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中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老城区的衰退问题。所谓老城区的衰退是指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停滞、倒退,发展速度的减缓,或在与其他城区的比较中地位的下降等。老城区衰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然资源的枯竭。 对于自然资源型城市的老城区来讲,由于其形成发展高度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旦资源接近枯竭或者资源开发效益下降,就会导致这些老城区全局性的经济衰退。世界上许多以煤炭,金属、石油等矿产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的老城区已经出现或将要面临这样的情况。 二是主导产业的衰退。 产业是城区发展的基础,产业的兴衰决定着城区的兴衰,而工业经济的发展是有一定周期性的。从工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任何工业部门都要经历形成、发展、成熟和衰退的过程。如果一个城区的产业结构中主导产业单一就更容易受这种工业发展周期的影响,伴随着这种主导产业的兴衰更替,城区的发展也会相应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 三是投资和生活环境的恶化。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投资的根本动力。老城区发展的空间逼窄,土地价格的高昂,交通、供电、供水等压力大,其他基础设施的落后、老企业改造的成本巨大等,这些都成为制约投资的不利因素。同时,老城区往往面临着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压力更大、住房紧张且房价高昂、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设施老旧、环境污染较重、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社会保障包袱重等问题,生产生活条件不如新建城区优越。因而造成人气不旺。投资和生活环境的恶化通常会导致人口,资金、技术的外流,从而加速这些老城区的衰退,严重的情况下会使之成为“枯萎区”。 【蓝天白云下的鼓楼蔚为壮观】 四是老城区出现衰退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 生产要素和城市功能的聚集与扩散是贯穿于城市发展过程始终的一对矛盾。在城市发展的早期和中期,聚集占据主导地位,表现为生产要素和城市功能向中心城区的快速集中;当这种集中达到饱和时,扩散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城市的发展将经过“郊区化”阶段而后进入“逆城市化”阶段。在“逆城市化”阶段,原城市中心都的人口与产业进一步向郊外分散,从而使城市中心部出现空洞化,开始陷入停滞或衰退状态。 老城区的衰退往往是由内外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在城市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因素具有决定性意义,这种决定性就在于在认识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之后,依据这些规律,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有利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缓老城区的衰退,并且可以通过一系列积极的调整措施,使老城区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上城区是杭州传统的中心城区,面积只有18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老城区、小城区。但是上城区也是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区域,“小城区”与“老城区”既是上城区“短板”与劣势,也是上城区发展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上城区如何做好小城区大文章,如何实现小城区大发展,关键是坚持“品质”至上,擦亮“品质城区”这张“金名片”,解决三对问题。 1.回答好“有限城区、无限发展”问题 【杭州上城区风景】 上城区南宋皇城小镇分布图 迈入新世纪以来,上城区按照“保老城、建新城”和“城市有机更新”理念,先后参与实施了西湖综保工程南线整合工程、湖滨综合保护一、二期工程、中山路有机更新工程、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保护以及解放路、庆春路、建国路、复兴路等道路有机更新工程,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成功做法,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有限空间、无限发展”,树立了杭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标杆。 进入“后峰会、前亚运”时期,上城区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乘势而上,抓好规划、保护、建设、管理、经营、研究“六篇文章”,坚持规划引领、研究先行,以研究带规划、带保护、带建设、带管理、带经营,以实施南宋皇城大遗址综保工程为载体,抓好市委、市政府在2010年出台的《南宋皇城大遗址综保工程五年行动计划》,重点做好南宋博物院、将台山南宋佛教文化生态公园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打好“南宋牌”、“品质牌”,打一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攻坚战,加快建设一流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区。 2.处理好“老”和“新”的关系 【杭州玉皇山八卦田公园】 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城市的老街、老宅、老树,来自于老城,来自于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因为,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产生于,也只能产生于其固有的特色,也就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差异性、独特性,甚至是唯一性,而这种特色,这种差异性、独特性,甚至唯一性,只能来自于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蕴含着极高的历史、文物、艺术、科学价值,是杭州8000年文明史的实证、5000年建城史的标志,也是上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动力。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原则,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有价值的老房子,自觉当好历史文化名城的“薪火传人”。 3.做好“老”和“小”两篇文章 上城城区虽“小”,却凝聚着杭州城市的优质环境资源。 从自然环境看,上城区东挽钱塘、南枕吴山、西濒西湖、北接运河,小小城区集西湖、钱塘江、古运河、吴山等众多自然景观,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文化景观遗产集聚之地,既具有“西湖时代”精致、和谐的神韵,又兼具“钱塘江时代”大气、开放的风采。从商贸资源看,上城区自古就是杭州“珍异所聚”、“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城区中拥有湖滨、吴山、城站三大商圈,延安路、解放路、庆春路等繁华商业街区,湖滨路、南山路、清河坊、南宋御街·二十三坊等商业特色街区,是杭城商贸最为繁华之区。 从生活资源看,上城区拥有一大批高档宾馆酒店,有众多的国内外知名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有杭州乃至全省最好的优质医疗资源和名校教育资源。 馒头山社区大变样 思鑫坊民国历史建筑群 上城城区虽“老”,但浓缩了杭州深厚的人文历史资源。 从历史维度上看,公元907年吴越国王钱定都杭州,皇城就座落于今天的上城区境内,这是上城区作为古都的开端。公元1138年宋室南迁定都杭州,使杭州跃居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140年。当时的南宋皇城也建在现今上城区境内,上城区也与杭城一起由此进入古代杭州的鼎盛时期。上城区不仅有着吴越、南宋两朝的皇城所在地,而且自隋唐一直到民国时期,也一直是杭州的州治所在地。可以说,上城区荟萃了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上城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烙有杭州发展的历史痕迹。上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种类丰富,远可追溯至隋唐,近可推及近现代,时间跨度逾千年,荟萃了唐、宋、元、明、清、民国、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遗迹。上城区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74处,其中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全市的近一半;城区所拥有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地段,分别占全市的2/3和1/2;城区内有保护价值的老房子,占全市老房子总量的60%。除了物质文化遗产以外,上城区还拥有49家行业老字号,是“梁祝”和“白蛇传”两大民间传说的发源地,区内留存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凝结着数千年来杭州先民的勤劳和智慧,承载着杭州悠久的文化积淀和精神财富,是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根”与“魂”。 因而,这也是上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最具独特性、差异性甚至唯一性的宝贵资源,是上城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动力。因此,上城区要突破“老、小”城区产业发展空间的不足,就必须牢牢把握自然人文环境这一最大的优势、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做大、做强“小城区”,做优、做精“老城区”。(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参考文献: 1.王国平:关于建设一流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区的思考 2.陈玉光:老城区的衰退与复兴.新视野, 2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