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武林旧事
 
校园风貌| 浙大农学院湘湖农场始末
来源:浙大档案馆微信公众号  作者:周黔生  日期:2023-11-29

编者按:国有成均,在浙之滨。百廿学府,文脉悠长。1897年,“求是书院”从普慈寺走进历史的视野。此后,浙大在抗战烽火中“文军长征”,在新中国建设中发展新校园,成为有紫金港等7个校区的综合型大学。回首百廿余年办学历史,浙江大学屡经播迁,弦歌不辍。现推出“校园风貌”专栏,展现不同时期的求是园风貌,感受岁月变迁中的浓浓求是情。本期推出《浙大农学院湘湖农场始末》。

一、湘湖的形成与现状

湘湖位于杭州市萧山城区西1公里处,周长40公里,形似葫芦,中间窄处有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的单孔石拱桥——跨湖桥,连接湖之南北两岸。桥之西南称上湘湖,桥之东北称下湘湖。历史上湘湖以其秀丽的风光可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绍兴东湖、宁波东钱湖相媲美。

远古时期,湘湖地域曾是东海海湾的一部分。气候冷暖交替,冰川、海潮作用频繁,湘湖成为一个海陆交替的地带。近年文物部门对湘湖跨湖桥遗址进行两期考古发掘,出土了陶器、木器、石器、骨器、稻谷,还出土了一条独木舟,经科学测定,证实8千年前人类就生活在这里,它是浙江历史文化的源头。跨湖桥新石器遗址被命名为“跨湖桥文化”,确定为全国文保单位。

春秋时期,湘湖一带是吴越争霸的军事重地,湘湖与邻近的白马湖是越国的军港(固陵港),曾是吴越交战战场。

北宋年间,这里还是低洼水田,政和二年(1112),名臣杨时莅任萧山县令,筑南、北两堤,废田3万多亩,蓄水成湖。湘湖濒临三江口(富春江、钱塘江、浦阳江),三面群山环抱,湖周围约40公里,湖长约10里,湖宽0.5~3公里,湖水面积约3万余亩,湖景秀丽宛若潇湘,故名湘湖。湖四周建有涵闸,天旱开闸放水,灌溉9乡近15万余亩农田。湘湖经历宋、元、明、清、民国五朝,是古代一座重要的蓄水工程。

微信图片_20231129091457.png

民国前期湘湖状况

湘湖在长年累月的泥沙淤积和人为蚕食下,水面逐渐减少。民国16年(1927),湘湖荒地收回国有,在湘湖定山前后一带的泥沙荒地上,先后成立了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试验农场(后改为浙江大学农学院湘湖农场)、湘湖乡村师范学校和浙江省农业推广人员养成所等单位。1927年,测得湘湖平时蓄水量为180万立方米,约占正常库容750万立方米的四分之一,全湖面积约比宋时缩小1/3。截至1947年,先后垦地约7000亩。1949年湖水面积仅存1万余亩,随后又因围湖造田,围塘挖泥制砖,湖面不断缩小,至20世纪80年代,湘湖已变成一条宽50米、深约2.5米的水道——“湘河”。20世纪末,萧山区将恢复湘湖胜景列入了计划,经过近十年努力,一个水面3个多平方公里,美丽动人的湘湖重又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2006年4月,湘湖保护与开发工程一期建成开放,建成景区4.64平方公里,恢复湖面1.2平方公里,有6.1公里湖岸线。形成了湘浦、湖上、城山、越楼、跨湖桥等五大景区,景区中有30多个景点和跨湖桥遗址博物馆。2011年9月,湘湖二期工程建成开园,景区西扩5.95平方公里,景区扩大至10.6平方公里,湘湖水面扩大至3.2平方公里。同时,富春江优质水源通过萧山区小砾山水利枢纽源源不断地引入湘湖和周边的内河河网,既提高了湘湖水质,又确保了城乡生产、生活用水。

二、浙大农学院湘湖农场

1927年2月,北伐军占领杭州。1927年7月,政府在杭州成立第三中山大学。8月,第三中山大学冠名“国立”,称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省党部决定将湘湖作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今浙江大学前身)劳农学院的试验农场,湘湖收归国有。此前,省党部于1927年7月命孔雪雄和张渭斌前往湘湖调查,还邀请萧山人陆元屿等参与筹划,同时聘请浙江陆军测量局负责测量方面的工作,经过两个月工作,编制了《湘湖调查计划报告书》。该《报告书》结论是:“萧山湘湖,土质精良,物产繁多,水量充裕,风景佳美,以之为建设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场所,在吾浙疆域之中可称首屈一指之适宜地点。且开垦疏浚之后于九乡水利绝无妨害,于沿湖居民生计文化大有改良发展之处”。《报告书》中记载:湘湖中露出水面的荒地有8000多亩,其中有3000亩高于或等于东汪坝顶,终年露出水面;另有5000多亩虽低于东汪坝顶,但常年露出水面。

1927年蒋梦麟就任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校长。蒋梦麟校长早年曾在美国加州大学农学院学习过农科,对办好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亲临考察,选定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的萧山湘湖作为劳农学院农场。是年11月湘湖农场创立,聘请蒋梦麟、蔡元培等16人为农场委员会委员,蒋梦麟任主席。11月10日召开第一次委员会议,讨论开垦湘湖计划及经费。

