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文史动态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特别关注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学术纵横
 
晚清江南士大夫的致仕生涯——以顾文彬为中心(一)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作者:范金民  日期:2021-01-20

引  言

苏州府元和县人顾文彬(1811-1889年),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庵。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改刑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出为湖北汉阳知府,擢武昌盐法道,以父忧去职。服阕起复,于同治九年(1870年)十一月铨为浙江宁绍台道员,次年正月就任。光绪元年(1875年)65岁时引疾辞任,五月初二日回到老家苏州城中,实际在任4年4个月。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一月卒于里第,享年79岁。家居时期,乡贤王颂蔚所撰碑铭称颂他“家居十五年,义行不胜书”;金匮(今属无锡)人邹弢记述他“自宁绍台道解任归,于宅后义庄余地筑一园,名怡园,诗酒自娱。尤好古玩,苟当其意,千金费靳也。平生爱填词,著有《眉绿楼诗馀》”;老友吴云夸奖其所作诗“风格苍老,嗣响唐音,而一种清隽之气,求之古人,惟高青邱可与抗席,馀子不足数也”。高青邱即明初著名诗词大家苏州人高启。三人所论,均从某个角度或某些侧面着眼,高度评价,但远未展示出顾文彬家居期间的基本面貌。今人对这样一个晚清江南第一藏家的为宦家居生活更不甚了了,殊少提及。现主要利用顾文彬所记日记,试图一定程度上复原光绪早期苏州官宦的致仕生涯,揭示晚清时期江南绅士的家居生活的实际情形,以丰富清代江南乡宦日常生活史的内容。

顾文彬的日记,于国家大事殊少着笔,而于其退官后之日常生活,尤其是前几年间之事,几于巨细无遗,一一记录。还在宁绍台道任上,顾文彬曾总结其日常生活行为道:“余自履任以来,精神尚好,腰脚亦健,惟兴致则日减一日,平昔博弈饮酒,无所不好,今一概置之,独书画癖如故。暇则手一编,或作书,或翻阅书画,否则萧然枯坐如在家僧。”这是在任官时,格于官场例规,顾的生活较为单一。退官居家苏州城时,他曾赋诗自道,称“除却窥园事事慵,不衫不履不支筇”。但观其日记所载,完全不是这番光景。顾之座中,常有经济博雅以金石收藏名满天下的吴云、陆心源,吴门望族出身擅长联语词赋的潘曾玮,情趣相投而并不热衷仕途的官宦绅士李鸿裔、杜文澜,甚至还有收藏丰富、为官颇著实绩的湖州归安人沈秉成和曾为江苏巡抚流连苏州日后发达为大学士的张之万等人,同道心契,时相往还,聚宴饮酒、觥筹交错之余,赋诗度曲、鉴赏书画、唤妓博弈,无论公事私事,还是文会雅集狎斜之游,有声有色,顾之爱好特长,全部得到了发挥,正切合他的夫子自道:“我辈行藏堪一笑,不辞行乐只辞官。”

顾氏的日常生活,杂事之外,较为集中的,主要有如下几类情形。

酒食酬酢:友朋互相招饮

顾文彬于光绪元年五月初二日晚上由娄门乘轿抵家,安顿妥当。初七日,即应“潘玉泉、伟如邀饮,同席者李香严、张子青、杜小舫、吴退楼”。自此,开启了长达十数年的友朋互相宴请生活。初八日又往晤盛旭人,初九日往晤张子青。十一日,“吴退楼邀饮,同席者李香严、杜小舫、陆存斋、潘玉泉”。十三日,一天中间连访程卧云、王沐庵、蒋心香、俞荫甫,有来有往。十四日,李鸿裔来谈。二十五日,往晤吴云、杜文澜,作“长谈”。二十七日,杜文澜和吴云又“来谈”。二十九日,“往晤沈仲复、顾棣园”。六月初一日,“偕香严至杜小舫寓,并吴退楼同赴张子青招饮,坐有沈仲复、潘季玉,在远香堂设席”。初二日,李鸿裔“来谈”。回家一个月中,顾与友人或熟人的晤谈,日记未记所为何事,大约尚属了解家乡情形,内容应该无所不包,而无专门事项。自后往来叙谈,则多有具体事项,或同道赏鉴书画,切磋技艺,或园林赏景赋诗填词,或对地方事务商量应对措置,或于亲友之事谋求解决之道,或招妓饮品赏某花。

