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特别关注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禹杭履迹
 
吴越时期的杭州为什么被称为“东南佛国”?
来源:杭州旅游发布  作者:  日期:2020-08-05

吴越国的开创者钱镠,虽然出身平民,凭借武力割据东南,但他深知书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性,所以建立政权之后,很注意礼贤下士, 广开言路,对那些有文化,有见识的文人学者给予优厚的待遇,在治国理政上展示了文武兼备的远见卓识。为杭州佛教文化的兴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640.jpg

钱镠的文治之功,有两则有趣的故事:一是他曾效仿周公 “握发吐哺”,将其居室取名为“握发殿”,以表明他与周公一样求才心切。二是派出数十名画工,号称“鸾手校尉”,驻守淞江,为渡江南下的流民画像,然后凭送来的画像从中挑选出“清俊福厚”者录用。如名士胡岳,南渡时“画工以貌奏王”,钱镠观画认为是“面有银光,奇士也”,当即召见录用。


出身幕客的江东名士罗隐,为人率真,“雅好讥评”, 甚至谈及钱镠年轻时不体面的一些事情, 但钱镠“怡然不怒”,因而“人咸称其宽大”。凡此种种,钱镠都在刻意营造一种求贤若渴、唯才是用的政治气氛。


因此,吴越国虽偏居东南一隅,却在全国范围内成功网罗了大批文武人才(包括宗教人士)为其所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钱镠除了继承儒家推崇的帝王之道外,既崇信佛学,也重视道教,他早在担任杭州刺史时,就开始重用儒、道兼修的文人罗隐,提拔他当钱塘县令。光化三年(900) ,钱镠又为家乡临安(时称衣锦军)的道教名山大涤山(在今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重修天柱观,并作《天柱观记》一文,内称吴越军民“莫不虔仰神灵,遵行大道”。


钱镠又厚加礼遇云游至天柱观的道士闾丘方远,“与相度洞霄宫形势,改天柱观南向”,并奏请朝廷赐号“洞玄先生”。闾丘方远是一位精于儒家之学,又大力弘扬道教南岳天台派教义的重要人物。


凭借钱镠文武兼治开创的局面,吴越国在文化上颇有建树,有些成就甚至达到了同时代该领域的最高水平,传承至今。而吴越国给杭州留下的文化遗产,最为突出的就是以佛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遗产。


自唐末五代以来多年的战乱,促成社会大众对宗教精神生活的实际需求。同时,经历唐代后期“会昌灭佛”的中原佛教大幅度衰落,大批僧人随流民南移至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钱氏立国东南,以“保境安民”为志,崇佛重文符合钱氏治国的现实政治和文化建设需求。因而,历代吴越国王以“信佛顺天”为宗旨,大力提倡佛教。以杭州为中心的浙江佛教,成为全国佛教的复兴中心,当时的杭州也赢得“东南佛国”之称。


吴越国留下的佛教文化遗产,主要有刻板佛经图书、寺塔石窟建筑两大类。杭州作为当时的佛教传播中心,刻板印刷了大量佛教经典。吴越王钱俶曾以《宝箧印经》的名义一次性印刷佛经8.4 万卷。这批佛经作为官方确定的正版范本,字体清晰、图文并茂,充分体现了当时杭州的印刷工艺水平。《宝箧印经》赐给各地佛寺供奉,流传甚广,远及日本和朝鲜半岛。《宝箧印经》的原刊本至今仍有收藏。


据现存文献统计,吴越国时期新建寺庙达300多座,扩建旧寺庙20多座。但实际数目应该更多。吴越国所建造的佛塔,留存至今的还有近10座。仅在杭州西湖周围,就兴建或扩建了大量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如钱塘门外的昭庆寺、南屏山麓的净慈寺、梵村的云栖寺、天竺山上的上天竺寺、吴山麓的宝成寺、月轮山上的开化寺、北高峰的韬光寺、南高峰下的法相寺,赤山埠的六通寺、九溪十八涧的理安寺、青芝坞的灵峰寺等等。明代田汝成说,吴越国杭州的佛寺“增为四百八十”座,列海内都会之首;清代朱彝尊亦说,吴越武肃王所建寺塔倍于其他九国。


