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武林旧事
 
当年从杭州走出去的昆曲《十五贯》火遍世界,救活了一个剧种
来源:《耆英影事》  作者:薛家柱  日期:2019-02-26

毛主席、周总理亲临观看

《十五贯》进北京了,但如何使这南方昆曲让北京观众看懂并且喜欢,成了一大难题。而如何让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能看到这个戏,也成了剧团日思夜盼的心愿。   

 

1956年 浙昆晋京演出全体合影留念——摘自《昆坛求艺六十年——沈世华昆剧生涯》.jpg

田汉、梅兰芳等戏剧行家对此非常热心。梅兰芳先生每天买几十张戏票,分送亲友,并广为宣传。田汉看完戏后还马上写文章,给《十五贯》以高度评价。但这些艺术家的精辟见解,一时还不能影响北京的广大观众走向剧场。北京观众向来见多识广,但“南昆”语言难懂,影响了北京人观赏的兴趣。开头几天,票卖不出去,可把大家急坏了。每天演出情况,由陈守川深夜打电话告诉黄源。黄源再三叮嘱:不能因最初冷场而气馁,坚持把《十五贯》在北京演下去,肯定会受欢迎。   

 

后来中宣部文艺处长林默涵同志也看了戏,觉得这是一出很好的古典“公安”剧,对现实很有教育意义,于是请公安部长罗瑞卿来看。罗部长看了很是激动,立刻去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听说以后很有兴趣,决定要亲自看一看《十五贯》。要进中南海怀仁堂去给毛主席演出的消息传来,剧团全体人员自然无比喜悦。团部决定:给每个人发钱,去洗澡、理发、换上新衣服,干干净净进中南海去见毛主席。那时演员们实在穷,没有一件像样的服装,当时王传淞一件衬衣还是用“大鹏细布”做的,初穿上是糙米色,以后越洗越白。   

 

怀仁堂华灯齐放,掌声雷动,毛主席来了,坐到场子正中。毛主席喜欢听京戏,对昆曲却是头一回观赏。《十五贯》对白用的是苏州话,毛主席是湖南人不容易听懂,看戏时旁边有人替他解释。毛主席对这出戏表现出浓厚兴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几次把双手高举过头顶,为精彩演出热情鼓掌。417日晚上,《十五贯》又在怀仁堂为中央机关干部演出,没想到毛主席又来观看,兴致勃勃地不住鼓掌。   

 

中央首长只剩周总理没看这个戏了,听说前些日子他出国去了。演员们多么希望他也来观看《十五贯》啊。419日,一位干部手拿国务院介绍信,来到上演《十五贯》的前门大栅栏“广和剧场”,要求购买几张座次好一些的戏票。大家预感到中央领导要来看戏,会不会是周总理?谁也说不准。但还是作了一番布置,挂上了明晃晃的汽灯。   

 

夜幕低垂,万家灯火。这晚和平常一样,全体演职员早早作好演出前的准备。就在开演前的几分钟,一个在门口卖说明书的小演员,连蹦带跳冲进后台,大声叫嚷:“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来看我们演出了。”她的话音未落,整个后台顿时沸腾起来,演职员们一个个欢呼雀跃。作为团长的周传瑛当然也喜不自禁,但他考虑到今晚的演出效果,连忙提醒大家:“快快准备!不许妨碍工作,一定要把今晚的戏演好,向周总理汇报。”   

 

紫红色帷幕在昆曲特有的音乐声中徐徐拉开。演员们怀着紧张和兴奋的心情开始登台表演。他们看到敬爱的周总理坐在普通的观众席里,和北京市民一同看戏,国字脸上是人们熟悉的浓眉,洋溢着特有的笑容和奕奕神采。当看到精彩处,总理会微微后仰发出会心的微笑。特别看到“见都”况钟击鼓时,周总理竟有些坐不住了,激动地和陪同的文化部领导交换意见——戏中的咚咚鼓声,在周总理胸中发出共鸣。总理动情了——为这面堂鼓,更为《十五贯》这出好戏!

 

 

地下室一席夜谈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结束了,演员们回到后台卸妆。广和剧场的化妆间在地下室,又暗又潮湿,也没有大镜子。演员们手拿小圆镜,用毛纸沾点凡士林,在脸上抹几下,擦去廉价的油彩。   

 

一九五零年代 《十五贯》 周传瑛饰况钟、王传淞饰娄阿鼠.jpg

正当大家激动地七嘴八舌议论时,一个人奔到地下室嚷道:“总理下来看我们了!”   

 

“什么?总理来地下室?”   

 

话音未落,周总理已在文化部副部长刘芝明陪同下,踩着狭窄的扶梯走下来。大家一时惊呆了,竟不知怎么办才好。总理面带笑容来到大伙面前,主动一一握手,还询问每个人的名字和情况。文化部同志介绍:“这是他们的领队陈守川。”   

 

“哦,过去在哪里工作?”   

 

“抗战时带过演出队,也可说是总理的部下。”   

 

“抗战带演出队,现在带昆剧团,好嘛!”   

 

陈守川向总理介绍周传瑛:“这位是团长。”   

 

“在舞台上早认识了。”周总理朗声大笑:“你是传瑛,也姓周,那我们是本家,哈哈!”   