六月初四日,“潘季玉招饮,借郁氏花厅,同席者严伯雅、吴植卿、朱忆萱、吴语樵,侑觞者雅云、雅仙”。初六日,三孙媳生第二曾孙,“适请张子青、李眉生、杜小舫、吴退楼、盛旭人、潘季玉招饮。六客皆红顶,子青又是状元,而曾孙诞生,六客宛来送喜,岂非大吉之兆”。十四日,“小舫借听枫山馆招饮,同席者眉生、旭人、退楼、玉泉、伟如。酒罢,与退楼、旭人、小舫花和”。十六日,“旭人借听枫山馆招饮,同席者即十四日所请之客,酒罢花和”。十九日,“眉生招饮,同席如前。酒罢花和”。

七月初七日,在听枫山馆为杜小舫饯行,退楼、旭人皆主人,即花和。十八日,“次曾孙耀生剃头,贺客来者,午五席,晚四席”。二十二日,“李眉生邀午饭,同席者张子青、沈仲复、盛旭日、潘季玉。饭罢与季玉至护龙街察院场,闲游而返”。

晚清江南士大夫的致仕生涯——以顾文彬为中心,九月十四日,“赴张子青、潘季玉之招,席设远香堂,同席者何煦斋、郭□□,侑觞者武雅仙、杨双凤,余唤殷蕙卿”。二十三日,“沈书森招饮,同席者潘季玉、伟如、瑶笙、吴植卿,侑觞者殷蕙卿”。二十六日,“与季玉、伟如公请应敏斋,邀李香严作陪”。

十月十五日,“盛旭人招饮,坐客郑谱香、费幼亭”。二十四日,“赴张菊垞之招。同席者退楼、闲。侑觞者,余唤双凤。……子青亦在坐。各出玉器多件赏玩,皆佳品也。余所心醉者,以子青所珍画钩为最”。

十一月初二日,“退楼、闲招饮,在金石寿世之居,坐客香严、仲复、小舫、彭南屏”。初六日,“午刻,香严招饮,坐客退楼、仲复、采香、闲,作为消寒第一集”。十六日,“消寒第二集,在过云楼下请客,李眉生、沈仲复、杜小舫、吴平斋、盛旭人、潘玉泉、潘伟如。午刻入集,未刻散”。

十二月十七日,“午刻,赴潘伟如招饮,同席者张子青、李星严、吴平斋、杜小舫、沈仲复、潘玉泉”。十八日,“余与吴退楼、杜小舫、潘季玉公请张子青、菊垞,答菊垞之席也”。二十日,“午刻,赴沈仲复招饮,同席者张子青、李香严、杜小舫、吴退楼、潘季玉。沈仲复买宅在齐门新桥巷,即冯林一旧居”。

光绪二年正月初六日,“张子青请春酒,同席者退楼、闲、小舫、仲复、香严”。初九日,“午后,公请李质堂军门、张子青、勒少仲,共两席。主人仲复、香严、采香、闲与余,在退楼新造之室”。初十日,“勒少仲招饮,同席退楼、采香、闲、香严”。十三日,“午刻,吴中丞招饮,共两席。同席者潘顺之、闲、伟如、蒋心香、仁卿、顾棣园”。二十二日,“李薇生招饮春酒,共两席,同席者蒋心香、顾棣园、盛旭人、费幼亭、吴语樵、程藻安、王仙根”。此处吴中丞,即时任巡抚吴元炳;李薇生,即时任苏州知府李铭皖。

