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武林旧事
 
民国万源绸缎局跻身“杭州四大绸庄”后,笕桥航空学校也成为了它的忠实客户
来源:《中山中路的历史建筑与商业文化》  作者:  日期:2019-10-23

万源绸缎局旧址.jpeg

万源绸缎局旧址

中山中路212号(老门牌330号),是万源绸缎局旧址。占地面积达1.334亩的万源绸缎局旧址,有主楼和附属房屋:沿街四层五开间的主楼,建筑面积为1224.89 平方米;其他附属用房,建筑面积为471.08平方米;总计建筑面积为1695.97平方米。在西湖大道建设工程中,万源绸缎局旧址的附属房屋被全部拆除,沿街四层五开间主楼也仅留下房屋立面和屋顶圆亭。此后,由于对文保工作的重视,万源绸缎局旧址才最终没有完全消失。

 

跻身杭州四大绸庄

万源绸缎局的创办人叫陈丽生(18621947),是宁波慈溪人。陈丽生的父亲叫陈子范,是一名裁缝师傅,陈丽生从小就随父亲学做裁缝。光绪年间,陈子范将全家迁移到杭州,先定居在高乔巷(即民生路),以做裁缝谋生,后来,又搬迁到羊坝头定居。

 

万源绸缎局创办人陈丽生.jpg

万源绸缎局创办人陈丽生

羊坝头是杭州的商业闹市,陈丽生便在家门附近摆了一个卖零绸的地摊。做的虽然是小生意,但陈丽生注重信誉,加上他懂得裁缝技术,常常为顾客精打细算,所以,他的零绸地摊生意渐渐地做大了,数年以后,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资金。

 

陈丽生的哥哥陈金伯曾在家乡读过私塾,来杭州后,他在官府衙门谋得一个“师爷”的职务,由此陈家也就有了一点官府的背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主动帮陈丽生租赁到保佑坊一处三开间店铺(属于凤凰寺产业),陈丽生便收了地摊,创办起一家绸缎商店,取名“万源绸缎局”。“万源”问世那年是1883年,当时,陈丽生还只是一个21岁的年轻小伙。

 

三开间门面的万源绸缎局开张后,由于地处闹市,加上经营有方,生意日益兴旺。尤其是每年春季香客来杭时期,雇有20多名员工的万源绸缎局,还是感到人手紧张。但是,后来发生的一场火灾却将万源绸缎局以及附近的房屋都烧成了废墟。 目睹自己所创事业毁于一旦,陈丽生痛不欲生,想跳入火中自尽,被亲友们及时拉出了火灾现场。

 

当时,陈丽生已经成婚,他的岳父也是衙门中人,便与陈丽生的哥哥陈金伯共同出面,协助陈丽生了结了“万源”所有的债务和债权,并拿出资金支持陈丽生再度创业。不久,陈丽生又租房开店,重新挂出“万源绸缎局”的招牌。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万源绸缎局终于脱颖而出,成为杭州最大的门市绸庄之一,与恒丰绸庄、咸章绸庄、大经绸庄并称为“杭州四大绸庄”。

 

建造四层西式高楼

陈丽生在经营绸庄的同时,又将投资目光落在旅馆行业。1923年,他租下教仁街旁的6亩多土地,建起一座高规格旅馆,取名“群英旅馆”(中华饭店前身)。陈丽生创办旅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那时,每逢春季,游客、香客大量来杭,各行各业都是乘此时机,猛赚钞票。高规格的群英旅馆建成后,接待的旅客全是中上层人士,他们游了西湖后,往往要捎带一些杭州的特产回去,尤其是杭州的丝绸。对此,陈丽生作出规定:凡是旅馆从业人员介绍客人去“万源”购买绸缎,可以给予5%的酬金,所以,群英旅馆的员工都乐意做“万源”的推销商,积极向客人介绍“万源”的绸缎。其他旅馆的员工获悉“万源”有这样的促销举措,也积极加入到推销“万源”绸缎的行列。后来,连黄包车车夫也加入到推销“万源”绸缎的行列,将客人拉到万源绸缎局的门前。

 

万源绸缎局旧照.jpeg

万源绸缎局旧照

顾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火,相形之下“万源”的店屋就显得太小了。陈丽生意识到,“万源”要想继续发展,必须要有相匹配的店屋。恰在此时,马路对面有两家店铺有意出让,陈丽生抓住机遇,迅速买进。随后,他请来姚春记营造厂的老板,叫他按照上海老九章绸缎局房屋的样式,建造一座“万源”新楼。

 

19281月,姚春记营造厂的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经过将近一年的施工,原有的店铺被全部拆除,一座具有罗马风格的四层五开间大洋楼,崛起在凤凰寺的对面。洋楼门前的大铜牌上,镌刻着书法家陈修榆所书“万源绸缎局”五个大字。

 

1929年,杭州西湖博览会开幕前夕,万源绸缎局在新厦开张营业。当时,杭州城内还很少有如此宏大华丽的店屋,开张当天,吸引了众多顾客的光临。杭州西湖博览会开幕后,“万源”送去参展的绸缎“横罗”获得特等奖,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万源”的知名度、美誉度,慕名去“万源”购物的人更是川流不息。

