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新书 | 桑兵《国学与汉学:…
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成立大会在…
 
特别关注
 
卫有根的追求——记杭州市劳动…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人才荟萃广集智 崇文鉴史启新…
年年雅集茶人家
武林旧事
 
西湖进城
来源:本塘故事  作者:  日期:2020-11-25

古代杭州城十分狭小,好像踏在“江湖”之中的一只小脚丫,西湖在西,钱塘江在东,“江湖”均在城墙之外。

南宋杭州城

直到二十世纪初的“西湖进城”,及二十一世纪初的“钱塘江进城”,杭州才“一统江湖”,真正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大城市。而一百多年前的“西湖进城”,是杭州从古代封闭的封建城市模式,向开放的现代化商业旅游城市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

西湖进城

清朝末年,西湖还在杭城之外,中间不仅隔着西面的城墙,还有城中之城“旗营”。那时城内百姓要去西湖游玩,或去西湖群山的寺庙烧香,最便捷的是出钱塘门,而该城门已成为旗营的专用大门,人们欲过此门,须经过旗营卫兵的喝问刁难,妇女乘轿经过时,还常常受到旗兵掀帘调戏,所以很多杭人不得不绕道南面的涌金门或清波门而往西湖。

到了晚上,除了北关门因为有“北关夜市”关得稍晚些,杭州十大城门都得关闭,钥匙由八旗分别掌管,连督抚都无权开启。只有每年的六月十八日,钱塘、涌金两门终夜不闭,因为次日为观音大士诞辰日,官府及庶民都要去上天竺烧香。也只有这一日,杭人才可以游一下夜西湖,除此之外,如游湖稍晚,就回不了城,只得寄宿城外。面对惹不起,只有躲得起的“旗营”,当时的杭人常发“隔墙望湖”之叹。

清兵入关后,清王朝为消除国内各种不安定因素,在全国各通都大埠设置旗营,由八旗兵驻防。顺治二年(1645)农历五月十四日,清军占领杭州,杭州因其为“江海重地,不可无重兵驻防,以资弹压。”于顺治五年(1648)动工修建旗营。

如从军事角度考虑,杭州的旗营应设在城西南吴山一带的高地,这里居高临下,可俯瞰主城,攻防两便。而后来旗营却建在湖滨一带,此处地势平衍,面临西湖,桃红柳绿,亭台楼阁,是文人流连觞咏之地,实在不宜于建营筑垒。

据说这是当时浙江总督张存仁、巡抚萧启元的一个“阴谋”。张、萧均为汉人,他们有意划出湖滨地区,将八旗兵圈居其中,让他们养尊处优,在如画风景中消磨意志。一旦有事,旗营之兵如瓮中之鳖,束以待毙。这虽是一种猜测,但后来太平军攻打杭城,先占城南高地,俯击全城,全歼旗营清军。辛亥革命光复杭州时,革命军也抢占吴山高地,架炮威逼旗营,八旗兵最终无奈而降。

杭州旗营虽选址失当,但地域广阔,营造精良。其范围北起井字楼(今庆春路),南至开元路,西到湖滨,东至今青年路、岳王路一带,周长约4.5公里,占地1436.4亩,约为清代杭州城内总面积的13﹪。周围筑起高6.3米、厚2米的城墙相隔。沿墙开了五座营门:南为延龄门,东为迎紫门、平海门,东北角为拱宸门,西北角为承前门,加上后来划入旗营的钱塘门,总共有六座城门。

旗营是旗人的禁地,里面驻扎着四千多名八旗兵和他们的家眷,严禁老百姓进入。旗营的最高长官,称为镇浙将军(从二品)。将军署在老人民大会堂和市政府这个位置,西临西湖,占地127.3亩,内有西园,水榭楼阁,奇石林立,相传为宋朝杭州巨富宣氏的故宅。

杭州旗营将一大片位于沿湖风景区的历代名人府邸圈划入内,并开河筑桥,精心营造,自称为“柳营”。甚至还在这座城中之城内,打造了“柳营八景”。满人三多(字六桥)曾作柳营谣一百首,描述旗营“湖山之秀,汇于西城,吾营尽占其胜。”而杭州老百姓将这座挡住西湖的营城,称作“旗下”。

辛亥革命,光复杭州时,革命军的主要攻占目标,除了巡抚衙门,就是旗营。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革命军中有位先锋队队长,名字叫做蒋介石。革命军将大炮架在城隍山脚的环翠楼,炮口居高临下对准旗营。

起初,旗营内有一部分八旗官兵主张抵抗,将军德济派人也将大炮架在营中,扬言如敢妄动,定将全城轰毁。可没想到,等革命军发动时,却怎么也开不了炮,原来炮闩被人偷走了,只开枪打死两名革命军。

这时,城隍山上的大炮随即开炮,大炮由陆军炮兵科毕业的队官姚永安指挥,为了市民安全,没有使用开花弹,而且轰击相当精准,不仅未伤及一处民房,还一炮把将军署的旗杆击毁。八旗兵眼见大势已去,当天下午便在旗营迎紫门上插出白旗,打开营门,缴械投降。杭州全城宣告光复。