二月初三日,“在退楼处公请眉生,作主者小舫、香严、仲复、余与退楼也”。

三月初二日,“沈仲复招饮,同席者子青、香严、退楼、闲”。二十日,“李香严招游虎丘……同席者张子青、吴平斋、潘季玉、盛旭人,出局者孙小宝、褚秀宝,余所唤者杨双凤也”。二十一日,“张菊垞招饮……同席者盛旭人、宋文轩,出局者周墨卿、武雅仙、琴仙、孙小宝,余所唤者双凤也”。二十三日,顾文彬生日,“请客两席,张子青、李香严、费幼亭、盛旭人、潘季玉、伟如、吴平斋,请而未到者沈书森、张菊垞。坐客为余补祝”。

四月初九日,“午初赴少仲、小舫招饮,席设听枫山馆,座客青帅、香严、季玉。散后偕季玉至墨卿、素仙、张二姑娘家茗谈。翠玲已出局,未遇”。十二日,“勒少仲、杜小舫招饮,座客张青翁、李香严、潘季玉”。十八日,“邀俞荫甫、沈仲复、蒋心香、吴引之、芍亭午饭,邀而未到者勒少仲、杜小舫,因是日往陪沈制军阅兵也”。二十二日,“闲借余花厅请史伟堂,陪客旭人、书森,出局姚芝卿、褚秀宝、武雅仙,余唤双凤”。二十四日,“午刻,仲复招饮,坐客少仲、小舫、闲、退楼”。

五月初三日,“余与旭人携樽至拙政园,各出五元为酒席费。子青、菊垞、闲与余竹游。潘吟香、旭人后到。出局墨卿、芝卿,余改唤秀宝,闲唤双凤,席散后始到,并不招陪”。初八日,“旭人在秀宝处招饮,坐客潘梅若、陆竹园与余。余唤素仙,梅若唤陈巧龄,竹园唤桂宝”。十一日,“午刻,旭人招饮,在秀宝处,坐客宋文轩、梁海翁,出局雅仙。是晚,余在秀宝家请旭人”。十二日,“潘闲、梅若、陆竹园招饮,在梅若家,出局雅仙、芷卿、秀英、陈巧云,余所唤者素仙”;“旭人招饮,在秀宝家,坐客余幼冰”。

闰五月初一日,“盛旭人请金逸亭,在褚家,邀费幼亭与余作陪,余唤素仙,逸亭唤王秀英,幼亭唤杨宝珠”。初二日,“旭人、幼亭请逸亭,在沈茭白船……所唤女伶均照昨日,客中添邀潘季玉,季玉唤姚芷卿”。初三日,“余与季玉、吴平斋请逸亭,在褚家,邀旭人、幼亭作陪,所唤女伶各照昨日”。初六日,“潘吟香招饮,坐客张子青、盛旭人。……余与子青、吟香、蕙卿竹游”。十二日,“退楼、小舫邀同子青、季玉与余竹游。酉刻而罢……随至褚家,适旭日、幼亭、竹园、梅若均在。旭人即作东,余唤素仙,幼亭唤张小宝,竹园唤姚芷卿,梅若唤陈巧云”。十六日,“旭人唤沈茭白船请客……坐客费幼亭、冯培之,余唤素仙,出局者秀宝、小宝、小翠”。十八日,“陆竹园家演剧请客,旭人、幼亭、梅若皆主人,坐客季玉、潘允之、汪云峰。余唤书金,而主人先为余唤素仙,故两美夹侍,出局者共十人”。

