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迫于形势,清政府废除科举,创办新学,严州府(下辖建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遂安6县)的新学创始人是我的父亲王韧。 父亲幼年勤奋好学,闻名乡里,童试登榜后即补廪生,23岁应乡试,中光绪癸巳科(1893)举人。 俗语说:“只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对比,是科举时代的真实写照。那时中了举人后,要谋个一官半职、捞点钱财是十分容易的。我的父亲中了举人后,曾经在苏南镇江一带做过府尹知县的幕僚,知县何公妻之以女。但是面对清末官场中的腐败现象,父亲不久即告退还乡,致力于教育救国,任严州府双峰书院院长。1901年书院改名为六睦学堂,任学堂堂监,是为建德县也即严州六县新学创立之始。1903年清廷正式宣布废止科举,创办新学,六睦学堂改称为严郡中学堂,这是严郡六县的第一所中学。父亲于次年就任学堂总理(校长)。 严州中学老照片 严郡中学堂名为公立,实际上经费极端匮乏,仅设语、算两科,学生几十人而已,体制与书院无异。为了办好这所新学,父亲不辞劳苦,跋山涉水,奔波于建、桐、分、淳、遂、寿诸县集镇、乡村,拜访各地乡绅商贾,筹集办学资金。各地富绅商贾鉴于父亲当时的声望与一片热衷里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纷纷解囊捐资。因此学堂得以拓地增建校舍,完善新学堂课程设置,使学校初具规模。父亲为这所老牌中学——严中的诞生和成长,呕尽了心血,至今严州中学校史上仍赫然记载着第一任校长王韧的名字。 父亲在就任严州中学学堂总理的同时,于1906年在家乡胥村(今乾潭镇)创立建德市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小学——建北高等小学堂。这所高等小学堂,就是现今乾潭镇中心小学的前身。学堂完全按当时的新学模式办学,设置语文、修身、算术、史地、体操等课程。因无校舍,就将自家堂屋作为教室,并报请建德知县批准,在胥口埠(现因建富春江电站而淹没)出口的农副特产收取厘金。劝导乡里富户捐助学田,使学校经费有固定的来源,保证了这所小学在以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的时期得以连续开办而不致停顿,父亲的功绩实在不可埋没。已过世的严州教育界元老邵吉辉先生就是建北高等小学的第一届毕业生。他对当时在该校读书的往事,记得清清楚楚。 严州中学新校区 父亲去世至今已有31年了。他一生对个人的权益无所索求,乐于为桑梓造福而不居其功,得以享年97岁。他在世的时候,从不在我们兄弟和乡党面前谈论他自己年轻时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加以我们诸兄弟成年后都离开他各自工作,聆听他教诲的机会就更少了。但在1911年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本地后,他即与当地的同盟会员余光凝、包汝羲、邵次珊等人为首,促使严州府治改元,推翻封建王朝统治。其后又辞去浙江督军府机要秘书之职,告别官场,多次主持地方史志的编修工作,致力于地方文化建设,立志教育救国。解放后他被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建德县第一届政协特邀委员等。他一生光明磊落,淡泊守志,不以个人地位、金钱为念,留给我们兄弟的物质财富,仅薄田数亩、农舍数间而已;他留给我们兄弟的精神财富是他写在王家村出口处那座小小五圣堂庙门上的那副“土豪劣绅滚出去,三姑六婆休进来”的对联。 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