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清末民初杭州灵隐寺大殿的复建
上泗山歌
武林旧事
 
校史寻踪 | 开浙江高等教育先河:蒋䌹裳对浙江高等学堂的重要史事纪录
来源:浙大文史出版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06-08

浙江高等学堂年谱

蒋䌹裳

(1957年12月)

      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公元一八九七年)春正月,浙江巡抚廖寿丰创设求是中西书院。派杭州府知府林启为总办,举人陆懋勋为监院。

      先是,光绪二十年甲午,清军败于日本,割地偿金,民气激昂,不可遏抑。杭人汪穰卿(康年)、陆勉侪(懋勋)、陈仲恕(汉第)等,亟谋振兴实学,策励自强,拟办崇实学堂,久不得遂。至是,侯官林迪臣(启)知杭州府事,颇以兴学育才为己任。适因案查封东城普慈寺产,在籍侍郎朱茗生(智)及府幕长乐高啸桐(凤岐),议即寺宇改建学堂,详请抚院嘉定廖谷士(寿丰),奏准设立。就“敷文”、“崇文”、“紫阳”三书院,“诂经精舍”,“东城讲舍”,“学海堂”等基金项下,拨银二万元为开办费。招收学生三十名,以年在二十内外,行谊笃实,文理优长之举、贡、生、监为合格,供给膳宿,并月支膏火。派林为总办,陆为监院。延聘美籍教士王令赓(原名默特奥克司)为正教习,侯官陆叔英(康华)、湖州卢子纯(保仁)分任英、算各科。谓之“求是中西书院”,于夏四月二十日开学。浙江之有高等教育机构自此始。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一八九八)夏四月,资送陈榥等高材生四人,赴日本肄习专门学。

      四人者,陈乐书(榥)、何燮侯(燏时)、钱念慈(承志)、陆仲芳(世芬)。是为浙省派遣国外留学之始。同时出国者,尚有蚕学馆所派留日回国、声请改习法政之汪子健(有龄)。林总办命其同行照料,故又有资送五人之传说。

      秋七月,任陆懋勋为总理,陈汉第为监院。扩充学额,分设内、外二院。

      陆初以举人任监院,至是举进士入词林,乃改任总理。升文牍陈仲恕为监院,以原有学额三十名为内院,增收外院生四十八人。外院生酌收脩金及膳费。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一八九九)春,增外院生名额,并选内院生之优秀者任助教。

      外院生额,增为六十名。初,杭人项兰生(藻馨),于开办招生应试时,名列第一,至是选任助教。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一九〇〇),选送内院生十人于“京师大学堂”。

      或谓选送二名于上海圣约翰书院,一去一不去,但姓名均待考。

      冬,学生组织“励志社”,砥砺品学,促进维新。

      时八国联军占据北京,清帝出奔西安。唐才常起义武汉,不克被杀。外院第一、二两班同学,倡议组织“励志社”,并取材《杭州白话报》,分头演讲。院生海宁蒋百里(方震)有吊唐才常诗,几酿大狱。旋以陈仲恕斡旋,令蒋出国乃已

      是年,林总办病故杭州府知府任所。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一九〇一)春,蒋尊簋、蒋方震、王家驹自费赴日留学,由院酌给津贴。

      尊簋字百器,家驹字伟人(后改名嘉榘,字维忱)。

      倡议改良私塾,编制课本,以板儿巷蔡氏塾舍为“新民书塾”。

      在院员生,日以变法自强为己任,即从废除旧时私塾教法入手,由杭人汪曼锋(嵚)编著课本,代替蒙经。板儿巷塾师蔡绶章,具有远见,首先接受,乃改为“新民书塾”,仍以蔡为塾师。杭州之改良私塾自此始。