六月初二日,“退楼招饮,坐客勒少仲、杜小舫、潘季玉。饭后竹游,少仲观局”。初六日,“旭人在褚家招饮,余唤素仙,季玉唤芝卿,幼亭唤小翠”。十七日,“旭人邀往褚家小饮,坐客闲、幼亭、冯培之、王介生,余唤湘芙”。十九日,“旭人招饮,适闲来晤,遂偕往,余唤素仙,闲唤小宝,宋文轩唤陈巧云”。二十日,“香严招往网师园观荷。……是日坐客闲、旭人、退楼,余唤湘芙、素仙,闲唤丽卿、芷卿,旭人唤秀宝”。二十一日,“彭芍亭招饮七襄公所……坐客退楼、小舫、旭人、闲、伟如”。二十二日,“冯培之招饮,仍在七襄公所。余未刻往,坐客闲、旭日、幼亭、吴植卿。余唤素仙,出局者芝卿、丽卿、秀宝”。

一年后,顾文彬与同道至交仍然不时互相招饮酒叙,其具体情节基本未变,为免琐碎,不复引录。

如作统计,顾文彬回到家乡苏州的最初一年间,同道短则两三天,长则八九天,总要聚饮一次。发生在这些人之间的宴饮活动,主请者与与席者,通常情况下基本是固定的圈子中人。请客者,有个人,也有二人以上合请或公请的,应邀出席后,往往再行还请。这些人的聚饮,名目五花八门,本人生日会请,家中添了子嗣会请,买了第宅园囿会请,园中荷花盛开会请;同道中人需送往迎来,圈子内人有消寒会,官员抵任离任需请,在任地方官逢年会请春酒,喜逛青楼者往往会请花酒。很多情形下,聚饮只是圈子中人的吃吃喝喝,并无任何具体事项。但在任的地方官员一般不出席绅士的此类宴饮,与聚者只是较为固定的五六人,通常不到一席。请客的地点,似乎从不在酒楼饭庄,而多在私人园第。苏州的这些绅士,无论土著还是流寓,大多身家丰裕,拥有高门第宅或雅致园林,举办此类小规模的雅集,环境绝佳,陈设讲究,人地相宜。若自身没有合适宴请场地者,也可借用友人的宝地,招饮因而多在私家第宅园林。顾文彬的怡园过云楼,吴云的听枫山馆,盛康的刘园,沈秉成的东西园(即后来的耦园),李鸿裔新购的网师园,以及郁氏花厅,著名的拙政园、七襄公所,屡屡选为宴集场所。为图方便,财大气粗讲求声色的盛康辈,干脆频频在青楼招饮。游览虎丘,坐船则尤其便捷舒适,酒席通常设在茭白船上。

顾文彬善饮有酒量,一向颇为自许。在上列一年的56起聚饮中,顾文彬应邀出席了44次,作东单独邀请了6次,其中2次为曾孙出生,1次为生日,1次为主持消寒会,1次大约为还礼,1次单请盛康;与人公请了4次,其中1次为公请时任两江总督李宗羲和江苏按察使勒方锜等人,1次为公请刚刚卸任进京的江苏按察使应宝时,1次公请张菊垞为答席,1次公请李鸿裔,大约也系还礼性质;与人合请了2次,均因娱乐。如此酬酢,有来有往,丰啬得宜,不失交友之道,也与在任地方官互相宴请,保持着良好关系。顾文彬参与并记录下来的这些聚饮,均未见如明后期江南缙绅那种通宵达旦、摆阔炫奇的豪奢之举,显得尚有节制。

