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林旧事 | | 雅俗共“尝”,缘起南宋的杭州舌尖故事 | 来源:杭州旅游发布 作者:杭州市旅委 日期:2018-05-23 | 
1138年, 南宋首任皇帝赵构正式定都杭州。 这座州级建制的城市, 一跃升格为国家级城市。
城市因人而兴, 随着宋王朝都城南迁, 一些能工巧匠也随之来到杭州生活, 其中自然少不了善使庖丁之道的厨师。 如果说北宋时期, 南方与北方的饮食习惯差异较大, 那么在南宋,除了将原本开封城那套 膳食文化给Copy过来以外, 更多的是融合与创新。
最为著名的案例莫过于面食。 现在如若给你提示三个字, 说出杭州代表的面食是为何物, 或许你首先会想到“片儿川”、“虾爆鳝”? emmm……这些虽然已成招牌, 但据南宋《梦梁录》记载, 当时在杭州面食的兴盛程度绝不亚于北方。
上面这张菜单, 就是当时上至贵族下至平民 所能尝到的面食。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受北方面食的影响, 起初这些“面”并非现在的汤面条, 而是汤面片, 到了南宋晚期才逐渐从面片向面条发展。 南宋面食的另一种衍生则是饼, 和我们现在认知中的形象有些许差距。 比如说《水浒》中武大郎买的炊饼, 更像是现在的蒸馒头那般模样。  正是因为北方的原面与南方的食材相融合, 才不断诞生出南宋面食文化的奇迹。 除了上面提到的面与炊饼, 一些北方名厨也将其他菜肴也传袭至杭州, 成为杭帮菜的开山祖师。  “宋嫂鱼羹”这道菜,起于《武林旧事》所载, 当时宋高宗赵构游玩西湖至钱塘门, 品尝了一位叫做宋五嫂所烹制的鱼羹, 在谒见时,宋五嫂自答是东京(开封)人士, 赵构或许是想起了“家乡的味道”, 在赏赐之余便命其专为宫苑烹制鱼羹御膳。  后来在清朝, 又将“宋嫂鱼羹”做法进行一定衍生, 形成了“西湖醋鱼”这样一道菜肴。 这道菜肴与昔日北宋开封 早就声名鹊起的“糖醋熘鱼”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是将食材里黄河鲤鱼换成了江南草鱼, 并去掉了覆于鱼肉表面的龙须焙面。
当然,尝一两道菜未必能知其真味, 一些高规格的府衙宴席成为 “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奢华写照。 宋高宗赵构在位期间, 能够得到皇帝赏识, 前往其府邸用餐的大臣只有两人, 一人为秦桧,一人为张俊。
1151年10月的一天, 赵构一行驾临张俊府, 张俊便摆出百桌以上的酒席, 来宴请赵构和宰相秦桧。 而在赵构所坐的餐桌上就陆续 奉上了250余道菜肴,可见排场之甚。 只不过,数百年后, 我们并没有对这些高级宴席有多少印象, 倒是留下了另外两道特殊的杭州点心 ——定胜糕与葱包桧。  定胜糕本是百姓 为祝杨家将出征顺利所制, 随南宋迁都后也传承至杭州, 当然祝愿的对象则换成了 岳飞所带领的岳家军。
至于葱包桧, 也是因岳飞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岳飞, 最后岳飞被“莫须有”罪名杀害后, 百姓气愤不已,才将面块先投入油锅里炸, 称之为油炸桧(即油条)。 但是发现油炸桧冷掉之后就会影响口感, 于是聪明的点心工匠又想到将油炸桧 与葱段、春饼相结合, 成为又一道口口相传的杭州街巷美味。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如今在江洋畈生态公园一侧的 杭帮菜博物馆, 你仍可在这里 与南宋以及各历史时代的饮食文化邂逅, 了解一幕幕舌尖上的杭州故事。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 | 相关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