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武林旧事
 
从泰顺一直写到梅家坞的《采茶舞曲》
来源:周新华  作者:  日期:2017-05-23

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

妹妹呀,你东山西山采茶忙。

插秧插得喜洋洋,

采茶采得心花放,

插得秧来匀又快呀,

采得茶来满山香。

你追我赶不怕累呀,

敢与老天争春光,

哎呀争呀么争春光。

 

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采茶忙。

姐姐呀,你采茶好比凤点头;

妹妹呀,采茶好比鱼跃网。

一行一行又一行,

摘下的青叶篓里装,

千缕万缕千万缕呀,

缕缕新茶放清香。

多快好省来采茶啊,

青青新茶送城乡呀,送呀么送城乡。

…………



这样一首曲调欢快,充满江南情调的民歌,名字叫作《采茶舞曲》,是由浙江宁波籍的著名作曲家周大风先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它原为越剧《雨前曲》主题歌及舞蹈配乐,后根据歌曲改编成舞蹈小品《采茶舞》。“采茶舞”原是中国一种汉族民间歌舞体裁,流行于南方产茶区,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这首采茶舞曲保持了汉族传统采茶歌舞的基本风格,采用民族的五声徵调式,又有调式交替的素材,曲调欢快、跳跃,再现了采茶姑娘青春焕发的风貌。《采茶舞曲》在五十年代一度极为流行,有较大的社会影响,七十年代经我国著名歌唱家朱逢博的演唱,更是红极一时。


那么,这首民歌当初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这里面有许多曲折而生动的故事。


很多人对《采茶舞曲》耳熟能详,“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根据这句歌词,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这首歌是以杭州梅家坞茶农生活为原型创作的。其实不是。在创作这首歌曲40多年后,有人采访了词曲作者、国家一级作曲家、原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周大风先生,才发现《采茶舞曲》和浙南的山区小县泰顺有一段不寻常的渊源,《采茶舞曲》原来还是在泰顺农村的一座土房子里诞生出来的。


1958年春天,时任浙江越剧二团艺术室主任的周大风和全团50多人奔赴泰顺山区巡回演出。剧团来到了东溪乡后,周大风就住在东溪乡大队部的办公楼。这是一幢三层楼的土房,周大风当时住在土房三楼最右边的一个房间。


泰顺山区盛产茶叶,在演出之余,周大风常与当地村民一道上山采茶。云雾飘渺的山峦,泉水丁冬的溪流,以及欢声笑语的采茶人,一派独特迷人的江南风光,周大风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时,他想起几年前,有位领导曾经对他说过:“周总理说杭州山好、水好、茶好、风景好,就是缺少一支脍炙人口的歌曲来赞美。”周大风思考: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是否能通过戏曲的形式来反映?


5月11日晚,他通宵未眠,在房间里一气呵成写出了反映采茶生产的《采茶舞曲》。乐曲采用了越剧音调,融进滩簧叠板“多上一下”的曲式,又吸收了浙东民间器乐曲“四则”的音调作引子,并采用有江南丝竹风格的多声部伴奏,他觉得这种形式易于被群众接受。


第二天,周大风找到当地的东溪小学,让小学生们排演《采茶舞曲》。没想到,一节课下来,小学生们就会唱这首歌了。“我们拿到《采茶舞曲》的歌谱,哼几句就觉得很好听,也很亲切。”当年东溪小学的老师王存玄回忆,随着欢快的节奏,学生们开始手舞足蹈,模拟采茶动作,还边唱边跳,一直舞到校门外的茶蓬中,到茶山上采起了新茶……


《采茶舞曲》创作成功后,周大风一鼓作气,只用了三天时间创作了九场大型越剧《雨前曲》,这《采茶舞曲》就是该剧的主题曲。这时的《采茶舞曲》采用了浙江民间音调的特点,旋律优美流畅,其中逗趣性的乐句如一问一答,似两个年轻人在相互嬉戏,又像老年人对丰收时节的赞美,乐曲同时又保持了舞曲风格。


1958年9月11日,这天让周大风一生难忘。那晚,周恩来总理和夫人邓颖超一起在北京长安剧场观看了《雨前曲》。演出结束后,他来到后台与演员畅谈了一个多小时。周总理说,《采茶舞曲》曲调“有时代气氛,江南地方风味也浓,很清新活泼。”他专门叮嘱周大风:“有两句歌词要改,原词‘插秧插到大天亮,采茶采到月儿上’,插秧不能插到大天亮,这样人家第二天怎么干活啊?采茶也不能采到月儿上,露水茶是不香的。”周总理还建议周大风到梅家坞生活一段时间,叮嘱道:“把这两句词改好,我要检查的……”


之后,周大风来到梅家坞体验生活。在那里,他一直思考如何才能修改好歌词,然而,在很长一段时候,他怎么也想不出更好的词句。


几年后,周大风还在梅家坞茶园体验生活,有一天,突然一辆轿车停在身边,走下来的竟然是周总理。他对周大风说:“周大风,你果然来了,词改好了没有?”周大风没想到,总理日理万机,却一直关心着一个普通文艺工作者和一支歌曲。几年前说的话,竟然一直挂在心上。周大风只好照实说:“歌词改不出来。”总理沉吟了一下说:“你要写心情,不要写现象。‘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你看这样改如何?不过只给你参考,你还可再改,改好了重新录音。”


经过周总理的妙笔修改,《采茶舞曲》被唱得愈发顺口,风靡全国,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学生,都能随口哼出几句。后来在1977年,中央新闻电影厂拍摄越剧现代戏《雨前曲》,这首《采茶舞曲》由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演唱。因为全曲是以越剧音调为素材的,所以朱逢博为了唱好这支歌,特地到上海越剧院拜师学习用浙东方言来唱这首歌。经过朱逢博出色的演唱,《采茶舞曲》更是老少咸知,红极一时。《采茶舞曲》红遍中国后,浙江歌舞团、中央歌舞剧院都把这首歌作为保留节目,还被灌制了唱片、磁带、CD片发行。1987年,《采茶舞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亚太地区优秀民族歌舞保存起来,并被推荐为这一地区的音乐教材。这是中国历代茶歌茶舞至今得到的最高荣誉。

相关内容
西湖别墅系列|放庐 2025-01-21
古今西湖名人缘|弘伞募建华严塔 2025-01-21
缅怀周恩来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总理的第一次杭州之行 2025-01-13
百年前的杭城“小菜场” 2025-01-06
校史寻踪|浙江巡抚增韫为报省城开办中等工业学堂情形事奏折(1910年12月27日) 2025-01-0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