顾文彬日记中屡屡出场与他关系最为近密的一干人士,考其行迹简述如下。

1.吴退楼,即吴云(1811-1883年),字少甫,自号平斋,晚年号退楼,又号愉庭,浙江归安人。道光二十四年始仕时分发江苏常熟县,后知宝山县、权知金匮县、再权宝山县、摄泰坝监掣同知,加道衔。咸丰八年(1858年)权知镇江知府,以筹饷功以道员用。后权知苏州府,兼摄松江府。同治三年迁居苏州。吴云以收藏鉴赏金石闻名,其二百兰亭斋,藏禊帖至二百余种,后得齐侯罍二,遂名所居“两罍轩”。著有《两罍轩彝器图说》12卷,“凡一器一铭钩摹而精刻之,意有所疑则博稽经史以证明之”。此外有《古官私印考》27卷,《虢季子白盘考》《汉建安弩机考》《温虞恭公碑考》《华山碑考》等书,“诗文尺牍题跋之未写定者尤夥”。庭园两罍轩之外,有柳南书屋,颇具泉石之胜,俞樾描摹其居苏情形:“客入其室,左图右史,钟鼎前列,君角巾杖履,挥麈而与谈,望之如神仙,几忘其前此之为召父杜母也。”  

2.潘季玉,即潘曾玮(1819-1886年),字宝臣,一字玉泉,号季玉,又号闲,或作养闲、羊闲,吴县人,大学士潘世恩第四子。初官太常博士,补刑部郎中。太平军占据苏州,潘在上海与冯桂芬、顾文彬等联名筹划赴皖乞师之策。事平回里,办理善后事宜。张星鉴序潘之《自镜斋文钞》谓其“幼承庭训,无贵介气”。由其自叙收藏赏鉴生涯,可知潘曾玮在太平天国战前家居时即与吴云一起醉心于金石之学,对当地收藏家曹奎、张大维等人的收藏一直艳羡在心。同治五年开始获得从张家散佚出之古董,“怀米山房吉金半归闲草堂”,后来又得巴慰忠藏宁雁足镫,收藏声名鹊起。著有《自镜斋诗钞》《自镜斋文钞》《闲杂录》《自镜斋试帖》《咏花词》传世。潘曾玮擅长题写匾联,当时致仕在家,一应挽联多出其手。

3.李香严、眉生,即李鸿裔(1831-1885),字眉生,别号香严、髯仙,室名芳邻园、髯仙诗舫,四川中江人。咸丰元年(1851)中顺天乡试,入赀为兵部主事。十年入曾国藩幕,参与机要。同治六年二月至次年七月任江苏按察使,论功进阶布政使衔。以耳疾再请开缺,不复再出。时年未40,因乐吴中山水,遂移家苏州。先与顾文彬同居铁瓶巷,光绪元年购得瞿氏网师园,大兴土木,遂移居,因其地与苏舜钦沧浪亭相近,故名其园曰“苏东邻”。李鸿裔擅长诗古文,书法甚精,网师园“有老树怪石池沼亭馆之胜,积书数万卷,益蓄三代彝鼎汉唐以来金石碑版法书名画以自娱” 。有《金石书画杂记》《李氏笔记》等传世。

4.盛旭人,即盛康(1814-1902年),江苏武进人。道光二十四年进士,官湖北盐法道、武昌道、署布政使、按察使,后改官浙江,署浙江按察使。盛康出生在官宦之家,到其出道时,家财日益饶衍。光绪二年经顾文彬介绍,以银5650两购得刘园。四年七月欲以二千银元之价娶女伎秀宝为妾,其妾张巧珠廉得其实,率领女仆大闹秀宝家。 可见财大气粗,生活放浪。其子即大名鼎鼎的盛宣怀(1844-1916年),字杏荪,是极为重要的洋务派实业人物。