 

总理的笑声富有感染力,一下让紧张气氛烟消云散。大家一个个拥到总理身旁。总理招呼大家坐下。后台没椅子,总理就和大家一起挤坐在一条粗硬的长板凳上。没有茶叶,总理喝着女演员给他端来的白开水,饶有兴趣地边喝边聊:

 

“你们浙江做了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历史上统治阶级中也有一些比较进步的人物——嗨!我们有的官僚主义者比戏中的巡抚还严重,这巡抚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啊。”   

 

总理一开头就对《十五贯》给予了充分肯定,消除了大家对传统清官戏的顾虑。   

 

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你们为什么没有来?”总理问道。   

 

“那时,我们还没有发现他们。”陈守川如实回答。   

 

“哈,看来官僚主义到处有。”总理哈哈大笑,“‘见都’那场戏里,那面堂鼓敲得很好!你要见他,他官僚主义,不见你。一击鼓,他只好出来了。——唉!现在,有的地方老百姓见官有多难,看来我们政府门口也得放一面堂鼓啊。”   

 

“对,对!”大家一致响应总理的独特见解。   

 

总理还关切地询问剧团有什么困难?周传瑛如实反映:演出要付娱乐税,运布景、道具又要按快件收费,剧团实在难以承受。总理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回去以后立即找有关部门商量,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娱乐税,火车托运剧团的道具、布景一律按慢件收费。这么一来,解决了全国剧团一大难题。       

 

在地下室,周总理坐在硬板凳上,和演员们促膝谈心足足有50多分钟。直到陪同人员一再提醒,才和大家一一握手告别。上来时,发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扶梯拐角处收拾演出服装,总理主动上前同他握手、问好。这个饱尝旧社会痛苦的“盔箱师傅”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第二天一早就把长辫子和大胡子全剃掉了,逢人便说:“总理同我握手,我年轻了!”

 

 

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517日,文化部、中国剧协联合在中南海紫光阁隆重举行《十五贯》研讨会,邀请首都文化界著名人士200多人举行座谈。这实际是一次周总理亲自主持的对《十五贯》国家级评议会。会议从上午9点开到下午3点,中午就在会场简单用餐,由国务院食堂提供每人5只锅贴、一碗白菜汤。周总理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上午听取各行家发言,下午作了长篇讲话。   

 

一九五零年代 昆剧电影《十五贯》 周传瑛饰况钟、王传淞饰娄阿鼠.jpg

周总理在讲话中把昆曲比喻作江南兰花,盛赞《十五贯》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榜样。他充满感情地说:“《十五贯》的成功,有它的历史原因。昆曲受过长期压制,但是经过艺人们的努力奋斗,这株兰花更芬芳了。我希望浙江昆剧团的周传瑛、王传淞、朱国梁等‘传’字辈老师们,能培养好接班人,共同担负起昆曲艺术继承和发展的重任。”总理还告诉大家:他已和国务院各部委领导打了招呼,都来看看这个戏。他也和罗瑞卿商量过,公安部更应观看《十五贯》。他问:“《人民日报》来了没有?”再三强调:“我们对外国文艺团体要宣传,对自己的优秀剧目更应大力宣传。”由于还要去机场迎接外宾,才不得不结束了讲话。   

 

一九五零年代 昆剧电影《十五贯》 周传瑛饰况钟、包传铎饰周忱.jpg

翌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田汉执笔的社论《从“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谈起》。此后北京出现了满城争看、争说《十五贯》的盛况。这可忙坏了剧团同志们,天天都包场演出。除了首都各大剧场:吉祥戏院、长安戏院、天桥剧场、首都剧场……还到各大机关、各大专院校礼堂去献演,外国专家局也看了这个戏。《十五贯》先后被译成英、法、西班牙等外国语种,由外文出版社向全世界发行。   

 

文化部发了文件,向全国推广《十五贯》,各剧种纷纷移植,一时盛况空前。周信芳剧团将它改编为京剧,还到苏联去演。上海电影厂还把它拍成彩色电影,由陶金导演。真是小小一串《十五贯》,一时间变成千千万万贯的《十五贯》。   

 

文化部奖励浙江昆苏剧团5000元。在当时,这是一笔了不起的巨额奖金!当时物价低,一对大虾只要二角钱,甲鱼只有二三角一斤。一张戏票一元钱,在北京总共演了47场,观众7万多人,共计收入8万多元,简直是天文数字!周传瑛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一下不知如何使用这笔钱才好。他的工资也从48元增加到284元,还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五一”国际劳动节,他们还被邀请上天安门城楼观礼,观看规模盛大的节日游行。“这真是一跤跌进青云里,简直做梦一般……”周传瑛激动得不能自已。   

 

1959年 “世”字辈合影.jpg

什么叫翻身解放当主人,什么叫人民艺术家?现在才有切身体会。没有新中国,没有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的关心,昆曲这朵兰花还能吐香吗?以周传瑛、王传淞为主演的《十五贯》可说是古老昆曲复苏的新起点,从此幽兰逢春,在百花园中争奇斗妍,香溢四方。而杭州正是这株兰苑奇葩的复苏之地,记载下这一段昆曲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

 

 

作者系国家一级作家

文章节选自《昆曲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淞与<十五贯>》

相关内容
西湖别墅系列|放庐 2025-01-21
古今西湖名人缘|弘伞募建华严塔 2025-01-21
缅怀周恩来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总理的第一次杭州之行 2025-01-13
百年前的杭城“小菜场” 2025-01-06
校史寻踪|浙江巡抚增韫为报省城开办中等工业学堂情形事奏折(1910年12月27日) 2025-01-0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