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文史动态
 
书单 2019年历史学新书(2)
来源:史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19-01-23

1

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

 1.webp.jpg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费孝通对现时代的思考
出版年: 2019-1
页数: 506
定价: 59.00

费孝通先生是我国老一代的著名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家,世人对其青年时代创造的经典著作早已耳熟能详。同样值得世人重视的是,费先生自20世纪70年代末获得第二次学术生命之后,面对现时代中国及世界的新态势,从实求知、孜孜不倦,延续并将其一生所做的三部主题“文章”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本书从乡村与城镇发展、民族与社会发展、全球化与文化自觉、学术反思与展望四个方面,分别收录了费孝通先生第二次学术生命中形成的代表性作品,汇成文集,既是立此存照、缅怀学界的先行者,也是梳理学脉,便于后学者续写新的“篇章”。

 

费孝通( 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人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代表作有《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等。 改革开放之后,费孝通先后对我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

 

2

中国的近代

2.webp.jpg 

作者罗志田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大国的历史转身
出版年: 2019-1
页数: 354
定价: 58.00

本书立足于文化眼光,借助历史想象,观察“中国的近代”,述说一个大国如何从历史转身。全书大体分为五个板块,分别是偏重古代的通论、近代中国的重要转变、以千年为计量单位的历时性大事件评述、一组重要著作的书评以及近代的学术和教育。本书着重处理“中西新旧”四字的关系,展现近代中国一些基本层面的特异性及其不得不如是的脉络渊源。

 

罗志田,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著作有《道大无外》《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等二十余种,在《读书》《二十一世纪》《战略与管理》《开放时代》《万象》《文化纵横》等刊物发表文化与学术评论百余篇,为《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等撰写小评论百余篇。

 

3

唐前《兵部》尚书研究

 3.webp.jpg

作者:张金龙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8-11
页数: 344
定价: 48.00

兵部尚书作为中国古代(魏晋以后)最高军事行政机构,承担武官选举和兵役征调、武器营造管理以及国土资源管控等重要的职责,是官僚机构中举足轻重的部门。本书是学术界第一部有关兵部尚书制度的研究专著。有关这一时期兵部尚书的文献记载颇为零星,本书全面钩稽传世文献和碑刻资料,穷尽史料内涵,对兵部尚书制度的渊源流变、担任者的人员构成以及兵部尚书的职能、兼职、迁转及其在尚书省的地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察。

 

张金龙,1965年5月生,甘肃甘谷人,历史学学士(北京大学,1986)、博士(北京师范大学,1998)、博士后(南京大学,2000),二级教授(山东大学,2009),北京市特聘教授(2011)。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人文社会科学类)、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学术奖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之《南史》修订项目。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文史哲》、《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漢學研究》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北魏政治史》一~九、《治乱兴亡——军权与南朝政权演进》、《魏晋南北朝文献丛稿》等学术论著。

 

 

4

过年:华北根据地的民俗改造(1937-1949)

 4.webp.jpg

作者李军全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0-1

1937—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型政党转变为执政党的关键期,春节亦成为一条融合革命与民众的动员路径。本书以春节为研究对象,集中于两个层面的考察:一是春节革命化,即春节对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政治意义,表现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力量介入乡村社会后利用、开发春节价值的政治活动;二是革命化春节,即春节对于乡村民众的民俗意义,表现为乡村民俗对于政治改造春节的因应过程。通过这两个层面分析春节在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与乡村民俗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的作用,梳理中国共产党在构建革命意识形态过程中认知和处理乡村传统的政治难题,及乡村传统给予中国共产党革命动员技术的张力。

 

李军全,1980年生,河南浚县人,历史学博士,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近年来主要研究华北中共根据地节庆文化,先后在《中共党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抗日战争研究》等CSSCI期刊上发表十余篇论文,有的还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摘编、转载。

 

5

海外史料看李鸿章

 5.webp.jpg

作者赵省伟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译者许媚媚 / 王猛 / 邱丽媛 
出版年: 2019-3
页数: 544
定价: 198.00

“西洋镜”团队历时八年整理出1876年至1904年间西方报刊关于李鸿章的大量新闻报道和特写,共计28万余字、200余幅罕见图片。其中涉及他的种种洋务、对美国《排华法案》的强硬态度、签订《马关条约》时的兢兢业业、处理义和团事件时的前倨而后恭,特别是出访欧美时的情景……