5.沈仲复,即沈秉成(1823-1895年),原名秉辉,字仲复,号听蕉,浙江归安人。道光二十九年中顺天乡试,咸丰六年成进士。八年授江苏常镇通海道,十年调苏松太道,以筹饷功加按察使衔,晋布政使衔。十三年,擢河南按察使,寻调四川按察使,因身心俱疲,均谢不赴任,侨寓苏州。光绪十年即家授为顺天府尹。十二年除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次年任广西巡抚,十五年调安徽巡抚,十七年署两江总督。沈秉成所历各地,奉法治事,卓有成效。在常镇通海道时,设课桑局,赴湖州购买桑秧,招募蚕师,兴蚕桑之利;任苏松太道时,妥善处理上海四明公所与法国争地械斗事,颇显才干;为讲官时以乌程、归安、德清三县漕粮太重,奏请援引左宗棠酌减宁绍钱粮例请减赋,获朝旨批准,三县民困赖以稍苏。沈氏为湖州巨族,沈秉成寓居苏州时,得娄门内郭氏旧居涉园,大兴土木,构成东西两园,颜曰“耦园”,兴筑之费据说多达4万多两银,与其也能赋诗的妻子严氏相与啸咏其中,有终老之意。沈秉成性喜金石书画,家藏彝鼎图书既富且精绝,最著者即虢叔大林钟、成王鼎,即望鼎。又得西岳华山庙碑,乃明王山史本,即海内仅存三本之一。辑有《□研庐金石款识》及所见书画录等书。平时盛膳之器,俱用古铜器,镕锡作胆,颇为新奇可喜。 

6.杜小舫,即杜文澜(1814-1881年),小舫其字,浙江秀水人。入赀以县丞起家,署淮北监掣同知,历任署江宁布政使、苏州布政使、苏州按察使、江安粮道、苏松太道、常镇通海道,所至咸治。其摄江苏按察使时,平反如皋冤狱,救三命于濒死,为人称颂。光绪元年被两江总督沈葆桢纠劾免官,寓居苏州。杜文澜善诗文,雅有书卷气。有《曼陀罗阁琐记》《采香词》《古谣谚》《平定粤寇纪略》等著述。

7.勒少仲,即勒方锜(1816-1880年),字悟九,号少仲,江西新建人。光绪元年八月接恩锡任江苏按察使,至三年十一月,后升任江苏布政使,至五年四月,迁福建巡抚。勒方锜有才子之目,金匮人邹弢称他“开藩苏省时,风雅爱才”,其词笔“直造两宋”,与无锡钱勋等人友善。顾文彬退官居家的前几年,勒方锜任江苏按察使、布政使,所以时有往还。

8.陆存斋,即陆心源(1834-1894年),字刚父,号存斋,晚称潜园老人,浙江归安人。以喜读顾炎武书而名书斋为仪顾堂。咸丰九年中恩科举人。次年遵例以知府分发广东。同治二年调直隶督办三省剿贼事宜,“整纷剔蠹,诸弊肃清”。四年补为广东南韶连兵备道,六年调任高廉道。十一年调任福建,管理军政洋务及税厘通商诸局及总办海收事宜,旋奏署盐法道。以盐务加耗事落职。归家,居城东莲花庄北,购朱氏废圃,疏泉叠石,杂莳花木,名潜园。性喜收藏书籍,利用太平天国战后旧家古籍流散轶出之机,大事搜求,“既好之而又有力,于是悉归于君,藏书之富甲于海内,所得宋刊本二百余种,元刊本四百余种,较天一阁范氏所储十倍过之”。著作甚夥,有《仪顾堂文集》《仪顾堂题跋》《续跋》《皕宋楼藏书志》《续志》《金石粹编》《续编》等书,达940余卷,汇为《潜园总集》。

9.张子青,即张之万(1811-1897年),字子青,号銮坡,又号重侯,直隶南皮人。道光二十七年状元。同治九年闰十月至次年九月任江苏巡抚,迁闽浙总督,以母老乞养归。光绪八年起为兵部尚书,调刑部,十年入军机,兼署吏部,充上书房总师傅、协办大学士。十五年,授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仕途辉煌,而为人孝悌,待人忠厚和平,嗜听曲,喜娱乐性小赌。其乞养期间,长期寓居任职过的苏州,正值顾文彬辞官家居期间,于是与顾文彬等人有着紧密互动。

