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文史动态
 
书讯 | 《戴望舒年谱》出版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特别关注
 
从《四景山水图》中看南宋园林
白沙桥建设纪事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学术纵横
 
略谈吴越国佛教文化
来源:临安钱镠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 杨渭生  日期:2021-04-19

吴越国的崛起

自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起,唐王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越演越烈,战乱不已。从朱温灭唐建梁(907)至赵匡胤建宋代周(960),凡五十三年,史称五代十国时期。在此期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像走马灯似地更替着。而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存在过十个地方割据政权,这就是:吴、南唐、吴越、楚、闽、荆南(南平)、南汉、前蜀、后蜀、北汉,史称“十国”。五代十国的统治者,凭着武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天下乱离,人民遭殃。这个时期,虽是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但同时也是中国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的过渡阶段。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考察而言,它是一个大动荡、大分裂、大变革的时期,既是中国社会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的重要转折,又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文化重心南移之始。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九国中,吴越立国近百年,时间最长,经济、文化发达,很值得研究。

01

一代雄藩,吴越英主钱镠

作为五代时期割据政权之一的吴越国,其霸业的形成,与钱镠密切联系在一起。钱镠布衣崛起,称霸吴越,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在唐末五代时期,军阀割据,官逼民反,地方混乱,各种“盗贼”武装与民间自卫武装实难明确区分。钱镠树起“助州县平溪洞”的旗号,组织一支“义师”,胜者为王,自然是他发迹的起点。这支武装就是后来“八都兵”之一。


所谓“八都兵”,是唐末杭州八县(临安、余杭、於潜、盐官、新登、唐山、富阳、钱塘 — —龙泉都)民间乡兵土著兵团。这些乡兵武装成立于什么时间?谁为主组织起来?《吴越备史》、 《资治通鉴》和最早记载“八都兵”的罗隐《吴公约神道碑》等记载不一,比较复杂,需要作一番考证功夫,我们这里不多涉及。大体上说, 《资治通鉴》说是成立于乾符五年(878)是可信的,这与钱镠崭露头角, “以功为石镜都知兵马使”是相一致的,是钱镠军事生涯的新起点。“八都兵”本来不是钱镠为主组织起来的,但在这些民间乡兵武装的斗争中,钱镠却逐渐成为主角,而且把“八都兵”分出“五都”变成“十三都”,实际控制了这些乡兵武装。他凭借这支武装,与入临安的黄巢起义军交锋,遂以“布衣崛起,名扬江汉”。


从此,钱镠便凭籍“杭州八都兵”这支在乡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联合武装,扩充实力,作为称藩两浙,立国吴越的一支基本军事力量。通过第一次杭越战争(882-886),战胜刘汉宏,董昌徙镇越州,钱镠知杭州,占有自己的地盘 — —杭州,迈向开国吴越的第一步。第二步,通过第二次杭越战争,征讨董昌称帝,从根本上消灭董昌。第二次杭越战争前后九个月时间,迅速平定董昌叛逆,以钱镠在争霸两浙的胜利而告成,吴越国的版图至此基本形成。此后,虽仍有不少军阀的割据混战(主要是与杨行密较量),如嘉兴、苏州、婺州、衢州、临安等战役,但无妨大局,多半以镠胜为结局。


乾宁三年(896)十月,钱镠升任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自此跨有浙东、浙西。乾宁四年(897)八月,唐昭宗特赐钱镠金书铁劵(今藏国家博物馆)。从此,钱镠独树一帜,所向披靡,青云直上。天复二年(902)封为越王,天祐元年(904)改封吴王。后梁朱温(朱全忠)开平元年(907)封为吴越王,梁末龙德三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正式封为吴越国王。据《资治通鉴》记载,钱镠开始建立吴越国时,它的仪卫、名称多如天子之制,有宫殿、朝廷、置百官,有年号等等。自后梁开平二年(908)起,钱镠实已自立建国,开创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国割据政权。自908年开始,三次改元:天宝(908-923)共十六年,宝大(924-925)共二年,宝正(926-931)共六年。在钱镠时共有二十四年。钱元瓘继位,改用中朝年号。自乾宁二年(895)之后,钱镠历任两浙节度使,兼淮南节度使,天下兵马都元帅、大元帅、开府仪同三司、尚父、尚书令、兼中书令、上柱国、吴越国王。后唐长兴三年(932)卒,享年81岁,谥武肃。自乾符三年(896),钱镠与董昌联合,到这年(932)镠逝为止,凡五十七年,由副使迁升至国王,身经百战,在五代十国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代雄藩。宋太祖赵匡胤称钱镠“英明而沉毅,严肃而恢宏”,生当乱世,能除暴安民,可谓人中豪杰。宋理宗赵昀则赞钱镠为“一代英雄”,在五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个很有气魄的传奇人物。