 

赵省伟:《西洋镜》《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丛书主编。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自2011年起专注于中国历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国主题的法国、德国报纸和书籍。

 

 

6

清代考据学

 6.webp.jpg

作者孙钦善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定价: 89.00
出版年: 2018-12

页数:480

《清代考据学》是一部对清代考据学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总结的开创性专著。本书首先综观中国古文献学史,对考据学的内涵和实质作了明确界定。在此新的科学界定下来考察清代考据学,就能发现清代考据学集古代考据学之大成,发展成一个突出的高峰,其内涵更为丰富和完整,并且表现出以传统小学为中心、各方面发展极为迅速的特点。对清代考据学的成就,本书依次在传统小学(包括文字、音韵、训诂)、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古文献内容考实诸方面,分别列章进行论述。各章内容以归纳的相关专题为纲,以有代表性的考据家及其有关成果为目,详细举例加以总结论述;同时注意上承下续,作历史的比较,以求纵横关照。对于众说纷纭的清代考据学兴盛原因(包括政治、经济、学术诸方面),本书作了权衡、评论,进而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关于清代考据学的分期和派别,本书参考前人概言学术的见解,避免简单套用,而是根据清代考据学的特点,对其分期和派别提出了新见。本书最后对清代考据学作总体评价,以确定其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孙钦善,1934年3月出生于烟台市,祖籍山东乳山。1960年7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专门化毕业,继续攻读该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1963年2月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曁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古籍整理与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2007年被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联合完成的《2007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遴选入新中国建国以来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名单”,2008年、2011年继续入选。主要著作有《高适集校注》 、《龚自珍诗文选》 、《论语注译》 、《正平版论语集解校点》、《定州汉墓竹简论语校点》、《论语本解》、《中国古文献学史》、《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中国古文献学》、《中国古文献学文选》、《全宋诗》(合作主编)、《儒藏》精华编(合作总编纂)等。

 

7

晚清的媒體圖像與文化出版事業

7.webp.jpg 

作者魯道夫·瓦格納 
出版社: 傳記文學
译者賴芊曄 / 徐百柯 / 魏泉 / 毛立坤 / 崔潔瑩 
出版年: 2019-1-28
页数: 344
定价: NTD380

本書著重在早期中文報刊(Chinese language press),內容大多涉及《申報》、發行《申報》的公司,以及初期數十年間總綰公司營運的美查(Ernest Major)。「申報館」成爲近代中文新聞媒體的起源,以及造就上海公共租界(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成為幾十年來中國媒體之都的因素。中國報刊不管就形式或者內容,都是屬於跨文化的媒體,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連結,其體例和修辭,也都是在當時不斷發生的跨文化交流中形塑而成。透過以美查與「申報館」之媒體與文化出版事業的分析,本書一方面挑戰著名學者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的「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和「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理論架構,提出批判性的視角,另一方面兼容社會史與媒體報導的取徑,呈現出晚清時期政治與公共領域的互動、女性形象的建構、「報刊」角色的自我定位。本書視野獨特,材料豐富,是國內第一本歐洲重量級漢學家的開創性著作。

 

魯道夫·瓦格納(Rudolf G. Wagner) 德國著名漢學家,以其深厚的漢學家研究成果,於1993年獲得萊布尼茲獎的殊榮。瓦格納深諳漢語、日語,兼備政治學與哲學功力,先後往來於柏林自由大學、美國的康乃爾大學、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講學。自1984年起,任職德國海德堡大學迄今,是該校「全球脈絡下的亞洲與歐洲」卓越研究群創始主任之一、歐洲漢學學會(EACS)秘書。瓦格納教授以學術思想家為本位,致力爬梳哲學與文學文獻的政治意義,並透過對概念、體制與政治符號的解析,探索中外古今的跨文化交流,重要著作有:《重製天國圖景:太平天國運動中宗教的作用》(Reenacting the Heavenly Vision: The Role of Religion in the Taiping Rebellion)、《當代中國的歷史劇─四個實例研究》(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ical Drama: Four Studies)、《注疏家的技藝:王弼的「老子注」》(The Craft of a Chinese Commentator: Wang Bi on the Laozi)等。

