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8周年纪念日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 都应该记住的日子 ❖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由此拉开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序幕。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中华大地上,仁人志士、爱国将士为保卫家国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抛头颅、洒热血,毁家纾难、义无反顾。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日本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 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 1937年11月6日,日军飞机7架在萧山县城火车站投弹3枚,是抗战时期有记录以来的日军飞机对萧山县的最早一次轰炸,萧山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1937年12月24日,杭州沦陷,隔江相望的萧山成为浙东抗战前线,萧山军民奋勇反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浙东萧山抗战历程 从萧山成为浙东抗战前线,至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5天,即8月20日,侵萧日军全部放下武器止,历时8年,可分为3个阶段: 钱塘江阻击战时期:从钱塘江两岸对峙至六百亩头登陆(1937.12—1940.1) 日军占据钱塘江北岸的杭州后,企图渡江占领南岸,多次偷渡被萧山守军击退。一江之隔的中日两军对峙了2年1个月。 在此期间,一些在外地求学、工作的进步知识分子和共产党人,如傅彬然、徐里平、徐继跃、张若达等来到萧山的抗日前线,举办“萧山县抗日军政训练班”、前哨书店。 1938年3月,具有抗日爱国思想的黄鼐出任萧山县长,建立起萧山抗日后援会等抗日群众团体。 1938年3月26日,在党组织和进步青年的推动下,萧山县战时政治工作队(简称“政工队”)在所前镇成立,是浙江全省抗日救亡工作成绩较为显著的政工队之一。 1938年4月,萧山县第一届抗日自卫委员会成立,并筹建萧山日报社。次月,萧山县抗日自卫队成立。 1938年7月,在全民抗战的形势下,《萧山日报》出版,并特别报道抗战前线新闻,对动员全县人民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很大作用。 1938年底,萧山战时流动施教团成立,分为第一、第二两个团,其中第二团的成员大多是中共党员和革命青年。 1939年3月,周恩来视察浙江抗战,27日来到萧山,并说萧山是“浙东最前线,应提高警惕,发动群众,一致起来保卫家乡”。 当年《萧山日报》上的“政工通讯”专栏 1939年3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到萧山视察。图为其与绍兴亲友的合影 萧山陷落时期:从县城陷落至全县沦陷(1940.1—1942.5) 日军偷渡成功后,时县政府自卫队在城郊与敌军展开激斗,守军在县城内与日军展开巷战,因兵力不足不敌日军,上午10时20分,萧山县城沦陷。占领县城后,日军不断发动攻击:1940年10月苏浙皖地区“十月攻势”、1941年宁绍战役、1942年浙赣战役。1942年5月13日,日军占领临浦;17日,河上、楼塔相继失守,萧山全县沦陷。 狙击日军的中国军队冲锋陷阵 就在县城沦陷的第4天,奉命调到萧山的浙西抗日游击队以游击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方式发动了城郊之战;1940年1月27日,中国军队实行渡江反攻;驻守在衙前凤凰山麓的浙江省国民抗敌自卫团第八支队先后三次在新街、坎山等地阻止日军进犯;1940年2月17日,国民党一九二师一一九团在许贤一带抗击日军;2月中旬,国民党一九〇师与一九二师密切配合,展开严家畈激战,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 军民抗争收复萧山时期:从日军受袭至缴械投降(1942.6—1945.8) 萧山陷落后,全县人民饱受其害。 1942年7月,抗日游击根据地在诸暨、绍兴、萧山边界开辟。 1943年12月,中共金萧地委建立,新四军浙东游击队纵队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简称“金萧支队”)成立。此后,抗日游击队和金萧支队频繁活动于临浦以南地区,多次重创日伪军。 1945年,为收复浙东失地,新四军两次进驻河上镇,建立抗日自卫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伟大的抗日战争全面胜利。 战斗在山区的金萧支队抗日游击武装 战败日军在萧山受降 国民党军将中国战区划分为15个受降区,其中浙江一带属于第六受降区。在萧山接受日军投降的参与者、中国军队第九十八军暂编第二师第三团第三营第七连上尉连长程振昆回忆,大约是在1945年8月24日,该部奉命到萧受降。受降仪式上,日军官兵在西门的一片瓦砾地上列队,他们特意把全部武器擦拭得油光发亮,一尘不染,造具表册,呈请我们点收。第二天,在同一个场地上受降战马,日军饲养兵各自牵着两匹马,排成两列,一眼看不到头。 其后,按受降总部命令,在萧山收缴的武器物资全部运往嘉兴,战俘送往上海集中,除被宣判为战犯以外,其他均于12月前分批遣送回日本。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 如今 中国共产党 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一个日益繁荣富强、充满生机希望的中国 已经昂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致敬先辈 致敬那场用血泪写就的峥嵘岁月 致敬那永不妥协的抗争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