钱镠一生小心谨慎,警觉性很高。自少在军中,未尝安睡过,疲倦了,就圆木小枕,或枕大铃,睡熟了辄欹而醒,名叫“警枕”。又置粉盘于卧室内,有所记则书盘中,比老不倦。他规定夜间值班,外有报事,要振铃声,以为警省。有事立即办理。时人称镠为“南方不睡龙”。他办事以身作则,据说他曾经微服外出,夜叩北城门,吏不肯启关,说“虽大王来亦不可启。”乃自他门入。第二天,即召北门吏,厚赐之。他很严肃,又很风流。他有八个夫人,传说有子一百来个,其实有些是义子,也没有这么多。据《钱氏家乘》列表记载的有亲子三十人,这与《吴越备史》记载相一致。清朝出的《十国春秋》说有亲子三十八人,作者吴任臣逐一考证,有三十三人。


吴越国自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895),至镠孙钱俶纳士归宋(978),凡三世五王,钱镠为第一世(武肃王),钱元瓘为第二世(文穆王,932-941在位十年)钱元瓘之子钱弘佐(忠献王,941-947在位七年)、钱弘倧(忠逊王,被废)、钱俶(忠懿王,948-978在位三十年)为三世,前后八十四年。如果从钱镠“投军”算起,钱氏吴越国即超百年。


吴越国的版图 — —十三州一军,共十四州(时间有先后)。相当于今浙江全境,苏南闽北一带。

02

吴越国的基本国策(略述)

钱氏吴越政权始终针对其主要劲敌吴和南唐作为制定政治、军事战略的基本因素,并以立足吴越(两浙),尊崇中原,联姻闽楚,对抗淮南为基本国策。这个战略的核心,在于安民和众,事中朝。吴越国经济、文化发达,和这个战略密切相关。钱镠从一开始就在政治上走了一着非常微妙的好棋:


钱镠从一开始就在政治上走了一着非常微妙的好棋:


第一步,护唐勤王。他以护唐勤王为号召,杀刘汉宏、平董昌,不数年间, “除伪定乱,地方千里”,壮大自已,却名正言顺,标“忠”于唐皇, “以冀国泰民安”。


第二步,外勤贡奉,事中朝(即尊奉当时历届中原王朝 — —中央政府)。这是一箭双雕的妙策。直到吴越国末年,钱俶尊奉赵宋,纳土归宋,和平统一中国,都是贯彻这个既定国策。


第三步,察民情,顺民心,笼络人心。中国自古以来有一条重要的政治经验: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四步,联姻闽、楚,睦邻安民。


上述四步,在当时中国政治棋盘上走的是绝妙的好棋。后人把他主要举措概括为“保境安民”的国策。这正是从钱镠开始,吴越国成功之所在。有和平环境,才有经济的繁荣;有经济繁荣,才有文化的昌盛发达。



崇道信佛,重文化

讲吴越国文化,还是得从钱镠说起。钱镠虽是行伍出身,一介武夫,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却很重视文化。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他很懂得文治的重要。他广开才路,网罗人才, “礼贤下士”,兼听纳谏,颇能笼络有才学的人。又置握发殿,专管选士之事。他出于公心,能识人,能知人,能用人,人乐于为其效力。故吴越国人才济济,武将如杜陵、阮结、顾全武等人;文臣如罗隐、皮光业、林鼎、沈崧等人,都是各有专长的人才。钱镠没有多少文化,但却能勤学苦练,重儒兴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意发展文化事业。


