然有利可图,戢贪反腐的法令必然形同文具。这话说得固然没有任何不妥,但它没有讲出来的是,戢贪反腐既是为肃清文武百官的风气,也是希望借籍没赃货给朝廷多一条“裕财”的途径。

用反腐来“裕财”,也不是贾似道一个人的发明。刘克庄在他的“裕国宽民之方”中,就明确提出要“追大吏干没之赃”。南宋名臣王迈(1184-1248)素称“练达世务”,他在端平二年(1235)的馆阁对策中,对理宗说得更为直接:

当此国贫民困之极,纵未可遽行乾、淳估籍之典,独不可略仿国初取财藩镇之术而行之乎?国初诸节度所蓄甚富,太祖虑其多财而为变也,一夕脱略边幅于樽俎之间,厥明可得各家十万缗之献,先儒称之以为得英雄御人之术……至于曩者权门厮役嬖妾之家金帛山积,有拥二三千万赀者,何惮而不籍之官?台臣尝言权贵之夺民田,有至数千万亩或绵亘数百里者,何疑而不没之官?

在王迈看来,既然朝廷已捉襟见肘,“国贫民困”,如果不想在穷困潦倒的百姓身上压上最后一根稻草,那么以籍没贪赃和富户资财来弥补财政亏空,自然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不妨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宝祐二年(1254),蜀帅余玠(?-1253)死后不久,侍御史吴燧等人劾以“聚敛罔利七罪”,并及其子余如孙假公济私之罪,由是籍没余玠家财三千万以犒师。

 

 

文章原名《反腐治贪》

相关内容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2024-05-14
史话杭州·物阜民丰:浙江原始青瓷产地——萧山窑 2024-05-14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2024-05-08
之江大学“十间头”轶事 2024-05-08
【余杭史海钩沉】津口船影(二) 2024-05-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