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第二辑…
【遇见·宝藏】活动招募丨走进…
南宋都城临安的岁时节日——西…
作家回家:孙昌建在浙江文学馆…
 
特别关注
 
半个世纪九堡人写在纸片上的历…
皋亭万树桃花红
一篇“石破天惊”的报道
吴山明笔下的黄宾虹像
特别关注
 
这位帝王开启了南宋书坛风气
来源:《流落人间有石经——南宋御书石经史话》  作者:张涛  日期:2022-06-21

宋高宗赵构(1107-1187),是整个宋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他字德基,是北宋徽宗赵佶第九子、钦宗赵恒的异母弟。靖康二年(1127),徽、钦二宗为金人掳掠北上,五月,赵构乃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帝位,改元建炎,史称南宋。其后为躲避金人追击,他率领一班大臣颠沛流离,绍兴二年(1132),始正式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行在。宋高宗在位凡36年,后传位给嗣子孝宗,又居太上皇帝位26年。

微信图片_20220621105848.jpg

△赵构像



赵构在宣和三年(1121)进封康王,青年时代的他是在父兄的庇荫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应该说是享尽了荣华富贵,也领略了艺苑真髓。

一般的文人雅士谈到赵构建立南宋的经过,也还是赞赏的,有人作诗说:“思陵避敌东南隅,临安建国称行都。投戈讲艺事经术,诸经《语》《孟》咸亲书。”这“思陵”就是指代宋高宗赵构,是因为他死后葬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永思陵的缘故。第一句说他南渡躲避金国大军,以临安为行在,建立南宋。立国之初,兵戈扰攘,诸事耽搁,文教礼制,未遑制作。等到绍兴十一年(1141),南宋冤杀岳飞,对金人奉表称臣,“投戈”休战,才换来了屈辱的和平。本来当时尚有不少大臣力主恢复,但宋高宗与秦桧联手议定了休战的“国是”,压制异论。在这样的环境中,朝廷遂逐渐开始“讲艺事经术”。

微信图片_20220621105851.png

△永思陵是赵构的陵墓,为宋六陵之一。

大宋本来就是一个右文崇儒的国家,朝廷文物之盛,极于一时。可惜经历靖康之难,无论是前朝法书名画、古器图籍,还是本朝皇帝的御书御画,均已荡然靡遗。但高宗沉湎于文艺,几乎从未放弃收购书画作品,有人说他“妙悟八法,留神古雅。当干戈俶扰之际,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还曾在北方榷场购买开封散落在民间之物。南宋偏安以后,高宗更着手搜访天下文物遗籍,以恢复文治,因为推崇教化的急务,莫先于此。

绍兴年间(1131-1162),高宗屡次下诏,要求臣民进献文籍。他说:“朕观本朝承五代之后,文籍散逸,太宗留意于此,又得孟昶、李煜两处所储益之,一时始备。南渡以来,御府旧藏皆失,宜下诸路搜访。其献书者,或宠以官,或酬以帛。盖教化之本,莫先于此也。”绍兴九年 (1139)二月十二日,他下诏绍兴府天章寺,要求将建炎四年(1130)巡幸江浙时储存在此的御书五百五十卷轴缴还大内。随后,仿效自真宗朝开始的为先帝御书建阁收藏管理的制度,高宗建敷文阁以储其父徽宗御书。同时,他还恢复太学、画院、秘书省等文教机构。这些举措的确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传统的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诸多文化艺术之中,高宗最心爱的是书法。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高宗自幼习字极勤,标格亦高,自近代黄庭坚、米芾而上法王羲之、王献之,当然也学过他的父亲徽宗的字体。高宗著有一本《翰墨志》,又名《评书》,其中自述学书经过,有道:“顷自束发,即喜揽笔作字,虽屡易典刑,而心所嗜者,固有在矣。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他就是这样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未始一日舍笔墨”云云,或许有些夸张,但从中可以看出高宗对书法的喜爱与用功之深。他在北宋时代的生活非常的悠闲,因此自然有机会学习书法,中经丧乱,几乎至于求生不得,恐怕没有时间练字,真正能够从容揽笔作字的时候,恐怕也就是南宋与金国议和以后的“万几余暇”了。他心中隐然以南宋比拟为东晋,想到东晋南渡后,举朝文臣无不能书,“以擅一时之誉,彬彬盛哉”,但是绍兴以来,只有少数几人能书,“亦皆碌碌”,去东晋不可以道里计,于是他决定以身作则,振起书风。

高宗并不专注于某一种特殊书体,而是于当时所能得见之古人名迹无不临摹,所以说“屡易典刑”。他早年学过其父徽宗和黄庭坚的字,他后来最尊崇书圣王羲之,这也就是“心所嗜者,固有在矣”的具体所指了。宋高宗对《兰亭序》推崇得无以复加,所谓“姿态横生,莫造其源”,是认为王羲之书法之美,有如天赐,简直不知是从何而来;又说他自己能够对《兰亭序》“详观点画,以至成诵”,可见其喜爱痴迷程度之深。