灵隐寺,虽初建于东晋,但在吴越王钱俶时大规模重修。扩建后的灵隐寺,9楼18阁72殿,共计殿宇房舍1300 余间,寺僧达3000人之众,盛极一时。今天灵隐寺天王殿前东西侧的两座经幢、大雄宝殿前露台两侧的双塔,均为钱俶时所建。


净慈寺,954年钱俶建于南屏山麓,初名慧日永明院,衢州道潜禅师为开山祖师。智觉禅师永明延寿继任住持,前后15年,僧众达3000多人,弟子达1700多人,净慈寺由此声名远播海内外。延寿的禅学巨著《宗镜录》100卷,共80余万字,即定稿于净慈寺的演法堂(后改名为宗镜堂)。钱俶为该书作序,序中提出了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思想。该书引证了300余种佛教经典,保存了大量佛教文献,在佛教史上具有重大价值。


吴越国建造的寺塔,最为著名的就是“钱塘四塔”—— 六和塔、雷峰塔、保俶塔、白塔。千百年来,它们早已成为杭州西湖的标志,不仅是西湖园林建筑中的极品,也是杭州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


六和塔是西湖诸塔中外形最传统、保存最完好的,它是970年钱俶为镇钱塘江潮而建。塔名“六和”源于佛教“六和敬”,取和谐共处、和平安定之意。北宋末方腊起义,毁于战乱,南宋时重建,改为八面七级楼阁式砖塔。明清以来又经数度毁建,多次修缮, 至今仍较完整地保持着南宋时期的建筑风貌。


雷峰塔,因建于南屏山支脉雷峰之上而得名。975年,钱俶因黄妃得子建此塔,所以此塔也称黄妃塔。塔身为砖石结构,外建木构檐廊,内壁为嵌刻着《华严经》的条石,塔下供奉鎏金十六罗汉铜像。明世宗嘉靖年间,因倭寇之乱,塔外木结构被焚毁,只留下红色塔心,历经风霜,犹如老衲。


1924年9月25日,残存的雷峰塔倒塌,2001年3月的雷峰塔地宫考古中,发现了包括莲花座青铜佛像和装有“佛螺髻发”的铁函在内的59件珍贵文物。2002年9月25日,重建的雷峰新塔落成,新塔采用了南宋重修时的造型,但改为钢结构,并使用铜制筒瓦。


保俶塔建于976年,据称是吴越国宰相吴延爽为祈求钱俶进京朝见平安归来而建。该塔初建时为九级,宋僧永保重修时改为七级,后历经元明清几度毁修。现存砖塔,系1933年民间募资重建,为八面七级砖石实心塔。


白塔位于钱塘江边闸口的白塔岭上,是吴越王钱弘佐为祭祀江神而建。该塔以白石雕刻砌叠而成,为仿木结构的楼阁式石塔,八面九层,上置铁刹。这种八边形楼阁式塔为吴越国首创,后为南方普遍采用,并且流传到中原和北方地区。塔身四周遍刻佛经、佛像和装饰花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越时期杭州不仅仅只推崇佛教文化,还涉及文学、建筑,艺术,科技等方面,其中天文科学已达到当时世界一流水平。从1958-1980年间发掘的吴越国贵族墓葬中,发现了多幅天文星象图。吴越国王钱元瓘墓中发现的一幅石刻星图,刻于942年,现存星数182颗,所刻的星象位置准确,尤其是图上刻有基本坐标线,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完整、最科学的古天文星象图。


相关内容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2024-05-14
史话杭州·物阜民丰:浙江原始青瓷产地——萧山窑 2024-05-14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2024-05-08
之江大学“十间头”轶事 2024-05-08
【余杭史海钩沉】津口船影(二) 2024-05-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