      夏,有“罪辫文”之案。

      教员杭人孙耦耕(翼中),以“罪辫文”为课题,意示汉装束发,满清垂辫,被发左衽,实一辫之罪也。其时学生中,已多印有民族革命思想,对此课题,正好发挥,因此大干时忌。满籍学生告密旗营将军,转知巡抚查办。时抚院为宜兴任筱沅(道镕),微服莅查,从容处置,并传谕府县,禀复将军寝事。孙乃改字江东,赴日避祸。

冬十月,更名“浙江求是大学堂”。陆懋勋辞职,劳乃宣继任,改称监督,重订学额。

是年,清廷诏各省书院,改设大学堂,总理改称监督,扩充学额一百名,免除外院生脩金。劳字玉初,桐乡人,官吏部文选司主事。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一九〇二),春,改称“浙江大学堂”,复增学额。

      去“求是”二字,并额定学生一百二十人,岁费银二万元有奇

      秋八月,资派许寿裳、沈祚延等十人,赴日本留学。

      是岁,派赴日本留学者,为许季黼(寿裳)、沈芑芳(祚延)、周赤忱(承菼)、施雨若(霖)、钱均夫(家治)、寿拜庚(昌田)、韩强士(永康)、陈拜言(其善)、厉绥之(家福)、李梦驺(祖虞),合之“养正书塾”(后改名“杭州府中学堂”)所派,共为十五人。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一九〇三),春,改称“浙江高等学堂”。夏,劳乃宣辞,陶葆廉继之。

      时学部奏定《学堂章程》,凡省会所设大学,均改“高等学堂”。陶字拙存,秀水人。

      光绪三十年甲辰(一九〇四),春,陶葆廉辞职。夏,浙抚奏调前总理陆懋勋继任监督。

      初,陶拟延杭人唐健伯广文咏裳相助为理,整饬学风。唐以办学湖州未到,陶因有退意请辞。时巡抚为衡阳聂仲芳(缉椝),奏请调勉侪继任。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一九〇五),春,项藻馨任副理。

      上年冬,勉侪以项主持安定,颇著声誉,呈请抚院引为臂助,今春就任。停课四月,大加整饬,校风为之一变。

      夏,设高等豫科及师范完全科,分订学额有差。

      额定高等豫科一百四十名;师范完全科六十名;校东设师范传习所,额一百四十名;模范高等小学,额五十名;城内、外初小十所,额二百名。共计约收六百名。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一九〇六),陆懋勋辞职,吴震春继任监督,以王嘉渠为教务长。

      吴字雷川,杭州人,翰林院庶吉士。嗣以在籍办学,著有成绩,授职编修。王,秀水人。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一九〇七)夏,参加联合运动会,获得总锦标。

      是年五月,杭城各中学于梅东高桥教场举行体育竞赛,设置锦标,奖励武勇,本学堂名列冠军。是为联合运动会之创始。

      添聘日籍教师,分任史地、博物等科。

      先是开办时,延聘育英书院美教士王令赓为正教习,担任英文、理化等科。旋因兼课为难辞职,改聘圣约翰毕业、宁波胡可庄(浚康)继之。至是,先后增聘日籍教师什安弥任外国史地,铃木龟寿任博物,元桥义敦任音乐,富长德藏任体育。舌人则由求是学生之留东归国者任之。同时国文、经史、数学诸科教员,亦多延聘国内名儒,尤以国文程度之高,著声全浙。各种新思想勃发,亦于此时兆其端倪。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一九〇八)夏,第一班高等预科及师范科毕业。师范科停办,设文、理两正科。

