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道与出仕 作者:李友广 王晓洁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2 页数: 506 定价: 49.00 元 全书以西方的共同体理论为视角,对先秦儒家早年所经历的生活场域和伦理秩序进行了考察,并以儒家立的“家”精神与文化以及公私领域之不同为入手处,对先秦儒家在处理和应对带有一定伦理性的公共事务时所受“家”精神与文化的影响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全书主要集中于先秦儒家在政治文化领域的建构努力,并从政治的伦理化和伦理的政治化两个方面进行展开。尔后,由对相应社会、文化的研究转向了儒者的实践性行为、行动,同时以“传道”与“出仕”为研究的两个角度,对儒者带有政治色彩的游说活动以及颇富实践色彩的历史事件进行重点关注。最后,对先秦儒家与汉儒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较之先秦儒家所具有的共同体特征,汉儒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转向与分化。全书计六章并附有相关论文两篇。 李友广,1978年生,现任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为:先秦哲学、出土简帛与儒学思想史。2001—2005年,就读于烟台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200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2007—2010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2010—2012年,进入西北大学历史学(中国思想史)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合作导师为张岂之教授。在《文史哲》等核心期刊发表《从性分言到心性合一:先秦儒家性论思想演变模式简探》、《伦理的政治化:早期儒家政治文化的理论建构向度》等文章十余篇。出版专著《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演变——以郭店儒简为考察重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研究”(15XZX006)1项、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政治社会学视野下的先秦儒家政治角色意识研究”(13C009)1项。论文《从性分言到心性合一:先秦儒家性论思想演变模式简探》,荣获2013年西安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 寻踪敦煌古书《金刚经》 作者: [英] 吴芳思 (Frances Wood) / [英]马克·伯纳德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世界纪年最早的印本书籍 原作名: The Diamond Sutra : The Story of the World's Earliest Dated Printed Book 译者: 袁玉 出版年: 2019-1 页数: 142 定价: 48 这部由斯坦因从敦煌藏经洞携回的王玠《金刚经》产生于公元868年,它是目前世界纪年最早的印刷书籍,现收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 英国著名汉学家吴芳思和英国国家博物馆修复部主任马克·伯纳德,在本书中向我们讲述了关于发现、转移和修复经过,更在中国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等 更广泛的背景下,为我们呈现了印刷这部《金刚经》的纸张、油墨乃至印刷工序等种种珍贵的历史资料。英国国家图书馆修复人员历时近40年(1972—2010),终于使这部破烂不堪的《金刚经》印本恢复至近乎诞生时的模样。 本书以客观、冷静、真挚的笔触,并配与珍贵的插图,从人文、历史的广阔视角,涵盖中亚考古、佛教典籍、印刷工艺、文物修复等多领域知识,叙述了这部王玠《金刚经》印本重见天日的完整过程。 吴芳思(Frances Wood),知名汉学家,英国国家图书馆亚非部中国组组长。其出版的著作有《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吗?》《口岸往事:海外侨民在中国的迷梦与生活:1843—1943》《丝绸之路2000年》《秦始皇传:外国人眼中的秦始皇》《中国的魅力:趋之 若鹜的西方作家与收藏家》等。 马克·伯纳德(Mark Barnard),英国国家图书馆修复部主任。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精心工作,马克·伯纳德完成了馆藏的由斯坦因在敦煌莫高窟取得的汉文印本《金刚经》的修复。 3 宋人丘壑 作者: 高木森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副标题: 宋代绘画思想史 出版年: 2019-1 页数: 400 定价: 138.00元 《宋人丘壑:宋代绘画思想史》一书将五代、两宋联结,阐明彼时绘画发展的经纬脉络。五代、两宋在中国绘画史上是黄金时代,当时的画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转型机遇下创造了绘画的新时代。新的艺术哲学、美学,新的题材和笔墨技法,为其后一千多年的绘画发展立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前六章即分论五代,北宋前期、中期、晚期,南宋前期、后期。