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逸群 恽逸群原名钥勋,字长安,笔名翊勋,1905年1月24日生于江苏武进县上店镇寿山村的一个私塾教师家庭。他4岁丧父,由母亲抚育成长。恽逸群自幼勤奋好学,尤其爱读历史,从中得到教益,树立了爱国图强的思想。1925年的五卅惨案后,他积极奋起,参加了反帝爱国斗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参加了中国国民党,担任了武进县党部常务委员。当时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的负责人中,有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他受到启迪,接受了马列主义,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26年,他由乔心全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枪口转向共产党,他被捕入狱,受尽铁窗之苦,后因证据不足释放。出狱后,他革命意志更坚,继续忘我地为党工作。1929年下半年,因身份暴露经党组织同意,他受聘为浙江省立乡村师范学校导师。
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原名浙江省立乡村师范学校)旧址 当时浙江省立乡村师范学校校长刘澡原是恽逸群的老师,他知道恽逸群是中共党员,很欣赏恽逸群的为人和学识,对他十分信任。学校地点偏僻,给恽逸群开展党的工作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他在校的一年时间中,就介绍了7名中共党员和4名进步教师到校任教,使校内充满了革命的朝气。
此时,中共萧山县委刚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党员零散。当恽逸群接上组织关系后,中共杭州市委便决定由恽逸群负责萧山党组织的恢复工作。 萧山县上堡村(现萧山区戴村镇佛山村)新貌 1930年2月,恽逸群以指导地方办校名义,进入萧山老区——南乡上堡村,并在那里设法找到了一些原有党员,召开了党的代表会议,重建了县委,他当选为组织部长兼代理书记(不久批准为书记)。
根据萧山的情况,恽逸群在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萧山地下党组织的工作重点,应当是通过建立农民协会,把尽可能多的农民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团结在党的周围,开展减租减息,反对苛捐杂税,在青黄不接时组织农民“吃大户”,并积极准备武装暴动,以迎接革命的到来。他的工作要点完全符合党的“六大”精神,得到了中共杭州市委的赞同。
当时,县委书记需要经常到各区委、支部巡视,帮助基层开展工作。恽逸群在学校任教,经常外出有诸多不便。为了保守秘密,克服困难,他只得利用晚上和假期进行工作,一般总在晚上熄灯后乘船离开学校,天亮前赶回学校。
由于恽逸群的深入宣传发动,萧山西乡、南乡农民再次组织起来,为保卫自己的生存权利而进行斗争。地主、土豪慑于“吃大户”的风潮,被迫借粮给贫困农民度荒,使农民的斗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在此同时,他又积极在校内开展活动,建立了校党支部、团支部,并明确指示校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革命觉悟,发展党员,把革命的火种撒到浙江各县。为此,他特地通过关系从上海党组织处,购进了一大批革命、进步书刊,供学生秘密传阅。他还和党员教师商讨研究,设法向学生讲授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等马列主义基本知识。湘师学生来自浙江各县市,在恽逸群的指导下,学校对传播革命思想的确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萧山党组织也在斗争中得到发展壮大,党员从原来的40余人发展到100余人,支部从5个发展到12个。萧山党组织尽管在恽逸群离开后,再次遭到破坏,但他为萧山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1930年9月,恽逸群调任中共浙北特委,任秘书长。1931年因受党内“左”倾盲动主义等错误的影响,浙北特委等地方党组织也遭到破坏,恽逸群被迫转移到苏北教书。
1932年8月,恽逸群经友人吴中一的介绍,踏进了上海新闻界,在新声通讯社当记者。从此开始了他在文化新闻界的旅程。
恽逸群擅长写经济新闻,因而受知于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有一次,经济学会在杭州开会,他应邀前往采访。马寅初先生致开幕词,对研究的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了发言,没有留底稿。作为当地权威报纸的《东南日报》,由于采访的记者不熟悉经济,未能对这次会议作出翔实报道,亦无法向各报记者提供发言记录资料。
恽逸群并未在会上作记录,他完全凭记忆把马寅初先生的讲话默写了出来。经马寅初先生过目,未增减一字。由新声通讯社发布的消息,首先在上海各报发表。
1936年,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全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他写了一篇《西安事变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一文,名震中外。1937年10月,恽逸群以其在新闻事业上的成就及威望被推定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秘书主任,在抗日救亡事业中所起的作用,在舆论宣传上所产生的影响,和学会核心人物恽逸群的劳绩是分不开的。
1939年6月,敌伪对上海新闻界搞暗杀行动,恽逸群名列黑名单前列,他迅速离沪赴香港任国际新闻社总编辑兼立报港片主笔、青年记者学会海外办事处主任、香港分会总务部主任等职,并负责新闻界的统战工作。
1942年,香港为日军侵占,恽逸群回到上海,受潘汉年领导,潘指示他打入伪《新中国报》社搞地下情报工作。但不幸于1944年10月在上海被日寇宪兵队逮捕,恽逸群被关押于苏州。在狱中,他经受了各种酷刑的考验,直至1945年6月被释。 恽逸群著作 1945年11月,恽逸群进入华中解放区,即被华中分局任命为华中新华社编委兼华中新闻学校校长。他一边负责校务工作,一边又写讲稿授课,讲稿写完后经修订,定名为《新闻学讲话》,在华中新华书店出版。这是解放区新闻工作方面的第一本论著。 1946年1月,国共停战协定签订。恽逸群同年担任了华中新华社社长,后调任山东《大众日报》和新华社华东分社第一副社长及华东新闻学校校长,并常驻华东局担任政治秘书。这一时期,报纸上的重要社论和评论,特别是关于军事形势和土改政策方面的社论和评论,几乎都出自他手。1947年2月间,著名的“莱芜战役”,恽逸群在《运动战歼敌的又一光辉范例》的社论中指出,我军上下一致,人民全力支援,平时抓紧以战教战,并成功地实行以战养战,因此能运动自如,愈战愈强。恽逸群在社论中预告:“山东大会战的结果是蒋军必败,我军必胜;在这次大会战胜利后,跟着来的将是人民解放军更接近伟大全面反攻的局面”。这篇社论是经陈毅审定的,它是蒋家王朝覆没的预言书。 恽逸群对我国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的各派系演变、政治内幕非常熟悉,对国民党20多年的反动统治更有深刻的研究,分门别类搜集了相当丰富的系统材料,可惜经过抗日战争的剧烈变动,资料和笔记完全散失。因此,在1948年写《三十年见闻杂记》的时候,他只能在手头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凭脑子里的记忆来写,这就是在当时解放区负有盛名而至今尚为现代史学家颇为推崇的《蒋党真相》。这本书对蒋介石靠阴谋起家维持长达20多年来的统治,提供了许多引人入胜的宝贵资料,分析透彻,入木三分。 1948年8月,济南解放,恽逸群任济南市委委员兼《新民主报》社长兼总编辑。1949年3月渡江南下,5月进入上海,任申报新闻报军管特派员,解放日报副社长、总编辑,华东新闻学院院长,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委会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躬逢开国盛典。1950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任华东新闻出版局局长。 恽逸群不愧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