 

8

忍辱负重的使命

  8.webp.jpg

作者: []陆束屏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美国外交官记载的南京大屠杀与劫后的社会状况
原作名: A Mission under Duress:The Nanjing Massacre and Post-Massacre Social Conditions Documented by American Diplomats
出版年: 2018-12
定价: 96.00

本书收集、整理并翻译了美国驻南京大使馆外交官爱利生、爱斯比等人于1937年12月至1938年8月,从南京向美国国务院、驻东京大使馆、驻北平大使馆等机构发出的外交文件,包括电报158份、报告17份、月度总结5份、备忘录2份、信件2封,共184件。这些外交文件近距离地记载了日军占领南京后的暴行、对中国及美国财产的破坏及其组织运行情况,真实地反映了日军占领下南京城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美国外交人员为保护中美公民权益、维护对中国百姓的基本人道待遇所做的努力。这批外交文件是记录南京大屠杀期间及之后情况的为数不多的连贯性官方材料,对南京大屠杀研究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陆束屏,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外文系,1987年赴美深造,先后毕业于俄亥俄大学与南卡罗莱那大学,现为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主要英文著作有They Were in Nanjing(2004),Terror in Minnie Vautrin's Nanjing(2008),A Mission Under Duress(2010)与A Dark Page in History(2012)等。因在南京大屠杀研究领域的成果及其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被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授予特别贡献奖。

 

 

9

林语堂传:中国文化重生之道

 9.webp.jpg

作者钱锁桥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新民说
副标题: 中国文化重生之道
出版年: 2019-1
页数: 466
定价: 88.00

1895年,林语堂出生在福建漳州的山村,自十岁时离开故土,毕其一生,辗转旅寄。在国内,考究语言,创办报刊,为当时文坛一开“幽默”新风;在国外,针砭时事,引介东方,以独有见地诠释“吾国与吾民”。 这部传记,笔路延绵,跋涉文山史海,溯沿思想轨迹,寻绎其生平,藉以重新发现不仅仅是作为文学家的林语堂,更欲还原出兼批评家、哲学家、思想家等多重身份的林语堂。 鲁迅、胡适、林语堂,他们的精神遗产,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的重要知识思想资源。而林语堂留赠后人有形及无形的一切,将对新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别有深远的启发意义,亦为跨文化交际与互动带来崭新的理解。

 

钱锁桥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比较文学博士,现为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专治中西文学文化研究,编著中、英文作品多部,包括专著Liberal Cosmopolitan: Lin Yutang and Middling Chinese Modernity、Lin Yutang and China's Search for Modern Rebirth等。

 

10

国家纪念日与现代中国(1912—1949)

10.webp.jpg 

作者郭辉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9-1

本书在继承历史学实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借鉴了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方法与理论,将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相结合,多维立体解析现代中国国家纪念日。国家纪念日是民国北京政府、国民党宣传政治理念、动员广大民众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政治文化作用于社会民众的重要媒介。通过回答国家纪念日如何为政权建设服务,揭示其功能的复杂多面,分析国家政权是如何通过国家纪念日对社会民众施加影响,解释国家纪念日表象之下的深层次内涵与意义。

 

作者:郭辉,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11

大浪涌起

11.webp.jpg 

作者: []约翰·M·巴里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1927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怎样改变了美国
译者王毅 
出版年: 2019-1-1
定价: 148.00

密西西比河是贯通美国内陆水运的大动脉,为这片土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滋养。但是,这条大河又始终桀骜不驯,时常泛滥成灾。能否有效治理、开发甚至驯服这条河流,关乎美国的繁荣与发展,成为其难以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 1927年,密西西比河再次肆虐,洪水波及范围之广、破坏力度之强,前所未有。一时之间,无论是波涛中奋力挣扎求生的灾民,还是在幕后操纵时局的总统议员、富豪商贾,每个美国人都直接或间接地被这场洪水裹挟。紧随这场灾难而来的,更是人间权力斗争的暴风雨:荣誉原则与金钱利益相冲突,白人与黑人的种族矛盾加剧,中央与地方层面的权力结构强烈对立。这些矛盾相互交织,撼动着当时的美国社会,对时代局势和历史进程,产生了微妙而深远的影响。 本书作者约翰·M.巴里依托大量档案文件,采访了诸多知情者,并实地走访洪灾遗迹,以宏观视角还原了1927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从暴发、肆虐到退却的全过程:剖析了这场洪灾暴发的深层历史原因,展现了洪灾现场的骇人情景,以及灾后重建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与复杂纠葛。全书以河流的治理历程为窗口,囊括了科学探索、种族冲突、政治斗争、社会变革等重大主题,有助于从独特角度重新认识美国历史。