有意思的是,城隍山上这一炮,不但对光复杭州意义重大,还彻底颠覆了城墙的防御功能,使杭州古老的城墙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吹响了改进杭州城市格局的号角。

辛亥革命后,浙江军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拆除已无防御功能,且阻碍道路交通发展的杭州老城墙,包括旗营。

从1912年6月开始,首先拆除钱塘门至涌金门的城墙,消除西湖与杭城之间的屏障,使西湖由城外风景转变为杭州城市风景的有机组成,“西湖进了城”。

次年,又拆除旗营城墙,当时旗营内八旗兵的武略雄风早已消磨殆尽,往日依靠军饷而无谋生技艺的旗人,一下子沦为乞丐一般。军政府收回营地时,给旗人发饷三月,并在菩提寺路及百井坊巷造了二百间平房,给一些留下来的旗人居住,大部分旗人则迁至上泗、转塘、袁浦、龙坞等地落户务农,自谋生计。

新市场与湖滨公园

滨湖的城墙拆除后,改筑湖滨路,路西靠西湖一块,规划成湖滨公园,路东原旗营一片,规建“新市场”。从此,杭州开启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市政建设。

这项划时代的市政工程,主要策划者是当时的浙江民政司长褚辅成。褚辅成曾留学日本,受过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洗礼,他的理念是将旧旗营这片地区,打造成杭城商业旅游的“繁荣之处”,将过去清河坊、城隍山一带,以衙门、寺庙为中心的城市布局,向以湖滨商业街区为核心的城市格局转变,彻底打开封闭的城市空间。尤其难得的是,当时不籍外力,不借外款,不用外人,完全由国人自行建设。

为建设新市场,军政府在省会警察厅内设立规划工程事务所,聘请也曾留学日本的,时任沪杭铁路工程师的阮性宜,全权负责地形勘测、道路规划、土地标卖等。他把旧旗营当作一片空地,按照西方现代城市建设的理念进行规划:这里不仅是商业中心,还必须是市民休闲娱乐中心,也是城市政治活动中心。

首先是在旧旗营地块上修建道路。当时决定“除了马路和公共用地,其余土地予以出售,以建商业场。”以地价收入作为修路资金,修建了每条都带有人行道的新马路。阮性宜在规划道路时,完全不管旗营中已有的马路,而是建成如棋盘一般纵横交错的道路网,马路“笔直得像支箭”,绝不和现存建筑物妥协,大多数马路互成直角,并分为干线(一等路)与次宽道路(二等路)。

东西干线道路为迎紫路(现解放路)、平海路,南北为延龄路(现延安路)、湖滨路,前三者的路名均为原旗营的城门名。有意思的是,在修筑湖滨路时,因测量错误,有一段造宽了,致使沿路买地建房者的土地面积不足,为弥补过失,当局特准这些业主建房时加盖骑楼,由此,这排面对西湖的骑楼,成为杭州最早的骑楼,湖滨路也是当时杭州唯一有骑楼建筑的一条特色景观大道。

    湖滨骑楼

东西南北交错的次宽道路共建23条,有兴武路(现开元路)、泗水路(现国货路)、仁和路、花市路(现邮电路)、学士路、法院路、杭县路(现青年路)、惠兴路、岳王路、菩提寺路、孝女路、东西浣纱路、吴山路等。至今这些道路几乎都还存在,格局基本未变。

新市场就在路网纵横的地块中拔地而起,通过招商引资,以延龄路和迎紫路为主轴,形成一个崭新的商业中心,一下子开出许多大商店。这些商店模仿上海十里洋场的店面装潢,一家家五光十色,洋气十足,完全不同于旧式排门店铺。

有新新百货、健华西药店、陈永泰西木器店、陈沅昌文具店、云飞自行车行、二我轩照相馆、活佛照相馆、华胜镜店等,张小泉剪刀等“五杭”名产(杭剪、杭烟、杭粉、杭线、杭纺)也纷纷来新市场开设分店,各种国货、洋货应有尽有。

还开设或迁设了旅馆、饭店、茶楼及各种文化娱乐场所,如湖滨旅馆、西湖饭店、瀛洲旅馆、沧州旅馆、知味观、天香楼、奎元馆、素香斋、雅园茶楼、大世界游艺场、新新游乐场、圣亚美术馆、西湖美术馆、国货陈列馆(解百前身)等。

围绕湖滨新市场,东有沪杭铁路终点站城站市场,南有位于钱塘江北岸集散木材的江干市场,北有运河终点以“三行一市”(米行、纸行、箔庄及鱼市)闻名的拱墅市场,加上从鼓楼至官巷口的旧闹市区,形成了一个新的商业网,大大提升了杭城的经济活力。

湖滨的建设,除了商业气息浓厚的新市场外,在湖滨路的另一边,同时创建了充满人文色彩的湖滨公园。将柔美的“西子姑娘”请进城后,为了与繁华的新市场商业中心有机衔接,把她好好打扮了一番。还创造了杭城多个“第一”,如第一个现代城市公园、第一个公众运动场、第一批现代城市雕塑、第一个旅行社、第一条公交线路等。