研究吴越国文化,当前学术界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有关诗人罗隐及其作品、思想研究(包括道教思想研究);二是有关吴越国佛教文化(有的讲得比较专业,涉及到佛教的有关宗派思想研究)。这里不拟作专门化的讲述。

01

关于道教(略)

02

东南佛国

吴越国自钱镠至钱俶诸王,均以奉佛利生,安定社会为倡。辖境之内,寺院林立,梵音不绝。据南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统计,吴越都会杭州有寺院一百五十多所,素有“东南佛国”之称。据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统计,杭州内外,唐以前已有三百六十寺,至钱氏立国,宋至南渡,增为四百八十寺。钱塘门外的昭庆寺(今少年宫),南屏山的永明寺(净慈寺),玉岑山的慧因禅院(即高丽寺),梵村的云栖寺,九溪的理安寺,六和塔的开元寺,赤山埠的六通寺,天竺山上的上天竺寺,北高峰的韬光庵,南高峰的法相寺,吴山的宝成寺,凤凰山麓的梵天寺,青芝坞的灵峰寺等等,都是吴越时代所建。钱俶948至978年在位三十年,所建寺院八十五所,可见吴奉佛之盛。钱镠在辖境内兴寺奉佛,还优礼僧人,与许多高僧大德关系密切。例如:径山寺法济法师(镠为洪湮禅师奏请的师号),宝林寺的道宏法师,龙泉寺的僧文,台州禅僧师彦,以及可周、景霄、楚南、鸿楚、永安、皓端、虚受、从礼、惠明等名僧,都和钱镠有交往。僧昭,通术数,钱镠尊他为国师。僧幼璋佛法高超,钱镠亲自问佛法,迎至西府,馆于功臣堂,赐号志德大师。钱镠的后继者,尤其是钱俶,为佛教文化所作贡献就更多了。吴越国辖境内,名僧辈出,诸如灵照(高丽人)、德昭、义寂、义通、延寿、赞宁等,均为一代名僧。以下摘要作点说明。


1. 灵隐新寺的扩建


灵隐寺原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至五代吴越国时,已经有些颓废倾圯。吴越国曾先后两次扩建。后一次是宋建隆元年(960),钱俶特邀延寿禅师来主持复兴工作,重建殿宇。“慧理开山,延寿中兴”。经扩建灵隐新寺达于鼎盛。据载,全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寺房多达一千三百多间。寺僧三千人,三大铜锅,煮米三担,可食三千人。有两座石塔,两座石经幢,造型优美,有佛像浮雕,寺院西还有一紫竹林,翠荫茂密,清静幽雅,组成独特的佛国胜境。


2. 永明古寺(净慈寺前身)的创建


钱俶在后周显德元年(954),于南屏山新建净慈寺,原名慧日永明院,先迎衢州慈化定慧禅师道潜居住,移雷峰塔下宫殿中的十尊铜罗汉于寺中供奉,扩建罗汉堂。建隆初年,又延请灵隐名僧延寿禅师居此,共住十五年,建树颇多,寺名远扬。此寺依山临水,红墙金殿,楼阁重叠,宏伟规制可与灵隐媲美。净慈寺前后还有十余座梵刹,如善庆寺、小昭庆寺、弥陀寺、显瑞寺、天王寺、安吴寺,连同著名的雷峰塔,构成了当时杭州最大的寺院群。


3. 南塔寺的创建


后梁贞明二年(916)钱镠在凤凰山南麓建南塔寺,为迎宁波阿育王寺的释迦舍利在此供奉而造,后毁于火。宋乾德三年(965)吴越国国钱俶重建,改名梵天寺。梵天寺前,还有左右两座经幢,高15.67米,是吴越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的瑰宝。经幢八边形,共三层,底层浮雕“九山八海”。每层短柱上刻有佛龛,佛、菩萨等。通体由太湖石构筑而成,体量高大雄伟,建立于山坡之上,经风霜岁月,是吴越国建筑的可贵实物遗存。


