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书讯 | 《戴望舒年谱》出版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特别关注
 
从《四景山水图》中看南宋园林
白沙桥建设纪事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文史动态
 
再靠近良渚一点点:论《良渚玉器线绘》的诞生
来源:浙江古籍出版社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18-06-04


编者按

    528日,新华社发布《五千年!每一块基石都镌刻着文化自信》,阐述一个民族对血脉根基的求索与追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公布,专家们在浙江良渚遗址……等地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5000年文明。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

 

关于《良渚玉器线绘》的进度

  

前几天,刚刚立夏的杭州用高温狠狠地给大家来了个喘不过气的拥抱,考古研究所的方向明老师到洪都拉斯考察玛雅文明的行程也终于敲定日程。按照约定,小编将《良渚玉器线绘》的三校稿赶着送到考古研究所,方老师在数堆图书和几把镐头、铲子的围绕下坐定,边上的小水壶咕嘟咕嘟煮着浓茶,他一口气完成了对《良渚玉器线绘》的最后一次修订。从我们拟定选题向方老师约稿至今,堪堪过了一年。

 

640.webp.jpg

    定稿的这天,方老师即兴创作了一幅小画:一群头戴良渚神人“介”字形冠帽的小人兴高采烈地坐着飞机,从东土前去拜访西方,他们的起点是以玉琮代表的良渚,他们的终点是用石碑代表的玛雅,这幅画被命名为《上层交流——从良渚到玛雅(5.226.1)》。

    方老师的这趟遥远寻访必定能引发两个文明考古研究之间新的碰撞,而作为《良渚玉器线绘》的文编和美编,在这一年中,我们也像那几个兴高采烈的小人,从良渚的门外摸索着敲开了这个史前文明的大门。

    在《<良渚玉器线绘>:一本书带你领略良渚王国的精神与艺术》《为了更好地了解良渚考古,我们可能要认识一下这些线绘图》中,我们已经详细地谈过对良渚、对考古线绘的理解。

 

640.webp (1).jpg

     今天,我们想说说我们与良渚“交流”的历程,从模糊到明确、从懵懂到豁然开朗,在设想与推翻的反复中,在纸稿的红色笔迹中,在印刷厂的车间里,《良渚玉器线绘》的内文、封面、书皮和众筹特别纪念版笔记本、书签、挂画一个一个终于成为实物,呈现在我们面前。

 

640.webp (2).jpg

图书封面:良渚玉是青色的

 

    这个标题小编也觉得很莫名其妙,但是它与本书的封面设计之间确实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我们熟悉器物图录的美编在对本书做了调查与了解之后,选择用反山M12100 玉钺杖本体作为封面设计的基础元素。玉钺是王权与军权的象征,封面保留钺体的基本轮廓,并以加深弧形钺刃的方式强调钺象征着权利与信仰的内涵;突出钺体上下的图纹,上方的神像正是良渚的标准神徽,而下方的神鸟同样是在良渚文明中有着“通天”功能的代表性神物。至于色彩和工艺,美编坚决地敲定了他的基本方案:封面主体要纯白的,没有任何彩色图纹;封面上良渚神徽、神鸟要出现,关键在于要模拟出它们在玉器上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它们透出玉的光芒”。

 

640.webp (3).jpg

▲反山M12100 玉钺杖本体 复原图

    在纯白问题上,我们两个责编一致反对:“纯白有点扎眼吧?”“摸上去不是很容易就脏了?”而在透光问题上,我们只能向美编投出无解的眼神。于是,善于运用新材料的美编向我们热情推荐了烫透纸这种一听就很厉害的材料,据说它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加温烫过之后立刻能变得非常通透。美编翻箱倒柜找到了曾用过这种材料的书籍,不过这本书的透叠效果做得并不明显,何况神徽、神鸟的线条本身只有零点几毫米?这么细的线条能不能烫出来我们尚且还很担心。然而,美编说:“真理并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于是,在众筹已经准备上线的前几天,我们依旧忐忑不安,印刷厂的烫板刚刚赶制出来,一切等待打样的效果。

 

640.webp (4).jpg

亲临印刷厂的美编为了保险,还是加了第二种方案,用白卡纸。从下图可以看出,无论是烫白,还是烫黑,良渚神徽烫出来的线条精细、清晰,完全出乎意料的好,小编认为白卡纸的效果已经非常惊艳。

 