      前此,仅有预科六班;至是,乃设正科。分第一类文科,第二类理科,亦六班。第三类医科,因费绌缓办。 

      宣统元年己酉年(一九〇九),添聘美籍教师,主讲文、理两科。

      上年既筹设正科,于是添聘美籍教师亨培克主任文科,梅立嘉主任理科,学生皆直接听讲。 

      宣统二年庚戌(一九一〇),监督吴震春去任,孙智敏继之,以汤槱为教务长。汤去,继以邵长光。

      孙字廑才,官翰林院编修。汤字尔和,邵字裴子,均杭州人。是年浙江谘议局成立,实行预算制度。 

      宣统三年辛亥(一九一一),夏六月,第一班正科毕业,停招预科新生。

      高等学堂遵照奏定章程办理,停招预科;旧生暑期毕业,升入正科  班级经费  均遵预算,前后不能衔接,颇有赖于挪垫云。

      秋九月,浙军起义,师生星散。冬,校舍假作都督府,监督孙智敏去职。

      时继任都督为诸暨蒋百器,亦求是生也。借用校舍,原约保留办公室、藏书楼、实验室三处 ,迨迁入后,均为占用。陈仲恕仗义力争,不得,孙乃将钤印缴送督府,去职。

      民国元年壬子(一九一二),改学堂为学校,监督为校长,以前教务长邵长光充任。

      时蔡孑民(元培)任教育总长,变更学制,废止高等一级,由大学自办预科。浙校停止招生,而旧校舍已被借用,乃就贡院师范学校后进房屋作临时斋舍。

      秋七月,校长邵长光辞职,陈大齐继之,以胡以鲁为教务长。

      陈字百年,海盐人;胡字仰曾,定海人。 

      民国二年癸丑(一九一三),校长陈大齐辞职,胡壮猷继之。

      胡字愚若,无锡人。

      民国三年甲寅(一九一四),夏六月,停办。

      旧生次第毕业,乃全部结束。自丁酉至此,首尾凡一十八年。师友间,经文纬武,成名立业之士,指不胜屈;裨益于国计民生,至深且巨。由求是而高等,而大学,启后承先,渊源有自。高等停办后六年,庚申(一九二〇)始有“工业专门学校”;又三年,癸亥(一九二三)始有“农业专门学校”;又四年,丁卯(一九二七)乃有“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浙省综合性之高等教育机构中断者,凡十三年,自后应译《浙江大学校史》,此不赘述。

      邵师裴子于一九四七年“求是”五十周年纪念席次曾云:“浙江高等学堂有三特点:‘求是’创办,尚在‘戊戌维新’之前一年,其时北京虽有‘同文馆’,上海虽有‘广方言馆’。但均侧重外国语言,以造就交涉人才为主旨,未若本院之具有普通学校规模也。本校实开新学之先河,此其一。当是时,科举未废,功名之士,决不舍彼而就此,在院诸生,德性坚定,怀抱革故鼎新之志,养成学术救国之风,一转移间,遂为东南革命策源地,此其二。近数十年来,政治、军事、学术、文艺各方面,成业知名之士,出于斯校之师生间者甚多,颇无逊于他校,此其三。”吾师之言,诚为笃论。䌹裳无似,庚戌冬,毕业杭州安定中学,考入浙江高等理科。壬子秋,由浙督保送晋京,改习农政。自此由农(中央农事试验场)而政(农商部)、而商(浙江兴业银行)、而工(启新水泥工厂),未获以一艺之长,见诸当世,有愧于良师益友者多矣!缅怀母校前身创始之年,迄今适届花甲一周。念岁时之奄忽,感人事之沧桑,低回三叹,不能自已。抑䌹裳二十而远游,六十而归里。四十年客居北地,故乡事物,泰半模糊;今草此篇,尤惭疏朗。承诸师友,或以轶事相遗,或以鸿文润色,俾得完成此帙。虽不免墨漏舛误,有特增改,而诸公考订修饰之盛意,已感深肺腑,难以言宣矣!再,䌹裳在乡,资学最浅,文内诸公,非亲即长,按俗应各加称谓;今于纲则名,于目则字,亦临文不讳义也。

公元一九五七年丁酉冬日,泉唐蒋䌹裳谨识

浙江图书馆藏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2024-04-24
【余杭风物遗迹】古桥沧桑(一) 2024-04-24
校史寻踪|浙江大学堂学生退学始末记录(1903年4月17日) 2024-04-24
再叙国立浙江大学的龙泉之缘 2024-04-24
清末民初杭州灵隐寺大殿的复建 2024-04-2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