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杭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召开 有这样一本关于杭州的书,不仅受到媒体特别关注,还在海内外“两航”人士中广受追捧,更让航空迷们如获至宝。
▲ 《起飞在杭州 ——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史料图辑》 该书由杭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历时一年编辑而成,收录了1000余张由国内外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收藏的史料图片,图片的提供者为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简称“中杭厂”)的二代子女金垒允和王敏。
▲ 目录 该书的出版在海内外“两航”老员工和后代中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们在热切关注该书出版发行的同时,对杭州市政协的这项工作表示感谢。
现定居美国的中国航空界元老、第一位飞行驼峰航线中国机长、原中央航空公司副总经理百岁老人陈文宽拿到书籍光盘后留影。 2018年11月香港“两航”联谊会在纪念“两航”起义69周年时,又特地宣传推介了该书,且高度评价了杭州市政协为此书出版所做的工作。
众所周知,当年笕桥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和中央航空学校,都是国家级的军工企业和军校,这一厂一校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所作出的贡献早已写入史册,而一厂一校的后代几乎遍及世界,因此该书不只是一本普通的史料,它的出版填补了某些研究的空白,更是为身居海外的中华儿女提供了一种极其珍贵的精神座标。 认识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 1934年建于杭州笕桥的中美合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飞机制造厂,1937年8月抗战全面爆发后先后搬迁至湖北汉口和云南垒允。1942年5月,日军进至中缅边境,中杭厂被迫焚毁。中杭厂存在的8年期间,共组装、制造了600余架不同类型的飞机,并为“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称“飞虎队”)提供战机和技术支持;抗战后期,中杭厂员工积极投身驼峰航线,为运送抗战物资的空中通道做好地勤保障,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11月,中杭厂许多员工参加了香港 “两航起义”回到祖国内地,他们后来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民航事业等领域的骨干并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中杭厂有如此辉煌的历史,但关于中杭厂的史料很多年来都消失在历史的烟云里。因此,有关中杭厂的史料就特别弥足珍贵,该书的出版也让关注这一领域的人们十分激动,特别是有“中国航天之父”之称的钱学森赴美留学前曾在中杭厂实习的史料,让研究者如获至宝。
▲ 中杭厂监理王助和“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的珍贵合影 ▲ 中美合资中杭厂的办公大楼 ▲ 在生产第一线中,这些年轻的中国第一代飞机修理制造业工人逐渐成为了技术骨干 ▲ 等待最后组装机翼的诺斯罗普轰炸机
▲ 1935年10月,第一架费立特飞机出厂 ▲ 1936年8月,道格拉斯轰炸机制造成功 媒体热议 该书出版后,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政协报和省市十几家新闻媒体以纸质和网站、移动客户端方式做了专题报道,其他网站和移动客户端也不断转发,在社会上引起了特别的关注,据悉相关方面也正在拍摄中杭厂的纪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