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不见经传的“过路小站”到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从流水般的绿皮火车到风驰电掣的“复兴号”……改革开放40年,杭州铁路发生的这些变化,都被一位老人用相机记录了下来。 翻开自制摄影集,80岁的谭启晓讲述着杭州城站火车站的“百年历史”,从杭州首条铁路江墅铁路到城站旧址清泰火车站,他如数家珍。
这份铁路“情结”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谭启晓中专毕业后一直从事铁路工作,一干就是40多年,退休后依然钟情于铁路研究,也正是因为这份深情,他萌发了用相机记录杭州铁路历史变迁的想法。 “城市发展变化,用相片记录才有权威。相机我随身带,全过程的记录,几十年下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档案。” 翻开谭启晓自制的摄影集《铁路杭州东站诞生记》,他指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说,这张照片还原了杭州东站最初“过路站”的模样。 “东站真正运营是在1992年4月1号,它车站也就一个二层楼的建筑,也就几百平方米。每天只有四对列车,也就是说平均三个小时才有一趟车,那么旅客是很少很少,当时是冷冷清清的。”
1997年6月,杭州城站由于客流的持续增长,已不能应付客运需求,旧车站拆卸重建。从此,客流一下子都涌入了杭州东站,排着长龙的售票窗口、闹哄哄的候车室、如同开闸放水的检票处……这些场景都被谭启晓用相机一一记录。 “这个照片显示的是旅客都集中在东站,人满为患了,好多人就连座位都没有;另外一个当时买票的情况,排的都是人,每个窗口,我估计起码有三四十米,买着一张票的话,你起码要等个一个小时左右。”
2010年1月,新东站开始破土动工建设。 同年10月,浙江的第一条高铁沪杭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杭州站驶入第一趟高铁。从此浙江的铁路上跑起了“G”字头火车,进入“追风时代”。 2013年7月,杭州东站全新亮相,宁杭甬高铁也同时启用,标志着长三角高铁网络建成。 今年4月,350公里时速的复兴号在杭州东站霸气开跑,将杭州到北京的距离缩短到4个半小时。 如今,从杭州出发,通过杭甬、宁杭、沪杭、杭长4条高铁线路,可以去省内大多数城市,就能直达北上广深、武汉、重庆等主要城市。 年内,升级改造中的杭州南站也有望“华丽回归”,从南站出发走杭黄铁路,到黄山最快只要一个半小时。 按照相关规划,到2030年,杭州还将拥有11条高铁线和6座高铁站,高铁数量超过上海、南京、合肥,居长三角城市首位。 展望未来,谭启晓无比自豪。如今,他的心愿就是坐一趟“复兴号”去北京看一看。 “我们杭州实际上是我们国家铁路一个缩影,我想有生之年,也想坐一坐这种高科技的列车,来享受下我们祖国发展的一种面貌。”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