10.费幼亭(1829-1898年),即费学曾,字绳庵,号幼亭,江苏武进人。入赀为北河州判,改知县,补怀来,摄宛平,叙劳擢为天津府知府,调保定,晋清河道,以城守功赐二品衔署按察使事。在任“精力绝人,闻义必赴,长于折狱,理财,居官行政,所至卓绝。其啧啧人口者,尤以通州议和为最著”。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奉恭忠亲王命参与留守议和之事,“故有越级之擢”。同治九年引疾去官。后“居吴门,养亲课子三十年,终不出”。

11.俞荫甫(1821-1907年),即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进士,散馆授编修,以博物闳览称于辇下。咸丰五年八月简放河南学政。二载,以人言罢归。侨居苏州马医科巷曲园。中有乐知堂、春在堂、认春轩、艮宦达斋等诸胜。寓居苏城期间,一意治经,先后主讲苏州紫阳、上海求志、德清清溪、归安龙湖各书院,而主杭州诂经精舍至31年之久,为历来所未有。俞樾学问渊博,对群经、诸史、语言、训诂,以及小说、笔记,皆有撰述。古文不拘宗派。喜为诗,工篆隶。足不出江浙,而声名满天下。同时如大学士曾国藩、李鸿章、尚书彭玉麟、侍郎徐树铭等,咸倾心与交,日本文士有来执业门下者,蔚然为儒林巨擘,东南学术大师。入《清国史·儒林传》。著述丰硕,有《春在堂全书》传世。

顾文彬与上述诸人关系极为亲密,与吴云、李鸿裔、潘曾玮、盛康等私交尤笃。顾简为浙江宁绍台道临出京筹措别敬时,即自恃“平素交情”,向吴、李、盛三人各借助银一千。吴云与顾同年出生,而先顾6年去世,系同时代人,俩人至交长达近40年。顾致仕家居时,吴云已定居苏州十余年,鉴赏金石名声如日中天,顾与其嗜好大多相同,日相过从。吴云《两罍轩尺牍》中给顾文彬尺牍4通,均是讨论书法、赏鉴金石的。光绪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吴云知道顾身体微有不适,即“赐闲书数种为消遣”,可见俩人惺惺相惜,无间晨昏。吴之长孙幹臣又娶顾文彬之大孙女为妻,两家子嗣辈又为儿女亲家。李鸿裔虽比顾文彬小整整20岁,但自任职苏州时起,即与顾氏有交往,前后逾20年,关系莫逆,是典型的忘年交。顾、李两家先曾同居铁瓶巷,比邻而居,顾有诗形容:“一条家弄东西屋,衡宇相望过往频。”顾文彬常在家书中屡屡交代其子顾承如何与李鸿裔交流交易书画。日记所记顾文彬最后一次欣赏书画即光绪九年四月初二日常熟之行,也是李鸿裔陪同的,真正像黎庶昌所言所交有始有终。潘曾玮比顾文彬小不到十岁,俩人交游长达30年左右,私谊颇深。潘的居第原来在顾文彬铁瓶巷里第西首。光绪元年九月十八日,顾之五孙新生一女,贺客盈门,顾于“客来者俱不见,惮烦也,惟潘季玉来,见之”。光绪四年潘曾玮因逃犯张松明事牵涉进案,被人贴匿名帖,潘托顾文彬到当道处剖白,顾即于当日往晤知府及勒方锜,略为剖白。可见俩人关系非同常人。顾文彬日记中屡屡出场的伟如,即潘曾玮之侄潘霨,曾任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当时解任在家。顾文彬之八子即娶潘伟如之侄女为妻,顾、潘两家也有秦晋之好。盛康与顾文彬为同时代人,其女可能嫁与顾文彬之八儿。两人常在一起聚饮,赏鉴书画,甚至常常一起作狎斜之游。其子盛宣怀也与顾文彬常有往来。盛家与顾家还长期合股开典当铺。顾在日记和家书中对盛氏父子的才干颇为推许。