4. 慧因(高丽)寺


据考证,原址在今杭州花家山宾馆西北一带。后唐天成二年(927)吴越国王钱镠所建,初名慧因禅院。至宋,知州蒲宗孟请净源(1011-1088)住持慧因院。宋元丰八年(1085)高丽僧统义天入宋求法,就学于净源,改禅院为教院,俗称高丽寺,这在宋时是为鼎盛时期,有很多故事。它成为当时中韩佛教交流的中心寺院,华严宗中兴的根本道场,2004年开始重建高丽寺,2006年基本竣工,2007年5月1日正式开放。


5. 西湖四塔


佛教寺院有寺必有塔。吴越国所建造的佛塔,留存至今有近十座。


六和塔


位于钱塘江岸月轮山南侧。宋开宝三年(970)钱俶请延寿禅师主持建造,用以镇钱江怒潮。塔高九级,五十余丈,顶上装灯,用以导航。塔名“六和”,取自佛道二学之深意。佛经有“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道家有六合为天地四方,圣人与天地往来之说,故以名之。


保俶塔


在宝石山上,初建于宋开宝元年(968)。相传钱俶奉召入京,面见宋太祖,久未归。他的母舅吴延爽为祝福他平安建塔,故名保俶塔。原九级,后来重建改为七级。现存塔是1933年重修的,高四十五点三米,是砖石砌成的实心建筑。


雷峰塔


在南屏夕照山。吴越国王钱俶于宋开宝八年(975)为奉藏佛螺髻发以祈国泰民安而建皇妃塔。原拟建一千尺十三层塔,后只造了七层。因塔址在当时的西关外雷锋小山上,称西关塔,俗称雷峰塔。它以双层简砖砌成,八面木构檐廊,八面刻有华严诸经,形制新创。北宋宣和二年(1120),塔遭兵火破坏。南宋庆元年间重修。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夏,倭寇侵杭,纵火焚塔,檐廊尽毁,仅存塔身。至清末民初,已破烂不堪,因塔砖有文字, “经砖”讹传为“金砖”,又传塔砖可“辟邪”、“宜男”、 “利蚕”,据说请砖回家,可带回吉祥福气,因此人们纷纷盗挖,竟把底层挖空,终于1924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9月25日)下午一点半坍塌。后发现砖孔内有经卷注明造此经八万四千卷(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现在的雷峰新塔是2000年冬奠基,2002年秋完成的。遗址保护层高九点八五米,建筑面积四千一百九十三平方米。新塔五层,通高六十一点九米,建筑面积三千三百二十六平方米,铜构框架,以崭新建筑风格重现千年古塔,这在全国尚属罕见。地宫中发掘出许多珍贵文物,更可证吴越国佛教文化兴盛之一斑。


白塔


在钱塘江边闸口的白塔岭上,是吴越国后期的建筑。塔身刻有乾德三年(965)六月天下大元帅吴越王钱俶建。塔用白石砌叠,仿木构楼阁式,八面九层。雕刻精细,造型秀丽。这种八边形楼阁式塔型为吴越国首创,后为中原地区吸收。


除以上四塔外,至今尚存的义乌铁塔、安吉灵芝塔、苏州虎丘的岩寺塔、上海龙华寺塔等都是吴越国所建。这些古寺古塔和绮丽的湖光山色融合,特别是杭城的梵寺佛塔,更使西湖增加了魅力,增添了无限风光,是我们祖国宝贵的艺术财富和文化遗产。