最后一章“附录—古画鉴赏专题”收录五篇论文。第一,分析《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时代、人物情节、构图安排等。第二,解析《早春图》是否经裱画师改造。第三,从笔法和布局风格探讨《风竹图》的创作年代。第四,仔细分析《清明上河图》,包括创作年代、所画的内容与时节,最重要的是对所绘地点做深入分析探讨。第五,关于《明妃出塞图》与《文姬归汉图》的解读,因为这两幅画的人物、布局只有极小的差异,但一是“出塞”,一是“归汉”,有许多神秘议题待解。 高木森,台湾彰化市人,1942年生。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毕业,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硕士、哲士、博士。先后任教于美国堪萨斯艺术学院、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加州圣何塞大学。2001年自美国加州圣何塞大学退休,为荣誉教授。著有《中国绘画思想史》《艺术印度概论》《西周青铜彝器汇考》《五代北宋的绘画》《自说自画I》《自说自画II》《古意今情》《亚洲艺术》等中文书,及The Life and Art of Li Kan, Art of Aisa, East Meets West in Art等英文著作。另有学术论文一百八十余篇,绘画作品曾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多国展出。 4 鑑往知來 作者: 王國斌 出版社: 交大出版社 副标题: 中國與全球歷史變遷的模式與社會理論 原作名: Understanding the Past & Pursuing the Future: Patterns of Chinese and Global Historical Changes and Social Theory 译者: 李立凡 出版年: 2018-12 页数: 224 定价: NT$350 本書觀察中國國家與宗教關係、政治與經濟關係(即財政措施)、國家與工業化關係,探討如何將中國史整合進全球史,掌握到貫通多元地區而形成今日複雜世界的全球連結,以此取代侷限化的歐洲在全球歷史變遷分析中的地位;並透過連結討論「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環境議題,觀察歷史中的行動者之能動性及其運用,是如何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結合多方來源的各種觀念和靈感、構想出他們政治與經濟行動的藍圖。 王國斌(R. Bin Wong)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系傑出教授,2004-2016年間擔任該校亞洲研究所創所所長。著述、合著及編著俱豐,包括《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及歐洲經驗的侷限》(China Transformed:Historical Change and the Limits of European Experience,1997)以及與羅森塔(Jean-LaurentRosenthal)合著之《分流前後:從政治經濟視角解析中國和歐洲的變遷》(Before and Beyond Divergence:The Politics of Economic Change in China and Europe,2011);另有約百篇期刊論文和專書章節出版。作品曾以英、中、日、法、德等多國語言,發表於北美、東亞與歐洲各地。曾於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法蘭西學院、中國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台灣中央研究院及日本京都大學等機構客座訪學。自2009年起,任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客座教授。目前為巴黎經濟學院科學委員會及日本綜合地球環境學研究所研究計畫評估委員會之委員。 5 堕落之海 作者: [英]佩里格林·霍登(Peregrine Horden) / (英)尼古拉斯·珀塞尔(Nicholas Purcell)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地中海史研究 原作名: The Corrupting Sea: A Study of Mediterranean History 译者: 吕厚量 出版年: 2018-12-1 页数: 940 定价: 128 《堕落之海》力图从微观生态(microecologies)视角讲述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区3000余年的人类生活史,重新梳理和评价地中海世界社会史和经济史的各个层面,其结论颠覆了人类学、农学和地理学中人们长期秉承的许多习以为常的观念。两位作者从人与自然环境互动的角度重构了地中海的形象,修正了布罗代尔将地理状况视为历史发展决定性因素的观点,并阐明地中海历史发展的流动性(mobility)、连通性(connectivity)和非中心化(decentring)特征。 佩里格林·霍登(Peregrine Horden),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中世纪史教授,中世纪医学、疾病学和慈善史研究专家。主要作品有与尼古拉斯·珀塞尔合著的《堕落之海:地中海史研究》(2000)、《液态大陆》(The Liquid Continent,2018)、《地中海史研究指南 》(A Companion to Mediterranean History,与Sharon Kinoshita合著,2014)等。 