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信笔钱塘,回首…
浙江文丛0857-0862:…
《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第二辑…
【遇见·宝藏】活动招募丨走进…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信笔钱塘,回首…
半个世纪九堡人写在纸片上的历…
皋亭万树桃花红
一篇“石破天惊”的报道
武林旧事
 
杭州天水堂历史勾稽
来源:《武林钩沉》  作者:缪大君  日期:2022-05-06

追溯杭州对外开放的历史,恐怕要数位于中山北路与体育场路交叉处西南角的耶稣堂弄了。这条弄东通中山北路,西连延安路,北接体育场路,耶稣堂弄全长约300多米,望文生义,即可以知道这里曾经为西方传教士来杭传教的立足之地。至今在耶稣堂弄2号,还有一座基督教天水堂,除原来教堂的门楼在文革期间烧毁外,其余会堂和东西牧师楼还依稀可辨,旧貌犹在,特别是庭院内当年传教士司徒尔手植的银杏树和榉树,已是高耸入云的大树,早已被市园文局列为“名木古树”加以重点保护。

微信图片_20220506113803.jpg

△ 天水堂

说起天水堂,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大家的印象,认为天水堂是司徒雷登的爸爸司徒尔创建的,因此有些资料也把天水堂创建的时间定位于1873年。现在经过查证罗列,我认为天水堂创建的时间,还应该向前推,要追溯到1860年(清咸丰十年)。因为这时候美国第一批来杭的传教士早已在杭州开展工作,司徒尔是第二批来杭的传教士,确切来杭时间是1873年,比早期来杭的还晚了13年。

从1860年起到2006年天水堂的历史,已有146年了,现将天水堂的历史沿革作个简单的介绍。

胡思登、郝理美在杭州开展传教

在清咸丰十年(即公元1860年),美国南长老会差遣美国第一批传教士胡思登、郝理美来杭州任教,南长老会组织的布道团,最初落脚在杭州市内的城隍山上,建立了一个据点。山坡上是一排排庙宇和政府官员的住宅,布道团驻地可以说是居高临下,碰巧正对着当时政府某官僚的住宅。那时每当这位官员的儿子患病,医生和占卜家们就把病因归咎于一股邪气,说是外国人住在山上造成的。于是地方当局便千方百计编造理由,要求长老会布道团搬迁,杭州地方领导也主动配合,由芦藩台批准,拨给下城区现耶稣堂弄所在地块荒地10亩,作为南长老会布道团的活动场地。当时,清政府处在动乱时代,太平天国军队攻打杭州不久,旗营城门外的耶稣堂弄一带,民房均被烧毁,农田也早已荒芜,因此芦藩台虽然批了地块,但教牧人员住宿仍无着落,住房仍需另租民房解决。

直到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教会拨来经费,先在这块地基上建平房二间,比较简陋,开放了布道所。落成之日,芦藩台还特地赠送了“胡郝礼拜堂”木匾一块以示祝贺,“胡郝礼拜堂”实是杭州最早的基督教礼拜堂,也就是基督教天水堂的前身。

司徒尔苦心经营天水堂

继胡、郝二位传教士之后,由于布道发展需要,教会又差遣了第二批人员来杭州,传道人员名单中,就有司徒尔和他的同事们。与此同时,教会又增拨来建房经费,因此不久就在耶稣堂弄二号,“胡郝礼拜堂”原址上,拆去简易平房,重新建造新的礼拜堂,正式命名为基督教天水堂。在礼拜堂后面又新造楼房二幢,作为传教士住宅,还有男女书房及宿舍5-6幢等一大片建筑群,建筑用地先后增批到80亩土地。

微信图片_20220506113806.jpg

△ 天水堂

继胡、郝二位传教士任满调走后,司徒尔主管天水堂工作,他积极经营,在此开办了仁慈堂、天水堂、医局、圣经学校和育婴堂等,服务品类齐全。

关于当年天水堂布置情景,旧《东南日报》记者有一篇专题报道,他写道,基督教天水堂,教堂朝南,堂内壁上有一额培德女校捐献的“幸有耶稣”匾额,下面是具着信徒司徒氏的“基督宝训”共有八条,另外两旁是一副对联:尔当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尔之神此首诫也,其比亦如之即当爱邻如己诫未有大于斯之者。