6. 佛经的雕刻


吴越国所建寺、塔倍于九国,雕刻佛经则为十国之首。1917年湖州天宁寺经幢折毁,发现《陀罗尼经》,卷首有四行字:“天下都元帅吴越国王钱俶印《宝箧印卷》八万四千卷,在宝塔内供奉。显德三年丙辰(956)记”。这是浙江已发现的最早有纪年的雕板印刷品。1917年在绍兴城关出土金涂塔一座,内藏经一卷。写“八万四千卷。时乙丑岁”(乾德三年965)。1924年雷峰塔倒塌,出土开宝八年(975)《陀罗尼经》经卷,全长二点一一米,高七点三厘米,有礼佛图,有经文,共二千七百多字。也写造此经八万四千卷。图画佛经故事,这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版画实物之一。1956年龙泉崇仁寺华严塔内亦发现太平兴国二年(977)吴越国印刷的经卷。吴越国雕刻佛经的数量,据张秀民先生考证:钱俶和延寿禅师所印佛教经像、咒语,有数字可考者,共有六十八万二千卷。吴越的佛经印本,流传很广,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都有,有的还有复刊本。至两宋,杭州成为全国雕板印刷的一个中心。


7.佛教诸宗在吴越国的传播


吴越国时代,杭州已成为全国佛教文化的中心。佛教诸宗教派几乎都在这里有些活动。讲具体一点,主要是法眼宗、天台宗、律宗三大教派的中兴或崛起。


法眼宗是著名禅宗的一支。它是雪峰宗分出来的。雪峰义存福建南安人(生于长庆二年[822])。在闽王王审知保护下福建传教,有弟子数十人,福建18人(福州11人),两浙12人(杭州6人),杭州、福州是当时两个传教中心。义存再传弟子在两浙有19人。法眼宗始祖玄妙师备是义存的弟子。玄妙师备的弟子桂琛,桂琛传清凉文益(885-958)。文益,余杭人,他吸取禅宗中云门和曹洞两派的禅凤,独创法眼宗,在五代末宋初极盛,一统吴越地区。当时杭州研习、修练法眼宗的人很多。例如德昭、道潜、延寿等弘扬法宗教法很得力,受到吴越国的尊敬和厚待。钱镠尊德昭为国师,钱俶常请道潜禅师到王府授法眼宗教戒。延寿既是法眼宗,又是净土宗,有自已的一套,是为一代高僧两宗祖。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源于南陈、创于隋,实际创始人是智顗(智者大师)因依《法华经》立宗,亦称“法华宗”。创于天台山,故名天台宗。阐扬“一心三观”,并倡导止观并重、定慧双修的修行方法。从龙树至宋知礼,有十七祖。因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反佛,天台宗典籍散佚,讲述无据。吴越国王钱俶采纳德昭建议,遣使高丽、日本取天台宗教籍,从此,天台宗得以中兴。高丽遣使送子麟法师西还,钱元瓘在宁波建东寿昌寺以其众。高丽僧人谛观送经给义寂,义寂、义通对中兴天台宗起了重要作用。


律宗为唐道宣所创,因道宣居南山,故名南山宗、 “南山律宗”。吴越国时,高僧元表、慧则、赞宁等都来浙讲学,影响很大。元表学生景霄深得奥理,著有《简正记》,为南山正宗。


8. 赞宁与延寿


赞宁(919-1001)被称为“律虎”,两浙僧统, “明义宗文”大师,对宣扬南山律宗贡献很大。太平兴国三年(978)随钱俶入宋,宋太宗召见滋福殿,命为“通惠大师”,住左街天寿寺。任左右街僧录(最高宗教领导者),又命为翰林、史馆编修,写过《大宋高僧传》,实为佛教史家。


延寿(904-976)是吴越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代高僧,讲吴越国佛教文化,理应对永明延寿大师的事迹作较详的介绍。


中国佛教发展到吴越末北宋初,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永明延寿就是这时期佛教界杰出的代表人物。他是中国最为普及、最有影响的两个宗派禅·法眼宗(第三代),净土宗(第六代)祖师,在中国佛教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出身余杭,舍俗出家,苦行修练,天台习定,参谒昭师,授记得法,开拓中兴,继席永明,高树法轮,净慈大化,诸宗融合,诸法圆修。他是吴越国最有成就的一代高僧。


