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林旧事 | | 喝茶喝出“风雨茅庐” | 来源:薛家柱 作者: 日期:2018-01-30 | 这天一大早,郁达夫就对王映霞说:“今天中午,已约好浙江省立救济院的院长沈太素在城隍山泰和园喝茶吃中饭,我先去,你,等会儿来。”随即,他出门叫了辆人力车,就沿着场官弄、建国路往吴山方向进发。 郁达夫和王映霞婚后一段时间,两人在杭州生活得十分美满,两个人沐浴在爱河中几近陶醉。尽管鲁迅先生事先写过一首《阻郁达夫移家杭州》的七律。作为绍兴人的鲁迅,深知杭州南宋遗风很重,政治人文环境远不如上海。但郁、王夫妇并没有领会此诗的深意,于1933年迁回杭州。 开头,他们的寓所在杭州场官弄,是一座走马楼式的住宅。这期间郁达夫的肺痨病未愈,全赖王映霞悉心护理,天天给他喝鸡汁、吃甲鱼、黄芪炖老鸭,为他补身体。郁达夫生活日趋安定,事业也走上轨道。后来,随着声名日隆,当地官员乐于与他们来往;他们也忙于和达官贵人打交道。当时中国旅行社和杭江铁路局先后邀请郁达夫到浙皖各地参观旅行,郁达夫就大写游记和诗词,作为酬酢;还常常请他们到吴山、龙井、湖滨“三雅园”、“喜雨台”饮酒、喝茶、听戏。在《郁达夫日记》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在吴山、龙井、湖滨的记载,有时一连几日都在饮酒喝茶、早出晚归。 郁达夫越来越名士风度,文采风流,悠闲度日,诗酒流连、烟茶不离手。王映霞虽说是个贤内助,但她的女性虚荣心很强,喜欢在交际场合出头露面,佩戴的手镯、耳环十分惹人注目,摆出一副雍容华贵气派。再加她“杭州美女”的美貌和风度,自然受到杭州社交界的青睐。对此,郁达夫也并不加以反对,每逢有社交活动总要带上漂亮的太太作陪。王映霞对丈夫喝酒有一定限制,但对饮茶绝不过问。 郁达夫出生于风景秀丽的茶乡富春江畔,自幼他就在茶香氨氯中熏陶出对茶的钟爱。和小伙伴打小就出入茶馆,熟悉周边茶馆及出入人等,以致他母亲常常以“要好好读书,不得人茶店做‘嶂螂”’来训诫教育。长大后他嗜酒好茶,常约文友、乡友、好友去茶楼吃饭聊天,议时事,谈创作,乃至排遣郁闷。他还以龙井翁家山为背景创作了著名小说《迟桂花》,脍炙人口、轰动一时,人家都把他看成是《迟桂花》中翁则生的化身。郁达夫犹为喜爱西湖龙井茶,在他的《登杭州南高峰》诗中就有:“病肺多年惯出家,老龙井上煮桑芽”之句。 在这次茶宴饭局上,他们夫妇俩碰到了省立救济院的院长沈太素。救济院是继承以前的“同善堂”扩大的慈善组织。沈院长无意中谈起了他正在整理救济院的产业,包括将西湖边的义家等荒地出售,用所得款项在清泰门外建造平民住宅。这项计划原则不坏,然而却遭来不少非难。 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何等机伶精明的王映霞,马上对沈太素所说的出卖救济院产一事很感兴趣,孜孜以求地不断询问详情。她当场表示: “哎,沈院长,我们现在租住在东河边的场官弄,那里有一所废庵,大约有两亩光景地皮,听说是你们救济院产业。沈先生,我想把它买下来,不知可不可以?” 买这块地皮,是想建造新居,王映霞早就看中这个地方。现在正好碰上产权的主人,她怎能不充分运用交际手腕呢? “哦,你们想要这块地皮?”沈太素醉眼朦胧地望着这位杭州美人问。 “对对!”郁达夫见夫人开口了,也随声附和,“我们想造座房子,寄人篱下总不是长久之计。你说是吧?能否请你帮帮忙?” “嗨!我喜欢这块地皮!它是长方形的整整一块,四面围墙俱全,里边只有三四间坍败的庵屋,立刻可以造房子。”王映霞立即显出了杭州美女的年华旖旎、能干练达,“沈院长,我太钟意这块地皮了!所以无论如何请帮忙。” “可以哟!郁大作家想造房子有什么话好说呢?”几杯酒已经落肚,这位酒醉饭饱的救济院院长,非常爽快地答应把这块地皮设法卖给他们。 这下子让王映霞喜出望外。她楼上卧室有一张梳妆台,窗口正对 着倒坍的废庵。每天早晨梳妆时,她都在凝望、想象。结果,她再通路子找人,只花了1700多元大洋,就买下这块近两亩的庵基地。王映霞自己设计、自己监工,按自己心意开始大兴土木。她东指西划、栽花植木、忙碌万状。半年后,也即1936年初,工程竣工,爱巢落成。 在当时的杭州,这样的新居当属豪华。两扇大铁门是当时杭州市长周象贤送的,从大门进去,汽车可一直沿水泥路驶到房前。朝南三间正房,当中是客厅,东西两间是卧室。在三间正房后边,还有餐厅、客厅等附属房间,陈设着新购置的家具。东北角上,有一个精心设计的小书院,点缀着太湖石、荷花缸,显得非常雅致。书房内藏有7000册左右图书,其中不少是日、德、法、英语原版书。郁达夫一生爱书,这座书城是新居一大景观。可惜郁达夫没在这书房里好好读书、写作。 郁达夫灵机一动,就把新居取名为“风雨茅庐”,王映霞觉得这名字不太吉利,要重新取过;但郁达夫已请马君武先生题写了匾额,悬挂在客厅,要改已不可能了。 谁知一语成谶!这座爱巢建成之时,也是他俩感情风雨裂变之始。从此郁、王爱河风雨不断。郁达夫在新居大约仅住了两个月时间,就接受陈仪之邀,走马上任去担任福建省政府参议,把如花似玉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丢在“风雨茅庐”里。别人很难理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中间的是非曲直,谁也说不清楚,不说也罢。 暖乎!郁达夫一次茶宴,喝茶喝出了一座“风雨茅庐”。一座“风雨茅庐”又葬送了一场世纪之恋。 | | 相关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