 

约翰·M.巴里(John M. Barry),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曾任记者和足球教练,《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等报刊的撰稿人。其著作多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除《大浪涌起》外,代表作还有《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等。

 

12

丛中鸟

12.webp.jpg 

作者: [英]斯蒂芬·莫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观鸟的社会史

原作名: A Bird Bush:ASocial Historyof Bird watching

译者: 刘天天 / 王颖

观鸟在英美等国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传统,与中国人喜欢观笼中鸟不同,西方人喜欢在野外观鸟,观看鸟儿在自然状态中的表现。 为了消遣而观鸟的风潮始于18世纪的博物学名家吉尔伯特·怀特;两次世界大战时,身处战俘集中营中的人们想方设法地观鸟;现代的观鸟者更是愿意为了一种珍稀鸟类,守着传呼机的信息,驱车数百英里,记录鸟儿的倩影。 本书是第一部追溯大西洋两岸观鸟运动之发展演变的著作,全书由17个关键词和丰富、生动的故事刻画出人们对待鸟类态度的转变,全面再现观鸟如何由一种个人消遣发展为有组织的群体活动,并最终成为产值达几十亿美元的特殊产业之过程。

 

斯蒂芬·莫斯(Stephen Moss),英国作家,BBC自然频道观鸟节目的制片人,BBC广播节目的常驻嘉宾,并在《卫报》开设了观鸟专栏,著有多本博物学著作。其制作的系列片《与比尔·奥迪一起观鸟》《比尔·奥迪去野外》等深获好评。其著作还有《鸟类与气候》《如何观鸟》《庭院鸟类手册》等。

 

13

从手艺人到神圣艺术家

13.webp.jpg 

作者刘君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阶层的兴起
出版年: 2018-12
页数: 234
定价: 88.00

本书从艺术文化史的路径,通过考察艺术作坊的运作和经营、艺术品的用途和功能、艺术生产中艺术家与资助人的合作和谈判、人文主义艺术理论与艺术家观念的兴起和发展,以及艺术家教育的变革,揭示了促进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和艺术家诞生的社会文化机制。

 

刘君,山东邹平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艺术史与欧洲社会文化史。主要译作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威尼斯与阿姆斯特丹:十七世纪城市精英研究》(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另在《历史研究》《新美术》等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

 

 

14

Empire of Style

14.webp.jpg 

作者: Buyun Chen 
出版社: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副标题: Silk and Fashion in Tang China
出版年: 2019-6-2
页数: 288
定价: GBP 53.74

Tang dynasty (618–907) China hummed with cosmopolitan trends. Its capital at Chang'an was the most populous city in the world and was connected via the Silk Road with the critical markets and thriving cultures of Central Asia and the Middle East. In Empire of Style, BuYun Chen reveals a vibrant fashion system that emerged through the efforts of Tang artisans, wearers, and critics of clothing. Across the empire, elite men and women subverted regulations on dress to acquire majestic silks and au courant designs, as shift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s gave rise to what we now recognize as precursors of a modern fashion system: a new consciousness of time, a game of imitation and emulation, and a shift in modes of production. 

 

This first book on fashion in premodern China is informed by archaeological sources―paintings, figurines, and silk artifacts―and textual records such as dynastic annals, poetry, tax documents, economic treatises, and sumptuary laws. Tang fashion is shown to have flourished in response to a confluence of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nges that brought innovative weavers and chic court elites to the forefront of history.

 

BuYun Chen is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Swarthmore College.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024-11-22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杭州 2024-11-20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长金冲及先生逝世,享年94岁 2024-11-20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2024-11-19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宋》出版 2024-11-0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