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官网上,可以查阅到《中丞集》和《书影》两种书,这两种书也都著录为“文澜阁本”。其中《书影》一书,原本收录于文澜阁《四库全书》中,后因作者周亮工《读画录》一书触犯朝廷忌讳,导致收录在《四库全书》中的作者的其他著作也都被撤除,而《书影》就是其中之一。
▲清代禹之鼎所绘周亮工像 《书影》作为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珍品之一,曾在该校50周年校庆的珍藏展上亮相。一本原被撤毁的《四库全书》原抄本,又是如何“撤而未毁”并流散香港的呢?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书影》 乾隆在编纂完成第一部《四库全书》后,曾下谕旨要求再续抄三部,分别藏于扬州、镇江和杭州,这就是“江南三阁”的由来。位于杭州的文澜阁不久之后建成,续抄的《四库全书》也陆续藏入,但与此同时,乾隆皇帝在翻阅承德避暑山庄所藏文津阁《四库全书》时,发现了其中有不少“讹谬”,于是大怒,要求重新校对所有阁本的《四库全书》,并对相关办事人员做出了严厉处分。正在入藏的南三阁藏书,也面临着重校的任务,并因此而延缓了入藏的时间。
此次重校,共计撤毁了11种书——其中就包括了原本收入的周亮工的所有著作。这11种书的提要也从正在武英殿刊刻的《四库全书总目》中删除。但先于总目刊刻的《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中,还可以看到这11种书的简明提要。民国年间,王重民在故宫发现了11种撤毁书中的九种,可见这批书本身“撤而未毁”,他随后着手研究并写有《四库抽毁书提要稿》一书。 ▲王重民像 ▲《四库抽毁书提要稿》.民国20年 (1931) 不仅北京故宫藏有这批四库原抄本,从香港中文大学所藏《书影》来看,文澜阁因为在乾隆要求重校之前就已有部分书籍发出,加上重校工作人多事杂,并不一定全部落实,最终也导致应撤毁之书“撤而未毁”,流传于世。
在《浙江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一书所列的《文澜阁四库全书版况一览表》中,还可以查到丁氏兄弟补抄的《读画录》(四卷)(原书应该是在天平天国战火其间流散出去的)和原抄的《同书》(四卷),这两种书也都是周亮工的著作。由此可见,周亮工的著作在文澜阁所藏的《四库全书》中,确实是“撤而未毁”的。 天平天国其间,藏于镇江文宗阁和扬州文汇阁的《四库全书》被战火烧毁,而藏于杭州文澜阁的《四库全书》则流散开来,此后历经丁氏兄弟、钱恂、张宗祥主持的三次补抄工作,才得以大致恢复原貌。 “撤而未毁”的《书影》一书,大概也就是在太平天国战火中流散出去,而后辗转入藏如今的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吧。 ▲《清兵攻占杭州图》。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三年(1864)清兵与天平军在杭州曾数度激战。图绘同治三年(1864)左宗棠率部攻杭州城,右上角为西湖。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