司徒雷登的影响十分深远

1876年司徒尔夫妇的长子司徒雷登出生于耶稣堂弄三号,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11岁时他随父母回美国探亲,并留在那里读完中学和大学,17年后,1904年他又回到杭州,在众安桥边的湖山堂做牧师,并在弘道女中和冯氏女中等教会中学任教。37岁那年,他到南京金陵神学院当院长。1909年他到北京筹办燕京大学,出任校长。抗日战争中,他蹲过日本人的监狱。1946年,由中共代表团长周恩来向马歇尔特使全力推荐,当了美国驻华大使。后来周恩来还赠送给司徒雷登一只明代五彩花瓶,司徒雷登一直当作最珍贵的礼品收藏。

微信图片_20220506113809.jpg

△ 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在任大使期间,于1947年故地重游,对天水堂旧地十分留恋。杭州,在司徒雷登的脑海中留有许多生动而美好的回忆:“我们当时经常进行短途旅行,游逛杭州的各个风景区,在那里举行野餐,采集野草莓。春天,漫山遍野开着杜鹃花;夏天,我们在山顶上一座阴湿的古庙里避暑,当时,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讲,那是富有迷人的探险意味的。”在杭州,司徒雷登入乡随俗,爱上了中国文化。他“极喜爱中国的饭菜、糖果和水果,尤其是当时盛行的为举行婚礼而精心安排的宴席,欣赏人民在新年里吃年饭、看社戏、观灯、坐彩船游西湖,以及类似的尚未受到现代交往影响而具有中国生活特色的场面。”司徒雷登对杭州方言“怀有偏爱之心”,他说:“这一方言在整个中国是很独特的,它是官话和吴语相混杂的一种语言,早在南宋王朝迁都杭州时就形成了……它好像具有其他方言所没有的轻快悦耳的音韵和丰富的表现力。”在一位年轻的中国朋友的帮助下,司徒雷登学会了许多日常用语和民间谚语,他同杭州人相处得十分亲密,讲的、听的全是杭州话。他认为,“那时我如果要在杭州继续住下去,就一定会成为一个能讲一口流利杭州话的西方人。”当时,杭州市长周象贤很热情地接待他,还授予他杭州市“荣誉市民”的称号。

微信图片_20220506113811.jpg

△ 杭州市长周象贤授予司徒雷登“荣誉市民”的称号

司徒尔病逝后,天水堂的传道工作暂由司徒雷登替代。不久,他又离开杭州,之后的传教工作就由中国传教士接替。此后天水堂第一任主任牧师是桑坚堂,第二任主任牧师是刘德胜,第三任主任牧师是周汉章(钱楚雄代),第四任主任牧师是郑勉余。

1958年传教活动停止,1984年落实政策,教会收回天水堂会堂这一部分,其它房产均没有收回。教会对会场这部分进行了初步整修,即恢复了宗教活动。复堂后的第一任主任牧师是张灵光,张灵光牧师病逝后,天水堂的主任牧师是汪洁生。

天水堂是一所老教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杭州五所对外开放的教堂之一,对外颇有影响。近年来,礼拜天前来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数日见增多,主日礼拜有500人次,平时查经聚会也有300人次。随着司徒雷登故居的修复,外宾来天水堂访问参观的络绎不绝。



相关内容
半个世纪九堡人写在纸片上的历史 2024-03-28
校史寻踪 | 本大学组织规程 (1937年03月23日) 2024-03-28
一篇“石破天惊”的报道 2024-03-27
古今西湖名人缘|一代儒宗寓蒋庄 2024-03-25
校史寻踪 | 本大学经营浙江图书馆之经过及今后之计划 (1931年3月14日) 2024-03-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