延寿在慧日永明院(亦称永明寺,即今净慈寺)十五年,是其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也是永明(净慈)初创鼎盛之时。他解行并重,理事双圆,著述达数千万言。他利用住持永明院的机会,把“互相矛盾”的天台、贤首、慈恩“性、相三宗”的“知法比丘”约集在一起,就佛教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辩论,然后以“心宗旨要”而“折中”之,明确性、相融合(以性融相)的主张,并完成他的巨著《宗镜录》。他倡导和践行一心为宗,禅教净律密,诸宗融合兼行,万善同归,庄严净土的佛学修行路径,奠定了入宋以后中国佛教发展主流思想的基础,对当代及宋以后中国佛教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是对佛学的巨大贡献,也是吴越佛教文化的杰出表现。


延寿在永明所撰《万善同归集》是他一心为宗,万善同归思想的理论阐释。他理论上如此论证,实际行动也是力行万善的典范。他在永明日行一百零八件佛事,身体力行,做了很多好事,贡献卓著。他在永明期间,还在石崖刻佛像,大量印刷佛经,广为传播,对杭州佛教文化,对杭州印刷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开创性的重要贡献,影响深远。


延寿大师在杭州,除了以永明为大道场所作许多贡献外,还曾奉命在钱塘江边的月轮山建造镇潮的佛塔(六和塔),取名为“六和”,即以佛教“六和合”之义,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显示延寿大师的高度智慧。高塔雄镇月轮山,塔灯为钱塘江的船只导航,人民受益,功在当世,惠及万代,这也是延寿大师为杭州立下的一大功德。


延寿在永明圆寂之前,立下两大交代:一是赴天台山度戒万人,功德无量;二是遗嘱劝导吴越王钱俶“舍别归总,纳土归宋”,为当时国家的和平统一创造了先例。(此说有不同看法,可以讨论)这是佛法护国佑民的典型事例,有功于赵宋,更有益于吴越广大人民大众,维护了江南地区的和平、繁荣和稳定,是功德无量的特大好事。鉴于延寿大师在佛门的巨大声望和影响力,自太宗开始,真宗、仁宗历朝宋帝都对延寿及其住持过的寺院特别关照,加以保护。在延寿圆寂塔于大慈山之后,宋太宗亲赐“寿宁禅院”匾额,褒扬延寿大师生前所做众多善事、无量功德,以示皇恩浩荡。永明寺作为延寿大师的一大道场,一直受到宋王朝的高度重视,拨款重修,诏定高僧住持,终宋之世皆如此。


延寿智觉禅师在中国佛教史上是著述最多的一代高僧。他学识渊博,不仅博通义海,精研佛学,而且所涉知识极广,儒道诸子百家无不精通,乃至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吴越、宋及其后的中国佛教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清雍正皇帝称他是“永明古佛”。说延寿是“曹溪后第一大善知识(学问渊博的高僧)”, “实为震旦(中国)第一导师”。延寿大师不仅是中国佛教集大成者,也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流,卓有贡献的学术文化大师。


延寿对各宗教义都很有研究,并努力融合贯通,他写下名著《宗镜录》一百卷,约八十多万字。这书征引了一百二十种佛经(大乘经),一百二十种诸祖语录,六十种圣贤集,共计三百余种资料,以此论证自已的理论。他的佛学思想最突出的是“一心为宗,诸宗圆融”,具体讲他的主张,第一,禅教兼修;第二,禅净合一。他实际上综合了法眼宗与净土宗。由于他的著作广征博引,使许多宝贵的佛经文献得以保存下来,为后世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延寿名声大振,在吴越国,他可说是一位“红顶”高僧,钱俶很看重他。传至高丽、日本,名气也很大。高丽王投书问道,执弟子礼,送来好多礼品,还派来三十六个高僧来向他学习, “亲承印记,相继归国,各化一方。”


延寿著作等身,究竟有多少著作?赞宁《宋高僧传》说:“有《宗镜录》、 《万善同归》等数千万言”。道原《景德传灯录》记为:“著《宗镜录》一百卷,诗偈赋咏凡千万余言。”可惜大多散佚。存世著作,仅是原著的少数。现存《大正藏》第四十八卷中,有《宗镜录》一百卷, 《万善同归集》上、中、下三卷;《唯心诀》一卷(附《定慧相资歌》);《永明寿禅师垂诫》一卷;《注心赋》四卷等。《续藏经》里也有他的著作和有关事迹记载。这些仅是少数。


