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原家谱博物馆 因为关注当代中国家谱编修研究,关注到了北方的魏怀习。他是河南志谱古籍印刷厂老板,每年的家谱印刷量三百多部,几乎一日生产一部。他也是河南家谱协会会长,收藏家谱数量多,办了中华家谱馆,拟编《中原家谱总目》。 2017年11月24日下午三点半左右,到达中原家谱博物馆。因为适逢魏怀习总经理出差,由副总经理金涛接待。他是魏怀习的大学同学,协助他做事。参观以后,整体感觉,门面漂亮,办公条件尚简陋。公司租用大楼后面的裙楼办公,地盘不算大,房子略显陈旧。一楼一间是家谱业务部,另二间是中华家谱博物馆,原来是印刷厂车间。因为郑州不让在城区办厂,所以搬离到黄河以北新区了,于是空间腾了出来。适二楼上的家谱收藏也放不了,于是开辟成为家谱博物馆。因为是别人的房子,仅是简单装饰而已,尚属简陋。新家谱的数量,据说有近万种,但目测下来,可能尚不及。观看了一些家谱样本,模式仍是传统的。一楼陈列馆中,竞有家族酒,用于圆谱礼品用,这是非常有趣的事。二楼是设计部,有十多台电脑在设计。由于是周末快下班了,设计人员不多,有几个客户与设计人员在校对家谱稿子。见到了另一位牛副会长、家谱手机报编辑小孔,与他们聊了几个小时,注意到了一些现象。 老人生活在过去,只认过往的没有照片的直线家谱为正宗的家谱,有照片的,或直排的,或左边装订的,均不被认可,称为没有谱味。也就是说,他们心中有一个标准,就是古代的家谱是标准的,其他的创新均是不可接受的。由此可知,底层农民,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或保持者。要知道,家谱的形式与纸张,是时代的产物,要与时俱进。同时也表明,底层人士是最为保守部分,或原来标准最为坚持部分。家谱是给当下人与未来人看的,不是给古代人看的,这必须弄明白。当现在的青年人习惯了横排、简体字以后,反过来难以接受直排与繁体体。 宗亲认同,同是殷姓,更为卖力。殷姓接待员,他帮助一个贵州殷姓修谱时,远程微信传递,材料传了二十多天。微信的出现,解决了交通不便、不会电脑问题。也表明,部分农民过了电脑关,直接进入了手机微信时代。 我现在对深入底层,搜集底层大众的观念,十分有兴趣。原来,我要研究底层大众的史学思想。他们是如何看家谱,看个人史,看社区史,看口述史,看影像史,简单地说,如何看当代公众历史记录问题,这些观念问题,才是我有兴趣研究的。只有研究透了这些大众史学观念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大众。 家谱是男人关心的事,更精确地说,是老男人关心的事。40岁以下的男人不关心。现在的问题是,老男人不会电脑,少男人会电脑,但对家谱没有感觉。他们多数是陪老人来修谱,自己不关心。老人与青年,如何统一?网上修谱可能是一大趋势。 说及电子修谱公司,他们的观测是,急于想收割,没有投入意识,这是许多家谱网络公司导致失败的原因所在。微信,投入多年,人口达二亿,才想着收割。 遇邢台威县一个老人,问我有否有修谱软件。原来他是修谱者,所以关注此事。这验证了我屁股指挥脑袋的说法,现实决定大脑意识,关注决定问题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