在绍兴年间,高宗临摹王羲之书法的兴致越来越浓,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而且还多次加以题赞。有人称赞高宗是“天纵圣智,妙解书法,跳龙卧虎,不足拟伦”,其实在练习书法这件事上,高宗可以算是非常刻苦用功的。

△永思陵是赵构的陵墓,为宋六陵之一。

大宋本来就是一个右文崇儒的国家,朝廷文物之盛,极于一时。可惜经历靖康之难,无论是前朝法书名画、古器图籍,还是本朝皇帝的御书御画,均已荡然靡遗。但高宗沉湎于文艺,几乎从未放弃收购书画作品,有人说他“妙悟八法,留神古雅。当干戈俶扰之际,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还曾在北方榷场购买开封散落在民间之物。南宋偏安以后,高宗更着手搜访天下文物遗籍,以恢复文治,因为推崇教化的急务,莫先于此。

绍兴年间(1131-1162),高宗屡次下诏,要求臣民进献文籍。他说:“朕观本朝承五代之后,文籍散逸,太宗留意于此,又得孟昶、李煜两处所储益之,一时始备。南渡以来,御府旧藏皆失,宜下诸路搜访。其献书者,或宠以官,或酬以帛。盖教化之本,莫先于此也。”绍兴九年 (1139)二月十二日,他下诏绍兴府天章寺,要求将建炎四年(1130)巡幸江浙时储存在此的御书五百五十卷轴缴还大内。随后,仿效自真宗朝开始的为先帝御书建阁收藏管理的制度,高宗建敷文阁以储其父徽宗御书。同时,他还恢复太学、画院、秘书省等文教机构。这些举措的确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传统的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诸多文化艺术之中,高宗最心爱的是书法。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高宗自幼习字极勤,标格亦高,自近代黄庭坚、米芾而上法王羲之、王献之,当然也学过他的父亲徽宗的字体。高宗著有一本《翰墨志》,又名《评书》,其中自述学书经过,有道:“顷自束发,即喜揽笔作字,虽屡易典刑,而心所嗜者,固有在矣。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他就是这样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未始一日舍笔墨”云云,或许有些夸张,但从中可以看出高宗对书法的喜爱与用功之深。他在北宋时代的生活非常的悠闲,因此自然有机会学习书法,中经丧乱,几乎至于求生不得,恐怕没有时间练字,真正能够从容揽笔作字的时候,恐怕也就是南宋与金国议和以后的“万几余暇”了。他心中隐然以南宋比拟为东晋,想到东晋南渡后,举朝文臣无不能书,“以擅一时之誉,彬彬盛哉”,但是绍兴以来,只有少数几人能书,“亦皆碌碌”,去东晋不可以道里计,于是他决定以身作则,振起书风。

高宗并不专注于某一种特殊书体,而是于当时所能得见之古人名迹无不临摹,所以说“屡易典刑”。他早年学过其父徽宗和黄庭坚的字,他后来最尊崇书圣王羲之,这也就是“心所嗜者,固有在矣”的具体所指了。宋高宗对《兰亭序》推崇得无以复加,所谓“姿态横生,莫造其源”,是认为王羲之书法之美,有如天赐,简直不知是从何而来;又说他自己能够对《兰亭序》“详观点画,以至成诵”,可见其喜爱痴迷程度之深。

在绍兴年间,高宗临摹王羲之书法的兴致越来越浓,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而且还多次加以题赞。有人称赞高宗是“天纵圣智,妙解书法,跳龙卧虎,不足拟伦”,其实在练习书法这件事上,高宗可以算是非常刻苦用功的。

微信图片_20220621105854.jpg

△赵构楷书《徽宗文集序》(局部)


人们对高宗书法艺术的评价,远比对他在政治历史上作为的评价要高得多。早在南宋时,高宗的书法就广受推崇。宋人楼钥就曾经评价高宗书法,以为:“至绍兴初,专仿二王,不待心慕手追之勤,而得其笔意,楷法益妙。”洪迈更赞美高宗是“天纵神与,特致志颛心,不舍食息,渊妙沉着”,在历代皇帝书法中,可成第一,在古今全部书法家之中,直追韦诞、钟繇与羲、献,对于其他群雄,皆可傲视,不在话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曜、薜稷之辈只配给高宗抬轿子。这真是太高的评价了,要知道高宗自己绝不敢这么评价,他曾说过“欧、虞、褚、薛皆有可观”的话,还是很客观的。当今专门研究书法的方爱龙教授指出,在南宋一百五十余年的书法史上,高宗“堪称传统技法全面的实力派代表人物,并有着开启南宋书坛风气之功,在书法创作、理论两方面对南宋一代以及后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半个世纪九堡人写在纸片上的历史 2024-03-28
皋亭万树桃花红 2024-03-28
一篇“石破天惊”的报道 2024-03-27
吴山明笔下的黄宾虹像 2024-03-25
盛极一时的江干木业 2024-03-2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