辛亥革命后,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城市中开始出现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共空间。旧时代的杭州,只有会馆和庙宇可供特定人群的聚集,而可供百姓消闲、娱乐、健身的平民化公园几乎没有,只有皇家园林及达官贵人的私家庭院。

中国最早的公园,是清同治七年(1868)在上海苏州河与黄浦江交界处滩地上修建的外滩公园,时称“公家花园”,但这是一座附有殖民色彩的公园。杭州最早兴建的,真正具有公共性的公园,就是湖滨公园。

从涌金门(现西湖大道西端)到钱塘门(现庆春路西端)的老城墙旧址,沿湖自南而北兴建了公众运动场、民众教育馆和一至五公园。

湖滨公众运动场所在之处,西湖在此优雅地拐了个弯。在旧城墙拆除前,这里是八旗兵练习骑射的地方,旧称“亭湾骑射”。1919年元旦,公众运动场在此建成,场内有小型足球场一处(兼作田径场)、跳高跳远合用沙坑一个,篮球、排球、网球场各一处,总占地2.87公顷。这是杭州第一所设施较全的公众运动场。

当时的公众运动场不仅举办体育赛事,也是杭城市民各种集会的地点,是一个多功能的公共空间,市民可以在此进行娱乐、健身、教育、文化甚至社会政治活动,相当于伦敦的“海德公园”。

公众运动场附设的民众教育馆、通俗图书馆、通俗演讲所,除经常举办音乐会和演出话剧外,每周还公开演讲数次,公民的文明意识、民主意识、爱国意识在此得到激发。杭州市民经常来此集会,如纪念五四运动、举办反侵略救国活动、召开国民大会、庆祝北伐胜利、抗战胜利等等。

大学生在湖滨公园演讲

公众运动场往北至邮电路口为第一公园,再依次向北至仁和路口、平海路口、学士路口、长生路口,分别为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公园。因西湖湖岸是稍微弯曲的,所以各公园欣赏湖景的角度略有不同。

每个公园在距湖滨路20米的西湖边,砌石筑岸,岸边设半人多高的安全护栏,沿湖铺设游步道,并种植花木、草坪,设置面对西湖,供游客静看湖山的座椅。第五公园内还立有禁烟大钟,当时的褚辅成先生对杭人吸食鸦片烟的恶习深恶痛绝,坚决禁烟,并在此立钟警示。

1930年春,又在长生路口至钱塘门头沿湖之地,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填成平地,约21亩,加筑亭阁,种植花木,开辟为最北面也是绿地面积最大的湖滨第六公园,与之前五个公园合称“湖滨公园”,而杭州人习惯称之为“六公园”。

第六公园大门

为了加强新市场商业中心与西湖的连接,让游客更便捷地游览西湖,在湖滨公园还修建了三个游湖码头。其中一、二公园间,三、四公园间和五公园北,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码头,每个码头建有下行到湖面的石头台阶,使游客轻松地登上湖中游船。

湖滨码头

当时来杭的游客,主要来自上海及周边各地的香客,以及省内外的批货商人,也有外商、买办、新贵、文人、阔少等,消费能力很强,也有对专业性旅游服务的需求。于是1923年9月1日,在湖滨路69号诞生了杭州第一家旅行社——杭州中国旅行社,为游客预定旅馆、代定车票、游船、雇用导游等,使来杭游客一放下行李,便能逛商城、游西湖。

1922年,随着环湖马路的陆续修建,西湖白堤上的断桥、锦带、西泠等桥去阶改平,永华汽车公司创办了杭州最早的公共汽车,及第一条公交线路:从湖滨出发,沿环湖马路行驶至灵隐寺,全程9公里的风景公交线。

至此,湖滨成为人们游览西湖的水陆新起点,再也没有当年“隔墙望湖”之叹了。西湖东面的城湖之间形成了新的景观空间:商业繁荣,风景优美,旅游设施完备便捷,西湖变成一个巨大的公共花园。

湖滨就像西湖之唇,游人们在此与她亲密接触。每当春秋佳日,这里车水马龙,画舫如织;平眺西湖,水光接天,微波荡漾,一碧万顷;夕阳西下时,红男绿女,往来不绝。

自从一百多年前“西湖进了城”,一直目睹着这座城市的风云变幻,默默拥抱和抚慰着她的悲喜荣辱。杭州城自公元七世纪的“运河进城”,到二十世纪的“西湖进城”,再到二十一世纪的“钱塘江进城”,每片水系的“进城”,都给杭州城带来划时代的飞跃,使这座城市风生水起、继往开来。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卫有根的追求——记杭州市劳动模范、余杭县丝织厂厂长卫有根 2024-05-06
【庆祝萧山解放75周年】萧山解放前后的党纪教育 2024-05-06
【庆祝萧山解放75周年】75年前的今天,萧山解放了! 2024-05-06
【余杭史海钩沉】津口船影(一) 2024-04-29
校史寻踪|竺可桢:大学教育之主要方针(1936年04月25日) 2024-04-29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