尼古拉斯·珀塞尔(Nicholas Purcell),牛津大学卡姆登古代史讲席教授,曾师从著名罗马史大家布兰特(Peter Brunt)和谢林—怀特(Nicholas Sherwin-White),长期从事罗马社会、经济、文化史以及罗马城市史研究。主要作品有与尼古拉斯·珀塞尔合著的《堕落之海:地中海史研究》(2000)、《液态大陆》(The Liquid Continent,2018)、《都市王国》(The Kingdom of the Capitol,2013)等。 6 海洋 作者: (英) 约翰·迈克 (John Mack)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一部文化史 原作名: The Sea:A Cultural History 译者: 冯延群 / 陈淑英 出版年: 2018-12 定价: 68.00 在《海洋-一部文化史》中,约翰 迈克认为是广袤的海洋把人类联结为一体又相互产生隔阂。由于海洋的缘故,人们以各种方式进行交往:从航海到海外殖民再到贸易。世界上相当一部分人居住在沿海或是靠近沿海地区。正如约翰 迈克所说:事实上,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定居在海上。本书涉猎广泛,引 用历史、航海考古、文学传记、文艺史和文学等大量文献,为界定现世世俗社会提供了大量新颖和详实的材料。 约翰•迈克是英国东英格兰大学世界艺术研究教授,在世界文化艺术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除了本书外,他还著有《思想博物馆-世界文化之艺术和记忆》和《小玩意的艺术》。 7 红天鹅 作者: [德] 韩博天 (Sebastian Heilmann)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译者: 石磊 出版年: 2019-1-28 页数: 344 定价: 46 此书跳出了传统的制度分析框架,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阶段的发展模式和试验创新进行了深度解析。尤其展示了中国如何将长期的国家规划、战略与各种地方试验(试点)相结合,通过这种机制有效地推动政策创新和调整,推动经济实现了腾飞。此书以比较政治研究的视角,为我们认识和总结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打开了一扇窗。 韩博天 (Sebastian Heilmann),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创建人及总裁,德国特里尔大学中国政治经济学教授。他曾先后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和哈佛燕京学社从事研究工作,多个研究项目曾获得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德国联邦教育及科研部(BMBF)的资助。韩博天是中德论坛的德方代表之一,中德论坛作为中德两国政府官方外交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对话渠道,致力于促进双边互信。韩博天拥有多年为德国各级政府、经济团体以及非政府组织提供政策咨询的经验。 8 盛宣怀与晚清招商局和电报局 作者: 盛承懋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2 页数: 241 定价: CNY98.00 盛宣怀一生创办了众多实业,其中经历时间最长、在中国近代产业发展中影响最深远的,要数轮船招商局与中国电报总局。轮、电二局创办与发展,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对我国当时的军事、经济、民生的发展与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书按历史阶段梳理了轮、电二局创办与发展的过程,并着重探讨了盛宣怀与轮、电二局的密切关系,及其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盛承懋,盛宣怀长房曾孙,教授、房地产专家、湖北师范大学汉冶萍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盛宣怀研究会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9 银幕艳史 作者: 张真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副标题: 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 : 1896-1937 译者: 沙丹 / 赵晓兰 / 高丹 出版年: 2019-1-1 页数: 613 定价: 78.00元 全书以精妙的笔触展现了都市文化背景下,中国电影,尤其是上海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意义。书中通过诸多电影文本的解读、电影生产机制的分析,探讨了电影与诸如摄影、建筑、戏剧和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电影与文化工业、明星机制、都市发展等的联系。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发掘梳理,作 者考察了之前忽视或遗忘的诸多影片,重新解读了部分经典,并拓展了重要的有关白话现代和都市文化的论题,包括电影作为“新媒体”如何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展示和建构了现代的社会机制和性别角色。这不只是一部电影史,也无可避免地成为一部文化史。它为我们精彩地展示了传统电影研究与发生在一个历经政治巨变、重省自我的上海的一系列变革之间的交汇。