要了解和研究延寿大师宏富著作的情况,现存《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自行录》是第一手的原始史料。它是延寿大师口述,行明禅师记录、整理、编纂的实录性第一手资料。这个行明禅师是延寿的师弟(同是德昭的大弟子),又是延寿的得意门生,亦师亦友,所记可信。这个实录,共记录有六十一本(即六十一种),一百九十七卷。这是可供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厦门大学刘泽亮教授点校整理的《永明延寿禅师全书》上、中、下三册(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3月版),是迄今为止延寿现有著述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对延寿研究乃至中国佛教研究都是有价值的大事。这个点校本收录延寿著作二十一种。


至于现存至今的延寿著作究竟有多少?近现代的专家、学者仍有不同说法,大体上有十一种、十三种、二十多种等说。厦大所出《永明延寿禅师全书》收入有二十一种。杭师大黄公元教授研究,认为现存延寿著述是十八种或十九种。这些还可继续深入研究。


对延寿大师及其所著《宗镜录》等著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都很重视和赞赏。特别是雍正皇帝对延寿及其著作特别重视和赞赏,雍正说:“《宗镜录》为震旦宗师著述中第一妙典。”雍正十二年(1734),雍正皇帝亲撰《重刊宗镜录·序》和《重刊宗镜录·后序》。同时,又亲自节选《宗镜录》之大纲成二十卷本(即《御录宗镜大纲》)并自序说:“作《宗镜》者,正为阅教典之梯航,则删《宗镜》者,即为入《宗镜》之响导矣。”说明他节选编成二十卷本的《御录宗镜大纲》,与延寿作《宗镜录》的心愿是相通的,与古佛同愿。这本《御录宗镜大纲》2016年8月已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可供参阅研究。



结束语

吴越国自钱镠开始,以安定社会,巩固政权为立足点,创立规模,发展生产,重视文化,注重教育,有多方面的建树。从主观上说,尽管其根本目的是为维护其割据政权的长治久安,但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有利于人民百姓。吴越国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江南经济的繁荣,为其后两宋科学文化的发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为其后两宋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可说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开拓与奠基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吴越国尊中朝的既定国策,实有利于当时中国的和平统一。苏东坡在《表忠观碑》文中赞扬“钱氏功德”,认为镠孙钱俶纳土归宋,和平统一,其功过于“窦融以河西归汉”,是公允的。明代开国功臣刘基说,钱镠之崛起, “社稷因以巩固,黎庶赖以安全”,不无道理。钱镠作为一代雄藩 — —吴越英主,他的历史功绩应予肯定,理当还其本来的历史面目。


吴越钱氏自镠始,其世系绵延,子孙硕茂昌盛,犹如巨树干枝不断延长。宋人王明清推崇钱氏家族“宝贵文物,三百年相接,前代所未见也。”据钱氏十三世孙钱国衡统计,仅有宋一代,钱氏子孙登进士第者三百二十余人。我们根据有关史料及钱氏各种族谱综合统计,有姓名可考者一百七十多人。在两宋三百年间,钱氏族人在中央和地主为官任职者比比皆是,虽尚未有确切统计数字,总在数百,为世所罕见。自宋以来,钱氏人才辈出。如今钱氏后裔遍布全国各地乃至全球五大洲,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其巨人的足迹和伟业。他们都是当代政治、经济、教育、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一代名人、专家学者、各业精英,群星灿烂!这也许是历史因果的一个极好回应,非常值得研究。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美]常青 | 飞来峰石窟造像分期与时代风格 2024-05-16
沈松勤 | 舒亶及其词新论 2024-04-30
民国沪杭帮会关系初探——以张啸林、杜月笙为中心 2024-04-17
杨时的余杭、萧山讲学及其政治实践(下) 2024-04-10
杨时的余杭、萧山讲学及其政治实践(上) 2024-04-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