 

新楼建成开业至1937年,是万源绸缎局的发展顶峰期。拥有宏大华丽店屋的“万源”,长期坚持“讲究质量、货真价实、礼貌待客”的经营方针,为“万源”不断兴旺发达奠定了坚实基础。陈丽生经常对“万源”的员工说:“买与不买一样接待,能留给顾客一个好印象;生意不要只图眼前,一回生,二回熟,今后生意就拉牢。”所以,人们来“万源”购物,不会有大店欺客的感受,自然乐意做“万源”的顾客。

 

万源绸缎局的实力和经营作风,也吸引了不少单位买家。当时,笕桥航空学校要为每届航校毕业生举办盛大的毕业典礼,邀请毕业学生的家长或亲属也来参加。毕业典礼上,学校要向每位毕业生赠送礼物,主要的礼品就是杭州的绸缎。这可是一笔大生意,每届毕业典礼上,学校都要送出二三百匹绸缎。但是,电话一到马上就能发货二三百匹杭产绸缎的商店,当时也就只有万源绸缎局一家,所以,笕桥航空学校也就成了万源绸缎局一名忠实的大顾客。

 

第二代未能接上班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杭州的丝绸生产厂家及作坊纷纷将库存丝绸送进银行,抵押贷款,筹措逃难资金。丝绸生意不再景气,丝绸价格持续下跌。日寇在上海制造“八一三事变”后,杭州的局势更趋紧张。当日寇的航空炸弹在城站火车站炸响后,杭州众多工商企业的老板都走上了逃难之路。当时已经75岁的陈丽生也带着儿子、孙子加入到逃难的行列中。

 

今年77岁的陈德阳是陈丽生的孙子,他在接受笔者的专访时说:“逃难那年,我只有6岁,只是依稀记得是坐船离开杭州,后来我们曾在湖南长沙落脚,爷爷曾在长沙开过绸缎店。在长沙大火之前,我们一家已经离去,后来的落脚点是上海的租界。”

 

据陈德阳回忆,大约在1943年,陈丽生带着家人从上海回到杭州,并着手恢复万源绸缎局的经营。但是,那时,有钱的人都逃难去了内地,杭州市场并无多大消费能力,复业后“万源”的生意并不兴旺。陈德阳说:“那时,我曾经常去万源绸缎局,发现购物的大多是农村来的人,购买的往往是龙头细布和阴士丹林棉布。以往专卖绸缎的‘万源’,后来所供应的主要是棉布等大众化商品。”

 

那时,陈丽生已经八十挂零,应该是儿子接班的时候了。陈德阳解释说:“陈丽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陈擎一,也就是我的父亲,早年因服用一种中药过量,而影响了智力,所以,没有能力接手‘万源’的事业;小儿子陈啸骏,也就是我的叔叔,他的爱好是集邮、收集音乐唱片,对经商丝毫不感兴趣,所以,也没有接手‘万源’的事业。”

 

抗战胜利后,外出逃难的民族工商业人士纷纷回到杭州,着手复业准备大干,但是,年迈的陈丽生已经力不从心了。194711月,陈丽生去世,“万源”这艘商业大船失去了掌舵人。在此后的岁月中,万源绸缎局不再主动进货,只是处理原有的库存商品。1948年底,库存商品被大体处理完后,万源绸缎局的经营历史也就画上了句号。

 

那么,如何利用这座宏大华丽的店屋呢?陈啸骏有一个朋友叫陈斯新,过去是在上海信谊药厂当推销员的,他建议陈家开设寄售商店,因为开设寄售商店几乎不需要本钱。不久,万源绸缎局的大门旁挂出了“万象寄售商行”的招牌,商行老板虽然是陈啸骏,但他不管经营事务;陈斯新任寄售商行经理,掌管全店的经营业务。然而,如此宏大华丽的店屋居然开了一家买卖旧货的寄售商店,自然就显得极不合拍,生意也就不会理想。

 

杭州解放后,万源绸缎局房屋引起多家单位的关注。1952年底,新华书店和杭州市百货公司分别向房屋的主人提出租用此楼的意向,后来,房主曾与市百货公司签订租房草约。但是,正式租房合同还没有签订,交通银行浙江分行又来联系,希望租用此楼。195335日,交通银行浙江分行又专门打报告给财政部门希望买下此楼,用作交通银行营业部。然而,最终进驻此楼办公的则是杭州市食品公司。

 

讲完了“万源”的历史,还需要补充说明一点:虽然“万源”从创办第一天 起,就挂着“万源绸缎局”的招牌,但是,杭州市民却一直习惯称其为“万源绸庄”,这个习惯居然还延续到了今天。

 

 

文章原名《万源绸缎局——中山中路212号》

相关内容
档案故事|浙大“求是创新”校训源何而来? 2024-12-20
湘湖通史|民国时期两次重要的湘湖调查 2024-12-20
史话杭州·文化渊薮:养正书塾 2024-12-19
档案中的老字号记忆——王星记扇庄 2024-12-18
杭州铁路文化宫今昔 2024-12-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