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第三届…
书讯 | 《戴望舒年谱》出版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特别关注
 
从《四景山水图》中看南宋园林
白沙桥建设纪事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武林旧事
 
来读读宋代的小报吧
来源:  作者:  日期:2018-05-09

一个生活在宋朝的知识分子,如果他关心时政,他可以每天都市场上买一张报纸,上面通常刊登有最近的政治新闻与社会奇闻。至迟从北宋末开始,汴梁市场上已出现商品化的报纸,《靖康要录》载:凌晨有卖朝报者。这里的朝报应该不是官方出版的邸报,因为邸报是免费发给政府机关的报纸,不会进入市场。报贩子叫卖的朝报实际上应该是民间雕印与发行的小报,只不过假托朝报(机关报)之名而已。

 

南宋时,临安城有了专门的报摊,《西湖老人繁胜录》与《武林旧事》记录的杭州各类小本买卖中,都有卖朝报一项,可见报纸零售已成为一种可以养家糊口的职业,它的背后,肯定又隐藏着一个靠出版报纸营利的行业。

 

那么南宋的新闻小报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报纸?一份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的臣僚奏疏透露了比较详细的信息:

 

近年有所谓小报者,或是朝报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先传于外,固已不可。至有撰造命令,妄传事端,朝廷之差除,台谏百官之章奏,以无为有,传播于外。访闻有一使臣及合门院子,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或得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于街市之剽闻,又或意见之撰造,日书一纸,以出局之后,省部、寺监、知杂司及进奏官悉皆传授,坐获不赀之利,以先得者为功。一以传十,十以传百,以至遍达于州郡监司。人情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真伪亦不复辨也。(《宋会要辑稿刑法》)

 

研究新闻史的台湾学者朱传誉先生根据这条史料,推断出南宋小报具有如下特征:

 

一、有人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也就是说,已经专业化。

 

二、坐获不赀之利,可见是商业行为,并且是一种很赚钱的事业。

 

三、新闻来源或得之于省院之漏泄,或得于街市之剽闻,可知范围很广,并不限于宫禁,道听途说也在采访之列。

 

四、内容如诏令、差除、台谏百官章奏,多为朝报所未报,因而被称为新闻(友情提示:宋朝人已经用新闻一词来指称民间小报了)

 

五、人情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可知小报较朝报受人欢迎。

 

六、一以传十,十以传百,以至遍达于州郡监司,可见发行之广。

 

七、所谓撰造命令又或意见之撰造,也就是言论栏,相当于今日报纸的社论。

 

除了上面朱传誉先生提出来的这七点,我们还可以根据另外的史料,将南宋小报的特征补充完整:

 

八、小报养有一批采访消息的报料人记者,据《朝野类要》载,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这里的内探省探衙探都是暗中服务于小报的报料人,他们为小报老板提供新闻,当然也从小报老板那里获取报酬。

 

九、小报为定期出版,日书一纸投于市场,发行覆盖面达于州郡,这样的报纸肯定不是手抄报,而是印刷品。宋代印刷业非常发达,印制小报在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其实早在北宋熙宁年间,市井中就有人刊印时政新闻卖钱:窃闻近日有奸妄小人肆毁时政,摇动众情,传惑天下,至有矫撰敕文,印卖都市。(《宋会要辑稿刑法》)

 

十、小报为民间所办,新闻采写与发行传播均摆脱了官方控制,一些小报胆大妄为的程度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如北宋大观四年(1110),有小报刊登了一份宋徽宗斥责蔡京的诏书,但这份诏书是小报杜撰出来的,属于伪诏,放在其他王朝,这无疑是诛九族的大罪,但在北宋末,这起辄伪撰诏事件最后却不了了之。南宋初,又有小报伪造、散布宋高宗的诏书,令高宗非常尴尬,不得不出面澄清。当然宋政府也一再发布法令,企图严行约束小报,但总是屡禁不止,从中也可以想见宋政府对于社会的控制力并不严厉。

 

今天的新闻史著作通常将十七世纪才出现的《法兰克福邮政总局报》或者《新到新闻》、《莱比锡新闻》当成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但以南宋小报出现的特征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说,风行于十二世纪的南宋小报才是世界最早的日报,而且其品质跟近代新闻报纸已经相当接近。指出这一点,并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祖上曾阔过的虚荣,我只是想说明:华夏文明有自发近代化的内在动力。(本文配图为清代邸报。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大学入学试题解答中夹着一张节目单,什么来头? 2024-05-20
白沙桥建设纪事 2024-05-16
你可能真不知道,杭州这条网红马路里,还藏着一座宰相府 2024-05-14
红色故事:章太炎与中国共产党纪事 2024-05-13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2024-05-1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