    然而,当烫透纸的效果出来,大家都被它透出的光芒所折服了:不愧它“烫透”的美名。但此时,美编反而有些犹豫,因为白卡烫过之后,可以看出图纹带有些许淡如羊脂玉般的色泽,而小编在惊叹于烫透纸的美貌之后,也在它高昂的价格面前低下了头。至此,白卡似乎成为最后的选择。

 

640.webp (8).jpg

转机出现在方老师看到打样之后,听完我们的介绍,他说:“不,良渚玉是青色的,早期中国玉的主流都是青色的,黄玉是在和田玉流行之后,我们现在看到的良渚玉颜色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它们受沁了。”美编当即将白卡打样卷了起来,说:“烫透纸双面印刷,将背面油墨的绿色透上来,就是它了。”

 

    总之,这时的我们决定“为美丽付出金钱”,因为能够给图书一个与内容相得益彰的封面已经不容易,更何况能透过封面反映良渚玉器曾经的光华呢!不过,经过细致的成本核算,一张进口烫透纸的价格竟然超过整本书的内文纸张,这已经不仅仅是成本略为提高的问题,而达到了“形式大于内容”的程度,作为编辑,我们不可能因此抬高图书的定价来让读者买单。

 

    最后,经过我们和印务、纸张公司、印刷厂的问询、讨论,终于选到了这张昂贵烫透纸的替代纸张彩烙纸,我们给印刷厂的工艺描述是这样的:“封面双面印刷。 正面单色印刷,加温铜版烫图案(面积较大);反面专色满版印。”所以,朋友们,实物依然会非常美好的!

 

640.webp (9).jpg

内文版式:再靠近良渚一点点

  

 版式的大方向很明确:我们要做的是一本让普通大众以出土器物为媒介来认识良渚文明与艺术的图书。因此,我们的关注点在于:

 

◆让读者能够看懂

       根据良渚玉器的器物类别,本书的章节辑封和正文都划分出了十分清晰的层级关系,这一方面与方老师的在保持准确、简约前提下尽量通俗的语言风格相统一;另一方面,注重结构的明晰,是为了拉开与过于专业、艰涩的考古报告之间的距离。

 

640.webp (10).jpg

◆让读者能够看清

    本书认识良渚的方式是“考古线绘”,其中收入的良渚玉器线绘,在门类上具有全面性,在器物特点上具有代表性,在绘图质量上具有权威性,因此必须让每一幅线绘作品都能准确地向读者传达本身所包含的信息。

    所以,我们以图为中心,为了保证考古线绘的科学性,能够放原大的全部原大排,不能放原大的均标注有标准比例尺。而为了方便读者识图、读图,我们在玉器线绘图的解构及玉器图纹的分解图上下了不少工夫,采用了拉线标注、阴影辅助、明暗对比等许多手段。

 

640.webp (11).jpg

◆让读者感受良渚艺术的魅力

    在我们编辑《良渚玉器线绘》的过程中,常常会被一件器物的外形、一种图纹的精妙或者神人的一种神奇解构、神兽的一个特殊眼神所吸引,有时是感觉震撼,有时是感觉忍俊不禁,所以在让读者们了解良渚玉器的同时,我们还希望通过力所能及的手段,传达更多良渚艺术的力量。

 

640.webp (12).jpg

来自良渚的凝视

     ◎在全书的开篇,我们以良渚古城遗址图为中心,排列出了“良渚文化玉器简谱”的序列,就像我们要传达的,你在这里可以清晰地认知良渚玉器的不同类别,同时也能感受到它们和这片土地的紧密联系,这差不多也算实物考古的一种表达。

 

     ◎在图书的内页,我们做了特殊的折页和拉页。例如,为了展示良渚“琮王”四面直槽上下8个威严标准神像的面貌,我们模拟了神像在玉琮本身出现的顺序,以黑金的色彩对比展现这些贯穿良渚权利与信仰的神秘图纹、这些方老师三易其稿才定下的精细线图。

 

640.webp (13).jpg

    至于图书开本从小32开改到标32开、内文纸张的变更等等这里都暂且不表,经历过在排版公司蹲点改稿、量比例尺、调图,将排版员盯到“怕了你们”之后,再回头看书稿的小编发现几乎对每一页都有“想把它讲给你听”的冲动,比如你注意到图书切口处用的螺旋纹了吗?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书讯 | 《戴望舒年谱》出版 2024-05-16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到会稽康氏——兼说古代浙江的外来文明 2024-05-14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系列活动暨第三届杭城悦读文化节”启动 马卫光出席 2024-05-10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古四记》边上 2024-05-06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约研究员)全体会议 2024-04-3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