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计划分两步开垦:第一步开垦定山西南淤地最高处,种冬作三千亩,于定山之西建筑房屋,置备生产工具。第二步开垦地势稍低的五千亩,疏浚河道、修筑道路、添筑房舍、设电气厂、设图书馆、建造医院等。《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周刊》第一卷第一期(1927年12月12日)载:“(湘湖农场)第一步计划,先行开垦三千亩,以一千亩为实验区,二千亩为经济区,由本院经营种植,已经购定开垦各项机器,价约五千元,月内可以工作。”实际上,1930年才开垦3000多亩,1930年刊行的《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丛刊(第一号)》载:“自民国十七年由本院开垦以来,年年开辟,现经开垦成熟之地已达三千数百亩,再事继续进行,面积亦必逐年扩充。”后来又接收杭州凤凰山两个林场,组建劳农学院经济林场。湘湖农场和经济林场的创办,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开辟了进行农林科学实验和教学实习的基地,也为后来浙江大学农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微信图片_20231129091500.png

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湘湖农业场第一步工作计划大纲、预算书及后续工作意见

1927年蔡元培筹划创建大学院,掌管全中国学术及教育行政之最高行政机构,相当于教育部,1928年宣告撤销。

农学院进驻湘湖后,又有另外两个机构先后来到湘湖。1928年10月,湘湖师范学校在定山(后以压乌山为本部)成立。农学院湘湖实验农场因此划出500亩土地给湘湖师范学校,以便其建设;1933年,浙江省农业推广人员养成所在湘湖成立,农学院又把开垦出来的熟地3300亩划归浙江省建设厅,作为农业推广人员养成所农场。

1934年秋,湘湖周边遭遇大旱,湘湖中新开垦的农场严重缺水,农养所及浙大农场,各出抽水机,引江水灌溉全湖农田。

1936年5月17日,竺可桢首次视察湘湖农场,第2天即宣誓就职浙大校长,教育部蒋梦麟任监誓员。1937年抗战爆发,当日寇逼迫杭州时,浙江大学曾一度考虑迁至湘湖农场,正是湘湖农场储备的大量粮食,解决了全校粮食匮乏的燃眉之急,当时湘湖农场有农地4800亩(熟地有4500亩)。西迁之初,浙大农学院代办的浙江省立杭州农业职业学校迁至湘湖农场,至12月,浙江省教育厅停发该校的经费而被迫解散。农学院所属的湘湖农场,在日军的炮火下坚持农事活动和试验,留驻人员出生入死,恪守职责。

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湘湖实验农场、湘湖师范学校、省农业推广人员养成所等机构撤离湘湖。日军占领萧山前后,湘湖及周边地区成为战场,湘湖中的垦地也受到严重影响。日伪军为了增加补给,控制湘湖湖田,在湘湖垦区成立了湘湖农田整理办事处,每亩收登记费四元二角;日军又在湘湖周边的老虎洞山、石岩山等山顶制高点修建碉堡,有时竟把湘湖中的普通百姓作为他们操练的靶子,残酷地杀害当地村民,致使老虎洞山下一千多亩湘湖田没人敢耕种,足足荒芜了3年。

1945年8月11日抗战胜利消息传来,远在贵州遵义的竺可桢校长即谋划收回杭州校产,其中包括湘湖农场。8月21日竺可桢日记中有如下记载:“接杨其泳函,知不日赴杭接收湘湖校产。”

抗战结束后,湘湖中原有的浙江大学湘湖实验农场等几个机构又重新回到湘湖,恢复了生产建设工作,农林部还从浙江大学实验农场划出100余亩土地,建立华东繁殖场。

1947年8月,浙大农学院成立“农事试验总场”,校内有华家池农场,校外有湘湖、临平、凤凰山等3个农林分场,湘湖试验农场占地4500亩。湘湖农场另设场长一人,由陶秉珍教授担任,下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负责生产、示范推广和指导学生实习等任务,湘湖农场既是农学院特殊的实验室,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地,更是教学、科研、生产和示范推广的重要场所。

微信图片_20231129091540.png

微信图片_20231129091543.png

1951年9月4日,浙江大学湘湖农场详细情形报告。

1948年1月22日,竺可桢校长在农学院院长蔡邦华、总务长谢家玉等陪同下赴萧山湘湖农场视察。

1949年杭州解放时,浙大农学院有一个农事试验总场,校内外共设7个分场。

1951年根据国家统筹安排,浙大农学院将距校较远管理不便的湘湖农场归浙江省农业厅领导,将凤凰山林场划归杭州市园林管理处领导,自此湘湖农场脱离浙大管理。

*周黔生,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地理系)1962届校友。本文原载于《浙江大学馆藏档案》(2020年)。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档案故事|浙大“求是创新”校训源何而来? 2024-12-20
湘湖通史|民国时期两次重要的湘湖调查 2024-12-20
史话杭州·文化渊薮:养正书塾 2024-12-19
档案中的老字号记忆——王星记扇庄 2024-12-18
杭州铁路文化宫今昔 2024-12-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