本书中文版曾于2012年出版,此次作者对全书做了修订,并增补《侯曜,格里菲斯“热”于中国早期通俗剧的文化生态》等三篇相关文字,进一步阐述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的复杂互动关系。 张真,生长于上海,曾就读复旦大学新闻系,后赴瑞典、日本、美国等地学习多种语言及文学和电影。199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自1998年起在美国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电影学系任教,2012年始创亚洲电影媒介教研计划。博士论文曾获得美国电影和媒介研究协会(SCMS)最佳论文奖。所著《银幕艳史》曾于2005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得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LA)的首部专著推荐奖。另著有诗集《梦中楼阁》,编著有《城市一代: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和社会》(杜克大学出版社;中译本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DV制造中国:独立电影之后的数码主题与社会变迁》(夏威夷大学出版社)。作为策展人,于2001年创办了纽约大学“Reel China 双年展”,并与林肯中心的电影协会和现代艺术博物馆联合策划过中国“城市一代”和早期经典影片回顾展,以及台北国际女性影展“中国女导演”专题展映单元。 10 面目可憎 作者: 赵世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赵世瑜学术评论选 出版年: 2019 页数: 297 定价: 49.00元 本书选自作者30多年来的学术随笔,共25篇,约20万字。内容涉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民俗学等议题;在方法论方面,涉及史料与理论、文本与诠释和文学文化跨学科等广泛问题。书中不乏作者与沈艾娣、郑振满、刘志伟、杜正贞等当代学者的对话,也有着作者对汤因比、黄仁宇等重要思想家、史学家及其作品的诸多思考,诚能满足历史学与民俗学等相关领域读者的需要。书中还收入了几幅作者自绘的插图,以飨读者。 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先后出版《在空间中理解时间》《小历史与大历史》《狂欢与日常》《吏与中国传统社会》等著作,主编《大河上下》《长城内外》等论文集,翻译《神圣罗马帝国》《剑桥插图中国史》《欧洲史学新方向》等译作,并发表论文百余篇。 11 希腊与罗马 作者: 晏绍祥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过去与现在 出版年: 2019-1 页数: 353 定价: 58.00元 本书为作者的学术随笔集。全书共19篇小文,其中包含比较严肃的学术论文,但大部分是介绍西方古典学的短文,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7篇涉及古典世界的历史与传统,特别是雅典和斯巴达传统,以及近代早期关于罗马共和国的观念。中间10篇收入对今人著述的评介,介绍当代人从不同侧面认识古典世界的理论、方法、成绩和问题。它们既指涉现代人认识古代世界的历程,也带有不同时代的烙印。最后两篇意在说明译作对中国认识古典世界的重要意义。无论是全面、深入地认识古代世界,还是希望在研究上有真正的突破,学界都离不开基本的资料建设,而学术翻译的意义,正在于把最重要的史料、前沿的研究成果,直接推介给汉语世界的人。 晏绍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古代史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尤其是古典世界历史、古典传统在西方世界的演变等领域的研究。 12 被遗忘的年代 作者: 孙义飞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副标题: 气候的外生冲击与17世纪西欧社会变迁 出版年: 2019-1 页数: 248 定价: 58 本书在利用西欧17世纪社会的历史文献,并综合西方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勾勒了在这一度“被(历史学家)遗忘的世纪”西欧的社会面貌,展现了西欧社会演进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内涵复杂性和所面临的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作者选取了气候、人口、军事、文明等多个角度来书写这一主题,更详尽阐发了气候与17世纪社会与文明之关系,融合了新颖的环境史视角,是国内类似著作较少涉及的领域。 孙义飞,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13 早期日本的人口、疾病与土地 作者: [美]威廉·韦恩·法里斯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645-990 原作名: Population, Disease, and Land in Early Japan, 645-900 译者: 刘俊池 出版年: 2019-1-1 页数: 268 威廉·韦恩·法里斯,基于税籍与户籍、律令、其他原始资料以及新近获取的日本文献,首次系统而科学地阐释了日本早期人口状况,包括经济发展进程中疾病所起的作用。本著作对土地开垦、农业技术以及农村居民区的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