顾文彬居家生活圈的这批人,互相之间关系错综交集。吴云与李鸿裔,两人关系极为密切,李鸿裔《苏邻日记》常常提及吴云,却殊少提及与顾文彬之交往,两人还常常互相借阅书籍金石。吴云长俞樾10岁,所居苏州金太师场,与俞樾所居马医科巷仅苏人所谓“隔一条巷者”也,是几十年的老友。光绪七年,吴云借家藏《西洋记通俗演义》一书给俞。吴云的四个女儿均适名族,大学士潘祖荫之弟潘祖颐即其女婿。吴云与杜文澜是邻居。俞樾与杜文澜也交好,杜文澜权江苏布政使和江苏按察使时,俞樾寓居吴下,两人过从益熟,后来杜罢官居家嘉兴时,俞樾在苏、杭等地书院讲学,往返必经杜之里居。俞樾与勒少仲为同年,寓居吴下时,勒为江苏按察使三年之久,两人“往来甚密”,后来勒至皖北筦厘捐局事,寄上宣纸,要俞书写楹联大字,关系非同一般。俞樾与顾文彬的交友圈均有往来,前后至少致信吴云13通,杜文澜3通,勒方锜2通,陆心源5通,潘曾玮3通,沈秉成1通,盛康4通。吴云的《两罍轩尺牍》,主要是给友人之信札,其中致杜筱舫观察(杜文澜)5通,勒少仲中丞(勒方锜)23通,潘季玉观察(潘曾玮)3通;陆存斋观察(陆心源)7通;俞荫甫太史(俞樾)14通;顾子山观察(顾文彬)4通;张子青大司马(张之万)7通;吴清卿奉常(吴大澂)22通;李香严廉访(李鸿裔)5通;沈仲复廉访(沈秉成)8通。潘曾玮擅长撰联,其《闲杂录》,其中在《过云楼日记》中出场的人,有金眉生廉访(金安清)六十寿联;应敏斋廉访(应宝时)太夫人寿联;立豫甫尚衣(立山)尊人双寿;李眉生方伯(李鸿裔)寿联;俞荫甫太史(俞樾)五十寿联;程藻安观察五十寿联;伟如(潘霨)大侄七十寿联;应敏斋太夫人挽联;冯林一宫允(冯桂芬)挽联;吴平斋亲家(吴云)挽联;吴平斋夫人挽联;薛慰农观察挽联;李眉生方伯挽联等。所撰挽联,大多凸显不凡手笔。

顾文彬家居日相往来的这批人,其仕途经历大致相似,任官多为中高级官员,职位基本相等。其为官从政时,迭显才干,颇著政声。如顾文彬本人,服官京中和地方前后20年,“所至以贤能称”,任职有名的肥缺浙江宁绍台道时,“于市易交聘事宜,刚柔操纵,胥中窾会,而填阏咸河一役,利赖农田尤普云” ,尤其是反复比勘覆核,迫使道衙老吏吐出一半赢羡银两,顾颇为自得,日记所记相当传神。其缺位也一直有人觊觎,但他连任4年,始终未有人能撼动。膺此任重肥缺,绰有余裕,有学有术,殊属少见。所以王颂蔚说他“文学淹赡而未参侍从,才堪方任而位终监司,雅性冲澹,不慕时荣,年未悬车,投劾归里” ,不免婉惜。顾才堪大任,理政得心应手,精神也好,却早有从官场抽身之意。光绪元年年初,即预定秋天乞病归家,而实际在当年四月更提前辞官。后来在怡园落成后吐露其心迹:“宦海无涯防失足,家园初筑即抽身。” 对于仕途官位,较为恬退。(未完待续)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沈松勤 | 舒亶及其词新论 2024-04-30
民国沪杭帮会关系初探——以张啸林、杜月笙为中心 2024-04-17
杨时的余杭、萧山讲学及其政治实践(下) 2024-04-10
杨时的余杭、萧山讲学及其政治实践(上) 2024-04-08
心昭日月,忠耀千秋——龚延明《岳飞评传》 2024-03-29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